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57期 目 录 科协精神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终评答辩评审会顺利召开 学术交流 地方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助力环保医院和生态国防城建设项目完成结题验收 通知 关于推荐、申报2022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和“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
科协创函综字〔2022〕26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书记处指示要求,根据《中国科协党组2022年工作要点》,我部研究制定了《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2022年2月16日 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
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靶心强引领、争创一流抓质量、赋能基层树典型、开放协同求突破,守正创新、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调整优化学会布局 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机遇,以系统观念谋划学会建设,深化学会改革,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学会发展新格局。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通过调研宣讲、联学联建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深化“党建强会计划”,落实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清单,健全学会党委、办事机构党组织、分支机构党小组三层组织体系和党建工作机制。举办“建设一流期刊献礼党的二十大”云展览、中国卓越科技期刊最美封面评选等主题活动,讲好新时代我国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基层一线人才加入学会,提升学会凝聚力、向心力。 2.优化学会学科布局。加强部际协同,推动优先支持科技类社团成立和发展的政策出台。支持顶尖科学家牵头组织,推动在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安全、科技伦理等前沿新兴交叉领域成立新学会。支持学会做强分支机构,遴选一批组织规范、运行有序、引领显著、实力强劲的学会分支机构作为新学会后备力量。梳理全国科技社团学科行业分布,吸纳有优势、有实力、有意愿的科技社团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推动学会联合体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造重要业务品牌。 3.大力推进一流学会建设。实施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专项,进一步提升学会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全国学会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学会基础数据实时跟踪分析机制,优化学会创新发展系列特色专项排行榜。对标世界一流,坚持问题导向,对学会“精准画像”,做实“一会一案”,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和特色创新学会集群。 4.加强学会发展示范导向。支持学会开展科技评估、科技奖励和标准研制等,提升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修订《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全国学会分支(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学会制度监管和联系服务。研究制定《全国学会负责人人选条件及履职尽责监督办法》,发挥好学会理事长沙龙、秘书长沙龙作用,提升学会负责人引领学会发展能力。持续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学会干部队伍建设。 5.推动学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推动学会吸纳外籍科技工作者政策落实,支持学会发展外籍和港澳台会员,吸纳一批知华友华外籍科学家和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到学会任职。举办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深化学会与国际、国别组织实质化合作。开展跟踪调查与政策研究,持续发布全球科技社团影响力排行榜,形成全球科技社团名录及发展蓝皮书。 二、做大一流科技期刊矩阵 面向建设世界创新高地,坚持质量第一,稳中求进,成熟一个,保持一个,不断扩大一流期刊建设成效,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6.持续打造高品质科技期刊。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引导期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前沿热点组约不少于200期专刊专栏,增强学术引领力。协同媒体宣传卓越期刊重大成果,制作不少于50期学术前沿快报、期刊掠影,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扩增20个高起点新刊名额,加快英文期刊布局。实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遴选不少于50种精品期刊重点培育,支持学会强化期刊建设。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出版管理。 7.推进自主评价体系建设。推进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编制工作,完善同质等效评价标准,实现分级目录学科覆盖面不少于40个。广泛吸纳国内外科学家参与,优化统计源期刊和世界引文库,发布2022版期刊影响力指数。依托临床医学、实验仪器等领域全国学会,推广案例成果数据库,争取年度新增入库案例超过1万篇,下载量达到百万次,扩大基层认可使用范围。 8.构建开放协同办刊机制。举办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中国科协主编(社长)沙龙等高端对话活动,深入研讨学术出版热点问题,发布《中国开放获取白皮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增进与国际出版机构、学协会组织务实合作,共同开展办刊人才培训、学术成果传播,推动不少于50种期刊进入国际主流数据库。实施中国学者国际期刊任职计划,面向全球选聘顶尖科学家担任我国一流期刊主编或编委,推荐优秀科学家担任国际顶尖期刊编委、审稿人。择优参与2-3个国际科技出版领域重大会议、展览,展示国内科技期刊良好形象。 9.推动科技资源汇聚利用。加快卓越计划集群试点扩容提质,建设自主出版平台,实现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重构,吸引外部期刊加盟,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科学数据仓储和应用服务平台,试点推动不少于100种期刊建立数据政策,组建期刊数据库联盟,探索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加快卓越计划数字平台功能贯通,面向不少于500种国内期刊提供公共服务,推动期刊出版数字升级,探索平台资源开放获取路径。 三、强化学术引领能力 聚焦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效交流形式,促进学术与智库、科普有效互动,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10.创新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前瞻研判机制。联合国内外科技组织,持续研判发布10个重大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10个产业技术问题。引导推动全国学会完善重大问题难题前瞻研判和凝练机制,完善学术、智库、科普、人才协同联动的成果应用模式,继续编写出版《面向未来的科技》科普图书,形成引领科技创新、推动集智攻关、深化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工作品牌。联合国际科技组织和知名期刊,继续发布“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引导全球科学家加强信任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11.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学科发展系列研究。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围绕重点产业开展12项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坚持龙头企业主导,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力量参与,推动学术资源向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汇聚,探索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围绕基础、重点、前沿、交叉等学科方向开展20项学科发展研究,总结学科发展规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引领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12.