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85期
目录
科协精神
邓楠提出学会改革要搭建好三个平台2005年是学会改革攻坚关键年
学术交流
地方学会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
报 道
通 知
85期内容
科〓协〓精〓神
邓楠提出学会改革要搭建好三个平台 2005年是学会改革攻坚关键年
12月17日,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工作座谈会在京落下帷幕。闭幕会上,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分别代表各个小组作了发言,阐述了各个学会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提出了对学会改革工作的展望和建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徐善衍、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书记处书记程东红等有关领导,以及数百名来自全国性学会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邓楠在会上指出,2005年学会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是学会改革的关键年。各个全国性学会是中国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协要树立为学会服务的意识,把学会改革工作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积极为学会改革创造条件。
邓楠在会上首先与参会代表交流了她对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她指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统揽全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前进,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各大学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邓楠希望各个学会在工作中要做好搭建"三个平台"的工作。要搭建好学会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应更多地组织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会议以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要认真办好各种学会期刊,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树立各个期刊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地位。要加强各个学会与各个国际科技团体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全国性学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平台,不仅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体现其价值,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还要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提高公民素质作出贡献;邓楠还特别提出为会员服务是学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学会应具备紧迫感和危机感,搭建好为会员服务的平台。学会应坚持以会员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为会员服务的手段。为会员提供信息及培训,提供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渠道,反映会员的呼声,维护会员的权益。
她认为,各个学会在工作中应始终把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以人为本,增强民主办会意识;发挥学会自身优势,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拓展学会发展的空间;提高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学会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适合学会改革发展、高水平、高素质的学会干部队伍。
(大众科技报记者尹辉)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意义,一件工作、一项事业、一条战线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工作、事业、战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兼顾、统筹相关的各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达到快速、高效和健康发展的目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在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各种不协调因素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当前,科技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在为经济服务工作中重生产线和先进设备的引入,轻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片面理解科技,忽视了科学与技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忽视了科学理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文化、哲学和建立科学人生观中的重要作用,也常常忽视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和科技自身的发展。在科普工作中,比较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帮助群众改善物质生活,对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意和落实不够。在科技工作管理上,重科技立项和研究基地的硬件建设,轻学风、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倡导,开放流动和学科交叉不易实行,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仍然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在科技成果评价上,重近期论文数量,轻长远实际效果,重个人名次,轻团队贡献,使科技人员急功近利、追求数量、不讲质量,分散单个、不愿协作。个别人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成果,败坏科技界的学术风气。这些重要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我们必须革除陋习,不急于求成,不为名利所惑,放下包袱,解除一切思想上的束缚,定下心来,求真唯实,艰苦奋斗,把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群策群力,使中国科学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会〓工〓作
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止园宾馆召开了第七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6人,理事长王水院士主持了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关于2004年1-9月学会活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的汇报。组织委员会主任姚振兴同志通报了关于调整我会会员会费标准及收缴办法。与会代表就下列问题进行了审议:
1.对学会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计划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未提出异议;
2.从调整会费的必要性、会费标准以及收缴办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对新的会费标准没有提出异议。根据中国科协、财税和民政部门关于收缴会费的精神与我会的实际情况,参考兄弟学会制定的会费标准与收缴办法,建议做如下修改:即强调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是两种不同会员的概念,以防止团体会员会费抵交个人会员会费的情况发生;
3.关于增加主要支持单位——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增补副理事长孙升林、王小牧事宜,与会代表对第七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予以通过的决定未提出异议。有代表提出应公布新增选副理事长的个人简介,以体现我会民主办会,会议决定予以补办;
4.关于成立"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通报,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地球物理学科为军事服务是一个重要方向,但部分代表提出疑问:作为民间学术团体成立命名为“军事”的委员会是否合适。建议再提供一些国内外民间团体设置以“军事”命名的组织的情况报告,以利审议。会议接受这一建议。
一、民主办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会,多年来坚持民主办会的宗旨,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做出决议后,秘书处和职能部门执行,并在《会讯》和网站上向全体会员通报,接受会员监督。今年召开的各工作会议:
(1) 常务理事会议四次
(2) 理事长、秘书长会议一次
(3) 秘书长工作会议一次
(4) 全国秘书长联席会一次
(5) 年会理事会扩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一次
(6) 春节茶话会一次
