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79

 

 

科协精神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国科协2003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学会工作

第六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纪要

第六届第十三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第六届第十四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计算地球物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古地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拓展、地球电磁法及其应用、城市地球物理、岩石断裂力学与地球物理实验”专题研讨会纪要

 

地方学会

上海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

山东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科技信息

国务院确定今年西部大开发重点工作

科技部加大对纳米科技的投入

 

科学园地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地震预测与实况检验

提前预测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积极参与地球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

作好预测,服务社会

曾培炎副总理签批关于推进防止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工作的建议

温家宝总理签批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参研“创建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的建议

发挥学会协会优势做好重大科技进展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

科技部在全国征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

中国地球动力学网站开始征稿

(封三)

更正

(封底)

 

科协精神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讲话摘录

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12年规划》),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科学技术基础。希望我们制定新世纪的这个规划,也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奠定一个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搞好规划编制,要注意抓好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第二,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这是我们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作规划的最终成果。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关于制定科技规划的指导方针,刚才大家在发言中已进行了许多重要的见解。我归纳了十条,请大家进一步研究。

第一,未来十到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机遇究竟在哪里?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弄清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确立重点至关重要。

第二,要重视和做好规划的战略研究。我们所做的战略研究不是一般的战略研究,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研究,是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必须从一开始就明确这一点。这样,才能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避免只从部门的、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规划内容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

第四,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12年规划》的指导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这次规划的重点应该如何确定,需要认真地研究和论证。只有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有效解决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增强综合国力。

第五,要做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世界上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可借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规划制定工作方案时,做出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整个规划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促进民用科技与军用科技的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也有利于国防现代化建设。

第六,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要是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这一条不能缺。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方面的优势。同时,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过去科学技术活动,主要在科技部门,现在不少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七,要统一领导,大力协同。这次规划制定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大力协同、包括部门之间的协同,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的协同,经济界、教育界、科技界、社科界的协同。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同企业界的联系。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充分发挥部门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作用。在专家方面,既要发挥自然科学家的作用,也要发挥社会科学家的作用。

第八,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这次规划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规划。整个规划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关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变化对科技的影响。规划的制定特别是规划的前期战略研究,要采取开放式。其实20世纪50年代我们就采取了开放式的办法,主要是请前苏联专家参与。现在我们的国际交往很广阔,要注意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

第九,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合,是保障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第十,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我们讲科学化、民主化,实际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大家的智慧。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不仅要制定出一个好的规划,而且在制定规划中要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战略研究的队伍。在人才的使用上,在重视老科学家作用的同时,要大胆发现和启用杰出的青年人才,包括有志于报国的海外杰出年青学者。

上述十条,可否作为我们制定规划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可否从中概括出几个字作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方针,请同志们研究。

原则同意科技部提出的工作方案。大家提了非常好的意见建议。有关规划制定的工作,请陈至立同志主抓。科技部要把规划制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力协同,把这件关系国家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抓紧抓好。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国科协2003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科技工作者,各位来宾:

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今天在沈阳隆重开幕,我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感到非常高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的召开,是科技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次学术盛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出席大会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进程中,学术交流是重要的基础性活动和关键环节之一。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有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悠久历史传统,举办学术年会是通行的惯例,也是社会和科技界高度关注的科技盛事。科学家们在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在同一学科、专业内部,也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进行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相互启迪,相互借鉴,这是激发原始性创新、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源泉和途径。我相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办好综合性、多学科、开放性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对于传播科学精神,建立良好的科研风范,加速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科技工作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着光荣和艰巨的任务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02年,我国的GDP已经突破10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3.5%左右,相当于美国GDP10%

  应该看到,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增加投资、扩张规模和对资源巨大消耗的基础之上。在未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瓶颈因素的制约。要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没有科技的强力支撑是做不到的。比如,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能源短缺问题也很严重,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目前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0%,到2005年后可能进一步上升到50%以上。从制造业发展来看,我国工业总体装备水平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德国的120。这些问题只有靠科学技术才能得到解决。同时,人口和就业问题更加尖锐。一方面,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加,"十五"期间,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一方面,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全国15岁以上劳动人口中,仍有文盲半文盲4300多万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劳动者比重达到79%。近日,国务院决定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就是为了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更加艰巨、复杂的困难和难题,同时也不能重复传统工业化的模式。必须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质上就是一条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道路。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全党、全国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加快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实施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科研成果产出增长很快。我国科学论文在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献索引(EI)和国际科技会议论文索引(ISTP)所占总数,九十年代前5年一直在15名左右徘徊,2002年已跃居第6名。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如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绘制成功,TD-SCDMA被确立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并网发电成功;最近,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质谱仪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短寿命粒子等,这些都表明我国在当今许多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有的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91年到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3000亿元左右增加到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超过同期工业年均增长速度10多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构成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由十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15%左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抗击"非典"的历史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表现出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奉献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和风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充实了新的内容,成为我们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充分认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差距。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原创性能力明显不足。近些年,我国的国际论文数量大幅度提高,但从代表论文质量的引用情况来看,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科学论文的引用次数与美英德日等国相比距离较大,只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接近。特别需要我们增强危机意识的是,我国的科学研究模仿跟踪多,创新突破少,在一系列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的重大高新科技领域,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紧迫的需要,甚至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核心专利上,我国基本上受制于人。近年中,我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60%以上用于进口,我国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的80%以上都是外国产品。消化吸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问题。

