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58期 目 录 科协精神 张玉卓同志在中国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六次集体(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学会工作 团体标准《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评审 疫情无情人有情,凝心聚力向前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工作会顺利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五届五次主任工作会纪要 学术交流 悉心耕耘 自强不息——青海办事处等单位联合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继承发展,求实创新——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线上讲座活动 地方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顺利结束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4•22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世界地球日”院士科普讲坛 创新发展,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第三期“我来讲党课”如期举办 报道 通知 2022/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摘登)
张玉卓同志在中国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六次集体(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2022年6月10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工作,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加快数字化发展”,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的应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智慧科协2.0”建设是中国科协推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工程。5月中旬,中国科协印发了《“智慧科协2.0”建设三年规划(2022-2024年)》。规划广泛征求了“一体两翼”的意见,经过慎重决策,由书记处会议审议通过,作为科协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依据。“智慧科协2.0”建设以更广泛团结引领和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技术与科协业务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和内容生产综合运营平台”。这是科协系统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内生需求,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组织观念,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理解,加快实施落实。下面,结合《“智慧科协2.0”建设三年规划》的组织实施,我谈几点意见: 一、遵循规律、保持定力,高质量组织实施“智慧科协2.0”三年规划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是未来中国科协改革之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变革,秉承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科协系统数字化转型。但是,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中国建设银行从2011年开始启动“新一代核心系统”,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理念导入到逐步扩维的探索过程,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基本逻辑,在应用中不断升级迭代业务场景,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方法。尽管中国科协与金融企业在业务形态上有很大差异,但通过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用户的需求是相同的,建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对我们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智慧科协2.0”建设三年规划的编制过程汇集了众智、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是全面提升科协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蓝图。规划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平台化赋能、生态化建设,实现组织、业务、人才等数据互通共享,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体现了对科协工作规律和数字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遵循科协工作规律和数字化发展规律,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坚定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作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持续提升网上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质量和能力。下一步还要把规划变成项目,广泛动员“一体两翼”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高质量推动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落地见效,确保规划实施取得实效。 二、坚持用户思维,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科协业务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党中央要求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够提供不同形式高质量科技公共服务产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这就要求“智慧科协2.0”建设必须以更广泛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智慧科协2.0”提出打造“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和内容生产综合运营平台”,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户思维,聚焦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主责,推动服务场景创新和平台生态建设,实现科协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服务组织的“toB”(机构用户)模式向服务用户的“toB+toC”(机构和个人用户)模式转变。 衡量一个平台建得好不好,关键看应用场景建设得怎么样。“智慧科协2.0”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数字技术,关键在于平台上的业务场景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在于各项业务是否真正实现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于科技工作者是否真正爱用好用,有没有为科技工作者解决现实问题,能否对用户产生粘性。这就是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内容。 “智慧科协2.0”业务场景建设的主体是各业务域,是科协机关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最懂业务和流程的是我们自己,大家要树立并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信息化技术学习,主动用数字技术去升级改造我们现有的业务,全面推动科协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真正破解业务和技术“两张皮”的问题。要以应用牵引和场景创新驱动“四服务”模式升级和产品迭代,在不断使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系统优化完善。七个业务域的实施方案,要结合这次学习,在分管领导牵头下抓紧完善,近期领导小组还要专门安排听取汇报。我们要统一认识,业务应用场景建设是我们自身的职责任务,是技术建设团队和咨询团队都无法替代我们完成的工作。 目前,“智慧科协2.0”基础技术平台建设已经启动,“搭台”工作正有序推进,到了业务“唱戏”的阶段。要明确各部门单位的业务场景建设主体责任,尽快推进业务场景建设。七个业务域和各部门单位要结合自身业务,对标总体规划和目标用户需求,主动设计业务场景,形成场景需求和建设方案。要以科技工作者爱用好用作为场景建设和业务开展的衡量评价标准,业务场景粘性不高的项目要有退出机制,倒逼各业务部门提升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场景设计能力、互联协作能力和高效运营能力。要建立健全业务场景需求管控机制,对各部门单位场景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提升科协干部职工的互联网思维和场景设计运营能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问题 “智慧科协2.0”是科协系统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必将涉及科协工作理念、组织结构、业务布局、流程分工、资源配置、管理模式等深层次体制机制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这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去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制约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问题,方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智慧科协2.0”要坚持统一建设、统筹推进。我们要在加快基础设施和业务场景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系统的整合、迁移和改造。信息办要制定好对“一体两翼”现有系统集中迁移和整合的方案,按照“先数据再功能、先共性再个性、先并行再替换”的原则,加快推进应用系统与业务数据向“智慧科协2.0”平台迁移和集成。要征集和整合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成熟应用系统和业务场景,加快形成平台服务能力。在现有平台系统的迁移整合过程中,各部门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做到应迁尽迁。经专家评审不能迁移整合、不能纳入“智慧科协2.0”平台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不再列入2023年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这要作为一条工作纪律,请纪检部门对平台迁移整合工作纳入监督内容。 要同步谋划“智慧科协2.0”的运营和运维工作。只有运营和运维好了,“智慧科协2.0”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不但要把技术平台和应用场景建好,更要“用好”,通过高水平的运维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升级,通过高质量的运营将科技服务和内容送达用户。一个好的平台都有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运营和运维机制作保障,这是平台建设的基本规律。建行的经验说明,运营和运维工作必须以我为主,立足自身队伍建设。我们要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加强业务运营和技术运维的专门机构、专业团队建设,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数字化、信息化专业人才,实现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行稳致远。 四、坚守安全底线,建立健全综合性安全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安全是底线,是数据应用、数据价值和数据治理的“护城河”。对“智慧科协2.0”来说,网络安全是整体概念,既有传统的基础设施技术安全,也有敏感数据授权和共享使用等数据安全,还有内容科学性、导向性等意识形态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伦理安全,以及内部制度和治理等管理安全,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 “智慧科协2.0”建设要坚持安全可控与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下维护好网络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一是要强化整体网络安全观,统筹技术、数据、流程、内容、制度等要素,建立综合性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各项要求,建立科协系统的分级分类授信、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等管理规范和制度。三是要加强科协系统安全文化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作为全体干部职工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牢牢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四是要加强内部专业团队建设和外部安全合作,统筹做好技术运维安全和业务运营安全等工作。 科协数字化转型是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政治任务。