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91期
目 录
科协精神
学会工作
2006年全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测高波形重定恢复重力异常及其地球动力学应用”学术研讨会纪要
科技信息
地方学会
《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五)和(六)内容简介
报道
通知
地下管网、管道泄漏检测及控制技术培训暨应用材料与技术咨询交流会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方法”研讨培训班第四号通知
消息:一个专门从事进出口地球物理高新技术的会员单位——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
本次大会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亲切会见了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的祝词,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成为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者,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温家宝总理为全体代表作了形势与任务报告,明确提出依靠科技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希望多出成果,二是希望多出人才,三是希望共同创造良好的科研风气,四是希望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五是希望多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王兆国同志的重要讲话要求科协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的先锋作用;坚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充分发挥科协的科普主力军作用。
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所做的《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新的科协章程,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
我们要努力把建议案制度建设成为反映科技工作者心声的重要渠道,集中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添砖加瓦,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
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技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向科技进军的号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铸就了一座又一座壮丽的丰碑。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政策和舆论环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针,以知难而上的勇气,为国争光的志气,敢于竞争的锐气,在自主创新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伟大实践中创作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壮丽诗篇,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立新功。
主 席 韩启德
副主席(共16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韦 钰(女 壮族) 邓 楠(女) 白春礼(满族) 刘 玠 齐 让 杨福家
张启发 陆延昌 陈赛娟(女) 赵忠贤 袁家军 栾恩杰(满族) 唐启升
黄伯云 符淙斌 谢克昌
书记处第一书记 邓 楠 (女)
书记处书记(共4名)
齐 让 宋南平 冯长根 程东红(女)
常务委员会委员(共53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干 勇 马志明 马国馨 王永炎 王海波 王震西 韦 钰(女 壮族) 方 新(女)
邓 楠(女) 邓中翰 艾国祥 白春礼(满族) 冯长根 吕 植(女) 刘 玠
齐 让 许振超 杜祥琬 李天安 杨 劼(女 蒙古族) 杨福家 吴 跃 吴明江
宋南平 张 泽 张开逊 张启发 陆延昌 陈运泰 陈赛娟(女) 周建平 郑南宁
赵忠贤 哈木拉提·吾甫尔(维吾尔族) 饶子和 袁家军 徐乐江 徐耀新 栾恩杰(满族)
高润霖 郭桂蓉 唐启升 黄伯云 曹健林 龚 克 符淙斌 商向东 韩启德
程东红(女) 谢克昌 管华诗 翟虎渠 樊明武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2006年3月30
为了不占用各位常务理事更多的时间,本次常务理事会工作会议采用通讯方式汇报工作,同时审议通过有关事项。
一、传达2006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布置下阶段的任务。
二、汇报了3月2日我会根据今年科协学会改革工作的需要,召开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期刊编辑部、秘书长联席工作会议的情况。
三、对筹建市场化运作的“地球物理网络中心”的建议和方案进行审议。常务理事会认为,在学会现有网站的基础上,以建设地球物理网络为龙头,利用网络信息搭建科技交流(会议、期刊)、科学普及和社会服务三个平台,开展学科发展研究与发布活动,建立会员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办公,全面拉动和提升学会的工作和地位,是学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是重要条件。根据学会自身现有的条件,如何管理运作是问题的关键。常务理事会提议要全面、慎重地筹划此项工作,下次常务理事会再议。
四、审议通过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为吉林大学李舟波教授,业务范围包括:在学会指导下,组织本会会员及会员单位开展1、各级技术培训,2、推广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经协商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为挂靠单位,办公地点设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学会办事处(河北省涿州市范阳路65号)。同时将原有的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2006年5月17日,全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地震局太原基准台胜利召开。大会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闫维彰同志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同志,副秘书长姚振兴、孙建国、吴海成,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西、吉林、辽宁、陕西、云南、广西、山东、桂林、广东等地的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共21人出席会议。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西地震局局长赵新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讲话。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王俊业因公出国施工,也委托了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办公室主任乔力群同志到会看望了全体与会代表。
曲克信副秘书长在会议上简要汇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年的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重点介绍了拟与兄弟学会携手共同推进的几项工作,听取大家的意见。
一、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尽快实现联网,把学会网站推向社会,实现国际化链接,走市场化道路,维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二、紧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急需,发挥地球物理技术优势,首先针对我国煤炭灾害频繁出现的状况开展预测预防,深入煤炭矿山现场,通过交流和立项与矿山合作,解决矿山的实际问题,通过总结提升到理论高度,在学术会议上交流。