根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计划,2004年财务完成情况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二、组织工作
在完成中国科协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今年我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组织工作:
(1)换届改选后的财务审计、变更法人和学会领导的登记备案及证件年检,办理了新增5个专业委员会证、章;
(2)完成并通过了“会员会费收缴标准和管理办法草案”;
(3)调整组织机构职能,筹建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任命负责人启动筹建工作,同时广东、山西两个地方学会近期将获得批准登记正式成立,新疆学会的筹备委员会重新作了调整,加快了成立进程。
(4)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增加两个主要支持单位,增选两位副理事长,加强了学科间、部门间的联系,也加强了对学会的支持力度。
(5)2004年发展新会员63人,截止到11月底我会会员总人数已达到13689人。
三、学术交流
计划全年召开学术会议21个,完成18个,其中新增会议5个。今年的学术会议注重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特别是新增的5个学术会议都是围绕国家资源与环境、油气的短缺等问题,与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在西安召开的第二十届综合学术年会加入了继续教育和西部开发等内容,特别是几位院士的大报告,使人开阔眼界、耳目一新,深受与会代表和大专院校师生的欢迎。
四、科普与继续教育
完成了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组织的各项活动。举办科普讲座9次,听讲人数3155人;举办科普展览3次,参观人数1050人;进行科普宣传6次,受益人数625人;举办业务培训班4种,参加人数360人。我会的科普活动从院士讲座、高科技培训到大众科普、日常生活知识等内容丰富,科普对象既有高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也有青少年学生、部队官兵和街道社区的百姓。近年来,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已成为我会科普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与各兄弟学会联合制作的地球物理宣传资料和光盘的工作也有了进展。
五、社会服务
今年的工作重点一是建学会人才库,二是汇编《21世纪地球物理》续集--《中国地球物理榜》,为进一步帮助会员、会员单位服务于社会做准备,这两项工作已在5月份秘书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制作中。
完成了一项无偿科技咨询,一项科技建议也得到国务院领导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批示。
六、宣传出版
2004年我会五种刊物均按时完成了出版计划,全年出版各种期刊29 000册,发表论文878篇,出版会议论文集9种,出版10 500册,发表论文622篇。
经中国科协、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会志》正式更名为《应用地球物理》,是英文版季刊,已正式出版了第一期。
2004年《地球物理学报》扩大了近三分之一的载文容量,由上年度的144页增加到180—192页,同时彩图随文走,便于读者查阅,并且继续扩大国际影响,与十几个国家建立了交流关系,圆满完成了《地球物理学报》的出版发行任务,作到中、英文版同步发行。
《会讯》今年改版,纸版封面加入的彩图介绍了地球物理涵盖的领域,封里加入的图片增加了可看性,网上的《会讯》作了书签,使查阅内容方便快捷。
二ОО四年学会工作完成情况
表1:二ОО四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
序号 |
国内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规模(人) |
论文集、论文篇数 |
交流论文 |
1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综合学术年会 |
10月17-20日 |
西安 |
556 外2 |
1本 527 |
299 |
2 |
准噶尔油气勘探研讨会 |
4月9-12日 |
成都 |
48 |
1本 21 |
18 |
3 |
东部地区第十二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 |
6月20-24日 |
杭州 |
260 |
68 |
67 |
4 |
西部地区第十二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 |
8月16-22日 |
乌鲁 木齐 |
200 |
112 |
112 |
5 |
油气直接检测综合物化探技术研讨会 |
9月26-30日 |
贵阳 |
62 |
22 |
22 |
6 |
2004年全国资源与环境调查及工程勘察与检测学术交流会 |
11月21-26日 |
广州 |
115 |
32 |
32 |
7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学术研讨会 |
4月25-28日 |
武汉 |
300 |
1本 142 |
55 |
8 |
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研讨会 |
4月16-17日 |
北京 |
104 |
48 |
19 |
9 |
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
8月3日 |
北京 |
39 |
|
7 |
10 |
2004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 |
5月10-13日 |
南昌 |
50 |
1本 41 |
28 |
11 |
纪念翁文波先生逝世十周年第三届翁文波学术思想研讨会暨2004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11月18-20日 |
北京 |
226 |
3本 66 |
36 |
12 |
第二届中韩黄海及领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 |
9月 |
北京 |
30 外9 |
18 |
16 |
13 |
网络与信息技术研讨会 |
12月22日 |
北京 |
30 |
5 |
5 |
14 |
流体地球科学专题讨论会 |
12月 |
北京 |
25 |
20 |
20 |
15 |
中美北京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会 |
3月31日-4月4日 |
北京 |
1100 外142 |
3本 352 外83 |
48 张贴103 |
16 |
双星科学工作队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 |
3月 |
西班牙 |
38 18外 |
25 |
25 |
17 |
参加国际空间委员会学术大会 |
7月 |
巴黎 |
赴外9 |
12 |
12 |
4 |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 |
11月 |
北京 |
72 24外 |
63 外18 |
43 |
表2:二ОО四年宣传出版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
出版物名称 |
时间 |
次数 |
总印数 |
发表论文 |
|
《地球物理学报》 |
全年 |
6期 |
9000 |
175 |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全年 |
4期 |
4000 |
156 |
|
《应用地球物理》 |
全年 |
2期 |
3000 |
20 |
|
《中国地球物理——2004》 |
全年 |
1期 |
1000 |
527 |
|
《会讯》 |
全年 |
4期 |
12000 |
|
|
出版论文集 |
全年 |
9本 |
10500 |
622 |
表3:二ОО四年社会服务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
活 动 名 称 |
次数(项) |
1 |
无偿咨询: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前景与勘探技术 |
1 |
2 |
反映科技建议:MAZ新型燃油节能环添加剂 |
1 |
表4:二ОО四年科普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
活动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参加人数 |
1 |
科普讲座:工程物探的现状与发展 |
2月17日 3月 |
武汉 北京 |
50 50 |
2 |
国内外隧道地质预报方法介绍 |
8月 10月 8月 |
四川 重庆 济南 |
40 100 150 |
3 |
月球探测 |
10月中旬 |
西安 |
1000 |
4 |
油气资源二次创业 |
10月中旬 |
西安 |
1000 |
5 |
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 |
10月中旬 |
西安 |
100 |
6 |
大学生成长之路 |
10月中旬 |
西安 |
300 |
7 |
综合座谈会(9次) |
10月中旬 |
西安 |
230 |
8 |
地球发展演化及现状 |
5月28 |
北京 |
35 |
9 |
科学发展与迷信邪说(两次) |
9月-11月 |
北京 |
100 |
10 |
继续教育培训班:国际空间委员会青年培训班(国际) |
5月 |
北京 |
33 |
11 |
水库、堤坝隐患检测与防治技术 |
6月 10月 |
乌鲁木齐 昆明 |
75 42 |
12 |
地震波理论与测井 |
8月22-24 |
天津 |
20 |
|
隧道施工技术(两次) |
4月 |
北京 广西 |
150 40 |
13 |
举办科普展览: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
5-6月 |
北京 |
1000 |
14 |
地球物理与经济建设展板展示 |
5月15 |
北京 |
20 |
15 |
参观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
5月 |
北京 |
30 |
16 |
举办科普宣传:纪念世界地球日-宣传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
4月22日 |
北京 |
200 |
17 |
人大会堂保护环境治沙动员会 |
6月 |
北京 |
10 |
18 |
参加为内蒙治沙募捐筹集资金活动 |
7月 |
北京 |
30 |
19 |
“科普法”纪念活动(两天) |
7月3-4日 |
北京 |
300 |
20 |
“科普进军营”汇报会 |
7月20日 |
北京 |
25 |
21 |
学习地震基本知识与观测技术 |
7-12月 |
北京 |
60 |
22 |