今天,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建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进行了集体学习,我们要把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党组、书记处同志带头学、带头做,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各部门单位常态化学习培训中,“一把手”们要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主动对标、积极学习,实现理念、知识、能力的迭代升级。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2年4月2日,我会第十届第十三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学会正副秘书长共计12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有:1、讨论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方案;2、讨论评审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征集稿件。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 郭建秘书长首先对学会近期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通报,并对秘书处提交的2022年“换届方案”起草依据进行了简单介绍。他指出,我会本届理事会将于2022年10月任期届满,2022年我会面临换届,希望各位副秘书长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规定,认真讨论秘书处提交的“换届方案”,借助换届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推动学会的创新发展。 各位副秘书长对秘书处提交的学会2022年“换届方案”内容逐条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学会2022年“换届方案”的修改,下一步将提交我会十届十二次常务理事会审议。 会上,大家还就征集到的2022四个重大科学问题、两个工程技术难题稿件进行了讨论,根据讨论和投票结果,确定向中国科协推荐重大科学问题2个,工程技术难题2个。 (学会秘书处) 2022年4月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届第十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线下会议地点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D1楼第四会议室,线上地点为腾讯会议室。本次会议共计到会人数57人,其中应到常务理事50人,实到常务理事44人(线上参会35人,线下参会9人),因事请假常务理事6人;列席会议13人(线上列席6人,线下列席7人)。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我会副理事长底青云院士、熊盛青教授分别主持了十届十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 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按照会议议程,首先由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我会常务理事、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张金城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精神,通过张金城教授结合自身参会经历,用生动详实的语言对全国“两会”精神的解读,使与会者对国家整体发展形势有了进一步了解,为推动学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增加了新的动力;随后郭建秘书长向与会人员传达了万钢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张玉卓同志在全国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同时对学会前期工作进行了通报。 会议研究、讨论了以下内容: 1.郭建秘书长带领与会人员逐条对秘书处提交到会上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换届方案(草案)进行讨论。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秘书处根据第十届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的意见起草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换届方案(草案),换届方案(草案)经十届十三次秘书长工作会议讨论修改后,提交十届十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审议。 2.研究、讨论了北京大学马坚伟教授代表“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做的“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陈述申请。 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以下内容(本次到会常务理事44人,同意票数44票、不同意票数0票、弃权票数0票): 1.审议并全票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换届方案(草案),并通过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执行机构和人员的分工与职责、候选人人选条件、分配原则、推荐及选举方式和名额分配方案; 2.审议并全票通过了2022年10月中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前召开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改选,地点福建福州; 3.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建议。 陈晓非理事长在会议最后进行了总结,他讲道:2022年学会面临换届,是学会改革发展关键的一年,此次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各位代表对秘书处所提交的审议文件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按照会议议程要求完成了各项内容,感谢各位代表为学会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有信心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第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位常务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开创学会发展新局面,确保学会2022年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学会党委书记赵殿栋、副书记郭建,党委委员李貅全程参加了会议,党委委员薛国强、刘元生、周坚鑫全程列席了会议,给予政治把关;学会监事长孟小红教授全程参加了会议,对会议全部过程进行了监督。 (学会秘书处) 2022年4月22日为第53个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该节日的设立旨在呼吁民众重视世界环境保护问题,并通过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动员更多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来,共同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宣传普及地球物理科学知识,让公众深入了解地球科学,世界地球日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在百度百家号平台举办“地球物理写华章”线上科普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10位地球物理、地质、海洋和天文等方面的专家。活动期间,专家们结合各自专业领域,针对网友关注的问题,在百家号平台“地球物理写华章”话题里上传科普图文及视频,解答了关于航空地球物理、地球重力场和磁力场、可燃冰、地球生态变迁等相关问题。活动话题页总计阅读量达1100余万人次,并有多家媒体参与了该话题讨论。 (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致敬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开展“走进黄大年数字纪念馆,重走战略科学家的报国之路”直播活动,共计1362人次通过网络收看了此次直播。 直播活动由吉林大学史佳楠老师带领听众线上参观了黄大年纪念馆数字馆,通过数字馆中展示的黄大年同志科研成果、生前用品、图片和视频,全面介绍了黄大年同志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展现了黄大年同志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引领听众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2年4月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对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交的《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团体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评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评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通过“腾讯会议”软件举办。在西安由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设主会场,李貅、冯宏、叶红星、张广忠、李刚、王季、吴国庆、李艳芳等同志线下参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设分会场,郭建、胡敏同志线上参会;在济南同缘商务大厦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设分会场,刘元生、刘斌、肖晴侠同志线上参会;在华阳集团办公室设分会场,王一、刘最亮、齐振洪、杨智华、张新等同志线上参会;其他评委各自线上参会。评审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主持。 首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胡敏副秘书长介绍了与会专家和参会人员。随后,李貅教授发表讲话。李貅教授表示,由于疫情影响,标准评审会议只能在线上进行,辛苦各位专家和编制组成员线上参会;今天评审的这项团体标准,较之前的初稿内容越来越规范,制定工作也越来越成熟,感谢大家的努力和付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也发表了讲话,对莅临会议、线上参会的评审专家和标准编制团队表示了感谢,并指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定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化,团体标准质量在不断提高,这要感谢各位专家付出的智慧和劳动,也感谢编制组成员对团体标准工作的重视和认真。随后,主编单位领导王一教授发表讲话,对标准制定背景作了简要回顾,对此次参会的学会领导和各参编单位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坚持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预祝标准评审顺利通过。 与会专家听取了主编单位刘最亮教授和王季教授对团体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表等内容的汇报,经过专家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团体标准“送审稿”内容符合国家团体标准的相关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对团体标准(送审稿)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最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在疫情形势下召开的这次送审稿评审会议圆满结束,通过这次送审稿评审会议,各位评审专家在格式上和技术要求、具体操作上,都提出了很多可行的、目前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的非常好的修改意见,保证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效果和作用,感谢编制组这一年对标准工作的付出和努力,祝贺送审稿通过评审;他对团体标准制定过程、初稿评审和征求意见阶段也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编制组按时保质完成了标准的编制工作,符合标准制定的相关要求,标准整体质量较高,内容全面,可行性强,符合规定;同时他强调,编制组要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尽快修改有关内容,完成报批稿,确保能够按期保质完成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2022年4月2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与装备”成果鉴定会在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君教授等9位专家参加了鉴定会。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理论与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中南大学席振铢教授代表项目组对学会的精心组织及与会专家的悉心指导表示了衷心感谢。 (学会秘书处) 2022年5月27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深水碎屑岩油气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及应用”成果鉴定会在线上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教高等9位专家参加了鉴定会。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四家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鲁银涛高工代表项目组致辞,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吴时国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对学会的精心组织及与会专家的悉心指导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表示项目组将认真梳理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项目有关内容。 (学会秘书处)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致密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反演与多维度表征技术创新与应用”“超深断控缝洞体地震勘探技术与工业化应用”“探地雷达正演与全波形反演关键技术”“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评价与甜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电离层非相干散射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磁电深地结构与资源精细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及“塔国阿尔登托布坎铅锌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矿突破”等7项成果鉴定会分别于2022年6月14—16日、6月18日在线上召开。 6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教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姚振兴研究员等9位专家参加了“致密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反演与多维度表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致密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反演与多维度表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6月1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李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姚振兴研究员等9位专家参加了“超深断控缝洞体地震勘探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超深断控缝洞体地震勘探技术与工业化应用”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6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大学陈晓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彭苏萍教授等9位专家参加了“探地雷达正演与全波形反演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中南大学、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及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探地雷达正演与全波形反演关键技术”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6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宁教授等9位专家参加了“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评价与甜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成果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评价与甜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6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永信研究员等7位专家参加了“电离层非相干散射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和南昌大学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电离层非相干散射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国内领先,达到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6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底青云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林君教授等11位专家参加了“重磁电深地结构与资源精细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重磁电深地结构与资源精细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原创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6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底青云研究员等9位专家参加了“塔国阿尔登托布坎铅锌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矿突破”鉴定会,成果主要完成单位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等单位项目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塔国阿尔登托布坎铅锌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矿突破”成果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学会秘书处) 受疫情反复多发的影响,原定于3月17—18日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以下简称水电分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工作会议延期到4月25—26日在昆明召开,会议采取“现场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会议期间严格遵守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 水电分会会长张建清,副会长王槐仁,常务理事楼加丁、张志清、林志清、王超凡,专家委员会主任沙椿,专家委员杜兴忠、刘康和、周黎明、曾宪强、肖长安、熊勇(代表谭天元)、况碧波,副秘书长李电波等31人出席了现场会议;受疫情影响不能现场参会的副会长赵安宁、谢向文,常务理事陈刚、丁陈奉、傅琼华、林万顺、卢泳、王世学,专家委员李广场、王秀权,副秘书长陈宗刚等14人出席了网络视频会议。 开幕式由水电分会秘书长楼加丁主持。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欢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昆明院的业务板块;张建清会长代表水电分会致辞,以疫情、热情、心情、感谢、建议、祝贺等6个关键词表达了此次会议召开的不易,并表达了对承办方和参会代表的谢意。 张建清会长代表水电分会作了“分会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021年度水电分会的各项工作,包括主办三次重要会议、完成四期内部资料《工程物探》编印发送工作、发展2个单位会员和27位个人会员、组织多次考察交流活动、设立开放基金项目、积极参加学会的相关活动、分会经费收支情况等;同时剖析了会费缴纳和网站运行维护等存在的不足;提出了2022年度工作计划,包括换届工作、主要学术活动、2022年《工程物探》组稿编印发放、技术培训服务、会费缴纳、会员发展、参加上级及兄弟单位相关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关于技术培训方式,张会长提出了线上+线下短期集中培训、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和平台进行长期培训、针对某一技术难题组织专家有偿咨询等多种模式。 会议特别邀请云南大学张虎才教授做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方法在高原湖泊研究中的应用”专题报告,分享了地球物理方法应用于抚仙湖地质结构、水下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2022年计划召开两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孙春莉主任介绍了2022年水电分会学术年会的筹备情况,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槐仁总经理介绍了2022年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峰论坛的筹备情况。 之后,常务理事单位代表谢向文/马若龙、赵安宁/陈宗刚、李广场/陈美、王秀权、陈刚、林万顺、沈勤、周黎明、林志清、徐辉/肖长安、王槐仁、王超凡、王志豪、熊勇、王绍彪、谢涛、姚德兀/沙椿、李电波、楼加丁/杜兴忠、王世学、张建清等,对会长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就学术年会、高层论坛相关事项和技术培训等进行了讨论,并交流了本单位的人员、设备、产值、科技创新等情况。 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水电分会各会员单位凝聚力量,相互配合,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2021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大家一致同意通过会长工作报告,就分会2022年度的各项工作达成了共识。 电建昆明院信息院物探院徐辉院长代表承办单位,楼加丁秘书长代表水电分会进行总结发言。徐辉指出,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会议上各单位进行了充分交流,收获满满,感谢水电分会对昆明院的信任,给予本次承办机会,愿各位代表在昆明有一个愉快之旅!楼加丁指出,本次会议安排比较紧凑,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昆明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会议期间暖心地安排核酸检测事项,代表秘书处表示感谢;会长的工作报告内容详实充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各理事单位交流发言议题非常好,让大家能够彼此更深入地了解,更好地推进水电物探行业的发展进步;欢迎大家参加8月份拟在张家界召开的“第二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高层论坛”和9月份拟在成都召开的“2022年水电分会学术年会”。 张建清会长指出,新的一年,水电分会将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带领下,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服务,有效推进2022年各项活动,营造行业良好发展氛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水利水电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2022年工作会议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于2022年5月17日采用腾讯会议平台视频形式召开。出席会议的会员单位有铁一、二、四、五、六院,中国铁设,中铁设计,铁科院北京铁科检测公司、中铁物探,中铁西南院,中铁西北院,中铁大桥院,劳雷公司,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眷诚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建科院有限公司,中土建设的代表共计32人。会议由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晖主持,重点研究讨论确定了“铁道分会二届三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检测新技术第20届年会”和“2022年铁道分会二届四次工程物探与检测技术研讨会”会议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及分会的其它工作。纪要如下: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常务副主任邢文宝传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4月常务理事会会议精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选举安排和对分会换届选举的要求,并根据大学会今年换届分配分会2名理事名额的情况,同时考虑前两届名额分配以及分会各理事单位分布情况,本届理事拟由铁四院和铁五院担任,会员代表由三院六院各出一名,并按要求办理登记手续。 2.去年因疫情未能召开的“铁道分会二届三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检测新技术第20届年会”拟于今年召开,各位委员(代表)对会议时间、地点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大会最好还是等全国疫情稳定后采用线下形式举办,时间初步定在7—9月份,地点定在成渝地区(包括地级市),由中铁二院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适时决定具体开会时间、地点,会前一周分会以会议通知形式发给各会员单位。 3.各位委员(代表)对“2022年铁道分会二届四次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表达了各自观点和对分会发展的建议。确定研讨会的开会形式做两手准备,如果冬天疫情有所好转且政策允许,初定在11月中下旬在天津召开现场会;如果疫情不允许,则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议材料请各单位于6月底之前汇总到谢昭晖秘书长处,由秘书长统筹各单位研讨交流材料并与六院协商会议议程,各单位准备研讨材料尽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达到发挥群团智慧,共同提高的目的。 4.会议还讨论了申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会员单位以及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相关事宜,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的评选条件,提前认真准备典型的工程物探项目,积极申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 5.会议气氛和谐、友好、活跃,委员代表各抒己见,圆满高效地完成了既定的议程。 (铁道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五届五次主任工作会议,于2022年6月17日以现场和网络视频会议结合形式召开。会议应到人数50人,实到38人,请假12人。 