实现现代化,科技要先行。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提高原始性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重要的科学领域和重大的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关系到我国能否在今后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着我国能否应对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引发的巨大变革,直接影响我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步伐。

三、认真做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这是在客观分析国际政治、经济走势,充分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这项工作对我国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大幅度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改变我国在现代知识生产和应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部署,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和任务。

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工作,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他指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是科技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本届政府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规划制定要实现"三个紧密结合",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新时期的科技规划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能对未来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要从国家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出发,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凝炼出一批重大科学课题、重大项目、重点领域,深化改革,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制定中长期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定好规划,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民主,集思广益,集中各学科领域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智慧,使规划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向科技进军的一面旗帜,成为科技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行动纲领。

  中国科协以及地方各级科协、所属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学科覆盖面广、智力资源雄厚、横向联系广泛、地位客观超脱的独特优势,具有将学术交流活动与决策咨询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目前中国科协承担了《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希望科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组织、动员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对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本次学术年会期间,来自全国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汇聚一堂,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结合本次年会主题,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发展一直强调两件大事,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是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反映了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的特征,说出了我国几代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心愿,体现了党和人民对科技界、教育界的关怀和支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则反映了当代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性和严峻性。党和人民对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上个世纪60年代科技界在艰难条件下打破封锁,开拓创新,夺取"两弹一星"辉煌成果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在关键领域和科技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反对权威,需要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创新反对功利,需要一个甘于寂寞和平淡、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氛围;创新反对封闭,需要一个充分开放、积极交流的氛围。希望科技界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坚决抵制弄虚作假、封锁压制、急功近利等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健康的内部环境。

这次学术年会的主题,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联系起来,很有意义。我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历来具有将个人责任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光荣传统。今天,中国科技界已经拥有2000多万人的宏大队伍,正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努力奋斗。纵观历史,今天的科技工作者生正逢时,比起前辈有着不可比拟的良好机遇;放眼世界,我们也强烈感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凭借科技、经济优势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压力。因此,为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出贡献,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拼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庄严历史责任。

这次学术年会在沈阳市举行,对落实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将具有深远影响。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勇攀高峰,谱写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献身事业、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绚丽篇章。最后,祝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张玉台

(2003年9月2日)

  当前,科学技术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学术交流能够使交流者互相启迪,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发创造灵感,形成新的观点、创意和理念。

  开展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园地,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人才成长,是科技团体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能之一。中国科协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将学术交流作为基本职能之一,充分发挥学科齐全、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横向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新为主线,围绕学科建设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每年平均举办1万多个国内学术会议和700多个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不断提高学术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活跃学术思想,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做贡献,成为我国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渠道。

  为了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协重视组织综合性、跨学科、跨地域、系列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从1999年开始建立学术年会制度。

  学术年会是中国科协每年主办的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具有规模大、高层次、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1999年10月、2000年9月、2001年9月、2002年9月分别在浙江省杭州市、陕西省西安市、吉林省长春市、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地举办了4届。每届年会规模都在3000人以上,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学术盛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举办地区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产生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协组织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学术年会,符合科学发展趋势,是丰富学术交流形式,提高学术交流水平的有益探索。

  中国科协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定于2003年9月13日至16日,在沈阳市联合召开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经中国科协常委会议研究确定,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科领域、工作在科研生产第一线的数千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家汇聚沈阳,共议我国科技界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历史责任。

  本届学术年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组织专家学者研讨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通过学术交流,展示科技新进展和新的学术观点,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献计献策,为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尽管前阶段学术年会报名和组织工作受到SARS疫情的影响,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热情仍然非常高涨。本届年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和全国性学会按规定名额报名,目前6000余人报名参会,其中两院院士150人,全国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104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国务委员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将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副校长韩启德,辽宁省省委书记闻世震,辽宁省省长薄熙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美国科促会前主席Peter Raven等有关领导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出席年会并作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经严格把关,大会论文集收录了代表提交的论文摘要2621篇。

  2003年学术年会分主会场、主题会场、专题分会场等3种会议形式:在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将颁发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和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以及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

  学术年会期间,中国科协将在沈阳师范大学主会场组织《航空百年》、《探索生命的螺旋——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表50周年》和《征服瘟疫之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科学历程》3个大型主题性科普展览。同时还将举办科技书刊展示活动。辽宁省科协也将组织《诺贝尔科学奖百年展》、《基因与我们》、《海洋与人类》等10个专题性科普展览。

  召开本届学术年会有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围绕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和建设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广泛交流学术思想,充分展现科技发展的创新思想和观点,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通过召开高水平、综合性、开放性、大规模的学术年会,构筑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集中展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最新科技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贡献。

  第三,通过举办开放性学术交流盛会,向各学科科技人员、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和社会公众开放,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身发展需要,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为在关键领域和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条件。

  第四,通过有影响、有特色、有集成度、有显示度的学术年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挥中国科协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方面主渠道的作用和大团体的整体优势,调动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届学术年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届学术年会在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沈阳市召开,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和智力密集必将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增添活力。

  第二,继去年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之后,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科协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由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是首次由举办城市承办年会。

