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92

  

科协精神

关于学会的三个建设——冯长根书记在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上的讲话摘登

推进科技融入大循环战略

徐冠华部长讲学习《江泽民文选》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第十二次常务理事、秘书长会议纪要

关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试点工作

精神食粮奉献社会——记20069月科普日

学术交流

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总结

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讨培训班纪要

中国石油西部地区第十四次物探技术研讨会纪要

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纪要

科技信息

复杂条件地下供水管道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已见成效

中国科学家揭开地球极光之谜(摘登)

地方学会

云南省地球物理论文集第四册征文通知(第一号)

报道

关于《煤矿瓦斯突出预测与治理研讨会》情况报道

赴新加坡参加2006年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年会活动

一次向科学家学习的盛会

“桔灯导航”开创国产设备走入国际市场的新纪元

我会与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联合举办“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研讨会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

我国12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启动

“桔灯导航”拟组织美国GDP32II多功能电法仪方法培训及学术交流会

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第三号通知


 

关于学会的三个建设

——冯长根书记在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上的讲话摘登

 


 

一、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促进学会改革和发展

加强理论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技社团的改革和发展。改革是学会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学会建设与发展的出路所在。只有通过改革,学会的事业才能兴旺,才能产生生机和活力,增强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学会改革开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19月中国科协六届二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树起了学会改革的旗帜,学会改革蓬勃兴起,至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在改革的同时,要进行理论建设。没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动力。党的建设和发展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就会在改革开放之中迷失方向。理论决定方向,理论提炼规律,理论走向真理。在科技社团的改革发展中“求真务实”,首要的就是要加强理论建设,要从理论高度回答学会发展、改革的目的、方向和方法等重大问题。我们比较熟悉谈体会、谈经验,但体会和经验也应该而且必须上升到科技社团理论高度上,如果工作的方针、政策、策略出了问题,再多的体会、再多的经验都是无济于事的。方针、政策、策略是从那里来的呢?是根据规律来的,研究规律的工作叫做理论工作。学会要发展,科技社团要发展,我们要呼唤规律性的东西,要做好理论工作。走出一条通向科技社团理论体系建设的路出来。当前,要围绕学会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加强科技社团的理论建设,各级科协和学会要注意培养一批科技社团理论家。

二、大力加强学术建设促进“三个服务、一个加强”

加强学术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搞好服务。科技社团在服务社会时具有科学技术特性。组成科技社团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主要是科技型的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科技社团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关键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服务,离不开专家、学者,离不开科学技术,这就要求科技社团不能不加强学术建设

首先是要通过加强学术建设,了解和熟悉科学技术,了解和熟悉特定科技社团的组织基础。不进行学术建设,就不会有加强科技社团组织建设的激情。工作中缺乏学术建设的“灵魂”,就不会在科协和学会的各项工作中充分依靠学者、专家。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和智慧就不会成为科技社团发展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搞好三个服务。

其次是要通过加强学术建设,追踪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状况和趋势。没有学术建设,不依靠广大的会员,就不会清楚科技社团本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搞好三个服务。

第三是要通过加强学术建设,搞好对全社会以至于国际上的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服务。我们要开好学术交流会议,进行其他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不进行学术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花架子”。个人会员就会离我们而去,他们不会认为这样的学术团体对他的学术工作和发展有什么意义。社会各方面也不需要这样的科技社团。一些科技社团长时间发展不了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究其原因,社团内学术空气缺乏、学术服务空白不能引起大家重视。一些学术会议越来越流于形式,没有学术气氛,既没有在学术“输入”上下功夫,也没有形成学术“反馈”。一些学术期刊越来越成为科技工作的记录本、工作体会的合订本,逐步丧失科技期刊的学术性,是当前科技期刊中的“重病”、“恶性病”。

加强学术建设,根本的任务是要使科技社团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技术学术性的社团。科技社团要进入科学技术主流,成为引导科学技术和科技社团向前发展的力量之一。要重视请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研究如何加强科技社团的学术建设。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学会工作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科技社团的核心灵魂是学术。我们能不能完成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这里的核心也是有没有“灵魂”,加强学术建设为的是解决“灵魂”问题。推进学会改革,要充分认识到作为社团灵魂的学术要素。就科技社团来讲,学术建设首先要抓本学科的中坚力量和新生力量,补充学会骨干,参与学会活动,追踪科技界、学术界的变化和发展,追踪国际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这方面的许多工作还没有做起来。要开展与科技社团改革和发展有关的学术研究;要开展学术交流中的规律研究。我们应该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间去把握学术跳动的脉搏。搭建好学术平台,为科技人员服务,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到三个服务上来,放到学术建设上来,要进行学术建设。学术在发展,建设要抓紧。总而言之,大力加强学术建设已经到时候了。

三、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做强做大“桥梁和纽带”

大力加强科技社团组织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科技社团真正成为本专业本领域的强大的群众性组织,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科技社团属于社会的三个支柱(即政府、企业及中介组织)之一。科技社团的发展现在既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个是来自市场经济的挑战,有些社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措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状况,这个矛盾非常突出,这是最大的挑战。另外一个挑战,来自于全球化的挑战。很多科技社团在国际上都找得到对应的组织,很多国外对应的组织已经盯住了中国巨大的活动空间。中国的活动空间非常大,如果我们自己开拓不了活动空间,他们就要来“帮忙”了,他们就会把我们自己的科技社团“挤”出历史舞台。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让国际组织为中国的科技界进行“三个服务”。服务是中国科技人员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多行业协会已经面临了洋协会的挑战,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这是无法阻挡的。很多外商企业本身就是洋协会的会员。我们要是看不到这一点,不能在组织机制上运行机制上活动方式上加以大胆改革,有些组织有可能走向消亡,没有新的会员,无法进行学术建设,无法开展学术活动。所以,要大力抓紧组织建设,其中一定要抓紧做好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工作,要为会员搞好服务,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发展会员的方方面面的事。要研究如何提高学会领导机构、秘书机构的工作效率。我们在改革意见中提了很多组织建设举措,中国科协《关于推进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是写得非常不错的文件,是很重要的,也是及时的。但是我们从发展的高度、理论的高度去理解它,付诸实践,还是有差距的。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上提出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目标,科技界对此肩负着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国家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对推进自主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的发展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做好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好学术交流的平台,为自主创新做好服务工作。