专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底青云,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徐佩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薛国强,专家委员刘金光、谢昭晖、程久龙,副秘书长安志国出席现场会议,副主任委员吕庆田、邢文宝、米晓利、田连义、王怀洪、陈昌彦、李怀渊、徐涛、周杨,专家委副主任委员李坚、沙椿以及专家委员李志华等31人出席网络视频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莅临会议现场并致辞。中铁二院甄大勇列席会议。 本次主任工作会以“审议、讨论、通过2021年度工作报告及2022年度工作计划”为主题,并就代表们提出的其他事项进行了讨论。会议由徐佩芬秘书长主持,专委会主任底青云作“2021年度专委会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021年度专委会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2022年度的各项工作计划。2021年度,专委会按计划完成各项学术活动,成功举办2021年度学术年会、评选第七届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致力科技奖)、申报并组织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21专题——“现代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委会联合中铁二院和中铁一院成功组织了“院士专家林芝行”活动,活动邀请了国内著名院士、专家一行50余人,对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了院士专家主题报告会及与对接单位的研讨交流会,聚焦川藏铁路建设中的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研讨地球物理勘察关键技术及处置对策,特别研讨地球物理服务于我国铁路大工程建设的创新举措,助力大工程建设,共谋行业创新发展。 与会委员一致认为,专委会2021年度工作卓有成效,即使是在疫情影响下仍组织完成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创造、搭建了学术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对行业交流、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专委会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大家一致同意通过主任工作报告。在充分讨论基础上,会议就2022年度的工作计划达成如下共识。 一、开展“2022年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 与会委员就杭州和三亚两个备选地点和举办时间做了讨论,建议考虑疫情动态做好两手准备,尽早举办。 二、主办专委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 初步拟定于2022年8月在福建泉州召开。拟围绕“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主题,设立但不限于以下专题: 1.城市地质安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球物理关键技术; 2.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工程地球物理; 3.地球物理探、检测新方法新技术与装备; 4.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 5.“双碳”目标与工程地球物理。 与会委员建议,针对国家“双碳”策略、近期将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契机,邀请国内相关专家作报告,让工程地球物理从业人员更好了解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今年的学术年会继续做好“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 三、专委会换届改选 鉴于地球物理学会关于专委会正副主任任职年限的相关规定,也为了吸纳更多单位参与、支持专委会活动,与会委员就任期满两届的主任、副主任委员的退出纳新机制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第六届班子成员构成以及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让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更好发挥作用等事宜达成共识。 四、申报“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21专题 由专委会专家委员蔡红柱、熊彬教授牵头申报“现代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并组织论文及专题专场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做好在校研究生、年轻学者的论文投稿、参会交流的组织动员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会交流。 五、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相关工作 1. 组织专委会专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活动,切实提升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协助做好高级职称推荐、中级职称的报送工作,把职称评审作为会员服务的实事,抓好做好; 3. 做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宣传与推荐工作,争取更多专委会成员参加评选; 4. 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蔡红柱教授申报“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王怀洪教高申报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悉心耕耘
自强不息
2022年6月10日,为积极响应以“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学会服务中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海办事处和何继善院士工作站联合主办,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承办的“青海省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应用及资源与环境探测交流研讨会”在线上、线下顺利举办。 会议邀请了山东大学杨洋副教授、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曹创华正高级工程师、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何胜高工程师、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戴佳文高级工程师,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才智杰高级工程师、钟明峰高级工程师等行业技术专家,开展了“基于高阶伪随机信号的分布式广域电磁法”“湖南省战略性矿产资源探测技术进展”“地球物理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柴周缘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全息电磁法在野马泉矿区的应用示范”和“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安全防治精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专题报告,向大家介绍了地球物理前沿、能源地质、民生地质、城市地质等技术最新应用情况。 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本着防控不松懈、学习不间断的原则,选择了线上交流为主、线下交流为辅的方式开展活动。青海省内外10多家地勘单位、公司、科研院所,100多名科技人员踊跃参加,积极讨论。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学会服务中心韩义主任线上参加会议并致辞,高度评价此次会议,称此类会议意义非凡,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海办事处和何继善院士专家工作站构建的科研交流平台不但引进了青海省外地球物理勘探领军人才,还使从业人员方便快捷地了解学习行业前沿技术进展和研究成果,提升了青海省地球物理勘查行业技术水平。 院士工作站站长、办事处副主任王金海交流时指出:要以地球物理技术科技创新,开展快速无人机搭载平台、高精度电磁智能探测、大数据云处理平台和三维成像成果展示综合研究工作,推进智能、绿色、无损探测技术手段,提高成果精度,促进资源、能源绿色高效勘查,实现“生态安全战略”与“资源能源安全战略”的有机融合。 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办事处主任孟军海主持会议并总结发言:三勘院作为青海省地球物理专业的领头单位、行业代表,将组织大家促进专业发展,进一步开展系列技术研讨会,促进青海省内外信息交流和设备共享。疫情时期,线上会议是沟通交流的优选形式,科技学习,时空无限,让我们以此开端,悉心耕耘,自强不息。 (青海办事处) 构造物理化学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倡导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年多来,积极组织成员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年度学术会议和活动,并在北京(2019.04)和海南(2020.11)召开了两次“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先后在《地质通报》《地质力学学报》《现代地质》《地学前缘》等期刊出版了专辑和专栏,介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促进了地学科技创新。 2021年12月,面对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为了适时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专委会推出了2次线上科普讲座学术活动,介绍构造物理化学学科及其研究方法,初步提出13个领域的科学问题,以及构造物理化学的应用和展望。 2022年5月9日,专委会接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通知,要求分支机构于5月中旬—6月上旬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专委会迅速召开线上会议,经研究决定创新活动方式,邀请吕古贤研究员回顾历史讲故事,介绍十余位院士专家在“构造物理化学”新学科创立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和指导。 经过精心准备,5月31日下午,“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此次线上讲座活动,挂靠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腾讯会议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宝林研究员主持、“小鹅通助手”线上直播由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协助。科普报告由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吕古贤研究员主讲,题目是:继承发展,求实创新——地质工作50年。吕古贤研究员按照时间序列,用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主题,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李四光(努力向学,振兴中华)、杨开庆(点支香烟,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边兆祥(研究科学,要问“三然”)、李春昱(地下的结构不是平的,依此发展模拟实验)、郭文魁(岩浆岩?蚀变岩?拿标本看看)、宋叔和(用可见事物,例如岩石矿物命名)、张炳禧(先跟着前人理论走,逐渐提高发展新的理论;要头脑清醒,再认真对待实际资料)、董申保(研究构造转化压力意义重大)、刘瑞珣(构造应力场,包括“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欧阳自远(我国地质学家提出、倡导和发展了构造物理化学)、陈国达(构造带地球化学)、涂光炽(构造地球化学现象存在,应该继续研究)、陈毓川等院士专家热情鼓励科技创新、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特别指出要尊重前人工作、坚持自己思想、注重收集事实证据。报告当中穿插了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和故事情节,以及重要的野外地质露头和理论公式,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老师的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得到了听众们的高度评价。 专委会成员35人参加了腾讯会议,小鹅通线上直播全程有450余人参加。参会者除了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之外,还有很多青年科研骨干和在校学生,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长安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山西工学院、中冶集团矿产资源研究院、安徽省地调院、江西省地调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生产单位。 吕老师一小时的精彩报告之后,参会人员踊跃提问、与吕老师深入交流,表现出对科技创新和构造物理化学交叉学科的浓厚兴趣,大家期待着专委会今后安排更多的系列科普讲座,希望疫情之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开展线下和野外现场的面对面交流。 此次举办线上讲座活动,既是学习老科学家创新精神的难得机会,同时也系统地回顾了构造物理化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历程,为构造物理化学新学科的继续创新发展、特别是培养青年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为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科技部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关于开展2022年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委会和院士工作站指导下,作为学会单位会员,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活动期间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先后开展了行业大咖谈科技、知识产权普法和动员科技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 5月31日,山东正元地球物理公司开展了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内容包括:组织科技人员收看行业学术沙龙讲座,积极参加行业大咖谈科技、技术专家谈研发线上线下交流活动。