  第三,本届学术年会在战胜SARS之后召开,具有特别意义。科学是战胜SARS的关键因素,这次年会增加了这方面的分会场,这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与SARS斗争的学术交流中去。

  今年学术年会的召开得到了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和沈阳师范大学的大力帮助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科协,向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向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辽宁省科协、沈阳市科协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会工作

 

第六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纪要

20039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到会人员有:刘光鼎、钟辛生、周佰修、刘启元、郑天愉、陈卫东、何汉漪、尹改、朱日祥、钱玉好、臧绍先、伍德运、史建魁、曲克信、姜朴、苏枫。陆家为代表中国科协学会部团体处应邀参加会议,指导学会换届改选工作。

会议主要内容:

一、换届改选小组汇报提名情况。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和第十二次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六届换届改选工作提名和选举方式拟参照五届换届改选方式进行。代表和理事候选人提名分别由各主要支持单位、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推荐,由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和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二、审议理事候选人提名名单。各单位推荐代表名单(按拼音排序)

薄昱民    陈卫东    陈晓非    陈兴仁      顒  陈运泰    陈正宁    程业勋

段永康          高孟潭          葛为中          郭增建    何良军

贺振华    胡文宝    霍金明    靳洪晓    李钧之    李林新    李庆春    李色篆

李松林          李绪宣    李舟波          刘宝诚    刘保华    刘光鼎

刘金光    刘启元    刘三洋    刘士毅    刘元生    孟小红    濮祖荫    钱荣钧

钱玉好    秦顺亭    阮百尧          石耀霖    宋玉龙    孙和平    孙升林

汤井田    滕吉文    王椿镛    王根海    王光宇    王家林    王俊业    王兰民

      王尚旭    王守君          王伟元    王晓帆    王绪本     

王振东          吴建春    伍永贵    夏庆龙    谢向文    谢玉洪    熊盛青

徐贵来    徐世浙    徐文荣    徐义贤    阎万朝    杨长春    杨慧珠     

杨文采    杨玉荣    姚振兴          于湛海    臧绍先    曾宪强    詹世凡

张鼎南    张金东    张人禾    张先康    张永刚    赵邦六    赵殿栋    赵国泽

      赵文津    赵永贵    赵章元    赵政璋    郑天愉    郑治真    钟世航

周佰修    周云轩    朱日祥          朱元清    庄灿涛

三、审议补充调整常务理事候选人提名名单。常务理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六个主要支持单位和环保、大专院校的人员组成。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章第四章第二十条“常务理事可连选、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第二十三条 “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的规定,本届有刘光鼎、钟辛生、陈、何继善、陈运泰、刘振兴、臧绍先七位常务理事不能连任下一届常务理事。根据各单位的推荐意见和新老交替保证学会工作正常运转的需求,各参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本届常务理事会向会员代表大会推荐下列人员为下届常务理事候选人(按拼音排序):

陈卫东    李绪宣    刘启元    刘士毅    钱玉好    秦顺亭    石耀霖    王椿镛

      王守君          吴建春    徐文荣    阎万朝          张金东

张永刚    赵政璋    郑天愉    周佰修    朱日祥

四、审议补充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提名名单。根据各单位推荐意见,会议进行了充分讨论,为学会的稳定和发展各抒己见,本届常务理事会向会员代表大会推荐下列人员为下届学会主要领导候选人(包括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按拼音排序)

李绪宣    刘启元               徐文荣    张永刚    朱日祥

本届常务理事会提议授予刘光鼎院士荣誉理事长称号,授予退出常务理事会且不进入下届理事会的常务理事荣誉理事称号。

五、审议修改并原则通过由秘书处起草的“第六届学会工作报告”草稿——含财务决算提要。报告分三部分:总结、建议和财务。秘书长再作修改后送各常务理事。

六、审议并通过了本届会员代表大会不讨论修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建议。

七、讨论通过了本届会员代表大会拟启动优秀工作单位和优秀工作者奖的建议,对热心为学会做义务工作的会员予以表彰,并发纪念品。鉴于该项工作启动较晚,准备不够充分,作为试行,授奖规模不要大。

主管学术交流的臧绍先副秘书长汇报了年会准备工作。(1)年会收到学术论文530多篇,且页篇幅增多;(2)江苏地球物理学会积极为年会提供便利条件,配合工作做得很好,本届年会报告以多媒体为主,硬件上与国际接轨;(3)地方上对年会很重视,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纽带,因此大会报告不宜太专,要有开创性,现收到刘光鼎院士和程业勋教授两篇报告。

最后中国科协学会部学会管理处的陆家为同志转达了学会部马阳部长六、七月份收到的浙江大学推荐理事长候选人的信。陆家为同志表示,通过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此次常务理事会,对我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从大家这里学到很多东西;他认为作为一个多支持单位的学会,带头人和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学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他明确表示我会的换届改选完全是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进行的,各个层面的推选程序没有问题,是合法的;他支持刘光鼎院士担任荣誉理事长。

 

第六届第十三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3722日在学会办公室召开了第六届第十三次秘书长会议。到会的有副秘书长曲克信、钱玉好、姚振兴、姜朴以及办公室李淑芳、苏枫同志。