(摘自《学会》)


 

 

推进科技融入大循环战略

 


 

对创新型企业一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科技工作的全局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定位,贯彻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推进科技融入大循环的战略转变;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总结推广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二是要深入研究和完善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机制。要研究创新型企业的滚动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形成一个有进有出、有序竞争的中国创新型企业群体,要研究支持企业试点的机制和合理方式,充分调研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困难,给予及时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三是要加强规划与标准研究。试点工作既要有总体目标,也要按比例分解落实,要抓紧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试点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摘自李宗勇部长在部长办公会的讲话)


 

 

 

徐冠华部长讲学习《江泽民文选》

 


 

江泽民科技思想是“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要以学习《江泽民文选》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科技发展观,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提高对加强宏观管理的认识,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重要部署上来,为推进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第十二次

常务理事、秘书长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06726-810日,采用通信方式召开了第七届第十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和通报以下事项:

一、审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的事宜。

根据魏奉思、刘振兴、涂传诒等12位院士、专家的申请建议,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一事,经审议予以通过。空间天气的学科归口是地球科学,如中科院地球科学学部、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空间天气学是日地物理与天基与地基技术系统的紧密结合,是科学与应用的结合或纽带,是以解决人类进行高科技活动的需求为目的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由太阳大气、行星际太阳风、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所构成的日地系统中短时间尺度的、高度易变的激变现象,了解空间天气连锁变化过程,建立因果链模式;它的主要学科目标是了解空间灾害性天气过程和变化规律,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为航天、通信、导航和国家安全等学科领域的人类活动提供服务。

二、审查批准了辽宁省冶金地质勘察局地质勘查研究院、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西方奇科全球采购上海办事处的入会(团体会员)申请。

三、汇报我会1015-19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准备工作,请各位常务理事、秘书长提前安排好工作,抽时间到会参加学术活动和理事扩大会,与会员交流、沟通,商议学会重要事项,履行管理学会工作的职责。

    四、通报有关各主要支持单位今年的支持经费拨款情况,请各主要支持单位的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关心督办此事,以便常务理事会在年会上向理事(会员代表)汇报工作情况和财务状况。


 

 

 

关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试点工作

 


 

中国科协2006年改革拨款制度,学会活动经费按项目申请,并启动了学会改革创新试点专项。根据实际情况,我会申请了两个专项。

 

一、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科协学会工作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会利用地球物理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优势,致力实现民主办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多支持体制(改单一挂靠为多部门、多单位提供支持经费和办公条件,学会有独立决策权,实行集体领导、民主管理),已成功地摆脱了部门所有,奠定了民主办会的基础,为向市场化过渡做了准备。

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平稳地从多支持向有偿服务过渡,使学会逐步进入等价交换的经济运作阶段,为此公益性社团的优惠政策的获得和科技力量的整合组织以及多学科的结合、多部门的相互支持、多行业的联系有待加强。民主办会、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需要深化、细化;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须加强对二级组织和会员的管理,招聘专业化工作人员,以保证学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1继续推进多支持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根据本学会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的特点,继续探索试行更为广泛的和多种形式的支持方式,试行以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形式得到学会经费的补充,逐步改变收了支持经费无偿服务或没有服务的现状,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偿服务、服务收费过渡,实现理科学会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和学会工作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总体目标。

2推进民主办会、法制管理的改革进程。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四次常务理事会,利用年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到会理事扩大会(或到会会员代表会);常务理事会民主决策,秘书处贯彻执行;引进竞选机制,民主选举学会各级岗位的领导。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试行学会干部招聘制。为确保本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平稳过渡,继续试行招聘专职副秘书长的工作,使学会干部逐步专业化、年轻化。

4建立学会组织监督和会员监督并行的民主管理机制。定期报告学会工作、学会活动和财务运转情况,同时也建全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制度和渠道,广泛听取和采纳广大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办好学会,管好学会。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会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作用,实行制度管人和制度管事,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分支机构的管理制度。

6建立以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学会对会员实行两个二级管理:既组织上大学会与地方学会共同管理,业务上大学会与专业委员会共同管理,并进行会员重新登记,逐步建立网络办公、电子化管理系统。

(二)考核指标

第一年:

1. 开展调研,探索理科学会逐步实现经济自立的途径,召开各类工作的调研会5次,向学会内外专家咨询、商议10次,深入各分支机构20次,并启动1-2项有偿服务试点;

2.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管理、监督、会议、财务、奖惩、人事、社会服务等14项规章制度),讨论通过予以公布试行;

3. 提交组织监督与会员民主监督制度,讨论通过予以公布试行;

4. 提交(拟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讨论通过予以公布试行;

5. 初步实现网上办公,及时通告学会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各项工作进展及相关信息;

6. 改革学术年会会议制度,在保证会议质量的前提下,试行会议费用承办单位包干制;