针对如何助力企业创新,组织对话优秀企业科技工作者、技术专家和创新达人,结合工作经验,交流了对创新的理解及实践。行业和公司技术专家结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心路历程,说明真正的创新技术会直接反馈到市场拓展和经济效益上,创新价值“看得见”。活动还就如何以科技人员为中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行了交流。科技人员表示很受启发,技术研发大有作为。 6月10日、6月17日,为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山东正元地球物理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线上知识产权报告会和科技普法宣传2场,提升公司创新主体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 活动期间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山东正元地球物理公司还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力践行“科技为民”志愿活动,5月积极开展“科技为民”疫情防控宣传和封闭期间志愿服务,科技人员活跃在社区角落,为抗疫工作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公司) 2022年3月25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举办,线下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期间圆满完成十三项会议议程。会议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善法主持,学会党支部书记孙成中,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监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监事等共64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科协会议精神;听取了学会党建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2021年学会工作报告和2022年工作计划、财务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审议增选第四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人选,聘任副秘书长,并形成相关决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人选和设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决议;宣读了《山东省科协省级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表彰了2021年度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2021年度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021年度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孙成中书记对学会党建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2022年学会党建工作要点。他指出,2022年学会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部署,扎实做好各项日常工作;要加强与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激发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会党建工作制度;加强积极分子培养,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刘斌秘书长全面总结了学会2021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他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学会面对新型新冠病毒的考验,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山东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项工作安排,坚持务实创新,抓好学会工作。组织推进完成了各项活动计划,积极开展线上活动,拓宽活动形式,服务地球物理工作。2021年,学会重点加强党建、组织和制度建设,成立了中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支部委员会,完善秘书处工作分工机制,积极开展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备案工作,积极建设创新争先学会,服务山东省地球物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2022年学会将继续加强学会“两化”建设,积极推动学会各项工作,开展建设学会服务站,加强建设“科创中国”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线上“专家智库”和“成果管理库”,推荐数字化、智能化成果管理体系,打造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品牌。 刘元生监事长对2021年监事会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2022年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张善法理事长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对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孙成中书记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2021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学会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为学会今年和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全体会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及所有单位关心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他对会议精神的贯彻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学习领会,用省科协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二是强化贯通融合,把握学会全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创造性做好学会各项工作,推动山东省地球物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三是强化使命担当,全力履职尽责,继续团结奋斗,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全省会员的期望,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事业发展进程中成长成才。今年,学会要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完善监事会工作机制,努力以活动兴会,靠服务强会,全体会员要以会为家,兴会强会;主动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积极推动学会各项工作稳定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会社会团体中得以贯彻实施,努力做到政治建会,服务兴会,民主办会,创新强会,促进学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祝愿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2022年取得更大成就,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祝愿学会以及会员单位,在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再创佳绩。 最后,张善法理事长宣布学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议圆满结束。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接到《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科协山东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22年“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的通知》后,学会秘书处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落实推选方案,现已完成推荐工作,具体内容公布如下: 在学会理事长张善法带领下,秘书处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将省科协通知文件转发至学会微信会员群、理事群、常务理事群和QQ会员群,号召单位会员、个人会员根据自身综合情况积极申报并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学会各地市的科技工作者参与2022年“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至4月14日,学会共收到个人申报材料2份,团队申报材料1份。 4月15日上午,学会通过线上形式积极组织开展申报材料审查工作,对候选人材料中的主要事迹和学风道德等方面内容进行审查,经讨论,评审专家协商一致,建议推荐山东大学刘斌教授、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王秀东研究员为2022年“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候选人,山东能源集团矿井物探技术创新团队为2022年“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团队。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顺利结束。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富阳分局开展一系列地球日科普活动。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地球日活动以线上活动为主,并结合了线下宣传活动。 2022年4月20日至4月22日举行了微信公众号线上答题活动,设置奖品,共1182人参加活动,有奖答题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在答题中提高了保护地球的意识。 4月21日至4月22日在富阳万市镇和常绿镇的防疫卡口向居民讲解地质灾害和农村建房的知识,发放环保袋、地质灾害宣传手册、农村建房宣传单等资料,提高山区居民保护环境,防灾减灾的意识,同时发放口罩五千余只。 4月22日在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物探大楼门口,通过大屏幕向职工宣传世界地球日常识,号召大家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并发放环保袋。 今年全球都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让我们用点滴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承诺,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信风雨过后必是彩虹。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为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贯彻落实“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动主题,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山东大学在线上举办了“世界地球日”院士科普讲坛,活动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共同协办。活动特别邀请到了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作为嘉宾,分别以《试论中国的绿色能源》《地下水灾害控制与环境保护》为题进行了科普宣讲。 活动得到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全国二十多家高校及相关单位、千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此次讲坛。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爱国为此次论坛开幕式致辞。参加会议的专家还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元生、理事长张善法等。 何继善院士在《试论中国的绿色能源》报告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分析了绿色能源的发展方向以及能源革命的发展路径,介绍了我国自主原创物探方法——广域电磁法在非常规天然气和地热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指明了地球物理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 李术才院士在《地下水灾害控制与环境保护》报告中,则从地下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突涌水灾害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提前探明,进而实现有效治理,在保障工程建设安全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构建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在讲坛最后,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刘斌教授进行了发言。