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了中国科协有关开展学会改革工作的文件,传达了科协学会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我学会是改革试点单位,调研的重点为第5专题的“学会挂靠体制”。会议落实了科协学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来我会调研的准备工作。副秘书长钱玉好传达了78日科协召开的秘书长会议内容,(1)张玉台书记讲话强调 “中、长期科技规划”是学会工作的重点,各学会都要重视,已有52个学会成立机构向科协提建议;(22003年科协学术年会的组织工作;(3)推进学会改革。冯长根书记的讲话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他指出学会工作的改革是观念上和体制上的转变,要通过市场化来运做,有些工作受当前国家管理体制上的限制,但社会急需,如职称评审、资质认证和质量认证等,学会都可以做,只要学会做的好,社会就会承认。路子很多,首先是思想观念上要改,下面要把总结做好。

二、通报学会换届改选推荐理事工作的进展。各单位的推荐材料正在陆续上报,因还有些单位未报,需电话催办,下次秘书长会综合统计,9月份报科协,请科协参会。

三、通报十九届年会工作的进展。(1)年会收到论文530多篇,现已完成审稿工作,开始排版印刷。(2)推荐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工作正在进行。

四、布置工作

1)会员和会员单位要求表彰学会优秀工作者的提议(包括专业委员会的)和对退下来的常务理事授予荣誉理事称号的安排,报常务理事会,此项工作由组织工作委员会推进落实。

2)准备改革调研重点材料(关于实施“多方支持体制”的汇报),上报科协。

3)本届(五年)学会工作总结由各副秘书长各负其责,主写各自管理的工作,并送姜秘书长汇总起草,8月底报秘书长会和常务理事会修改。

 

第六届第十四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394日下午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内的学会办公室召开了第六届第十四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到会的有曲克信、钱玉好、臧绍先、姚振兴、姜朴、李惠民、苏枫同志。

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通报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改革工作会议的内容和我会工作进展。中国科协今年启动对学会的评估体系的调研工作,调研内容共8项,我会是40个重点调研学会之一,重点调研第五专题“多支持体制”,调研报告和材料已准备好。

二.通报学会换届改选工作。自3月起向100多个单位发送了推荐理事会候选人函,大部分已回函。

三.审议由秘书处起草的本届学会工作总结初稿。总结分三部分:五年成绩、财务和今后建议,第三部分内容不够全面,待秘书长修改后提交常务理事会。

四.有关设立优秀学会工作者奖和优秀单位奖的建议。此项工作开始启动,以精神鼓励为主,优秀单位只在专业委员会中评,今年试行,委托李惠民同志起草文件和组织此项工作。

五.商议优秀奖奖品、理事会纪念品等事宜。

会议中各项具体内容将提交六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修改审定。

 

学术交流

第十八届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纪要

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本专题为第十五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18篇,年刊录用18篇,年会做报告11人。

在本届年会上,论文内容广泛,主要涉及到空间观测技术GPSULBISLR的应用研究,高精度重力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地壳运运学;地球动力学;海洋动力学和GPS气象学等领域。论文的总体水平比往年有较大提高,在一些方面的研究中有新的发现,取得了新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在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监测地壳的运动与形变方面,国际、国内主要监测研究地壳的水平运动,对于监测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的甚少。上海天文台帅先开展了监测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他们发现地壳存在振幅为310 mm的垂向季节变化。他们计算了由大气压、海洋非潮汐负荷、雪和土壤水分的质量负荷所引起的季节性变化。比较GPS结果和质量负荷预报结果可见,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质量负荷可以大部分解释GPS测得的垂直向季节性变化。

国家天文台在地球自转变化周期分量的时变性研究中发现,地球自转几年和十几年尺度的周期分量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即周期的长度和振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约30年和约60年的周期分量,具有较大的能量密度,它们也是时变的。

在历史上,经典技术直接测量外行星位置的精度为±200500毫角秒。主要误差来源是行星表面的“拓位效应”。国家天文台的研究者提出了边缘检测的思想,尝试对木星视面应用边缘检测和椭圆拟合技术来精确测定其几何中心的位置,测定精度提高到±2030毫角秒。

国际国内在确定板块、块体的运动与形变时,都将板块和块体视为刚体,认为形变只发生在板块或块体的边界带上。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的研究者发现板块内部也存在形变,他们提出了板块的刚性弹塑性运动模型。用这个模型建立了欧亚、太平洋、印度、澳大利亚和菲律海板块的运动与应变模型。新模型模拟地壳运动的精度比NNRNUVEL1A模型平均提高了4倍。研究发现,欧亚和太平洋板块以扩张为主,存在NWSE向的张应变。而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海板块以压缩为主,澳大利亚与印度板块存在NESW方向的主压应变,菲律海板块存在近东西向的主压应变。

过去,很多学者对青藏高原的现今运动与应变状态进行过模拟,而对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模拟的很少。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者,应用三维有限元反演技术,反演了青藏高原4万年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现今的状态。反演结果与GPS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GPS气象学是国际上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上海天文台在国内帅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在应用GPS掩星技术进行大气参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正在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中国科学院测地所的研究者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中,提出了伪调和重力场模型,建立了5400阶的局部伪调和重力场,分辨率提高了5倍,达到2′×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者,报告了应用高精度重力梯度仪进行潜艇导航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定位精度已接近美国的水平。这为我国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计算地球物理