7. 试行招聘专职副秘书长层面的工作人员,向学会干部专业化过渡。

8. 建库(会员数据库,人才、资料档案数据库)的准备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

第二年:

1. 民主办会:①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实行差额选举;②各专业委员会逐步实行差额选举;③学会的信息资源与地方学会实现共建共享。

2.民主管理、监督:①每年工作计划经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主要支持单位和会员代表审议通过,并在开展工作时有阶段性的工作汇报;②年终总结、财务预决算做到经常务理事会、主要支持单位和会员代表审查通过,并向科协汇报;③计划、总结和工作进展在学会网站和《会讯》上公布,做到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管理。

3. 提交关于我会(理科学会)组织体制改革的总结报告和试行有偿服务的工作报告;

4. 落实各项工作会议制度、组织监督与会员民主监督制度,并制定出实施细则;

5. 修改、补充分支机构管理制度(办法),制定出实施细则;

6. 提交试行招聘专职副秘书长层面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

7. 初步建立会员数据库,人才、资料档案数据库,供有关单位和会员使用;

8.提交学术年会会议制度改革工作报告;

9.为上述工作进行调研、咨询等30次,提交调研报告(项目总结)。

(三)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

20069-10  成立项目办公室,编写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200611-12月 制定项目工作具体实施计划和分工;

20071-2   分别召开分项目会议,研讨改革具体措施和工作办法;

20073-9   分项目进行调研、分析、编写和各项具体工作及试行工作,完成第一年的工作指标。

200710-12月 调研、总结试行工作情况;

20081-6   修改、完善、落实;

20087-9   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审查评议。

对上述改革内容,本学会将成立专门的项目办公室,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学会领导对项目分阶段监督检查,对每一阶段项目工作坚持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根据科协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对项目进行认真考核,保证本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员数据库建设

(一)   立项依据

1.近年来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均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通讯工具发展迅速,原有的会员信息不能适应为会员服务、会员管理的需要。

2.《关于申报2006年度全国性学会组织建设资助项目的通知》(科协学发[2006]34号)。

(二)   目的:

1.建立会员数据库。为增强学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会员的能力、提高学会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2.完成会员证号重新登记工作,并根据会员的分布现状及其特点,为今后的组织发展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三)   内容:

建立包括会员基本信息、联系(通讯)方式、专业特长、交费情况等内容的会员数据库,能与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管理系统》相衔接。分析研究会员现状,提出组织发展工作的对策。

(四)目标:

实现会员登记注册、会员信息更新、会员交费等组织工作规范化,并逐步实行程序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了解并掌握会员分布的特征。为确定今后组织工作的重点发展提供依据。

(五)   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1.完成建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数据库的资料采集、录入、校核。

2.按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管理系统》的要求完成会员证号的登记工作。3、完成并提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现状分析和组织发展工作的建议”的报告。

(六)项目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

20064 - 6月:收集信息。

20067 - 8月:数据录入。

20069 -10月:数据校核。

200611月:   完成数据库和会员登记。

200612月:   撰写并完成总结报告


 

 

 

精神食粮奉献社会

——记20069月科普日

 

 


 

看完你们的这些展板,真像参加了一次地球物理科普盛宴!科学走进生活,内容太好了,这是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啊!这是观众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69月科普日展台前留下的感叹词!

展出的内容涵盖了地球物理、化学、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疾病是怎样产生的性格与疾病的关联科学气功与迷信气功等方面的知识。观众们在观看过程中还不时地提出些问题,讨论与咨询。如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大小问题性格怎样改变和主观改变的问题自然现象与科学或迷信的界限问题等。许多的观众对这些问题已有相当深入的思考。他们相互交流认为很有趣味、很有收获。

本次活动让我们看到:公众对科普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普及了,知识增长了,渴求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感到今后的科普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充实、丰富、加大力度、拓宽范围。

 

(科普委 吴海成)


 

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总结

 


 

200664-6月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武汉举办了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本次会议云集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瑞士、韩国、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名专家、学者。共收到国内外的会议论文452篇,出版了2册论文集(中、英文各一册),收录了中文论文131篇,英文论文220篇。

会议的议题内容极为广泛,既包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方面涌现的在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展示了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建设、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考古等许多方面令人鼓舞的最新应用成果。其中大部分应用成果所列实例涉及了近年来在中国上马的许多重大工程项目。还有不少文章涉及到环境监测、水资源调查、古文物的保护勘查等问题。从应用效果看,所列实例也反映了国内外在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学方面的最新水平。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会上交流报告76人次,其中国外代表23人次。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应用地球物理与环境、资源、工程等领域相互交叉所形成的综合型应用学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方法的涌现,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公路铁路、水利设施、桩基检测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工程探测模式,考古地球物理、极地地球物理、农业地球物理、旅游地球物理、废弃物地球物理、军事地球物理、沙漠和水域(海岸)地球物理等新的交叉方向正迅速发展起来。在方法上,面波技术、地面核磁共振、超声无损检测方兴未艾,地震干涉成像、超宽带电磁勘探、各类改进的电阻率法和激电法、延时测量( time2lap se)等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使其成为一个始终走在物探技术前沿,高度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学科。

我国幅员辽阔,现又正处于经济增长、城市开发的特殊时期,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三峡建设等),极地冰层和古文化遗迹的探测等到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环境保护和灾害的治理等方方面面,地球物理方法都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在积极应对已有领域中的新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特殊条件给出解决方案。比如西部开发中遇到的水源问题、大城市活断层带来的潜在地质灾害问题、众多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问题,都需要我国学者利用地球物理工具给予妥善解决.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应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并开展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技术,特别是软件有相对的优势,而外国在仪器设备开发上相对我国具有较大优势,如何快速赶超,打破其技术垄断,降低勘探成本是摆在我国地球物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次学术会议继2004年第一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以促进国际交流、提高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水平为宗旨,为在该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生产应用的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了广泛交流及切磋的场所,为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展示国内优秀成果搭建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