编写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普教育试题 |
8月 |
北京 |
|
23 |
制作学会科普展板 |
5-12月 |
北京 |
|
2005年我会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利用学会的优势通过发展学科,服务经济建设,增强学会活力,使学会进一步融入社会;
二、充实学会干部力量,加强国际交流工作和对会员、会费的管理;
三、坚持民主办会,按时召开理事、常务理事会,加强学会的管理工作;
四、搞好学术交流,办好一年一度的综合学术年会,会议内容上突出创新,注重与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利用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专题交流会促进学科的发展;
五、完成各专业委员会科普展办的制作,扩大对本学科的宣传力度,举办不同层次的科普讲座和继续教育培训班;
六、进一步提高学会刊物的质量,加强学会的网站建设,要通过宣传出版扩大学会的影响力。
详细内容见2005年计划表。
2005年学会活动计划表
表1:2005年学术活动计划表
序 号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综合学术年会 |
8月下旬~9月中旬 |
400 |
长春 |
苏枫 |
010-68729347 010-62007631 |
2 |
东部地区第十三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 |
5月 |
200 |
广西 北海市 |
李绪宣 |
010-84522576 |
3 |
西部地区第十三次物探技术研讨会 |
8月 |
|
待定 |
|
|
4 |
资源与环境调查及工程勘探与检测学术交流 |
10月 |
100 |
福州 |
胡敏 |
010-81201230 |
5 |
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11月 |
200- 300 |
成都 |
赵国泽 王绪本 汤
吉 |
010-62009065 028-4078826 010-62009065 |
6 |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 |
9月 |
35人 |
海牙 |
史建魁 |
010-62582680 |
7 |
参加国际EGS会议 |
4月 |
18人 |
维也纳 |
史建魁 |
010-62582680 |
8 |
2005年天灾预测学术讨论会 |
4-5月 |
50~60人 |
唐山或兰州 |
汪纬林 |
010-68729326 010-68729347 |
9 |
2005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11月 |
50人 |
北京 |
汪纬林 |
010-68729326 010-68729347 |
10 |
落实曾培炎批示,防治地下渗漏污染地下水学术研讨会 |
6月中旬 |
30 |
北京 |
程业勋 |
010-82322278 |
11 |
地球物理仪器与技术发展动态及应予关注的若干问题研讨会 |
二季度 |
40人 |
北京 |
陆其鹄 孙进忠 |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
12 |
学术团体与企业相互支持共谋发展的模式探讨及经验交流会 |
三季度 |
40人 |
北京 |
陆其鹄 孙进忠 |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
13 |
几种地球物理仪器及成果的评议与鉴定会 |
四季度 |
20人 |
北京(暂定) |
陆其鹄 孙进忠 |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
14 |
地球物理技术/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暂定) |
四季度 |
40人 |
北京 |
陆其鹄 孙进忠 |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
15 |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专题讨论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杨玉荣 杜乐天 |
010-66963164 010-62752900 |
表2:2005年科普活动计划表
序 号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制作展板地球物理与国民经济建设 |
1月~6月 |
50~80块 |
北京 |
陈晦明 袁家铮 |
82322898 82321803 |
2 |
36届国际地球日 |
4月 |
|
北京 |
林洁 |
63980640 |
3 |
大手拉小手活动:地震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及突发性御警性教育
含科技夏令营、冬令营 |
全年 |
1500人 |
牛栏山中学 |
孙佳民 刘根深 |
69364095 69362508 |
4 |
大手拉小手活动: 突发性御警性教育 |
全年 |
2000人 |
牛栏山中学 师大附小 |
徐桂华 陈晦明 |
68513351 82322898 |
5 |
社区科普活动: 突发性御警性教育 科学文明健康生活 |
全年 |
100人 |
黄寺24号院 乔健里居委会 |
吴海成 林洁 |
62376618 63980640 |
6 |
在职职工科普教育:突发性御警性教育培训班 |
全年 |
1000人 |
全国 |
谭先锋 徐桂华 |
68597915 68513351 |
7 |
中国科协第三届科技周 |
5月 |
|
北京 |
吴海成 林洁 |
010-62376618 010-63980640 |
8 |
在职职工科普教育:物探在隧道工作中的应用技术 |
5、8、10月 |
120人 |
北京 |
钟世航 |
13501015552 |
9 |
科普进军营:科学发展与迷信邪说、压力与健康、科学发展观与国土资源保护和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战争、绿色奥运等 |
全年 |
500人 |
北京 |
吴海成 狄越琴 |
010-62376618 010-66558489 |
表3:2005年继续教育工作计划表
序 号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培训班 |
9月 中旬 |
待定 |
北京 |
赵章元 |
010-84915187 |
2 |
地质雷达技术培训班 |
11-12月 |
40人 |
昆明 |
赵永贵 |
13601109131 |
3 |
隧道超前预报技术及应用培训班 |
12月 |
40人 |
昆明 |
赵永贵 |
13601109131 |
表4:2005年宣传出版工作计划表
序 号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期、册)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地球物理学报 |
全年 |
6期9000册 6期 6期 |
北京 北京 美国 |
刘少华 |
010-62007696 |
2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全年 |
4期4000册 |
北京 |
刘少华 |
010-62007696 |
3 |
Applied Geophysics |
全年 |
4期6000册 |
北京 |
范伟粹 |
010-84273588 |
4 |
中国地球物理 学会会讯 |
全年 |
4期12000册 |
北京 |
曲克信 |
010-64889045 |
5 |
中国地球物理 学会年刊 |
10月 |
1期1000册 |
北京 |
臧绍先 |
010-62765854 |
6 |
中国地球物理榜 |
|
1本 |
北京 |
姜朴 |
010-68729347 |
表5:2005年组织工作计划表
序 号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常务理事会 |
每季度 一次 |
每次 23人 |
北京 |
苏枫 |
010-68729347 |
2 |
秘书长工作会议 |
每两月 一次 |
7人 |
北京 |
苏枫 |
010-68729347 |
3 |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
4月 |
40 |
济南 |
姜朴 |
010-68729347 |
4 |
春节茶话会 |
元月 |
200人 |
北京 |
苏枫 |
010-68729347 |
5 |
年会与会理事扩大会议 |
8月下旬—9月中旬 |
100人 |
长春 |
朱日祥 |
010-62007912 |
学〓术〓交〓流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于2003年10月16日至20日在古城西安止园饭店召开。在陕西省科协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这次年会实际与会人员556人。大会收到论文534篇,其中523篇在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04”上发表。253人在大会上做了报告。
10月16日召开了年会预备会议。学术委员会汇报了第20届年会的准备情况,确定了优秀学生论文奖的条件。
10月17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平同志主持。参与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有: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祝作利,省科协党组书记牟怀岐,省科协副主席刘亚光以及长安大学、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地矿研究所、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西安科技大学的领导。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有关领导发表了讲话预祝大会的成功。正在江西视察工作的本次大会地方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原陕西省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启元同志给大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出席大会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1人。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有欧阳自远院士的“中国登月计划”、刘光鼎院士的“地球物理在国防和国家安全中的应用”、石耀霖院士的“地球动力学有关问题”、王克林教授的“汇聚型板块边界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等。