 

本专题为第十六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21篇,年刊录用21篇,年会做报告12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中有关模式物理参数建立的高精度数值模拟、计算等相关课题,天然地球物理学、矿藏勘探工程、环境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成果。如:

1. 声波、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理论地震图计算,及反演研究,近地面运动数值模拟研究。

2. 声波、地震波层析成像研究及其应用。

3. 地震波反射、深反射和折射成像研究及其应用。

4. 电磁波场传播数值模拟计算及层析成像反演。

5. 电阻率异常的数值模拟计算及反演研究。

6. 重力、大地测量数值模拟研究,重力地震联合反演。

7. 地球动力学、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反映了近年来所发展的定量地球物理学中有关不均匀、非线性、各向异性、数值计算等课题的发展前沿研究方向。

2. 出现了不少新的计算方法,新技术、计算程序,为我国地球物理发展和国际接轨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3. 在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球物理研究和应用中,提出一批高精度数值化、可视化软件工程,体现了科研成果还原社会化,加速和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4. 提出一批研究成果和地球物理学理论模式:

1) 大地震破裂模式,青藏高原动力学作用模式;2) 深反射地震中的深部地幔精细结构模式;3) 高精度近场地震波数值模拟理论地震图及其反演;4) 强地面运动数值预报和防灾研究。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本专题为第十七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17篇,年刊录用16篇,年会做报告14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震源辐射。

2. 层各向异性中薄层反射与PS波视偏振。

3. 复杂及三维倾斜界面反射波的各向异性时距正反演。

4. 各向异性能量反射及与相反射比较。

5. 应力场、结晶过程及各向异性。

6. 山地三分量资料收集。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许多产业部门都认真听取各向异性专题的报告,并认为很有收获。

2. 薄裂隙目的层对PS波视偏振作用报告有望对三分量反射记录解释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3. 复杂及三维倾斜界面的时距正、反演研究有望形成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解释能力。4. 各向异性能量反射的正、反演研究有望取得突破。

5. 结晶过程与应力场作用及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具有新的创意。

 

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

本专题为第十八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32篇,年刊录用24篇,年会做报告20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 中国大陆地壳结构、壳幔块体的划分。

2. 中国大陆面波、Sn波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3. 华北地区地壳的分块构造和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构造含义;昆仑山8.1级地震断裂的观测与研究。

4. 大别山造山带的精细结构研究。

5. 青藏高原地磁异常、岩石圈性质的研究。

6. 接收函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根据历年人工地震测深结果,初步给出了中国大陆各块体的地壳速度结构分布图像以及Sn速度分布图像。

2. 分析地震测深结果获得了华北地区的构造分块结果,通过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研究,获得了大别山造山带深部细结构图像和东北地区上地幔间断面结构图像。

3. 对青藏高原岩石圈性质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给出了该区4万年以来的演化过程,讨论了航磁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回顾了20年来对该区Moho面研究的历史和存在的问题。

4. 将地震反射的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方法引入到接收函数的偏移成像中。

 

古地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拓展

本专题为第十九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10篇,年刊录用10篇,年会做报告8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地球磁场古强度研究与地球内部动力学。该内容是近年来古地磁学的热点之一,是探索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有效手段之一,会上朱日祥教授等不仅就有关方法、技术等的进展进行了精彩的讲演,而且展示了多项近年来的主要突破点。

2. 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研究,胡守云研究员在大量的岩石磁学的研究基础上,展示了古地磁学在城市地球物理学(城市污染)中的应用结果和前景。

3. 构造古地磁学与古地磁数据库等。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古地磁学的研究内容已今非昔比,远非过去绝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构造古地磁学的研究内涵。近年来古地磁学在“地球磁场古强度研究与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及“城市地球物理学(城市污染)”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拓展。而绝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构造古地磁学研究目前仅仅是古地磁学研究的一个小小的研究方向,而且近年来也开始由此建立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为核心的稳定陆块上研究转化为以探索构造活动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相对运动过程为目标的研究。

2. 随着近年来古地磁学测试仪器与设备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备,本次学术讨论会除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所展示的新近建成的古地磁学与地核动力学实验室的主要仪器与设备之外,突出体现出岩石磁学实验技术与方法的飞速发展(特别国内岩石磁学实验设备的完善)对古地磁学研究领域拓展的重大影响和“冲击”。

 

地球电磁法及其应用

本专题为第二十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16篇,年刊录用16篇,年会做报告12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大地电磁法。

2. 高密度电法。

3. 电磁波传播。

4. 地壳上地幔结构。

5. 油气资源、工程勘探。

6. 地震预测。

7. 各种方法的新技术和软件。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提出了传输线理论在大地电磁资料反演中应用的新思路,并对磁倾子矢量虚部的应用意义进行较深入研究。

2. 在我国第一次用大地电磁网新技术得到上地幔过渡带的电性特征研究结果。

3. 提出振动—电场变化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4. 对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地震引起电磁异常的现象和可能解释。