通过20042006两次国际会议的举办,为我国年轻一代科学家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他们中许多人已经与国际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为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们在该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讨培训班纪要

——环境地球物理的新起点

 


 

2006714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讨培训班,参会的54名学员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环评单位、市政管理单位和相关企业等,代表们认真学习了环境地球物理专家们的耐心讲解和培训,观看了相关地球物理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演示。

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尹改司长向学员传达了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的精神,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介绍了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空前严重的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发病区的分布特征及发病原因。学员代表们兴趣十分浓厚地听取了环境地球物理专家对于易发生地下渗漏项目(重点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的渗漏状况)进行检测和处置的方法培训,有关污染地下水的工程防渗材料的选用介绍,认真学习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有关环境污染防范技术研讨培训内容,深受学员们的欢迎。

当前,环境地球物理学科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发挥地球物理方法的优势切入到环境学科中去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对此,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们经过了一段艰苦地探索实践。

在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刚刚诞生的初级阶段,理事们从理念上感到环境地球物理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也必然会具有强大的社会需求,并针对我国空前严峻的环境形势,鲜明地提出了向“地球的两颗毒瘤”宣战的观点。全体理事主动到国家环保总局去研讨学习,与环境学会联合召开研讨会,自带专家上门去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参观并献策,自带地球物理探测仪到北京市各大型垃圾填埋场去检测分析,多方寻找切入点。然而,认识总需要有个过程,时机仍不够成熟。对于多年采用化学方法为主的环保系统,突然接触物理方法似乎显得跨度大了些,还需要通过学术研讨、实践成果公布、向上级汇报以及媒体报道等方式,用较长时间进行逐步渗透。

功夫不负有心人。媒体报道了大量该项工作成果,报道了部分地区出现高发病区的原因,引起了各界的密切注视。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批转,并得到曾培炎副总理亲笔批示: “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污染,水质严重超标,应高度重视。要从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对待。请环保总局研究提出意见”。学术界纷纷发表支持的看法,大批科研项目申报获得成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全国环境形势发展事态及时组建了“人体健康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随之组建了相应的“人体健康研究室”,…。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大大提高了。对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的议论几乎家喻户晓,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环境治理的呼声、收集环保信息、要求参加培训的欲望均增强了许多。本次研讨培训班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成功地召开的。学员们普遍感到,原来以为很难办的事情,学习后心里有底了;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对环境界太有用了,尤其是在环境科学向纵深发展阶段,更是如此;希望此类学习班能继续办下去。

本次研讨培训仍带有探索性,不少学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无不表现出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求知欲望。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吸取多方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环境地球物理专家们逐渐看到了曙光: 继续围绕地下渗漏污染问题和地下水污染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深入发展!所有涉及地下渗漏污染的建设项目都需要开展此类检测,需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确定其渗漏污染的准确位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准方向,坚持探索,一定会在未来社会中开花结果,大有作为。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西部地区第十四次物探技术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共同承办的《中国石油西部地区第十四次物探技术研讨会》于2006815日至20日在甘肃兰州举行。

中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所属单位的物探技术负责人、专家、教授等近1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甘肃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院长刘全新致欢迎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任、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书记王小牧致开幕词,中国石油学会秘书长何庆华也到会并致贺词。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石化西部勘探指挥部专家组组长秦顺亭、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高级顾问钱荣钧、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高级顾问李立诚、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高级专家阎世信等。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芦文生主持了闭幕大会,阎世信同志致闭幕词。

这次研讨会,无论从技术论文投稿数量、质量和参加会议的人数方面都创了历史较好水平,先后共收到各类技术论文93篇,入选63篇。论文大都是围绕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地球物理技术方法与实践,结合西部复杂地质条件的构造成像开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研究内容,成果丰富,内容新颖,结合实际,深受与会代表的欢迎,最后,钱荣钧、袁秉衡、刘全新、王华忠、甘利灯五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由于会议规模及时间所限,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论文参加大会和分会场交流。研讨会的分会场每天都有众多精彩科研报告吸引大批代表听众,有的代表只能在会场门外站着听讲,台上台下互动,讨论热烈深入,表现出浓厚的科研气氛。这也说明,学会只有结合生产与科研实际,不断地为各团体会员单位服务,提供高水平的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或难题的学术论文,才能不断发展。

此次会议,经过专家组的评审,评选出了特等奖2篇、一等奖6篇和二等奖8篇共计16篇论文获奖。

          (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办,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承办,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和劳雷工业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6911~12日在沈阳召开。会议由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代志主持。沈阳军区副参谋长高凤楼将军、辽宁省科技厅厅长助理、党组委员那波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姚振兴副秘书长致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刘光鼎先生就国家安全地球物理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沈阳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韩宝琛、军训和兵种部副部长毕毅、沈阳地矿研究所副所长张允平出席了会议,军、地院校、科研机构、仪器厂家等44个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代志教授作了题为“碳纤维云无源电磁干扰技术研究”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潘玉玲教授就“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探测地下水资源和应用前景研究”、中国地质大学王家映教授就“电磁导弹与电磁勘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冯晅副教授就“用地质雷达探测地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博士后就“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洞体研究”、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徐白山教授就“煤矿区域内建筑地基隐患快速探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杨选辉研究员就“一次地震与爆破事件的初步分析”、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吴宝杰硕士就“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戴全发博士就“水下无源导航重力匹配算法设计与仿真”、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韩吉民高工就“地下核爆空腔瞬变磁异常特征”、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陈明生教授就“小回线TEM法在病害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杨学山研究员就“地震工程实验仪器和技术的新进展”、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刘纪生副研究员就“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纲要-主要基础及设施场址选址问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大会执行委员、劳雷工业公司技术总监袁明德教授作了题为“环境安全与物探技术”的报告并展示了部分新型的物探仪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北京桔灯导航公司等6家单位对相关仪器做了介绍并进行了展示。