三、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要努力工作,建立完善继续教育的制度和办法。力争2008年以前通过与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交涉,在技术培训、资质认证等方面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姚振兴副秘书长向大家传达了中国科协(2006)30号文件《关于推进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工作的通知》精神,并结合30号文件精神,重申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21号文件和(2005)第10号文件的要求。根据文件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七届二次(理事扩大)会的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的中心工作仍然是搞好会员登记和会费收取的工作,并对会员登记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浙江、桂林六个省、市学会提出了表扬,要求其它省、市学会的同志们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争2006年全面完成会员登记工作。
根据全年综合评选,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被评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年《会讯》优秀通讯员单位,孙建国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与会代表还就曲克信和姚振兴副秘书长的讲话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为了更好的做好学会的工作,大家畅所欲言,献言献策,交流经验,并提出很多非常好的宝贵建议和具体措施。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台。重庆地质仪器厂的同志也参加了本次会议,展示了该厂近年来仪器发展状况和成就,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水文地质局、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台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遥和祁县的地震局领导陪同代表在当地进行了考察,与会代表对此一致表示感谢。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06年5月14日上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2006年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召开,38位委员及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其鹄教授主持。
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1)讨论通过增补专委会委员及常务委员的名单;
(2)今年10月份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的准备工作;
(3)商讨今年11月份上海国际地质技术装备展览暨论坛上的地质仪器评议事宜;
(4)参加9月份在沈阳举行的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会议相关事宜;
(5)制定专业委员会定期学术讨论会的开展形式。
其中重点讨论了增补专委会委员、地质仪器评议和专业委员会定期学术会议开展形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增补专委会委员
为了促进学会的发展,专委会决定增加数名新成员,经常委会酝酿提名,全体参会委员一致同意,通过增加林君、陈祖斌、李学政、樊孝春、孙为群、苏经宇、李世愚、姜福兴、何淑蕴9名新委员的决定,同时为了日常专委会工作更好的开展,由陆其鹄教授提议,全体参会委员同意,通过决定增补郭永刚、林君两位常务委员。
二.地质仪器评议
今年11月份,将在上海举行国家地质仪器技术装备展览暨论坛,会议组委会特邀请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对参展仪器进行评议。参会的各位委员和专家对此事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发表建议和看法,大家就评议的级别、社会的认可度、评议的作用、评议标准、评议程序、评议专家组组成等问题展开积极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地质仪器评议工作值得做,应该认真做,但有着不小的难度;
(2)专业委员会应在评议工作中给自己准确定位,做到科学、公正、客观,同时评议仪器厂家应自愿;
(3)评议结果应根据仪器测量指标、用户反馈意见和现场抽查得出,尤其要调查仪器使用客户,充分考虑客户意见,而不必死板参照现行标准;
(4)最终评议结果不对仪器进行排名,只提出仪器的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5)建议把评议结果公布在学会的网站上。
三、专业委员会定期学术会议的开展形式
参会委员认为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应具有连续性,逐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建议今后专业委员会的定期学术会议统一命名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第 届学术会议”,同时每届会议都设一个主题作为这届会议的副标题。根据这个原则,专委会决定在今年12月份召开一次学术会议,会议名称定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工程振动仪器与技术”,会议主题为工程振动仪器与技术。
最后,参会委员还商议了参加今年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和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会议的相关事宜,并向参会人员转发了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会议的通知。此外,决定参加今年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的论文稿件统一交给孙进忠教授,由孙进忠教授安排审稿。
2006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议于4月23日—26日在北京电业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气象、水利、地震、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等科研院所和有关院校的专家学者64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58篇,年度预测简表34份。会前分别编印了《2006年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文集》、《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文集》和《二OO六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黄皮书》)。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李惠英副区长、房山区教委郭志族主任、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党委刘志刚书记和吴剑峰副厂长、房山区少年宫娄淑菊主任、北京电业中学王宝丽校长、孙佳民副校长、国家发改委严谷良副司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吴海成副秘书长等出席了开幕式。王宝丽校长和郭志族、严谷良、吴海成等来宾在讲话时,热忱祝贺天灾预测研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一致表示,对于我国自主创新、多学科交叉的天灾预测事业寄予厚望,并尽所能地给予支持。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均之教授致开幕词,并代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向电业中学赠送礼品。开幕式后来宾和与会专家集体合影留念。
会议听取了耿庆国、汪成民、黄相宁、徐好民、徐道一、张庆洲等同志所做的专题报告。利用晚上时间专门听取了旅美学者寿仲浩先生所做的利用卫星云图观测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总结学术报告,他的工作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与会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对2006年全国重大天灾综合预测意见发表了见解、交流了研究结果。会议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经过严肃、严谨、求是、认真的会商研讨,形成了共识。在与会专家会商研讨的基础上,由耿庆国副主任执笔,形成了《2006年全国重大天灾综合预测意见(二OO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按翁老生前的惯例,正式上报中国科协和国家减灾各主管部门,提供工作参考。
耿庆国教授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开展中国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研究,切实减轻灾害链损失,对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有重大战略意义。灾害链预测研究属当代世界科学难题。由于中国大洪、大旱、强震和强台风等灾害异常严重,且这些大灾往往以灾害链方式出现,需要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方能奏效。我国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家减灾各主管部门应当对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这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给予切实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必要的帮助。他还即兴赋诗一首:(七绝)“登峰历险莫辞艰,志士无高不可攀。携力猛攻灾害链,科学原创写新篇”。并以此与多学科专家们共勉。