下午,李佩成院士、魏子卿院士、张先康研究员、吴京生教授、陈永顺教授、钟世航教授等应邀在大专题会上做了报告,同时200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高原、李培明、丘学林、刘传虎也作了报告。
晚上召开了第七届第二次年会理事扩大会议,听取学会秘书处汇报1-9月份学会工作情况。
10月18日晚《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应用地球物理》三个编辑部分别由主编主持召开了编委会会议。在《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上,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少华汇报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近年来《学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被SCI等15个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2003年影响因子在国内增大到1.974。编委们对《学报》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建议。会议对编委会进行了改组,增选了王水,朱日祥,刘少华(专职)为副主编;邓晓华,高静怀,郝天珧,黄金水,黄宝春,吕达仁,刘代志,毛节泰,孙建国,沈正康,王家林,魏文博,吴忠良,杨宝俊,张中杰,张剑锋16位同志为新编委;老编委中11人因为年龄偏大或身体欠佳退出编委会。
大会期间,在9个会场进行了23个专题的学术交流和1个跨学科讨论会。此外还举行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战略问题论坛和地球科学教育论坛。
通过各专题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推荐出优秀学生论文候选人,经学术委员会评定,有28位同志获第20届年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年会期间,有13个单位参与了成果和新产品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质仪器制造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部门、地学信息处理软件设计以及大专院校,涉及地矿、煤炭、石油、水资源与环境等行业,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有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经过四天紧张活泼的学术讨论,第20年会于10月20日闭幕。
闭幕式上向4位“200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高原、李培明、刘传虎、丘学林颁发了奖金和证书,向28位“第20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情况
(一)第20届年会设专题讨论会,跨学科讨论会和论坛三种形式。
专题讨论会共23个
1.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远景及研究前沿;2.油气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3.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4.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和方法;5.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6.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7.地磁与高空物理;8.地震预测与地震学研究;9.海洋地球物理;10.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与环境变异;11.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1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13.流体地球科学;14.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5.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16.计算地球物理;17.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8.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19.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古环境;20.地球电磁法及其在深部结构、资源、工程勘探和减灾方面的应用;21.城市地球物理;22.岩石物理学;23.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跨学科讨论会为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和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举行的“固体地球物理及大陆动力学讨论会”。
专题论坛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战略问题论坛”和“地球科学教育论坛”。
(二)学术成果
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05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在本届年会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中反映了以下的特点:
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研究方向
在会议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如地球章动与地幔内部磁场的耦合;板内生热、不同尺度对流及相互作用可以提供对海底地形和热流观测的解释;西昆仑中央断裂是将青藏高原和塔里木地块分割开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第四缝合带”。会上还提出了地球物理在国防和国家安全上应用的新的研究方向。
提出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会议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利用列车振动作为新的激发振源来探测地下结构;综合利用各种资料(尤其是GPS、数字地震资料),正反演结合进行地震构造和地震成因机制的研究;利用时移地震AVO反演技术区分含油气饱和度和有效压力进行油藏定量描述;地球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技术;Hilbert-Huang变换被应用于识别、测量远震和极远震震相到时;用摄动方法研究地震波非线性效应;用基于地质B超原理的聚束波方法进行工程勘测;利用磁学方法研究构造、气候环境的变化。
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在会议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快速自电找水的仪器和工作方法,新型超宽频带接收系统水声勘探仪;得到任意条件下的P波NMO速度解析式,使其可以应用于任意空间取向、各向异性和三维倾斜界面;东亚成像中发现有“大地幔楔”存在的迹象。
新趋势
会议报告中反映了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如不同方法和资料的综合分析;三维数字模拟进行定量研究;从运动学研究向动力学研究、从表象研究向机理探讨;气候和环境变换的研究;卫星重力学等。
三、建议
(一)对学科发展的建议
加强研究成果和观测数据共享,避免低水平和不必要的工作重复。
可考虑成立相关的标准委员会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利于交流与共享。
(二)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1.专题负责人应对欲收入年刊中的文章进行严格审查,减少甚至杜绝低水平和不科学的文章收入年刊,以免降低年刊的质量。
2.对各项报告的安排应严格安排时间。
3.与《地球物理学报》等有关刊物联系应该精选文章,以《地球物理学报增刊》的形式发表。
4.随形势发展修改年会的一些程序,以便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如开幕式、大会报告和大专题报告的时间是否能压缩成半天、专题总结在会讯上发表不在会场张贴等。
5.处理好学术会议与野外考察活动的安排。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由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及其挂靠单位长安大学承办,会议得到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关怀。
大会的协办单位有中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西北大学、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西北有色勘探局物化探总队、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和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西安分院。
大会的支持单位有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煤田物测队、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地质调查队和陕西省地矿局第二综合物探大队等。
这些协办单位和支持单位,不仅在经费上也在其他方面予大会很大支持,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安地图出版社对于年刊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此表示感谢。
西安止园饭店接待了会议,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大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衷心感谢多年来热心服务而精于专业的专题召集人
20届年会地方组织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组委会及时公布与会者居住地点,为学术活动的组织和交流提供了极大方便,保证了年会的顺利召开,在此表示感谢!