5. 改进传统电法装置,用大点距方法探测较深部结构,并较好地应用于地形条件恶劣地区的勘探。

6. 提出了较系统的、功能性强的大地电磁反演解释软件系统。

7. 在合肥盆地的勘探,给出了盆地较精细结构和深部构造。

8. 在我国首次把电性参数与流变学特征参数进行对应性研究。

9. 通过各种复杂构造的数值模拟,提出了应用于实际的、可借鉴的盆地、山脉接触带关系的研究结果。

 

城市地球物理

本专题为第二十一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12篇,年刊录用12篇,年会做报告8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2. 城市地震灾害防治中对活断层的认识与研究方法。

3. 城市污染问题的研究方法。

4. 城市灾害救助中的地球物理方法。

5. 物探方法在城市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2. 在地震方法中通过使用新型仪器设备提高了调查以及观测数据的精度,开发了新的反演

以及地震成像方法。

3. 在电法勘探中,体现了多种方法的结合,弥补了单一方法的缺陷。

4. 以城市地球物理问题为核心,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灾害救助,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等)

 

岩石断裂力学与地球物理实验

本专题为第二十二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有6篇,年刊录用6篇。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 岩石本构关系的非弹性,包括动态粘度与外在强迫共振频率和温度的响应,裂纹扩展与流变扩容损伤的本构关系。

2. 岩石非均匀性的物性,包括疏松砂岩的弹性波速。

3. 岩石破裂动力学,主要是驱动力源与破裂失稳、止裂的关系。

4. 岩石破裂过程的辐射,主要是反复加卸载的声发射和临近破坏时的低频辐射。

取得的主要成果:

1. 得到岩石粘度与频率和温度的响应关系,发现随频率升高而敏感度降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 提出了引入损伤变量,研究其演化规律,进而描述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思路。

3. 研究了微结构对疏松砂岩的弹性波速的影响以及应力和饱和流体的影响。

4. 给出了驱动力源分布,大小对地震破裂过程,特别止裂的影响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大地震发生的驱动力条件。

5. 对反复加卸载的声发射特征频射得到了新的认识,验证了Felisity效应,并对卸载过程的声发射及其机理提出了新看法。

6. 对地震矩临阶段的低频辐射及其机理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可听声波及次生波的产生及向空气中透射的可能性得到了新的认识。

 

地方学会

上海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于2003815日在上海天文台召开了五届五次理事会,到会理事19人,会议由学会理事长王家林主持。会议开始宣布学会网站于85日建成,随后讨论了今年九月召开学术年会具体实施方案,并确定大会报告的8篇学术论文。学会秘书长方连璋向理事汇报了上半年工作,并提出了下半年主要工作建议。会议中间,学会名誉理事长叶淑华院士看望了各位理事并勉励大家把学会工作做得更好。接着,请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台副台长廖新浩介绍上海天文台学术研究情况及天文学科的发展远景。下午参观学习了上海天文台观察及学术研究设施,16点会议圆满结束。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

第一次会议纪要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0375日在济南市召开,与会理事17人,缺席6人。

会议由梁桂芝同志主持,会议议程四项。

一、理事会成员以举手表决方式进行等额选举,选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8人,刘元生同志当选为理事长,梁桂芝、赵长安同志当选为副理事长,张善法同志当选为秘书长。常务理事会聘任王怀洪、文俊武同志为副秘书长。

二、理事会决定聘请徐世浙院士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三、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听取了刘元生同志《关于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四、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计划》,拟在泰安召开山东省第一次地球物理学术交流会议。

学会理事一致表示,山东省地球物理工作者人员众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都设有相关专业,地球物理技术力量雄厚,面对新世纪,理事会将于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发展山东省的地球物理事业做出新贡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徐世浙

理事长:刘元生

副理事长:梁桂芝    赵长安

常务理事:王怀洪    刘元生    印兴耀    赵长安

高惠英    张训华    张善法    梁桂芝

秘书长:张善法

副秘书长:(由常务理事会聘任)

王怀洪  文俊武

    事:

于师建    王怀洪    王延明    王新红    文俊武    印兴耀    刘元生

刘洪瑞    刘振祥    李学军    朱建亚    张训华    张善法    辛伯森

高惠英    赵长安    武旭仁    姚平玉    黄太玲    郑灿堂    梁桂芝

梁瑞才    蒋海昆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科技信息

 

国务院确定今年西部大开发重点工作

在日前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2003年西部大开发的五项重点工作得到了确定,即:一、继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讲求实效,保证质量。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要保证干一项,成一项,尽早发挥效益,同时要加快农村小型公共设施建设。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四、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加大对贫因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力争用五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五、努力创造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新机制、新方法、新路子,增强发展活力。

 

科技部加大对纳米科技的投入

 

纳米科技是8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前沿学科领域,将大大拓宽和深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人们能够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制造材料及器件,导致信息、材料、能源、环境、医疗与卫生、生物与农业等领域的技术革命,对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纳米科技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热点。我国对纳米科技的发展十分重视,2001年制定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规划了未来5-10年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增强我国纳米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编制印发了《国家纳米科技专项行动指南框架》,明确“十五”期间我国纳米科技发展重点。