孙佳民副校长、严谷良副司长、吴海成副秘书长等,在总结会上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与会代表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热忱的希望。
10月25日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举行会议,到会委员一致通过了经郭增建主任和王涌泉顾问的提议,决定增补高发金、范垂仁两位委员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水利部门的常委。
应电业中学师生邀请,会议期间,部分专家、教授与学生分班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交流。专家们各自介绍了成长历程,如何克服艰难,专心致志攻天灾预测难关和专家们各自从事的专业情况,回答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座谈,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次。
本次会议得到北京电业中学宝贵的全力支持,做了周到的安排,耿庆国副主任在总结讲话时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向北京电业中学和王宝丽校长、孙佳民副校长和其他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06年4月2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测高波形重定恢复重力异常及其地球动力学应用”学术研讨会议。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赵继成副院长、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文津院士、副主任石耀霖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党亚民所长主持,赵继成副院长首先向到会的专家简要介绍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公益性改革进展情况和科研成果,并对各位专家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进行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表示欢迎。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常晓涛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题为“测高波形重定恢复重力异常及其地球动力学应用”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卫星测高波形重定技术在恢复海洋重力异常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海面重力异常的动力学解释以及应用开发情况,并就数据源精度、动力学解释及其应用情况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该报告首先介绍了卫星测高及其波形重定技术、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恢复海洋重力场的方法。内容包括对当前测高重力恢复主要算法最小二乘配置法和Vening-Meinesz公式法的研究。其研究目标在于提高利用海面高恢复海洋重力异常的精度,并为此导出逆Vening-Meinesz公式法中内趋效应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该公式计算区内效应对高精度海洋重力异常恢复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显示区内效应与奇异区内垂线偏差分量的梯度及奇异区面积的大小有关,与重力异常计算点及其附近的奇异区内的垂线偏差本身无直接关系。根据实际算例,区内效应对重力异常的影响可以达到毫微伽量级。
报告还介绍了联合现有的全球重力场模型与卫星测高波形重定重力异常计算结果建立高精度全分辨率海洋重力异常的研究情况。其所用的全球重力异常模型为EGM96和GGM02—C重力场模型,其中2—180阶系数取自EGM96重力场模型,181—360阶取自GGM02—C重力场模型,360阶以上分辨率取自测高波形重定重力计算结果。另外,对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杂交重力场求解方法与球谐展开表示进行回顾,对卫星测高重力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的主要应用,包括重力异常在海底地形与构造探测中的应用及重力异常在深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也进行了介绍,并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在对重力异常及其各项改正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对重力阶分量进行了计算方计算的基础上,报告人提出利用重力异常谱分量代替重力异常改正的可行性,同时计算了海底地形质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并探测其在全分辨率重力异常谱中的位置;然后介绍了利用重力异常计算地壳/岩石圈厚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分辨率重力异常谱中的下地幔、上地幔、地壳重力异常分量进行了分析,对中国东部海洋区域的地球动力学活动的背景与机制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认为中国东部海区2—6阶重力异常主要源于下地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下地幔在海洋和大陆地区没有明显区别;其动力不平衡对地形均衡效应有明显影响,这是改变地壳和上地幔之间流体动力学平衡状态,影响地壳运动具有决定性的内部因素。上地幔重力异常体现了重力位势的不平衡,由此引发不平衡是全球动力学活动的动力源,这种动力不平衡通过地幔对流方式改造地球岩石圈的构造。中国东部海域,7—60阶重力分量为上地幔的密度不均匀分布造成的。火山岛弧处,上地幔重力异常显著,地幔对流受上升的机制控制,高密度的地幔流来自大洋一侧的地球深部,因此地幔上升的机制不是受重力诱发的大陆地幔上升流应力场的影响,而是源于板块碰撞造成的压力导致大洋地幔由深部受挤压上升。沟-弧-盆体系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为弧后是应力发散区,岛弧是应力汇聚带,海沟是应力发散带,来自大洋地幔深部的岩浆冲入上地幔,导致剧烈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这是洋陆地幔交界处强烈的火山活动地球动力学原因。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文津院士做了题为“高原岩石圈研究与我国西部开发”的专题报告。高原岩石圈是地质科学研究中最复杂的对象,涉及到诸多理论、计算方法与模型,就现在的研究而言存在着地质勘探结果与现代大地测量监测结果相悖的局面,赵院士从证据的可靠性、模型的准确性等方面引发大家思考,倡导大家综合不同学科知识,坚持以开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石耀霖院士、马寅生研究员、蔡永恩教授等专家分别从地质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以及地质科学综合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就本次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此次学术会议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建议适时再次举办此类报告会。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2006年5月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以“首都圈的强震活动”为题的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融生等30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和副秘书长吴建平召集,吴建平主持会议,王健、王椿镛和吴建平三位研究员在讨论会上作了中心报告。