附1:
2004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名单
高 原 李培明 刘传虎 丘学林
附2:
第二十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
一专题:
马延路
二专题:
赵军龙 徐天吉
三专题:
康俊佐 崔志文
七专题: 李柳元
八专题:
李文军 李 乐
九专题: 赵明辉 张
岭 张聿文
十专题:
李秀斌 马利华
十二专题: 瞿 辰
王曙光
十四专题:
贾晓峰 泽仁志玛 十五专题:
郑作亚 刘
敏
十六专题:
周 红 王 鲲
十七专题: 郝重涛
十八专题:
张永军 郑
勇
二十专题: 孟翠贤
二十二专题:薛彦伟
二十三专题:许 萍
柯小平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举办的2004年“地球物理技术/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04年8月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圆满闭幕。来自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的约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委会副主任孙进忠老师主持,分6个报告专题进行了研讨。内容主要涉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坝测震、防震,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超声多波检测仪在车轴无损探伤中的应用,管线探测等。报告演讲人和与会代表就关心的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郭永刚教授以《水利水电工程强震安全监测》为题做了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地震概况及水电工程的基本情况、水电工程强震监测工作内容。总结了我国水电工程结构强震监测领域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水电工程强震监测的发展方向。他还介绍了近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强震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及预期成果。
北京朝夕科技公司李颖、杨峥共同作了《GIS在城市管线管网管理中的应用实例》的报告,介绍了GIS系统发展的最新动态。随着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的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在城市区域内已初步形成大规模错综复杂的各类管线,GIS系统的建立就是要建设一套针对城市基础资料尤其是管线资料进行查询、分析、管理、规划的管理系统。朝夕的GIS系统充分吸取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且全面考虑了各类管线管理工作的工作特点以及技术难点,使得该系统具备行业通用性,适用于给排水、燃气、电信、电力以及其它各类管线或管道管理工作。该系统的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建设的城市综合管线信息数据库,对各类管线进行动态的智能化管理,对新管线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决策支持,以便解决各类信息资料易损、易失以及管理部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整体提高城市设施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
岳棋柱老师的发言题目为《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近期应用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方法所做的探测实例,包括:大陆深钻附近探测情况与结果分析、地热的形成与北京地区的探测情况、矿区地层结构与潜在透水预测、山体滑坡预测研究等。他还着重分析了单一电磁分量探测的优点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国地震局的李世愚老师做了《矿山监测仪器及应用》的报告。他简单介绍了矿山地震监测早期历史概况、矿震监测现状与问题以及近期技术的改造。他着重介绍了有关单位在抚顺煤矿的所做的相关工作。就矿震监测与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矿震监测是研究地震成因的中尺度试验场;矿山地震的监测不仅具有冲击地压灾害的防治意义,而且对共生的瓦斯灾害也具有预测与防治的意义;矿震与地面变形、大地电磁等联合监测以作为中尺度试验场,为城市安全与环境监测与研究积累经验。方宝祥老师以《煤体健康监测》为题做了报告。他以详尽的数据和软件演示了他的相关工作成果。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的陈立成老师在会上介绍了超声多波检测在金属探伤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将多波工程勘探思想方法应用于金属无损检测领域而研制的超声多波金属检测仪的设计、应用情况。这对解决以往超声金属探伤存在的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问题有重大的意义。
杨旭老师介绍了高精度地下管线探测系统的应用情况。地下管线探测结果对建立地下管线GIS系统提供了所需的数据源。
与会代表们在报告中和会后讨论中踊跃发言,会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代表们认为地球物理是一门跨学科的既是理论又有应用的科学,本次会议集中探讨了地球物理领域的许多不同的课题及其内在关联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超声多波检测在金属探伤方面的应用、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地下管线探测等在国家建设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水坝测震、防震、矿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研究将起到推动作用。代表们普遍认为定期和不定期地就地球物理技术和仪器进行研讨对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十分重要。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组织的《油气直接检测物化探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2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神奇大酒店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力协助下召开的,是继今年六月中石油渤海综合物化探会议(黄山会议)之后的又一次以综合物化探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研讨会。
来自中石油、中科院、国土资源部、大专院校等近二十个单位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和学者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科院院士刘光鼎先生;浙江大学徐世浙院士;石油大学林壬子教授;同济大学王家林教授等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原中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局长潘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赵文智副院长、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郝会民总经理助理、东方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王晓繁总经理等领导亲自到会。部分油田分公司和研究单位从事物化探技术应用和方法研究的专家精心为会议准备了汇报材料,这一切为会议的圆满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姚振兴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工程师赵邦六同志、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经理助理郝会民同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潘瑗同志分别在会上发表讲话,接着全体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会议共收到文章22篇,会上交流21篇。其中:专题报告4篇;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9篇;油田分公司6篇;其它3篇。