他首先对何继善院士、李术才院士、山东省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及科普工作委员会和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两位院士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需求,在保护环境、建设地球绿色家园和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树立了榜样。“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品牌活动,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七个年头,学会通过“世界地球日”,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旨在为促进地球物理科技知识普及、着力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做贡献,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地球物理行业,为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储人才,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今后,学会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继续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坚持传播“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努力,付出行动。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4月26日下午,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学会会员参加了由湖南继善高科公司组织的广域电磁法线上学术交流会。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院、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等单位的会员分别在太原、晋中、大同、运城等地分散参加了线上交流会。 广域电磁法继承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使用人工场源克服场源随机性的优点,大大拓展了人工源电磁法的观测范围,提高了观测速度、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2016年5月,在山西省科协的积极支持下,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请何继善院士及继善高科研究团队专家就这一新方法来太原讲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此次线上学术交流,由中南大学教授戴世坤介绍了广域电磁法的二维、三维反演成像解释系统、人机交互解释正反演系统;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地球物理勘查院院长梁维天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广域电磁法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成果;江苏省勘查技术院高士银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广域电磁法在地下热水勘测中的应用成果;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何继善院士专家工作站才智杰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广域电磁法在高原荒漠覆盖区的应用效果;湖南继善高科技公司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王永斌介绍了广域电磁法系统与电磁法多功能发送系统的改进与应用软件。会上所介绍的勘测成果与资料处理软件系统、设备更新情况等技术成果,使参会人员开阔了视野、深入了解了广域电磁法的应用效果及开发前景。 山西省地球物理应用技术多以可控源大地电磁法为主,广域电磁法处于起步应用阶段。因此,此次学术交流对山西地球物理应用技术的拓展、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5月27日,山东省科协-现代金融服务学会集群举办的第三期“学讲话 固初心 强使命 办实事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来讲党课”活动成功举办。此次党课由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李敬主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书记孙成中主讲,党课题目是《创新发展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受疫情影响,党课采取线上腾讯会议方式举行。 孙成中书记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结合学习百年党的奋斗历史的经验,系统全面阐述了创新发展对于党、国家、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他分别讲述了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的关键作用,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国之利器;讲述了理论创新、开拓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讲述了科技创新是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是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结合央企、学会、民企以及典型人物创新发展、成长、进步的案例,指出创新发展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是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源动力,展望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以及零度创新等内涵。 集群成员单位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党建活动。省大数据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李敬做总结讲话,省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刘元生、理事长张善法等与会党员代表先后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次系列党课活动的举办对促进学会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增强现代金融服务集群各学会间的互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品牌作用日趋明显。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6月8日,济南高新区奥盛大厦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指导员徐庆海、吴长利、群团干事贾秀华一行三人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调研指导并召开座谈会,学会党支部书记孙成中、理事长张善法、监事长刘元生、常务副秘书长肖晴侠等同志参加。 座谈会上,孙成中汇报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组建以来的工作情况,对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服务中心、开展活动、讲好党课、带头参加疫情防控等“六个一”活动做了全面汇报;并就下步如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提高学会的政治站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及落实好重点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作了汇报。理事长张善法就今年以来学会重点工作及成果、下步工作打算等作了汇报。监事长刘元生同志谈了感受和体会。 党建指导员徐庆海同志发表讲话,他表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成立以来,一是工作思路清楚,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思想、行动和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宣传和推广。二是健全完善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制度提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凝聚力量,学会支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党课活动,努力提升了党员党性教育、提升了会员思想水平,发挥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会拥有1400多名会员,下一步要不断增加党建工作覆盖面,号召好党员都参与“讲党课”活动,有效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帮助提高学会会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思想水平。 关于下一步工作,他充分肯定了支部下步工作安排,并强调指出,要巩固、完善、提升“六个一”活动,针对薄弱环节,寻找突破口;要深化学会与各级学校、社区、企业的共建,推动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专家、会员、学科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展现组织、党员风采,展现学会风采,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做实做好。 党建指导员吴长利发表讲话。他说,首先,听了学会三位领导的工作汇报,对于学会党支部做的大量工作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其次,期待学会党支部与高新区企业、社区、学校共办“防震防灾”科普知识活动;最后,欢迎学会各位领导到奥盛党群服务中心交流工作。 最后孙成中总结发言,感谢党群服务中心各位领导冒着酷暑前来调研指导学会工作,学会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交流的各项工作意见,结合理论实际,积极发挥党支部作用。 (中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支部委员会) 为了加强学会规范管理、维护省级学会良好发展秩序,促进学会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布置了对学会建设指标检查验收工作。6月9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根据布置要求内容,向山西省科协检查组进行了全面汇报,展示了实物与历史档案资料,并逐一进行了详细介绍,听取了验收组关于省科协的要求意见。 本次检查的建设指标主要内容有:办公场所的变动,学会章程修改情况,业务范围的执行情况,学会证件及近三年来的年检情况,办公设施、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监视会情况,学会负责人情况,包括任职资格条件、社会兼职等;财务管理情况,并包括财务人员的职称情况、人员配备情况、审计情况等;换届时间、党组织建设,包括组织活动情况,组织发展情况、会议记录资料、年度工作总结;学会换届情况、理事会情况、会员情况、办事员情况、会费管理情况等。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始终按照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省民政厅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在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学会活动方面均符合上级组织的要求。以学会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为例,根据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的要求,学会在两年前就编印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规章制度汇编》,内容包括完善修订后的学会章程、党组织学习制度、学会会议制度、学会行为准则、学会财务制度、常务理事会议制度、会员管理制度、业务活动管理制度、重大学术活动制度、评比表彰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等20项,此项工作位于山西省科协学会前列;在党组织活动建设方面,积极开展讲革命、讲建国、讲改革、讲复兴等不同时期党员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走基层,宣讲应用地球物理技术矿山灭火活动,组织学习黄大年为地球物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学习山西太行、吕梁、右玉革命精神等,都有力地配合了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全省百名党员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对象中榜上有名。 此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对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建设检查活动,是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总结提高、接收上级指导、学习兄弟学会经验的机会,对促进、完善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6月17日,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2022年中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地方省级学会及理事单位工作的总体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督促落实全年工作计划,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会议强调,要围绕“创新领先自立自强”主题,继续坚持服务广大青年会员工作主基调,帮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实现自立自强。 