王健研究员以“首都圈的强震活动”为题,首先介绍了首都圈地区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在首都圈的强震中,大约四分之三为历史强震,即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得到地震参数。他简要介绍了我国历史地震参数确定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和中国地震烈度表确定地震参数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等,并强调历史强震参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应用中应给予特别重视。王健也介绍了近年来在确定历史强震参数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对首都圈的一些历史疑难地震做了介绍和讨论。随后,与会人员围绕首都圈的地震安全问题,探讨了山西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地震活动特点、东北深震、长白山火山活动与首都圈强震活动动力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王椿镛研究员作了题为“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和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讨论”的学术报告。青藏高原东缘是有名的南北地震带,报告人主要介绍了利用人工地震测深、面波层析成像、接收函数反演、SKS波形分析等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厚度变化、地壳内部速度结构、上地幔各向异性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获得的地震学证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大地电磁测深、震源机制和GPS等的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关键的大陆动力学问题,如:地壳缩短和下地壳增厚、下地壳流动、地壳和上地幔变形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对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变形的耦合关系、地壳上地幔变形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吴建平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十五”项目“科学探测台阵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进展情况。 “科学探测台阵系统”以500套宽频带流动地震仪、90套短周期地震仪和10套甚宽带地震仪为核心,另由一个可控震源系统、二个仪器维护系统和一个数据管理中心以及其它辅助设施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系统。
基于宽频带密集地震台阵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当前地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利用这一观测系统开展大规模高密度地震台阵观测,不仅对深入研究地震孕育环境、重要构造边界带、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状态、大陆动力学以及地球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为国土资源勘察、重大工程项目场地安全性评价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报告还介绍了“科学探测台阵系统”建立后,有关地震仪器的维护、管理、观测数据的集中存贮与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与会专家学者都感到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交流了情况,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神舟神箭杯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出,11位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前沿人物,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荣获神舟神箭杯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是:结束中国计算机“无芯”历史的三栖学者邓中翰;为印尼海啸遇难者找到“回家”之路的女科学家邓亚军;曾“七下西洋”的环球科考首席科学家王春生;在微生物研究与应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生物技术专家王厚德;凭借自主创新完成“世界第一穿”的工程专家史占华;为神舟六号保驾护航的年轻副总设计师张庆君;去年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得主宗保宁;默契配合成功出征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设计出我国首枚彩电芯片的科研领军人战嘉瑾;取得棉花育种重大突破的棉花专家郭三堆。
神舟神箭杯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由科技日报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办,首都15家新闻单位和国家有关科技部门参与评选。 (新华社)
因资金问题中断数年的陈嘉庚科学奖,6日在此间“再续香火”。经过严格评选,晶体学家范海福院士、生物物理学家饶子和院士、空间物理学家涂传诒院士、密码学家王小云教授共同摘取2006年陈嘉庚科学奖的桂冠,各获奖金30万元人民币和一枚金质奖章。
中科院、工程院6日上午举行光华工程科技奖和陈嘉庚科学奖颁奖仪式。闻邦椿等20位专家6日同时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颁奖仪式后,国务委员陈至立应邀通报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她强调,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要加大投入,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规划的实施,提升中国核心竞争能力。
4位获得陈嘉庚科学奖的科学家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原创性科学贡献。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为设立于1988年的陈嘉庚奖。
陈嘉庚奖共组织8次评奖,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和叶笃正等都曾先后获得过这一奖项。因没有固定基金,陈嘉庚奖的评奖工作于2001年中断。
(新华社:李斌 卫敏丽)
20世纪90年代,工程建筑领域出现了以土壤沙土固化材料为主的新材料、新工艺,此类材料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及公路建设工程中,效果良好。但沙土固化材料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仍是空白。2002年初,北京旷世达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心从马来西亚引进CSB沙土固化材料,在克拉玛依陆梁油田一沙漠路段和一石油平台上,利用就地沙土筑路、筑平台,获得良好效果。2003年将CSB沙土固化材料引入长江护滩、护坡工程,在武汉天兴洲完成了500平方米整块护滩工程,并着手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PCSB沙土固化剂。
长江流域护滩、护坡航道治理,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为了发挥PCSB沙土固化剂就地取材、保护环境、低成本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长江护滩工程中,三年来,旷世达发展中心深入研究了PCSB新材料的固化原理、提高物理力学性能的生产工艺;发明了穿绳固化河沙块软排新结构;研制了河沙块机制成型的设备,并于2005年经交通部批准,在长江中游沙市三八滩应急护滩工程中应用获得成功。此间还完成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长江中游护滩、沉排及抗冲整治建筑结构形式与施工工艺研究”通过了交通部部级验收;“PCSB固化河沙块试验研究报告”亦通过了长江航道局专家评审验收。
用于长江护滩工程的PCSB固化河沙块研究成果主要特点:
一. PCSB沙土固化剂新材料各项性能优于同标号混凝土及CSB。
1.抗压强度高,抗折能力强,耐久性好,检测结果表明,进口的CSB 28天抗压强度为40.2Mpa,国产PCSB则达到42.1Mpa,而且28天的后期强度仍继续增长20%以上,这是混凝土所不可比的。28天后抗折强度达到8.9Mpa,亦优于同标号混凝土。
2.PCSB材料降低了对水的感受率,产品无裂缝,膨胀率小于万分之一,稳定性好,用于大面积的建设工程无须预留收缩缝。
3.PCSB材料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新疆克拉玛依陆梁油田沙漠公路样品实验结果表明,CSB在+40℃至-25℃抗压强度变化小于8%。
4.PCSB材料无毒无味,经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属环保型材料,可用于长江护滩。
二. 发明了新块排结构—穿绳块排
穿绳固化河沙块软体排由穿绳固化河沙块和机织布排垫两部分组成,这种块排施工效率高,适应河床沙体变形的能力强,做到在河床变化过程中压载体与排垫不分离,适应于大面积守护区域的中部。PCSB穿绳块排三八滩护滩区经2005年江水涨落冲刷证明,穿绳块排结构护滩效果良好,优于传统的X排、D排。
三. 研制了排块机制成型的机械设备