此次会议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广邀国内从事综合物化探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单位参加,打破股份公司技术研讨会传统的关起门来内部交流的方式。在与会的二十余家单位中,来自院校和石油系统之外的研究院所的代表接近半数,真正体现出广开门路,广纳贤才的技术发展理念。
二是研讨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到非地震勘探技术重力、磁法、电法、化探等各个领域。各位专家紧密围绕中油股份公司现阶段油气勘探生产需求,从方法原理、技术思路深入探讨,展示出的技术应用成果丰富多彩,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非地震综合物化探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的专题报告《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浙江大学徐世浙院士的专题报告《用切割法研究磁性火成岩》、石油大学林壬子教授的专题报告《油田开发中的油藏地球化学》、同济大学王家林教授的专题报告《重磁直接找油的探索研究》,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深入思考今后综合物化探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深层次问题。
三是围绕非地震技术发展充分交流,就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与生产目前面临的西部地震勘探困难区、中浅层岩性油气藏、特殊岩性体勘探和开发领域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大家一致认为,非地震技术目前急待解决的是开展各项技术机理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适用性研究,要统筹考虑勘探生产技术需求与非地震技术发展的关系,希望中国石油在此次会议基础上建立起联系网络,不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和培训班,在适当时候按照项目方式组织系统的专题研究,探索并形成中石油系统非地震勘探技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体系。
这是一次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具有相当深度的综合物化探技术的研讨会,各路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谋发展,使与会代表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综合物化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坚定了积极拓展综合物化探技术应用的信心。坚信非地震综合物化探技术必将在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与生产中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值此翁文波先生逝世(1994年11月18日)十周年之际,为了缅怀他的历史功绩和贡献,由中国石油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1月18日在北京梦溪宾馆联合召开了纪念会和学术报告会,隆重纪念翁老逝世十周年。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侯祥麟、原地矿部副部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等175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贾承造院士主持了纪念会。王涛老部长语重心长地讲话、93岁高龄的侯祥麟院士即席的肺腑之言和贾承造院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郭增建主任、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王明太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局原局长傅诚德先生以及翁老的亲属翁心林等的发言,对翁老爱国奉献的高风亮节和崇高人品作了介绍,使与会人士感同身受,受到极深的教育和心灵的震撼。徐道一教授以《翁文波院士的信息预测创新体系及其应用价值》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受到大家的欢迎。
18日下午在北京工业大学继续举行了翁文波学术思想报告会。耿庆国教授、李均之教授、欧阳首成教授、赵永胜及李靖高级工程师、王涌泉教授、高发金高级工程师等作了学术报告。近年来,运用翁老学术思想在天灾预测实践中确实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绩,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有关方面的好评。
为纪念翁老逝世十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公开出版了翁文波原著《初级数据分布》(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内部出版了由老部长王涛作序的《业绩垂青史,理论起后人——缅怀翁文波先生(1912——1994)》(内含9篇文章),以及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与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国天灾信息预测研究进展——继承弘扬翁文波学术思想掠影》(内刊66篇论文,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纪念会上为上述三本书举行了首发式。
(汪纬林)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地球排气机理及成矿、成藏、环境效应”学术讨论会。到会专家20余人,14人在会上发了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会由杨玉荣、杜乐天主持者。交流讨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纪要如下:
1.关于深部流体。研究认为,地幔岩是含H2O的。现在金刚石压腔温度可高达8000℃(激光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在>200万大气压下大洋中脊型玄武岩的密度远远大于橄榄岩,俯冲向下到2000km也不会熔化。热柱可来自三个深度:下地幔底、过渡带、岩石圈底部(谢鸿森)。
2.实验研究证明水至少可有10个相态。过去一直认为水的性质是连续的。但通过我们实验发现水存在不连续性。在室温下,当压力加大到两万大气压时H2O的电导率、溶解力突然异常加大。硅酸盐在两万大气压之下出现两个相:酸性的和基性的。以上异变均和H2O的结构改变及氢键稳定性有关(郑海飞)。
3.近年来对流体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更多地是注重研究固体(岩石、矿物)。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已注意到没有流体的参与几乎不可能发生任何地质过程。流体使地球“活着”。只有流体参与才能形成岩浆(例如青藏高原研究);地幔对流本应在地幔均一上得到证明,但事实是地幔很不均匀(可分DM,PM,EM1,EM2,HIMU,DUPAL等);岩浆流体在热液成矿中有重要作用;油气形成也有深部流体参与(罗照华)。
4.天然水合物可能是未来重要能源之一。经海洋船考察已证明我国南海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既有地震剖面测定、沉积物放射性热释光等证明,也在卫星热红外图像上得到印证。热红外被证明主要是地球排气造成的大气升温(卢振权)。为了进一步研究、探明天然水合物的储量和开发利用方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专家正在进行建立南海海底空间站的设计工作,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实现工业化开采(王伟元)。
5.中海油研究中心通过对东海丽水凹陷的气液包裹体详细研究可以确定油气迁移期次及年龄,并和三次构造运动合拍(孙玉梅)。油气盆的形成和软流层有密切关系。不是所有的盆地都有油田,只有深部存在软流体降升的盆地部位才有油气田分布(崔永强)。会上,不少专家对无机成油持赞同意见,并进性了热烈地讨论。
6.关于地幔流体在金属热液成矿中起重大作用。通过完成973项目的研究发现,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中生代各种金属、非金属(Au、U、W、Sm、Mo、Cu、Pb、Zn、稀土、Te等)以及CO2气藏乃是上升地幔流体形成的。这些新结果证明了国际上统治矿床学界长达一个世纪的“岩浆分异热液成矿”的权威理论受到根本性的动摇(毛景文)。通过对玉龙斑岩Cu矿矿区中斑岩的斑晶细致的气液包裹体温度测定、长石有序性、三斜度以及斑晶生长结构的剖析发现过去认为斑岩是岩浆结晶的结论不符合事实,实际上是热液交代成因。这是向岩浆分异万能说的又一次有力挑战和冲击(陈文明)。