秦绪英秘书长通报了上半年在学会自身建设、服务广大会员、服务科技创新,以及在党建、科普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实施科技奖励,召开青年学术交流会、学术年会、理事会等重点活动可能面临的疫情困扰及应对措施。 会议还讨论了2023年学会工作重心、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路线工作策略等事项。会议要求秘书处全体人员互相协作、确保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秘书处工作人员及监事会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协日前公布了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名单。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学会的两家科普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北京)成功入选。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为依托,以青少年素质教育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科普条件和功能,指导研学实践活动,研发特色海洋地质科普产品,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打造海洋地质品牌科普团队,探索科普国际化及开展科普扶贫等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藏丰富,布展形式新颖,向校内外公众定期开放。博物馆始终坚持地球科学学科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被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所接受和喜爱的地学科普活动,努力为社会公众搭建了解科学知识的平台,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协日前公布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成功入选。 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大力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深入挖掘和凝练黄大年精神内涵,把纪念馆打造成党史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坚强阵地和红色名片。 纪念馆于2017年9月建成以来,国家原副主席李源潮、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国家侨联、中央巡视组、中央宣讲团等领导同志先后到馆参观调研;同时,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千余场次,接待参观人数约5万人。纪念馆通过影像、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讲述“黄大年故事”,引领参观者深入了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见贤思齐,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积极氛围。 为了全面、全方位展示黄大年事迹和精神,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社会公众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领悟需求,2022年1月,黄大年纪念馆数字馆正式开通线上同步参观。 为了把黄大年潜心科研和育人的高尚情操传承下去,纪念馆面向全国大、中、小学先后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地学科普教育和本科招生宣传教育,着力打造思政育人的实践讲堂。纪念馆先后被授予“吉林省党性教育基地”、“长春市党史教育基地”、“长春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吉林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基地”等称号。
(科普工作委员会) 第九届/第八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22/CGU-2021)”将于2022年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详细情况可登陆会议网站:http://www.cgu.org.cn;http://www.cugs.org.cn。
一、发起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 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承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协办单位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会议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按拼音排序) 主 任:朱日祥 副主任:陈晓非 侯增谦 毛景文 徐义刚 张培震 郑永飞 成 员:郭 建 黄清华 李亚琦 刘俊来 马胜利 倪四道 王 强 王 涛 谢桂青 杨进辉 张进江 2.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 主 任:张培震 副主任:陈晓非 侯增谦 毛景文 徐义刚 成 员: 安芷生 蔡晋安 曹代勇 曹晋滨 曹俊兴 柴育成 常 旭 陈 斌 陈 骏 陈 鸣 陈 颙 陈福坤 陈海弟 陈仁义 陈树民 陈小宏 陈衍景 陈永顺 陈毓川 陈运泰 程久龙 单新建 邓 军 邓 明 邓居智 底青云 丁 林 丁志峰 丁仲礼 董树文 董云鹏 窦贤康 范蔚茗 方 慧 方小敏 冯 宏 冯新斌 冯学尚 冯佐海 高 俊 高 锐 高建国 耿建华 龚健雅 郭 建 郭进义 郭正堂 韩宝福
郝 芳 郝天珧 何宏平 何继善 侯明才 侯泉林 胡 敏 胡见义 胡瑞忠 胡祥云 胡修棉
胡兆初 李 貅 李德仁 李海兵 李建成 李建威 李锦轶 李庆忠 李三忠 李曙光 李术才 李廷栋 李文渊 李献华 李亚琦 李振春 李子颖 林 君 林 伟 刘 静 刘 良 刘 耘 刘池阳 刘丛强 刘代志 刘敦一 刘福来 刘怀山 刘嘉麒 刘俊来 刘培硕 刘少峰 刘少华 刘永江 刘勇胜 刘元生 刘志飞 柳建新 龙 凡 鲁安怀 栾锡武 罗 俊 罗清华 吕古贤 吕厚远 吕庆田 马昌前 马胜利 马永生 孟小红 莫宣学 倪四道 牛耀龄 欧光习 欧阳自远 潘永信 庞忠和 彭平安 彭苏萍 漆家福 秦大河 曲寿利 任纪舜 任建国 任云生 石 颖 石耀霖 史建魁 舒良树 宋晓东 孙 敏 孙和平 孙继敏 孙卫东 孙文科 孙友宏 汤良杰 唐菊兴 唐晓明 滕吉文 田 钢 童思友 涂传诒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赤 王 平 王 强 王 水 王 涛 王 焰 王成善 王椿镛 王登红 王二七 王国灿 王良书 王清晨 王汝成 王新明 王秀明 王绪本 王焰新 王一博 王有学 王岳军 王云鹏 王宗起 韦刚健 魏春景 魏奉思 魏久传 吴春明 吴福元 吴忠良 夏群科 夏江海 肖举乐 肖文交 肖序常 谢桂青 谢树成 熊 彬 熊 熊 熊巨华 熊盛青 熊小林 徐 备 徐文耀 徐夕生 徐锡伟 徐学文 徐学义 许 成 许继峰 许绍燮 许文良 许志琴 薛国强 严良俊 杨 进 杨顶辉 杨进辉 杨经绥 杨守业 杨树锋 杨文采 杨元喜 杨振宇 姚玉鹏 姚振兴 叶大年 殷鸿福 印兴耀 于 晟 于志强 岳建华 曾令森 曾昭发 翟光明 翟明国 翟裕生 张 干 张 怀 张 玮 张国伟 张宏飞 张宏福 张进江 张立飞 张少华 张岳桥 张泽明 张占松 张招崇 赵 里 赵 越 赵邦六 赵殿栋 赵国春 赵国泽 赵文津 赵子福 郑建平 郑绵平 钟 宏 钟大赉 锺孫霖 周 琦 周美夫 周卫健 周泽兵 朱 光 朱弟成 朱建喜 朱日祥 朱祥坤 3.秘书组(按拼音排序) 秘 书 长:徐义刚(兼) 副秘书长:郭 建 黄清华 李亚琦 刘俊来 马胜利 倪四道 王 强 王 涛 谢桂青 杨进辉 张进江 4.会务组(按拼音排序) 组 长:郭 建 副组长:陈本池 胡 敏 李 貅 李亚琦 刘元生 倪四道 施海峰 薛国强 张功成 张青杉 周坚鑫 成 员:董 静 顾 珧 倪一超 乔忠梅 闫纪红 陈 靖 顾 玲 何晓松 贺秋梅 李庆华 刘 敏 王贵平 许 晨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2年10月16日-10月19日,10月15日报到。 地点: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滨海新城东湖路35号
四、会议日程安排 10月15日:会议报到; 10月16日:上午分会场专题报告,下午大会特邀报告; 10月17日-19日:分会场专题报告和有关专题活动。
五、《年刊》编委会(按拼音排序) 主 任:徐义刚(兼) 副主任:郭 建 黄清华 李亚琦 刘俊来 马胜利 倪四道 王 强 王 涛 谢桂青 杨进辉 张进江 成 员: 安 超 巴 晶 蔡红柱 曾祥方 陈 斌 陈 斌 陈 唯 陈 伟 陈 意 陈华勇 陈其慎 程久龙 邓 明 冯志强 高 科 高 原 葛洪魁 葛亚松 郭荣文 何登发 何宏平 何仲太 胡修棉 胡兆初 黄 建 黄辅琼 黄建平 简 伟 江国焰 江利明 琚宜文 雷建设 冷 伟 李 貅 李 扬 李红星 李惠民 李景叶 李守定 李振洪 刘 洪 刘 鹏 刘 琦 刘 曦 刘 洋 林寿发 刘俊来 刘青松 刘四新 卢绍平 栾锡武 吕庆田 缪秉魁 倪 培 倪彬彬 欧光习 裴顺平 秦明宽 屈春燕 沈 萍 孙道远 孙和平 孙怀凤 孙圣思 孙卫东 孙文科 谭茂金 汤 吉 汪毓明 王 华 王 健 王 磊 王 强 王 煜 王宝善 王荣生 王世民 王新明 王秀明 王绪本 王彦君 吴 磊 夏江海 徐 冬 徐 星 徐 亚 徐义刚 颜茂都 杨 欢 杨 进 杨顶辉 杨宏峰 杨磊磊 杨午阳 姚 琪 殷长春 印兴耀 于常青 袁万明 岳 汉 泽仁志玛 张 健 张宝林 张海江 张晓东 赵连锋 赵子福 郑建平 郑文俊 周 琦周建波 周永章 朱光有 宗兆云 邹长春 朱弟成 朱经经
六、会议学术活动 1.大会特邀报告(另行通知); 2.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按如下专题提交论文,实际分组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报告分为口头、展板两种形式)。 (一)空间与行星科学 (1)太阳活动及其空间天气效应 召集人:汪毓明 冯学尚 李 波 何建森 (2)磁层中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 召集人:王荣生 符慧山 杜爱民 陆全明 (3)行星物理学 召集人:倪彬彬 崔 峻 魏 勇 汪毓明 宗秋刚 (4)天体化学与行星科学 召集人:缪秉魁 刘建军 秦礼萍 胡 森 刘建忠 (5)火星表面物理场 召集人:葛亚松 鄢建国 王华沛 张铁龙 梁旭东 (6)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王世民 蔡永恩 孙 涛 罗 纲 (二)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 (7)Advances in Geophysical Research Conveners:Yue Han,Yu Chunquan,Han Peng,Shi Xuhua,Wang Teng (8)地震波衰减与深部成像 召集人:赵连锋 裴顺平 王 志 田小波 薛雅娟 (9)地震多次波去除与应用 召集人:卢绍平 王一博 张乐乐 赵 杨 马 玥 (10)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召集人: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赵志新 符力耘 (11)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 召集人:王宝善 郑 勇 姚华建 王 涛 李红谊 罗银河 (12)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泽仁志玛 张学民 史建魁 刘文龙 张效信 (13)无人机地球物理技术 召集人:孙怀凤 钱荣毅 马国庆 蔡红柱 杨迪琨 (14)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进展 召集人:蔡晋安 沈 萍 胡天跃 彭丰林 陈会忠 (15)智能物探 召集人:杨午阳 陈文超 马坚伟 伍新明 魏新建 (16)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王秀娟 夏少红 徐 亚 王大伟 宋海斌 (17)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 召集人:赵国泽 黄清华 王绪本 胡祥云 汤 吉 (18)探地雷达新进展 召集人:刘四新 钱荣毅 冯德山 冯 晅 (19)环境与灾害地球物理检测和监测的前沿技术与先进装备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 进 钱荣毅 硕良勋 常锁亮 雷晓东 (20)城市地下介质成像和探测 召集人:夏江海 曾绍发 李 貅 田 钢 (21)现代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 召集人:蔡红柱 熊 彬 底青云 李 貅 徐佩芬 李 坚 张建清 沙 椿 (2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 召集人:张 伟 刘 洪 王彦宾 冷 伟 (23)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 召集人:林 君 邓 明 底青云 王中兴 (24)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 召集人:高 原 王 赟 吴庆举 艾印双 杨顶辉 (三)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5)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 召集人:李红星 田 钢 李 静 曹静杰 石战结 (26)应用地球物理前沿 召集人:李 宁 何兵寿 王绪本 王万银 刘 洋 (2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詹仕凡 刘 洋 邓志文 常锁亮 (28)水资源地球物理精细探测与多场数据融合 召集人:胡祥云 叶天齐 万 力 毛德强 李 静 徐 冬 (29)油藏地球物理 召集人:李景叶 曹俊兴 陈小宏 肖立志 (30)油气地球物理 召集人:印兴耀 常 旭 刘 财 曹俊兴 周 辉 (31)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 召集人:符力耘 巴 晶 马坚伟 杜启振 毛伟建 孙卫涛 何 涛 (32)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吕庆田 汤井田 胡祥云 邓居智 汪青松 (33)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殷长春 李 貅 李怀渊 郭子琪 孟庆敏 (34)煤炭资源与矿山地球物理 召集人:彭苏萍 程久龙 程建远 于景邨 吴燕清 (35)井孔地球物理及深部钻测 召集人:王秀明 唐晓明 肖立志 汤天知 董经利 (36)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地球物理学应用 召集人:李 丽 曾祥方 张文涛 (37)岩石物理与井中探测前沿 召集人:邹长春 高文利 刘昌岭 陆敬安 赵 杰 彭伟斌 赵军龙 马火林 (38)资源环境的构造物理化学机理 召集人:吕古贤 张宝林 王宗秀 方维萱 周永胜 马立成 雷万杉 (39)井中多物理场探测技术新进展 召集人:王 磊 刘军涛 洪德成 许 松 罗嗣慧 (40)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定位预测关键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与应用 召集人:柳建新 胡祥云 薛国强 金 胜 郭振威 曹创华 郭荣文 李 飞 (41)最小二乘偏移与全波形反演理论方法及应用 召集人:黄建平 姚 刚 刘定进 杨继东 廖建平 李 闯 (四)地震形成机制与灾害预防 (42)区域地震构造及其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灾害链 召集人:鲁人齐 谭锡斌 姚 琪 陈桂华 袁仁茂 (43)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 召集人:刘 杰 黄辅琼 陈界宏 陈 涛 刘 洁 高永新 师皓宇 (44)微地震与诱发地震监测与反演 召集人:张海江 王一博 常 旭 桂志先 梁春涛 (45)诱发地震相关研究前沿、进展与挑战 召集人:江国焰 鲁人齐 李俊伦 储日升 房立华 (46)南北地震带和我国东北地区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召集人:雷建设 陈棋福 梁春涛 艾印双 何宏林 (47)震源物理过程与地震危险性综合研究 召集人:杨宏峰 蒋长胜 唐啟家 张 勇 万永革 何昌荣 (48)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机理与预测 召集人:郑文俊 邵志刚 王庆良 张竹琪 陈九辉 陈石周 龙 泉 郝 明 张培震 (49)解剖地震 召集人:张晓东 李 营 任金卫 姚华建 宁杰远 张 勇 (50)实验室地震 召集人:夏开文 高 科 马 刚 陈建业 卓燕群 (51)海啸及海啸预警研究 召集人:安 超 岳 汉 任智源 (52)川藏铁路重大地质灾害:致灾机制、隐患识别与风险预测 召集人:李振洪 许 强 朱 庆 蒋良文 崔一飞 (53)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 召集人:何仲太 吴中海 王 华 饶 刚 任俊杰 任治坤 (五)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54)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召集人:单新建 许才军 何建坤 吴立新 孟庆岩 李振洪 屈春燕 (55)全球变化大地测量与遥感 召集人:江利明 汪汉胜 李 新 李志伟 张胜凯 乔 刚 宋春桥 周 浩 (56)地震大地测量学 召集人:孙文科 许才军 申文斌 王 琪 付广裕 周 新 徐长仪 (57)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 召集人:孙和平 孙文科 申文斌 罗志才 付广裕 冯 伟 吴书清 胡敏章 (六)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 (58)地幔和地核: 结构、动力过程、物质组成及和浅部的相互作用 召集人:孙道远 孙新蕾 毛 竹 倪四道 宋晓东 (59)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田小波 陈 赟 赵俊猛 杨顶辉 于常青 李惠民 高 原 (60)地壳变形与大陆构造 召集人:曹淑云 张 波 李伟民 刘永江 张进江 刘俊来 (61)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刘青松 杨振宇 潘永信 黄宝春 杨天水 (62)地球磁场与局部异常现象 召集人:陈 斌 倪 喆 袁洁浩 冯志生 康国发 (63)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 召集人:裴顺平 赵俊猛 陈永顺 徐 强 (64)中国大陆岩石圈变形与深部探测 召集人:董树文 高 锐 吕庆田 陈宣华 (65)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物理实验和观测约束 召集人:李 杨 冷 伟 李忠海 黄金水 张 南 (66)华南不同时代地体的识别、特征和汇聚 召集人:林寿发 尹常青 邢光福 赵军红 王孝磊 王丽君 (七)壳幔相互作用与大陆演化 (67)汇聚板块边缘结构、过程和产物 召集人:郑永飞 赵子福 陈仁旭 陈伊翔 戴立群 (68)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演化 召集人:吴福元 徐夕生 马昌前 陈 斌 王 涛 杨进辉 王 强 黄小龙 王孝磊 (69)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 召集人:郑建平 夏群科 汤艳杰 赵子福 黄小龙 郭 锋 张铭杰 陈立辉 刘传周 刘金高 马 强 (70)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 召集人:张 健 彭 澎 龙晓平 张少兵 尹常青 刘超辉 赵军红 王孝磊 张拴宏 (八)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71)矿物科学与工程 召集人:何宏平 廖立兵 董发勤 (72)高压实验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召集人:代立东 侯 通 景志成 李 元 刘 曦 倪怀玮 杨晓志 叶 宇 张宝华 张 莉 张志刚 (73)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 召集人:陈 意 张贵宾 魏春景 吴春明 张泽明 刘晓春 吴元保 (74)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召集人:任战利 王 非 袁万明 邱楠生 田云涛 沈传波 张志诚 李广伟 于 强 (75)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召集人:黄 建 汪在聪 何永胜 赵新苗 樊海峰 (76)测试新技术及其地质应用 召集人:刘勇胜 韦刚健 杨岳衡 袁洪林 胡兆初 (77)地球化学进展 召集人:李曙光 郑永飞 徐义刚 李献华 张立飞 孙卫东 黄 方 (78)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循环 召集人:王新明 冯新斌 于志强 傅平青 王格慧 李德军 (九)深地过程与物质循环 (79)地球深部碳循环 召集人:刘盛遨 刘勇胜 李曙光 张立飞 陈 唯 (80)地球深部物质循环及演化过程的实验模拟进展 召集人:王 煜 侯 通 王春光 张艳飞 刘星成 (81)深地过程与地球宜居性 召集人:徐义刚 潘永信 孙卫东 朱茂炎 (82)地球流体系统及其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召集人:欧光习 曾普胜 罗 群 周新桂 李 营 陈建文 罗照华 陶士振 (十)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气候-成矿效应 (83)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 召集人:朱弟成 胡修棉 陈 凌 杨志明 万 博 王 强 (84)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召集人:敖松坚 龙晓平 孙伟家 毛启贵 蒋映德 周建波 肖文交 (85)中央造山系构造过程及其资源能源效应 召集人:孙圣思 于胜尧 王勇生 张贵宾 李佐臣 (86)造山带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生物演变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召集人:刘 静 吴 磊 曹 凯 田云涛 戴紧根 (87)造山带成矿作用 召集人:陈华勇 李 诺 杨福全 王 瑞 (88)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 召集人:方小敏 孙继敏 金章东 徐 胜 颜茂都 李高军 (89)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 召集人:袁道阳 郑文俊 付碧宏 李海兵 李传友 周 宇 裴军令 王伟涛 (90)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召集人:王绪本 李秋生 金 胜 高 原 陈小斌 卢占武 余 年 (91)东北亚块体聚合裂解过程与机制 召集人:冯志强 王志伟 梁琛岳 杨 浩 刘 博 关庆彬 (十一)沉积学、沉积盆地与资源能源 (92)基础沉积学研究进展 召集人:胡修棉 侯明才 陈吉涛 杨江海 王建刚 龚承林 姜 磊 陈 曦 (93)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 召集人:于常青 魏 斌 李 明 尹宏伟 邹长春 (94)盆地动力学与能源 召集人:何登发 琚宜文 刘树根 刘池阳 (95)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 召集人:琚宜文 曹代勇 何登发 卢双舫 方维萱 (96)东南亚构造、沉积与资源环境效应 召集人:栾锡武 朱伟林 刘可禹 解习农 韩作振 (97)含油气盆地构造理论、技术与实践新进展 召集人:王彦君 马德龙 罗 良 张 勇 (十二)成矿作用与找矿勘查 (98)稀有金属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 召集人:赵葵东 陈 唯 黄 河 洪 涛 (99)矽卡岩矿床成矿作用 召集人:谢桂青 赵新福 舒启海 范 裕 朱经经 (100)金成矿成矿机制研究 召集人:简 伟 谢桂青 李 伟 (101)花岗岩浆作用与钨锡成矿 召集人:刘 鹏 赵葵东 袁顺达 毛景文 (102)铀成矿作用与勘查新技术 召集人:秦明宽 潘家永 陈友良 程纪星 (103)华南成矿作用与找矿勘查 召集人:李建威 周涛发 吕庆田 陈 伟 谢桂青 (104)全球战略性矿产供应链安全 召集人:陈其慎 雷涯邻 董锁成 曾宪来 王权锋 (105)地质流体与成岩成矿 召集人:倪 培 范宏瑞 吕志成 李建康 钟日晨 舒启海 张道涵 陈 辉 王国光 潘君屹 (106)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年度进展 召集人:董树文 赵文智 吴爱祥 侯增谦 陈宣华 周 琦 (107)伟晶岩成因与稀有金属成矿 召集人:陈 斌 张 辉 秦克章 蒋少涌 王登红 (十三)油气成藏机理和富集机制 (108)储层成岩演化与水岩作用 召集人:杨磊磊 刘可禹 许天福 肖倚天 曾溅辉 (109)非常规油气岩石物理 召集人:葛洪魁 印兴耀 曹 宏 蔡建超 王小琼 (110)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成储机制、油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 召集人:朱光有 韩剑发 王 毅 (111)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 召集人:刘 琦 杨磊磊 彭 勃 许天福 刘可禹 (112)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成储机制与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召集人:王 健 操应长 远光辉 王艳忠 葸克来 (113)数字岩石物理理论及应用 召集人:谭茂金 肖立志 孙建孟 赵建国 李潮流 (十四)古生物学与地球生命演化 (114)地球生物学与天体生物学 召集人:杨 欢 林 巍 曾芝瑞 殷宗军 (115)古脊椎动物学最新进展 召集人:徐 星 江大勇 (十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计算 (116)地学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 召集人:周永章 成秋明 肖克炎 毛先成 刘 刚 王文磊 (117)地球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召集人:王 华 伍新明 岳 汉 张思博 肖立志 (十六)学术论坛 (118)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地球物理论坛 召集人:王一博 张 伟 李国主 梁 锋 宗兆云 (119)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 召集人:李 貅 韩立国 印兴耀 薛国强 徐佩芬 (120)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青年论坛 召集人:李守定 陆 程 王彦飞 郭光军 刘 芳 王大伟
七、论文征集有关规定 本届年会提交论文需使用年会网站提供的在线编辑系统进行撰写,页数不超过4页(详见论文稿件要求)。 征稿截止日期:2022年7月31日。
八、优秀学生论文奖 本届大会将设“优秀学生论文奖”。
九、会议注册费 1.交费时间: 2022年9月5日前注册交纳:注册费1900元(学生1300元,不含博士后); 2022年9月5日后注册交纳:注册费2200元(学生1500元,不含博士后)。 2.交费方式:详见“十二.付费办法”。 3.报名方式-网上注册(网站注册截止日期:9月25日)。 请登录学会网站www.cugs.org.cn在线正确填写参会信息,注册参会。 注意:未提前(9月5日前)交纳注册费人员,现场不保证会议资料的正常领取。9月5日前(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预交注册费者,论文编入会议报到时正式发布的《会议指南》并安排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9月5日后交注册费者,根据会议情况决定是否安排做报告。
十、食宿 本次会议食宿自理,请各参会代表酌情自行在各大旅游网站中预定房间; 具体详情请参阅年会网站http://www.cugs.org.cn; http://www.cgu.org.cn。
十一、展览会及产品介绍会 年会期间为各单位、厂商提供条件,展示、介绍产品、技术成果、各类相关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方法、技术成果等。收费标准:
展览联系电话:010-82998024,邮箱:cgs60y@163.com 参展费用请在9月5日前汇到或寄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帐号及地址见“十二.付费办法”。 财务联系电话:010-68729347,学会办公室电话:010-82998257 82998024。 请参展单位于10月16日到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布置展厅。
十二、付费办法 1.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负责收费事宜; 2.本次会议论文将以两种形式出版: (1)所有论文收录为会议论文集(U盘),在年会中发放。 (2)如需在正式出版物中刊登,每篇论文需缴纳论文版面费300元,有正式出版物刊号、可被检索,已缴纳本年度个人会员会费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免交论文版面费。 3.版面费请于9月5日前汇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注册费(会议费)可提前汇款,也可以现场交费。 4. 请汇款备注中注明:费用名称、第一作者姓名、专题号、联系电话。 5. 交费方式: (1)银行转帐: 开户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银行帐号:0200007609014454432 (2)支付宝在线支付 登录个人账号,在“会议费用”中点击“未支付费用”,使用支付宝支付,支付后实时到帐。(使用支付宝支付,不用上传凭证) 6.凡已交纳注册费,但无法参会者,注册费一律不退,会后请联系大会会务组,寄会议论文集(U盘)等会议资料。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22年 第2期 总第15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