由北京旷世达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心、长江航道设计院与泉州德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DK6-15Y砌块成型机和压制PCSB X排块成型机研制成功,其制作排块周期为30秒,一次成型固化河沙块4-2块,实现了PCSB固化河沙块机械化生产,可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目前,PCSB沙土固化剂正不断地扩大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主要应用领域:
1. 广泛用于铺石基底:各种等级道路、集装箱储藏库、机场道路、码头等。
2. 江河湖海护滩、护坡、水库堤坝、冲击堤、游泳池、储水池基底等。
3. 建筑物底层、停车场、沙漠钻机平台、桥梁引桥、尾矿坝治理(可用尾矿沙筑路)。
4. 生产各类建筑材料产品及任何地方需要改善原来基底层、软基础层或增加地基的抗压、抗折能力的工程。
鉴于PCSB沙土固化剂物理力学性能优于同标号混凝土,可就地取材,机械化施工,不须开山劈石,保护环境,不须长途运输,施工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应用推广前景广阔,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于2005年2月2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理事会议,研究制定了2005年工作计划。我会在全体理事及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同心协力、努力奋斗,圆满完成了2005年度工作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继续完成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的发表工作。在2004年已发表14篇论文的基础上,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进展》第20卷第1期选登了10篇,第2期选登了8篇,2006年《华北地震科学研究》第2期选用了5篇。首届学术交流会共收到论文69篇,发表了37篇。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年秘书长会议于4月20日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完成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在秘书长会议上,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荣获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会讯》优秀通讯员奖。
三、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单位科技成果硕果累累。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公司完成的“武汉地下管线普查整测工作”获“中国测绘学金奖”,“乌鲁木齐地下管线普查项目”获“山东省测绘学会一等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科技成果一项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科技成果一项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参加了部分成果的鉴定推荐工作。
四、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分布在全省煤炭、地质、冶金、地震、水利、科研、勘察和大专院校几十个单位,理事会成员亦是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优秀代表,2005年有4位常务理事、理事分别获得了省级先进模范称号。常务理事胜利油田物探公司总工王新红同志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副理事长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科技处长王怀洪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的称号,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院长印兴耀同志获“山东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师”的称号,理事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主任吴时国同志获“泰山学者”称号。
五、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和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举办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5名学员历经二年半的学习,已按计划学完全部课程,其中2人通过全国的英语考试,2人通过了博士班的考试。
六、经过近二年的艰辛努力,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李学军同志任主编,秘书长张善法、理事刘勇等全国19位教授、专家、学者编写的《城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规范》(CJJ7-2006)于2006年4月通过专家审核,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规范从内容、技术方法、技术指标、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重点学术活动计划
一.成立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召开“西部资源勘探方法技术”学术会议。
时间:2006年11月
地点:西安市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
规模:100人
联系人:樊钧
联系电话:029-87821903 13991814970
会议主要内容:
1、西北地区地质调查“十一五”任务及地球物理对策。
2、西北地区紧缺矿种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应用成果以及危机矿山的地球物理工作。
3、西北油气二次创业的地球物理对策与新技术。
4、西北地区煤矿井下开采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灾害超前探测技术与灾害预防。
5、勘探地球物理的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设备。
二.“地下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学术会议
时间:2006年9月
地点:西安市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
规模:100人
联系人:冯宏
联系电话:029-87862232 13609159131
会议主要内容:
1、井简、隧道、巷道、涵洞选址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及应用。
2、矿山工程中井筒、隧道、巷道、涵洞等施工和开采过程的地质情况与灾害超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3、井筒、隧道、巷道、涵洞中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处理、解释、成图显示技术。
4、地下工程地球物理探测中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
在省科协的领导下,我会每年都积极参与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今年的“科技之春”活动从3月18日开始,由于中央刚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普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需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使“科教兴国”的战略得以全面实施。
为此,我会将去年开始实施的科普计划项目“新世纪科技成就展”和“地球物理知识与环保科普展”,以图片的形式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的社区示范展出。根据科协学会部扩大宣传范围和增加内容的要求,我们不仅在社区展出,还下乡宣传,并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作了些努力。
一.在社区进行科普宣传
根据组委会的安排,我会参加了3月18日在西安市雁塔路电子一条街上举行的“科技之春”宣传月社区的启动仪式。按照统一划分的宣传摊位,在西安科技大学校门左侧悬挂了宣传大气球,上书“热烈庆贺第十四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启动!”并布置了宣传板和宣传桌,向过往群众发送科普知识传单,讲解展板内容和回答有关问题。宣展内容介绍了天文、宇宙、地球结构、生物进化和生命科学的神奇探索;发展新能源的成果,如太阳能、核聚变、超导技术、海潮利用、由海水中获取氢等;发展新材料方面的成果,如工程塑料、记忆金属、透明高分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交通运输、航天航海和宇宙航行方面的成果;农业发展的生物技术及海洋农场;在军事上由于高科技的应用,已由三维战场变成了五维战场(陆、海、空、外、层空间、信息网络),其中包括地球物理武器和地球物理战,使得未来的战争变成了科技之斗,从而使观众认识到,科技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地球知识与环保”科普展览以介绍地球构造、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科普传单的内容涉及环境保护、地震知识、水资源的利用、沙尘暴和禽流感等基本的科普知识,共散发了2000份。