与会代表就国家安全中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理论、方法技术、仪器设备、信息处理、资料解释和相关仪器设备研究的新思路、新进展、新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2篇,会前印刷出版了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龙凡少将主编的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录入论文40篇。并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1篇。

经本人申请,专业委员会研究审定,新增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院徐白山教授、沈阳地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中任博士、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韩天成工程师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沈阳军区一直非常重视地球物理在军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水资源、国防工程和环境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沈阳军区给予了全方位的、大力的支持,为会议提供了可靠的、全面的保障,我们对沈阳军区首长、领导和机关深表谢意。                  (韩天成)


 

 

 

复杂条件地下供水管道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已见成效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缺水严重,600多个城市中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全国地下供水管网却存在着严重的水泄漏,年漏水量达数十亿吨,东南亚国家也存在有严重的水泄漏,如马来西亚全国平均没有效益的水(NRW>40%,全马每年漏水量达15亿吨,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破坏城市道路、建筑物、地基等基础设施,造成城市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危害极大。因此加大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泄漏的检测治理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中南冶金地质勘查局李色篆教授负责完成的《复杂条件下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水泄漏检测方法技术》于2002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有:

一.提出了建立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测漏的区域概查、区/段普查、漏点定位、复修后监测等不同工作阶段水泄漏检测综合评价的工作系统。

二.首次提出了利用探地雷达(GPR)系统探测非金属供水管网的漏点,获得成功,它使漏水点定位技术进入了图像显示、直观、准确,大大地提高了对非金属管道的检测能力和精度。

三.提出了复杂漏点的声强探测技术,它对于一段管线多个漏点的漏点定位有明显的效果。

几年来,这项水泄漏综合评价方法,在北京、上海、武汉、济南、泉州、西安、长沙等城市测漏工程推广应用中取得明显效应、发现漏点近300个,年漏水量大于980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这项成果近几年还在马来西亚的雪兰峩、马六甲、吉兰丹、柔佛、彭亨等洲的试验区推广应用获得成功。它解决了马来西亚65%以上AC管(石棉水泥管)的供水管网严重水泄漏的难题(几年来多个外国测漏队在马来西亚的测漏工作都没有成功),五个试验区发现漏点76个,开挖见漏率大于95%,漏点定位误差小于1米,使试验区的NRW40%以上降到20%以下,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好评。

目前北京旷世达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心正积极将此项成果向国内外推广应用。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家揭开地球极光之谜(摘登)

 


 

借助4颗卫星的观测数据,揭示了璀璨绚丽的极光来源之谜,首次确定了极光主要是由地球磁层亚暴活动产生的高速粒子流与大气原子冲撞而产生的。

这是中国空间学家曹晋滨等人关于地球极光研究的重要突破。

太阳风与大气原子冲撞后可以产生极光,但这种极光极其微弱,肉眼一般无法看到。我们现在肉眼所能见的那些绚烂多姿的极光都是所谓的'亚暴极光

磁层亚暴是地球磁层中巨大能量贮存和突然释放的瞬变活动,大约每天发生34次,每次释放能量大约相当于一次中等地震的能量,除了在地球极区空间环境的剧烈变化,还在地球电离层激发强烈扰动,影响GPS导航信号的接收,以及卫星和地球之间的通信联络。

地球上极光强度最大,变化最强烈,也最壮观的区域是地球磁纬65-70度的椭圆形带状区域,这里与磁层亚暴活动最激烈的区域相连。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教授濮祖荫说,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空间天气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对保障飞行器和宇航员的安全,卫星的安全使用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曹晋滨介绍,他们下一步计划是建立一个极光监测模型,进行极光预报和极光分析。

极光是人类肉眼可见的唯一高空大气现象,常出现在地球高纬度地区,主要在南北极。在中国,人们只有在黑龙江的漠河才能看到极光。它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观测极光的纪录。(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云南省地球物理论文集第四册征文通知

(第一号)

 


 

为庆祝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1987.7.312007.7.31)和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我学会在20077月或8月将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论文集。现将征集论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旨:

本着充分体现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云南省地球物理科学发展,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为云南经济技术服务,推动学会改革,增强学会生存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目的; 总结、展示、交流、推广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二十年来在科研、教学、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等方面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成果,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研究决定,拟在20076月出版《云南地球物理文集》(第四册)

二、征文内容:

紧密结合当前工作,围绕地球物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应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学科与产业发展关系进行。主题突出,科学性强,有独创性。

论文主要内容为:

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地学”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的介绍,相关标准编制与评估、环境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如何实现资源共享的研究,推动行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

2、云南省地球物理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展望综述;

3、地学方面的学科动态、发展趋势和方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

4、总结交流云南省在地学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及时、全面地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地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

5、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

6、新技术新设备——反映行业技术进步和研发动态,介绍国内外先进的产品、设备。

三、征文时间:

来稿截止时间:2007228日。

四、论文提交要求:

1、文章一般不超过6000字。已发表过的不收入论文集。论文一式两份,论文软盘或光盘一式一份,请于2007228日前按规定的联系地址寄至论文集评委会。为方便审稿,确保准确无误,要求来稿一律是打印稿。请用WORD排版,通过邮箱投寄或软盘光盘寄送;

2、文稿在保密与涉外问题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论点明确;标题简单明了,内容切题;

3、来稿立论正确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说理通畅,逻辑性强,条理清楚,文字精练、资料详实,数据可靠,具有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技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4、来稿文责自负;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作者和文献来源,并在文内用上角标标出。如必要,将对拟用文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对图表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

5、给出中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中文摘要应在100150字之间,用第三人称对全文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等,不用“本文”、“笔者”等主语;关键词35个,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

6、图表中如有英文一定要译成中文。文、图、表中的度量单位应使用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

7、给出成文时间。

8、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工作/学习单位全称、最后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学术经历、现从事的工作、主要研究领域。

9、给出详细的通信地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系)。

10、论文格式参见《土木工程学报》。论文全部作者详细信息分三行填写:第一行为作者介绍,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行为通信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市、区、道路、门牌、单位等;第三行为联系电话和E-mail

提交的论文将经过审查以确定是否录用:

重点评审论文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及研究成果的新颖性、科学性。

如有下列情况的论文也将不予采用:

·论文没有提供原件或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论文格式和内容不符合要求;

·稿件及详细摘要的软盘均不退回。

(文章格式具体要求请与筹备组联系)

五、时间安排:

2007228日前       论文投稿截止

2007 415日前      论文录用通知

2007 7月或8       召开会议,同时论文集出版。(具体时间另外通知)

六、论文集出版:

经版面审查及学术评审后,凡符合录用条件的论文,将发出录用通知书。会议论文集将由云南科技出版社或云南省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

七、联系方式:

文稿邮寄地址:云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论文筹备组 (收)

(邮政编码:650091

1:胡家富,太树刚

话:0871-5198450   5033772    

传真: 0871-5198450

E-mail邮箱: dqwlxh87@163.com

2:李丽辉

话:0871-3188553      

真:0871-3199996

E-mail邮箱: ddy_llh@163.com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关于《煤矿瓦斯突出预测与治理研讨会》情况报道

 


 

20062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西藏屋,召开了《瓦斯突出预测与治理研讨会》,会议由赵文津院士主持,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所、石油大学、前中国地质科学院562队、中国地质科学院物探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所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产学部办主任王振海博士及李四光科学基金会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和苗培实研究员到会进行了指导。

王振海博士首先传达了国务院领导对煤矿瓦斯突出预测与治理工作的重视和对工程院的要求,希望专家们群策群力向国家提出建议,为国家尽力。

孙叶研究员和王连捷研究员的发言中心是以地应力观测为主,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确定矿区地应力集中地段,探讨了发生瓦斯突出的理论与条件,提出若干治理的建议。有的强调导致瓦斯突出的诸多因素,提出要重视区域构造体系区域构造应力场;有的强调地应力的动态性,变化性,强调区分局部地应力集中必须考虑区域地应力场的变化。

赵文津院士介绍了国家科技部主办的《科技创新展览会》的相关情况,展览会有一块展板涉及到有关煤矿瓦斯的工作,其中煤炭部门先是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为主,查明矿区和煤层内的小断层,第二步是探讨用直接找气的地震勘探方法进行圈定瓦斯集中地段。地应力与区域应力场方法是又一种方法,也是国内外开展试验应用较多的方法。今天参会的专家都是搞地应力的,也有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我们希望大家多想一想办法,这也是一种宝贵的机遇,学李四光首先就要学习他那种急国家所急的赤子之心。

随后与会专家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发言。会议开得很热烈,充分展现了新老地质科技专家们为国分忧的一片赤诚之心。同时,与会人员感到这次会议的时间太短,准备还不足,希望能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的再深入些。


 

 

 

赴新加坡参加2006年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年会活动

 


 

我会与中国地震技术市场于今年710-19日联合组织相关学科的领导、业务骨干、科研人员20余人,赴新加坡参加了2006AOGS(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年会活动。此次大会参加人数超过2000人,与会者除了来自两大洲的地球科学相关科技工作者以外,还有不少欧美国家的代表,代表的国家由去年的43个增加到62个。

本届年会按照学科划分由去年的五个增加到今年的七个,分别为:大气科学(AS);水力学(HS);交叉学科工作组(IWG);海洋科学(OS);行星科学(PS);太阳系与类地行星(ST);固体地球(SE)。从相关主题可以看出,本届AOGS年会的固体地球部分除了关注全球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及地球动力学问题之外,更多地是将焦点聚集于亚洲大洋洲区域相关的研究专题,特别是地震与海啸及其灾害评估等问题。来自加拿大Mcgill大学的Nguyenzuole教授作了题为“ 气候变化、水文变化和水资源的影响”的专题报告,日本东京大学的Toshio Koike教授关于“全球观测体系中的亚洲水自循环系统”的报告,他们对当今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等提出了尝试解决的方法;此外,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Kojiro Irikura教授关于“地震灾害预测”及印度国家海洋学院的Satish R Shetye教授关于“印度洋季风预报”的报告,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该届年会关注之焦点所在。

我代表团主要由来自全国地震局系统的专家学者们组成。参会专家们在这次会议上充分展示与交流了各自在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例如:顾瑾平的题为“九江5.7地震前兆分析”的报告,杜建国的“中国北部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古地震依据”及王晓青的“2006年—2020年中国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丁香的“2006-2020年中国地震预测概率增益模型与危险性评估研究”的报告。以及来自四川地震局程万正的“川滇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类型与一致性参数”和吴江的“关于三个间接事件和整个四川构造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等报告,展示了我国地球科学家在相关国际热点问题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到会专家的好评和极大兴趣。