7.关于自然灾害与地球排气。一些专家对森林大火、瓦斯爆炸等灾害进行了一些调查,认为森林大火和瓦斯爆炸都是地球排气的原因所致。一些森林大火在地面岩石缝中燃火(杜乐天),充分说明火源来自地下。但通常人们总是把温室效应的人为因素夸大了。实际上地球排气放出的温室气体CO2、CH4比人类工业排放量大得多,不但不应被忽视,反而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张景廉)。瓦斯爆炸除管理不善责任事故外,应该注意到煤矿瓦斯爆炸区域性群发现象是否存在一个强大自然作用力的控制问题,即强震发生前大区域应力场调整——强震发生的征兆。希望引起各有关部门的共识,并开展联合攻关,探索监测、预测和防治的有效办法(杨玉荣)。另外,地质构造及地下水水文综合测量也是预报地震的有效方法之一(王广才、刘成龙)。同时,会上,杜乐天教授还展示了一些卫星动态图象,地球排气现已被Mopitt卫星对大气中CO浓度定量测定的动态图像以及卫星热红外动态图像所证实。近期对内蒙阿尔山森林大火燃区进行了实地气体测量,该区70cm下土层中的H2浓度高出本底一二百倍,又一次证明了森林大伙成因与其地下排气有关(杜乐天)。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培训中心承办的“建立现代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研讨会”于2004年9月24日—26日在深圳举行。各省市地震局、气象局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司长徐德诗,中国气象科学院任振球研究员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安排了四个有关建立现代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如何提高突发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地震气象预报的最新科技应用,自然灾害预警综合防治对策,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方法,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等方面。参会代表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各方面一致认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培训中心〓梁峰)
地〓方〓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于2003年12月8日在长安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共有33名理事出席,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具体名单如下:
理事长:李庆春
副理事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冯
宏 庞巨丰 李 貅 孙 鹏
吴汉宁 金宜声 杨建军 孟昭秦
秘书长:李 貅(兼)
常务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敬农 李 耕 李学政 陈大生 文 波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9月21日在杭州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学会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说明、学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期间还召开了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学会主要负责人。
理 事 长:何良军
副理事长:王勤生 王根海 邹乐君 高金耀 傅建武 赵国安 周建胜
秘 书 长:钟庆华
理 事:丁伯阳
方银霞 叶建青 杜望华 李小平 李大成 宋绍明 沈忠悦
沈晓华 沈 辉 何胜忠 周 展 胡 宁
顾金秋 俞朝生 姜贤斌
袁 航 黄立勇 黄世强 陶春辉 葛双成 谢锦龙 楼国长 镇国钧
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组成常务理事会,共8人。
2004年9月21日上午,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学会32名理事中,有22名理事参加了会议。
会议很简短,主要议题是进行正、副理事长选举。经选举,何良军同志当选为理事长,王勤生、王根海、邹乐君、高金耀、傅建武、赵国安、周建胜七位同志当选为副理事长,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组成常务理事会。同时,决定聘任钟庆华同志为学会秘书长。
会上,经二届理事会提议,并经三届理事会讨论通过,一致同意授予金翔龙院士、徐世浙院士为学会名誉理事长,授予钱奕中、张春林、方大钧、杨导声等四位同志为学会荣誉理事。
理事会商定在近期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对学会的工作安排进行具体的讨论。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于2004年11月29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省30多个单位18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陈毓川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勇传教授、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教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方先知副厅长、湖南省科协党组周志强副书记、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伍永贵副局长、武汉地质大学原副校长王家映教授及我校副校长邱冠周教授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学会还邀请了数十名建会元老、全省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到会,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上海地球物理学会、北京地球物理学会、湖北地球物理学会、陕西地球物理学会、广西地球物理学会、桂林地球物理学会、浙江地球物理学会等地方学会发来贺信、贺电。
20周年庆典由理事长汤井田教授主持,名誉理事长何继善院士深情回顾了20年的发展历程,并对学会的未来给予高度评价,省科协领导、挂靠单位领导、兄弟协会代表均作了发言,对湖南地球物理学会的成绩作了高度评价,对学会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批准成立的省级学会,按照“民主办会”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会员已由建会之初的165人增加到了500余人。学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地球物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为湖南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乃至国际地球物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陈毓川院士就“我国矿产资源可供应与持续发展战略”、张勇传院士“论学科交叉与个性发展”、王家映教授“浅谈地球物理武器”、何继善院士“金属矿新场源电磁方法研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另外,12位专家在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砂岩型佩矿化关系的探讨、垂直防渗墙隐患横剖面电阻率探测的基础研究、海底热液硫化物勘探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闭幕式上,汤井田理事长向12位作者颁发了优秀论文奖,并对学会工作作了三点要求:
①重新登记会员,并将学会办成会员之家;
②由单一挂靠单位学会发展为多支持单位;
③改革学会管理体系,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努力以会养会。
学会将继续坚持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优良传统,开拓进取,努力发展地球物理理论与成功实践,为湖南三化做出新贡献。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广西地球物理2004年学术年会暨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
广西地球物理2004年学术年会暨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于200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桂林市召开。会议由广西区科协、广西地球物理学会、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和广西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钟世航教授、广西区科协学会部邓晓安部长、桂林市科协陈彦林副主席、广西地质学会陆有德秘书长等到会祝贺。湖南、上海、陕西等省市地球物理学会也发来了贺信贺电。桂林电视台、桂林科技报对会议进行了报导。