“十五”以来,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部署了一批项目,建立了若干纳米科技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支较好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十五”期间,专门设立了纳米科技专项行动,按照“统一规划,分部门、分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的精神,来协调相关资源和力量。目前,我国纳米科技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大原始性创新不多,重点不够突出,经费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国家意志体现不够等,特别是在纳米电子、纳米生物等重要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针对此状况,科技部拟在今后两到三年间,进一步加强对纳米科技专项的支持。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同时,加大对优秀科研团队和重点研究基地的支持力度,加快纳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及纳米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

 

 

科学园地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地震预测与实况检验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200335日向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了书面地震预测意见。

预测:200335日—13日,将在辽蒙交界处(北纬41.7°—43.7°;东经120.3°—122.3°)发生Ms6.5±0.5级地震。

预测依据:次声波异常、地应力异常、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大地信息扫描异常区和引潮力共振叠加。

实况:2003816日,在内蒙巴林,阿鲁旗向(北纬43.9°;东经119.7°)发生了Ms5.9级地震。

发震时间比预测延后了156天,其他参数基本吻合。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提前预测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

我们运用亚欧距平活动中心危险区图、可公度网络图、近远地点月相发生时间合轴相关图、综合系数法、前一年6月北非副高脊线、北太平洋3月海温模型图及前期异常现象等七种方法预测,淮河流域今年将发生特大洪水,干流蚌埠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为5600 m3/s8000 m3/s,时间是7月上、中旬。此项预报刊登在今年4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2003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黄皮书)22-24页上。

洪水实况:6月下旬-7月中旬,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长时间的持续降雨导致淮河出现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71418时淮河第二次洪峰通过蚌埠,水位是21.83 m,洪峰流量是7740 m3/s,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79日接受采访时认为,6月下旬以来淮河流域降雨集中,日最大降雨量与1991年相当,过程雨量为近50年来同期最大值,致使淮河出现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汛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715日介绍淮河水情雨情时说: “最新数据表明,淮河今年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大洪水,干流部分河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并且具有降雨时空集中,洪水组合恶劣,水位涨势迅猛,水位高流量大,超额洪水多等特点”。716日安徽省生产救灾办公室消息,截至当天,安徽省因水灾直接经济损失147.34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11.92亿元。

预报和实况表明,这次预报淮河大水最大洪峰流量及其峰现时间是完全正确的。实践证明,像淮河这类洪水长期预报是能够做出来的。只要采用全方位(多种方法)、立体的(天文、大气、海温)、动态的(距平活动中心)交叉学科来进行预报,大洪水是可以报出来的。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受“非典”影响,未能如期在兰州召开2003年天灾预测研讨会。从黄皮书中可知报淮河有大水的还有黄相宁研究员等。兰州会议若能如期召开,集中更多同志对淮河洪水的预测意见,会更能引起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建议今后继续加强这方面的会商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旱涝灾害预报,在国家减灾中发挥更好的效益。

(范垂仁  李秀斌)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积极参与地球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第23届大会于629日至711日在日本札幌举行。大会以“行星地球的现状”为主题,强调对地球系统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新技术在地球物理科学中的应用。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过程、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地球发电机模型和地球磁场、卫星观测在地球重力场测量中的应用、地球过程的可预测性、地球物理灾害和可持续发展、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等重要的科学问题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

由中国科协牵头组织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IUGG执行局委员、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陈俊勇院士任团长,IUGG中国委员会秘书长、IUGG中国国家代表朱传镇研究员任秘书长。来自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代表团向大会提交的中国国家报告系统阐述了过去四年来中国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

会上选举了新一届IUGG及其各协会的执行局和执委会, 其中IAVCEI只改选了主席。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陈运泰院士当选为新一届IUGG执行局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夏军研究员当选为IAHS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当选为IAMAS副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吴忠良教授当选为IASPEI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乐肯堂研究员连任IAPSO执委。

下届IUGG大会将于2007年在意大利帕鲁吉雅(Perugia)举行。大会还决定开始筹备在2007年举行的国际地球物理年50周年纪念(简称为IGY+50)活动。

 

作好预测  服务社会

天津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丁瑞同志,20023月向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了2002年“华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略偏少,将出现不同程度干旱现象”的气候趋势预测;同年,他与本单位预测人员共同努力,作出了“天津市2002年夏季降水比常年略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趋势预测:为天津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作出了“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通常说的78)8月底降水偏少”的预测。这些看似平常的预测,由于预测正确,为天津市2002年编制引黄济津联合调度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受到表彰,中国气象局以“气发[2003104号”文授予丁瑞同志“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称号。

200211月以来,丁瑞同志与本中心预报人员分析天文因素、环流特征、海温变化等影响天津夏季降水前兆信息,提出“今年夏季降水比前几年增多,天津市大部地区比常年略偏多,局部地区偏多”的预测意见,并以《天津市基本气候特征及2003年夏季降水趋势》的书面材料上报市政府。611日天津市长戴相龙在其报告上做了“准确及时做好气象预测,更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批示。

由于丁瑞等同志对2003年天津地区的气候预测准确,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620日和23日,天津电视台“新闻视点”(卫星频道)两次采访了丁瑞,621日还接受了天津电视台新闻节目记者的采访。

(余策慧)

 

 