通过参加这次国际会议,加强了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了我国地震专家的研究进展及创新成果。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情况,收获很大,有利于继续参与各自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启发组团单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大力推进地震科学技术进步。专家们对本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会后应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的邀请,我代表团赴台湾对该所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并对台湾921集集大地震现场和地震纪念馆及太鲁阁地质奇观等进行了考察活动。在台期间得到了台湾同行们的热情接待,江博明所长在百忙中特意为大陆来访专家们介绍了地球科学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和科研环境,还十分欢迎大家将来有机会来研究所作长期的交流访问学者。我代表团专家刘耀炜向台湾同行介绍了中国地震预报发展史的报告,引起了台湾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江所长说:“自古以来自然地震就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两岸地震科技工作者共同面对着防灾减灾的任务。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地震界同行交流日益密切,规模稳步增长。双方在地震学、基础地球物理、地震工程、减灾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大陆的地震预测水平一流,防震减灾、地震工程方面也都非常卓越。值得台湾同行学习和借鉴。”通过这次访问,加深了台湾和大陆双方地震学研究人员的相互了解,并就双方互派人员进行学术访问、开展合作研究工作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希望能够发现合作的新增生点、新领域、新方式,使两岸间地震科技合作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我代表团专家们说:“今年是邢台地震40周年、唐山地震30周年、台湾“9·21”集集大地震七周年。能够有机会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并且和台湾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而且还能来到台湾“9·21”集集大地震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主要感谢组团单位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接待单位的合理安排,才使这次活动能得以圆满成功。建议今后继续开展这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一次向科学家学习的盛会

 


 

2006424日至26日,全国重大天灾预测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有地震、气象、天文、环境、水利、海洋等方面专家50多人,房山区副区长、教委主任、少年宫主任等也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可以说是一次天灾预测科学家的大聚会,一次向科学家学习的盛会,一次展示科技导学成果的现场会,一次喜获丰收的大会。一句话,是一次崇尚科学的大会。

学校利用专家开会的机会,让专家为高一、高二的学生和全部住宿生做了三次科技报告。还邀请14位专家与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小学三年级、小学六年级学生一起座谈,一起开班会。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谈人生经历、谈人生追求、谈科学研究、谈学习方法,使学生深受教育。专家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深受教育;专家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深受感染;专家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深受启迪。专家渊博的知识,让学生惊叹,专家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震撼。很多专家是自费来北京的,还要自费回去。他们有的已经70多岁了,有的经济并不宽裕,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利益,到这里开研讨会,为国分忧解难,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私奉献。像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李均之教授,他研究地震三十多年,白手起家,三十年如一日,所有的地震仪器都是自己研制的,很多大地震他都做过较准确的预测,现在已经72岁了,还担任着地震研究所所长之职,为了地震研究可以说献出自己一生的心血。这就是一个崇尚科学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高二1班开班会,邀请李教授讲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学生李胜回家对家长说“我校请了个李教授讲自己的人生道路,人家学问真大,懂天文、懂地理、还懂地震,有科学精神,真是要向人家学习。”该生父亲第二天给学校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很多高二1班学生听了李教授的报告,在日记中写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郝文宜在日记写道:“李教授说的一句话:‘只要你学进去了,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会再干扰你’,我将永记心中。的确,学习就是如此,只有学进去了,才会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对于我们这些高中生来说也应是一生的瑰宝吧”。贺莹写道:“现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名利奔波,李教授不为名利,只求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到班上与学生座谈的还有:王涌泉、耿庆国、任振球、曾小苹、黄相宁、张启文、蔡尔诚、丁瑞、李秀斌、范垂仁、李曾中、陈一文、邱锋等专家。师生都反映深受教育。

看来,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首先要引导他们崇尚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精神,将来才能成为科学家那样人格高尚、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人。这些科学家是我校创建开放学习环境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我们要很好利用这些人力资源,促使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启迪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熏陶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向科学家致敬,向科学家学习,学生才能追求科学的人生。这是这次大会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电业中学副校长 孙佳民)


 

 

 

 

“桔灯导航“开创国产设备走入国际市场的新纪元

 


 

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单位,在地球物理学会的帮助下经过1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国产设备输出到国外,开创了中国物探仪器进军欧美市场的新纪元。此举在中国物探产品向传统物探强国竞争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之前,北京桔灯导航公司成功的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探设备,为中国国产设备的技术跟近和中国地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此,北京桔灯导航公司已成功的实现自己的产品战略规划,即:将国外先进的仪器引入中国,将中国先进的仪器出口到国外的战略目标。                    (赵育刚)


 

 

 

 

我会与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联合举办

“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研讨会

 


 

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极大。加大预防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有效开展地震灾害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有效措施。为加强对地震应急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健全应对地震灾害救援的有效机制,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使地震应急工作能够统一、规范、协调、高效、科学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于2006818日在大连举办了“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研讨会。

全国各地震局有关部门、科学院所和机关单位负责人共20余人参会,这次研讨会邀请了三部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主任高庆华研究员主讲。研讨内容:1、新疆及周边地区地震趋势;2、地震预测、预防机制的建立;3、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与救援;4、地震应急组织机构职责与现场指挥;5、灾区群众和应急人员安全防护;6、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现状及工作流程;7、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应变;8、应急结束与恢复重点工作;9、唐山大地震、云南丽江地震、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资料片播放讲解分析。