钟世航教授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宣读了对本次会议的贺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贺信,肯定了广西地球物理学会、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近来年在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走学会自强之路的办会模式上所做的努力。
参加本次学术年会的区、市两级学会会员和桂林工学院物探专业学生共70余人。本次学术年会得到了本会会员的积极响应,会上共提交论文32篇,工程地质报告9份,其中,有14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钟世航教授作了《岩溶物探的进展》专题报告,指出了岩溶物探的难点问题,介绍了一些岩溶地区物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钟世航教授的报告对广西这个岩溶地貌比较发育的省区的地球物理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会上提交的论文和工程报告,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也体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研究成果直接跟踪国际前沿水平。
通过组织专家评审,10篇论文和5份工程〖JP3〗报告被本次年会评为优秀论文和优秀工程报告。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许瑜)
报〓〓道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原中石油勘探司总工,陆邦干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2004年11月15日2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陆邦干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会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科技专家,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战友,是我会的一大损失。
陆邦干同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他自大学毕业进入石油勘探队伍,踏遍祖国山山水水,为提高勘探效率,他紧跟国际前沿,先后组织完成了光点地震仪向磁带地震仪,磁带地震仪向数字地震的二次过渡,推进了三维地震技术,使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站在了国际前沿,勘探成效取得明显效果,被我国勘探界同行誉为石油地震的先躯者。
陆邦干同志善于学习,勇于进取,他多次随团出国考察,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实干精神和优秀品德赢得领导和国际同行的信任,他先后数次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出席SEG大会,推进了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1987年他再次受中国地球物理的委托率团赴澳大利亚参加SEG会议,与SEG主席达成每四年在中国联合召开一次勘探地球物理国际会议的共识,这一共识不仅推进了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三大学会联合对外,而且开创了SEG国际会议定期在中国召开的先河。为进一步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他又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受权下,率领国的地球物理精英赴大庆油田咨询,为确立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课题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部级奖励,1989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译文20余篇,由于他在地球物理事业方面的贡献曾获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特殊荣誉奖和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陆邦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开拓,识大体,顾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台,生活俭朴,在地球物理界享有很高威望和人格魅力,他为中国的地球物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奋力拼搏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通〓〓知
各位女士/先生:
近年来我国地球电磁学科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在地球深部结构探测、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和环境等各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一年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成立。委员会的工作得到IUGG和IAGA及其所属的国际电磁委员会(I-2
Working Group Committee,WGC)的支持和认可,届时国际电磁委员会成员将出席会议和指导工作。
为了及时交流研究成果,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原每3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改为2年一届。
定于2005年11月举行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有关事项初步确定如下:
1. 讨论会时间:2005年11月(具体时间见第二号通知)
2. 讨论会地点:成都(具体地点见第二号通知)
3. 讨论会内容:各类电法、磁法和电磁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展示与经验交流,内容包括MT,
CSAMT, TEM, GDS, DC, IP, GPR, NMR, GMS和AEM等方法领域。
欢迎和鼓励如下方面的报告和讨论:
(1) 理论研究:电法或电磁法二、三维正反演理论与方法;各种电磁成像技术。
(2) 应用研究: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各种电磁方法在深部结构探测、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工程与环境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3) 创新研究:特别鼓励和欢迎为提高方法分辨率提出新方法、新技术、新思维。
4. 会议摘要请于2005年6月底前寄到,篇幅限1500字左右(A4纸一页);论文全文于2005年8月底寄到。
5. 摘要格式:题目、作者、单位、邮编、Email地址、摘要正文。鼓励提交中文摘要的同时提交英文摘要。如果英文翻译有困难,我们将组织专业人员翻译,每份摘要收取翻译费50元。会议要求以电子邮件形式投寄摘要和论文,没有电子邮件的可以软盘(3.5#)的形式提交。文字格式采用word文档方式。
鼓励各位邀请国外同行专家参加讨论会。
联系人:汤吉、詹艳
地 点: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邮 编:100029
电 话:010-6200 9068,010-6200 9161
传 真:010-6200 9011
E-mail:tangji@eq-igl.ac.cn,
zhanyan66@vip.sina.com
联系人:王绪本
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邮编:610059
电话:028-84078828, 028-84078826
(Fax)
Email:wxb@cdut.edu.cn
(请收到本通知后填写如下回执并寄回)
-------------------------------------------------------------------------------------------------------------------
回 执
姓 名 |
单 位 |
地 址 |
邮 编 |
||
|
|
|
|
||
电 话 |
传 真 |
Email地址 |
其它联系方式 |
是否有意参会 |
|
|
|
|
|
是 否 |
|
意 向 摘 要 题 目 |
其 它 建 议 |
||||
|
|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刊)
〓2004年〓〓〓〓〓〓第4期〓〓〓〓〓〓总第85期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枫
邮〓编:100029
发〓〓〓〓行:苏〓枫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2007631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