曾培炎副总理签批关于推进防止我国
地下水资源污染工作的建议

为防止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专业委员的同志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以大量而准确的数据向上级领导做了反映。2003518日曾培炎副总理在光明日报总编室编印的《情况反映》(第146期)刊登的“专家呼吁:地下水污染应引起重视”的专访上批示:“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污染,水质严重超标,应高度重视。要从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对待。请环保局研究提出意见”。526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又做了“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并提出意见”和“请纪成同志阅处”的批示,污空司、科技司、水办联合组织会议研讨,以国家环保总局名义向曾副总理写了第一个报告,并通知了我会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章元同志。我会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程业勋、秘书长赵章元希望借曾副总理批示的东风,加速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议学会筹建专门机构,既研发地下渗漏检测处理技术,又能适当承担一些当前社会急需,以加快环境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速度。我会理事长刘光鼎院士84日已有明确批示,今后国家必然要走城市化的道路,环境问题就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首先要根据国家发展和城市化要求提出研究课题,争取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再逐步往973863扩大,以取得经费资助。在有一些规模时,再与环保局具体商谈,设立专门机构,他们将根据“涌现、扶持”的原则来支持,并答应与程、赵等有关同志共同商讨。

 

温家宝总理签批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参研

“创建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的建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建立具有辐射作用的东部经济带战略资源接替基地,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会理事长刘光鼎院士根据他的“三横、二竖、两个三角”的大地构造理论揭示大兴安岭是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并于2001年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支持下,以赤峰为基地开展了地球物理综合勘测研究,2年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大矿床:如大兴安岭西坡富铅锌—富银成矿带、大兴安岭主峰锡—富铅锌—铁—铜成矿带、大兴安岭东坡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大兴安岭两侧盆地中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2003811日,刘光鼎、涂光炽、刘东生等11位院士通过“中科院院士建议”联名提出“创建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研究基地”的建议,819日国务院办公厅“书版信息”第521期专报了这一建议。温家宝总理于822日签批“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参研”,825日汪洋副总理也批“发改委、国土资源和中科院”。目前正在落实中。

发挥学会协会优势做好重大科技
进展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

为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对科技决策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服务功能,49日,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组织召开了重大科技进展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座谈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20个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参加了会议,就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共同做好重大科技进展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进行了座谈。

吴远彬副司长向代表们通报了近期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情况,并阐述了重大科技进展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工作的重要性。重大科技进展项目组详细介绍了工作的初步方案。本项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四部分,即:协调各方面关系,建立项目的支撑体系;建立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发布三个技术平台;建立有效的机制与操作方式;逐步形成重大科技成果与进展的定期宣传报告制度。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发挥学会/协会的优势和特点,推动重大科技进展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不仅是加强行业科技工作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加强协会/学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协会/学会表示,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科技部在全国征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

411日,科技部发出了《关于推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0399),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其目的是建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库,为下一步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工作提供支撑,并为今后科技工作宏观战略研究咨询服务。

该《通知》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单位,涉及推荐专家名额共700余人。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军口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将占有一定比例。《通知》要求推荐工作中要考虑科技、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并体现老、中、青结合的原则。被推荐专家要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在专业领域有所造诣,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战略研究和咨询工作。

按照《通知》要求,各单位将于近日把被推荐专家名单反馈科技部。

 

中国地球动力学网站开始征稿

各位研究同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西藏屋于1995年联合建立了大陆动力学网页。先后运行三年,后因种种原因而停止活动。许多同行表示很关切这一活动。现拟重新活动,欢迎大家到网站作客,进行学术交流。

网站活动的宗旨仍然是为从事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个交流信息、开展学术讨论的平台,是公益性的。新的网站内容将有所扩大,初步拟设以下条目:

1. 人物介绍; 2. 学术活动; 3. 项目进展; 4. 工作交流;

5. 论文成果; 6. 争鸣园地; 7. 科学钻探; 8. 地震火山;

9. 年代学; 10. 地壳运动及形变; 11. 地球化学与成矿作用;

12. 国外大陆岩石圈; 13. 国外海洋岩石圈; 14. 全球变化;

15. 探测技术; 16. 天体演化等方面。

如果人人都愿意提供自己的情况和意见,你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情况和听到想听到的意见,交流就可以进行下去。

科学只能是在交流中通过相互启发得到进步。中央制订了“双百方针”,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发展科学和艺术,是十分正确和有力的。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又提出了“改革、开放”方针,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极好时机。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一时机,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交流的环境,科学也是难以很快进步的。希望新的中国地球动力学网站的建立,能在科学思想、技术方法、科研成果的交流上起一些作用,从而使我们在对地的认识上获得一个飞跃。

地球是有生命的,也是有它自己的脾气;人和一切生物都是地球孕育生成的;人要想和地球母亲和谐相处,就要认识地球,摸清它的脾气,才能实现“改天换地”的壮举。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最终目的正在于此。

我们建立这一网站,是没有任务经费资助的,仅仅靠自己节省下来的科研经费维持,很多不周之处敬请同行们多多指正,关照和帮助。

联系人:赵文津,徐立,熊嘉育

联系地点:北京百万庄26号,邮编 100037

联系电话:(010) 689996516899965268999622

网址:www.geoDynamics.cn

 

中国大陆动力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文津

 

   

原学会办公室电话  (010)68417744-1010应变更为  (010)6872934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页网址和电子信箱

主页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  )

2003        3        总第79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编:100029                     行:苏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