我会组织了长安大学青年志愿工作者15人,在资源学院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参与了宣传工作,他们积极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从布置宣传展位到主动热情地宣讲,体现出青年志愿者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群众的赞赏。将近中午时,省委、省政府及科协领导来到我们的展区视察,给了大学生志愿者极大的鼓舞。
二.在农村进行的科普宣传
3月24日,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我们参与了在咸阳市马庄镇举行的农村“科技之春”宣传月示范启动仪式,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11人参与了宣传工作,他们和学会工作人员一起于上午七时乘专车前往,八时到达目的地后即开始布置,除了带去在城市社区展览时的两套展板和2000份科普传单外,还增加了适合于农村的“破除迷信”科普展板和“农村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展板,受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热情接待与欢迎。
“破除迷信展览”共有二十多块展板,分析了封建迷信的产生、发展与危害;解析迷信的方式,即神、鬼和巫术,并揭发其内幕,用科学来破除迷信。
11时,朱静芝副省长率领省上和咸阳市的领导到现场视察,当发现我会的展台有许多大学生参与宣讲工作时,朱省长便亲切地和他们攀谈起来,从了解参与科普宣传的体会到询问所学的专业,在得知他们都是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地质学和资源勘察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后,赞扬他们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选择了国家急需的艰苦专业,鼓励他们要多参与科学实践,在下乡和下野外的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以便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亲切地关怀与指导,使同学们深受感动。
三.开放实验室,普及地学知识
为了向大学生及社区群众宣传地质与物探知识,在“科技之春”宣传月中,我们联系了挂靠单位长安大学的“地史古生物陈列室”和“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实验室”.作为开放参观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效果,不过,由于事先宣传不够,也未进行观众的组织工作,故参观的人数不多。以后,我们将争取有更多的实验室能开放,并拟联系西安科技大学内容丰富的“地质陈列馆”也参加到开放的行列中,使“科技之春”的宣传活动更加丰富与完善。
通过参与上述科普宣传活动,我们有以下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1、提高认识水平,深入学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成就和科普法的内容,理解科普工作的意义及其要重性,是完成“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的动力,特别是听到省领导提出“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是我省的一项品牌工程时,我们深受鼓舞。
2、群策群力,多方协作,是完成“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的主要手段。我们向一些会员单位提出要求,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共同分担与协作,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有的单位出人,有的单位派车,有的单位出物或承担一定的费用,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群众性的宣传活动。
3、学会与学校紧密配合,组织大学生在课余参与科普宣传,让他们上街下乡,接触社会,参加科普实践,既增强了科普宣传的力重,也实现了共同创建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的目的。
4、学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加速打造“科普之春”这一品牌工程。我会在咸阳农村进行“破除迷信”的科普宣传中,得到陕西省心理学会协助支持与指导,他们提出今后要与我会进一步合作,开展对“迷信的产生与影响”的心理研究。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每1-2年编辑出版一本《陕西地球物理文集》,汇集学会在年会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并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五)》是“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理物理”专题的专辑,由学会及所属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编辑,刘代志主编。主要收集2005年11月在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召开的“首届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术会议”上发表的29篇论文,约24万字。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为本文集作“序”。他指出,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拓展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更好地开展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研究,促进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与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为国防建设与军事斗争服务。又指出: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研究内容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有的研究成果既可用于国家安全与军事领域,又可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技术几乎都可以应用于民用工程中。所以军民两用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中将占相当大的比重,但重点是解决军事应用问题的地球物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及其相应的装备设施。
文集(五)的主要作者是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和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主要论文有刘代志教授的“国家安全与地球科学初探”和“国家安全地球物理情报侦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李学政研究员的“爆炸余震波形特时和余震事件频度研究”。此外,还有西安石油大学庞巨丰教授的“Y能谱分析技术在核爆炸监测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王家映教授的“地球物理武器综述”、海军工程大学边少锋教授的“世界地磁模型进展WMM2005”、中国海洋大学刘怀山教授的“百慕大三三角之谜新解”及“海洋水下目标高精度探测系统研究”、同济大学赵永辉教授的“军事防空洞室裂隙隐患的地质雷达测试研究”等。涵盖了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的广阔领域。(注:今年9月将在沈阳召开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会议,主题是“工程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将另有专集出版)。
《陕西地球物理文集(六)》是“地下工程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专题的专集。由学会及所属井巷隧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编辑,冯宏主编。主要收集今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召开的学术年会上发表的32篇论文,约25万字。