研讨会以贯彻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契机,以做好“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为主题,以切实加强领导、健全防震减灾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目的。

参会代表通过认真学习地震工作法律法规和对我国地震趋势的了解,大大提高了政治素养及实际工作水平。他们一致认为:做好“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体系工程,需要社会的共同关心、参与,要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地震的形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一定要把“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工作做好,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做好“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工作的重要性。要以对党和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工作切实做好、做深、做细,努力提高突发地震事件应急快速处置能力,以便及时快速有效的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并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减少主观与客观的影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直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研讨会围绕主题、强化责任,全面提升防范意识,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完善“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为开展震前预防及震后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认真落实地震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在世界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

 

(摘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


 

 

 

我国12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启动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安排中央投资60多亿元,启动建设散裂中子源、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等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发改委21日在发布第八届高交会“自主创新”主题展相关情况时透露,“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还将投资近50亿元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规划建设和完善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建设300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构建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这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子午工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及低频电磁探测网、农业生物安全研究设施。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第三号通知

 


 

同志:

您提交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的论文经审查:

1.入“年刊”并安排在专题组会议上报告(       )

1)报告时间(包括讨论)20分钟。

2)会议只备多媒体设备,大小会议报告免费使用。

3)其他设备需提前与组委会联系。

4)如果不愿做口头报告,愿做poster也可,请提前通知组委会,以便安排。

2.您的论文未被年刊录用,但可在专题组会议上报告(       )。要求和条件同上。

3.欢迎您参加年会活动,并到会进行学术交流。

现将本届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时间:

20061015-19日,1014日报到。

二.   会议地点:

成都市安蓉大酒店      

地址:成都市茶店子正街132

联系电话:028-87565582

三.接站及乘车路线:1014

630—晚1030在飞机场、火车站接站。

接站负责人:王军

电话:028-66356394  86725466

手机:13568982703

传真:028-86677612

86728455

Emailwjhfh@hotmail.com预先通知)

1.乘火车:下车后,见会议接站牌集中候车。

2.乘飞机:下机后,见会议接站牌集中候车。

3.乘汽车:成都火车站前乘86路、501路、511路公交车在茶店子正街站下车即是。

4.与会人员乘出租车由飞机场或火车站到成都安蓉大酒店,机场约80---100元(可讲价),火车站20---30元。

. 食宿  食宿费自理

住宿地点: 成都市安蓉大酒店 

具体地址:成都市茶店子正街132

标准间      140/间·天

标准间      150/间·天

豪华标准间  160/间·天

豪华单人间  220/间·天

豪华套间    240//

1.由于房间紧张,请务必提前通知会务组,根据回执顺序,先办理者先安排;

2.若一人要1间,或其他要求,请用传真、Email通知组委会;

3.请在回执中注明住房、伙食方面特殊要求,以便安排。

. 910日前(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预交注册费者,论文编入会议程序册并安排口头报告;

915日后交注册费者,根据会议情况决定是否安排做报告的时间。

六.会后考察  

1.九寨沟、黄龙、都江堰、峨眉、乐山地质考察                    6   2180/

2. 峨眉、乐山地质考察  2   610/

3.四姑娘山、丹巴、八美、康定、海螺沟地质考察                  6   1690/

4.拉萨、日喀则单飞单卧(双飞六日)            A 双飞          6   4980/(暂定)

B单飞单卧      8   4850/(暂定)

因第四条线路特殊:十月准确价格待告!

5.遵义会址、荔波、大小七孔、黄果树              单卧                 6   1560/

各地质考察路线详细情况查询请与组委会联系。

. 第二十二届年会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乔忠梅  韩晓欣

  话:010-68408402

68408440

13801200966

  真:010-68408402    

Email dqwl2006@sina.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政编码:100081

. 付款方式

请务必在汇款单备注栏(附言)注明汇款科目、参会人姓名、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并将汇款单底联复印后,寄至或传真到成都理工大学,以便核对后寄回发票、收据。报到时请携带此复印件,以便查找核对。

信汇:

          成都理工大学

          4402228009004601405

    开户行    工行成都二仙桥分理处

注:将信汇单子复印一份寄到“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李晶收),或者将信汇单扫描存成图片,发到 lijing@cdut.edu.cn信箱,也可发送传真,务必将姓名和单位写清楚,以便查询、开发票和收据。

邮汇:

邮寄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

人:李

人:李   唐湘蓉

    话:028-84079681

13881907296

13881706002

    真:010-68408402

九.无住宿和返程回执及未交注册费者,会议不保证安排食宿。

910日以后决定参加会议者,请务必于101日前电话联系(010-68408402)。

请参会人员务必带好身份证。

十.其余参见第二十二届年会第二号通知,(学会网站www.cgs.org.cn,回执从网上下载)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06810


 

 

“桔灯导航”拟组织美国GDP32II多功能电法仪方法

培训及学术交流会

 

为解决国内GDP32用户在物探方法上、仪器使用上、操作方法上、软件处理上的种种问题,北京桔灯导航公司拟决定在20061117日至19日在廊坊举办“GDP-32II多功能电法工作站”技术交流及方法培训会议”,届时将有美国ZONGE公司总裁及技术总监与会做专项议题,同时桔灯导航公司也聘请了中国使用GDP方法比较成功的多位专家进行现场答疑和案例分析以及各种方法(CSAMTTEMIPAMTMTNANOTEM等)野外操作演示。

有兴趣的同行可登陆www.orangelamp.com.cn “桔灯新闻”,了解详情或垂训。

公司电话:010-82894069/828942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