文集(六)的内容涉及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探测方法、煤矿井下地球物探测设备和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等,从多方面反映了地下工程及矿产勘探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和探测设备的研究进展。主要作者来自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西北有色金属地勘局、铁一院陕西工程勘察院和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计60多人,这些论文展示出:通过近20年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实践,井筒、隧道、井巷、涵洞等地下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和设计一致性已经依赖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来保证,防止透水、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震、冒顶、断裂等灾害的发生,而保障地下设施运行的安全也依赖于地球物理探测和监测技术;与此同时,快速作业和现场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使得不透明的地质体成为可视的空间,增加了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能力,从而表明地球物理必将在推动人类地下空间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陕西地球物理学会)
我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永信研究员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5月26日,在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宣布并颁发了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在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表彰和颁发了第四届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奖。我会副秘书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振兴同志被评选为第四届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
今年4月22日——第37个世界地球日在持续的浮尘天气中向我们走来。今年地球日活动宣传主题确定为“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上午,国土资源部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西四国土资源部门前广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隆重纪念第37个世界地球日。
主题宣传活动仪式由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会长孟宪来主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出席并发表“世界地球日”致辞,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王世元等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当天有十余所大、中、小学校,十余家学会、协会近千人参加了纪念宣传活动。有资源环境方面的科技成果和科普知识展览、展示和讲解,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文艺表演,有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咨询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与。
这一天中国地质博物馆还免费向公众开放所有展馆,进行珠宝玉石现场检测,展示地质、古生物标本制作等。
记录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生平和科研活动的李四光纪念馆也同时向社会开放。
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地球物理专家在地球物理咨询台前给前来的科普爱好者不时的解答着问题,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并展出17块有关地球、防震减灾知识的展板,吸引了不少观众,尽管当时风非常大,人们仍然细细地读着展板的内容。
此次宣传活动对人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更好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科普工作委员会 徐桂华 )
第12届北京科技周5月20日起与市民“亲密接触”。此次北京科技周的主题为“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时间从5月20日至5月26日持续一周。科技周标志性活动包括奥运科普游园会、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学展、和谐大自然之夜闭幕式等6项活动。
5月20日,朝阳公园举办了“走进奥运、科学生活、健康生活”大型科普游园会。此次游园会的目的是利用群众喜爱的科普游园会形式,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传“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示普及部分奥运竞赛项目内容、文明观赛事知识、竞技项目与群众健身的关联知识;宣传疾病预防、急救知识,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游园会围绕“走近奥运、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这一主题,分为若干主要区域:1.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区:向公众宣传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要点,推动其深入贯彻实施。奥运竞技项目展示与科学运动健身表演区: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的28个竞技项目中的8~10个项目(其余将在今后两年的科技周活动中陆续介绍)和残疾人奥运会若干项目,展示普及相关内容,普及文明观赛事知识,介绍竞技项目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相关知识及群众性科学健身表演,展示和谐健康的社区运动成果和广大市民精神风貌。2.健康生活与公共卫生区:宣传政府对疾病的科学防治,教育人们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3.科学知识灯谜区:围绕游园会相关主题,编制知识性、趣味性的灯谜,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下,获得宣传普及健身相关知识的效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参加了此次科普游园会,以展板及现场解答的形式,向人们普及有关地球物理方面的知识,并发放相关资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游园会把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百姓身边,使公众在参加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增强奥运理念,提高对疾病防控意识,同时了解防病常识、掌握急救方法,将奥运科普与展览展示、娱乐游戏及现场体验等活动生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2006年6月2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ZLS公司(美国)、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科技会堂联合举办了一次“贝尔雷斯重力仪展示报告会”。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王平教授主持,赵文津、滕吉文院士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和石油、海洋、冶金、煤炭、水利、有色等部门的专家、教授50余人。
美国ZLS公司Joe Austin专家介绍了“拉科斯特”(Lacoste)升级换代产品“贝尔雷斯”(Burris)重力仪研制和应用概况。该仪器在原有Lacoste产品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实用、高效的集成性高精度Burris重力仪。仪器轻便耐用,操作简便,已在陆地、海洋、航空物探工作中应用,进行矿产、油气、工程多方面的勘探。
我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领导,介绍了代理国外地学仪器引进工作和我国仪器出口工作,并承担原“拉科斯特”(Lacoste)仪器的维修和保养。该公司技术人员对重力仪的技术指标和操作等为与会代表做了解答。会议后期,各单位的专家们就物探仪器研制、引进、应用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为加强地震应急工作,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使地震应急工作能够统一、规范、协调、高效、科学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卫生分会决定于2006年7月28日至8月4日在乌鲁木齐,8月18日至24日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两期“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研讨会”。
有关报名事宜详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 www.cgs.org.cn
为加强城市水网的漏损控制,提高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水平,我会与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商定,拟于今年8月中旬在西安联合举办“地下管网、管道泄漏检测及控制技术培训暨应用材料与技术咨询交流会”。本次会议将(1)展示国内外管道行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的使用技术;(2)用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剖析我国水网管道漏损控制和检测中的关键所在,加强市政管网科学管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进联合,疏通合作渠道。
有关报名事宜详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 www.cgs.org.cn
城市地下水污染在严重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健康,致使发病率不断递增。为了有效控制和改善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受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和国土资源部环境司的委托,本学会针对目前日趋恶化的地下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首次召开了地下水渗漏污染检测与处置学术研讨会,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卫生部疾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及本学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分别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人体健康状况、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监测状况、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渗漏液的地下自然降解规律、地下防渗漏技术和污染处置技术及居住环境防范等问题做了专题报告。现本学会根据会期内多数人的强烈建议,定于2006年7月14~18日继续在此基础上举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方法”研讨培训班,对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讨论稿)”进行研讨,并针对我国高发病区的分布特征,介绍有关环境污染防范技术,对地下渗漏检测和处置进行演示及培训,介绍推荐有关地下水渗漏污染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防渗材料的选用,现场答疑,并协助学员对所遇到的具体环境问题讨论制定实施方案。会上备有培训教材,并给全席者发给结业证书。
一、培训目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渗漏污染的检测与处置工作一直是我国环保工作的瓶颈和薄弱环节,致使我国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人体健康受到明显影响,经济发展受到明显制约。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在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石油石化企业附近长期生活的人群,癌症类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外围的居住群。附近有不少地段已不适合生活或居住。为充分发挥本学会的技术优势,参考国际有关学术动态,适应目前急需强化地下渗漏检测单位的强烈要求,本学会将为各地所有涉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渗漏的环境管理与监测部门培养监测技术人员及筹建检测试验室,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加大力度保护我国地下水环境。
二、培训内容: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讨论稿)讲解(2学时)
1.有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的编写动态;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主要内容;
3.对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
<二> 我国高发病区的分布特征和污染防范技术(2学时)
1.全国主要地方病的分布特征;
2.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态势与污染地区高发病种的分布特征;
3.健康住宅环境的选址与污染防范技术。
<三> 垃圾堆放场及各类渗漏构筑物的选址与基础探查(5学时)
1.地质构造选址原理与方法;
2.水文地质选址原理与方法;
3.环境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四> 废物堆放场渗漏液分布的监测(6学时)
1.垃圾填埋场渗漏监测的几种地球物理方法;
2.地下储油罐(库)渗漏的几种检测方法;
3.地下管线(主要是污水管、油气管)渗漏的几种检测方法;
4.工业废渣、废液渗漏的检测方法;
5.现代生活垃圾填埋场衬底塑料漏洞的监测方法。
<五> 渗漏处置基本技术(2学时)
1.生活垃圾渗漏液的处置技术;
2.油气渗漏的处置技术与储油罐管;
3.渗漏自动监测系统;
4.加油站(地下油库)渗漏自动监测系统。
<六 >推荐介绍几种实用的地下渗漏检测仪器设备性能及防渗材料选用
1.高密度电阻率仪;
2.瞬变电磁仪;
3.地质雷达;
4.我国常用防渗材料的研制和生产。
三、培训对象:
1.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单位;2. 环境监测、管理与科研单位;3. 垃圾填埋建设管理单位;4.石油石化及加油站管理单位;5. 环保设备材料生产和使用单位;6. 涉及排污(水、渣)的工矿企业;7. 环境水文地质勘测单位;8. 环保投资企业。
四、时间地点及费用标准:
时间:2006年7月14~18日(14日全天报到)
地点: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培训费:每人980元,食宿考察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会议报名方法及联系方式:
参加培训的人员,请认真填写报名回执表,加盖公章后寄至:“北京市万寿路36—58信箱” 邮编:100036 也可传真报名。或发邮件寄至: zhaozy@craes.org.cn。
会务组在开班前十天左右发报到通知,告知具体报到地点和乘车路线。
联 系 人:贾 玮
联系电话:010—58895713
传 真:010—58895716
技术咨询电话:赵章元 84915172;
杨 进 823224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06-5-29
“地下(水)渗漏污染检测与处置方法培训班”报名回执表
单位加盖公章:
单位名称 |
|
电话/手机Emaile |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民族 |
职称职务 |
备 注: |
|
|
|
|
|
希望和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真号码 |
|
联系人 |
|
注:1、此表可复制,也可附页; 2、若时间紧迫,可电话传真报名:010-58895716
第二十二届年会费用信汇帐号更正通知
因组委会工作疏忽,已发送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中的费用信汇帐号有误。现更正如下:
信汇:
帐 户 成都理工大学
帐 号 4402228009004601405
开户行 工行成都二仙桥分理处
邮汇:
邮寄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
收 款 人:李晶 联系电话:028-84078828, 84079546 传真:028- 84079546
特此更正。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组委会
2006年5月9日
消息
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引进国外前沿的地球物理设备与服务的民族企业,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引进美国Burris金属弹簧重力仪、美国GDP32ii全功能电法工作站、澳大利亚AUSLOG综合测井系统、美国RAS和EX多通道地震仪及美国NOMIS地震检波仪、俄罗斯OVH磁力仪、捷克PMG质子磁力仪、美国MEDA卫星磁力仪及零磁场传感仪等等。同时,为我国科研单位和物探企业的优秀产品提供出口服务,在物探领域内,为中国民族企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06年 第2期 总第91期
主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枫
邮 编:100029 发 行:苏 枫
地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62007631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