打造高端国际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举办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联合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等系列高端品牌会议,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举办20期高层次专家研讨活动,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持续支持地方科协与全国学会举办高端品牌学术活动,编印《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开展学术会议分级目录试点、学术会议规范建设、学术会议资源汇聚等工作。优化青年人才托举工作,开展25期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 四、促进“科创中国”支撑“双创”提质增效 突出科协组织的人才优势、大众特色,推动“科创中国”从创品牌向求实效、从搭平台向植内涵、从扩面向提质、从提供场景向营造生态转变,以高效动员响应机制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 13.依托数字平台持续汇聚“双创”资源。强化“科创中国”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功能,继续做好“双创”活动周线上支撑,筹办2022全国“双创”活动周。发挥全国学会柔性人才、成果网络优势,推动科技服务团资源、服务和成效向数字平台汇聚,年内对接服务试点城市50%以上双创示范基地。围绕产业前沿热点领域举办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推动“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及成果转化奖”转型,举荐积极参与“科创中国”、致力于成果转化应用的青年人才。与澳门政府合作主办2022年中国科技峰会。 14.提升全国学会服务试点城市(园区)实效。根据试点城市产业需求精准画像,明确重点服务的主导产业,调整优化科技服务团类型结构、学科结构,择优稳定支持,力争全年组建服务团200支以上。开展科技服务团考核评估,动态调整试点城市层次布局。推广“科创中国”典型模式,推动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落地载体。面向试点城市开展国际资源、科技投融资、中小企业技术合作三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支持西藏那曲开展环境宜居科技系列服务。 15.充实高水平创业就业服务内容。增设“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创业就业服务功能,统计和研究“科创中国”支撑创业就业相关情况,促进科技创业带动就业。研究制定平台合作站点建设标准与资源联结规范,分级、分类建设100个以上合作站点。统筹高质量线下服务和智能化线上服务,全年提供5000次以上技术供需对接服务。支持平台加速实现专业化运营,与地方联合开展“科创中国”产学融合会议等品牌活动。充实“科创中国”联合体组织体系,策划组建海外创新创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子联合体。联合流量平台以短视频等形式推介榜单成果,开展技术成果对接落地服务。 16.带动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服务。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等成立科协组织,融入“科创中国”平台服务网络,实现试点城市所辖园区企业科协组织全覆盖。依托平台为企业“揭榜挂帅”“张榜招贤”提供对接服务,打通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对接通道。引导全国学会设立服务企业创新分支机构,鼓励与企业联合开展学术活动。举办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扩大企业云课堂服务效能,开展企业“创新达人”遴选宣讲活动。吸纳1000名以上企业科技人才参与产业需求挖掘、技术推介等各项科技服务活动,培育企业技术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编撰双碳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丛书导论。 (中国科协)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党委: 现将《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要点
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办公室 2022年2月25日 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要点
2022年,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充分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科协党组工作要求,坚持聚焦靶心、争创一流、赋能基层、开放协同,深化“党建强会计划”,强化学会党委政治功能,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带头做到“两个维护” 1.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引导学会广泛参与科协系统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学会党组织负责人、院士专家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专题系列访谈;举办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不忘初心、奋进新时代”主题展演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答。 2.开展具有科技特色的精神谱系宣传。动员学会深入挖掘科技界精神谱系的典型案例,宣传一线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丰富“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领域和宣传渠道;助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创建学会党建宣传教育基地示范样板,集中打造体现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特色宣传品牌。 3.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学会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及时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做好解疑释惑;落实主管主办责任,加强对学会所属报刊杂志、网站、“三微一端”、研讨会、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守土负责抓落实,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 二、着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入脑入心入行 4.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学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学会重大会议活动进行传达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强学会理论武装的全覆盖,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使命感、急迫感、危机感,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奋斗。 5.推进中国科协党校学会分校建设。发挥科协系统党校价值引领作用,推进中国科协党校学会分校建设,针对学会广大会员中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海外科技人才、基层科技工作者以及学会从业人员,开展特色分校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科协系统党校培训资源,引导学会结合会议和活动继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形成学会党委书记、知名科学家讲党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制度机制,定期开展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培训。 6.提升新时代学会党建研究质量。发挥科协系统一体两翼优势,举办学会党建论坛、学会党建经验交流会,积极开展与地方科协学会党建工作交流,构建协同发展的学会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地方科协科技社团党建部门加入中国科协学会党建研究会,提高研究课题的质量,强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学会党建》质量水平。 三、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7.推动健全完善学会党建三层组织体系。推动新加入科协的科技社团成立学会党委,加强对学会党的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实施学会办事机构基层党组织常规摸底调查,与学会支撑单位建立共建机制。加强学会分支机构调研,推动建设党的工作小组,探索学会分支机构党建工作新途径。 8.充分发挥学会党委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推动事业发展功能。以党建推动学会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推进实施学会党委职责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工作,引领学会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党组各项工作部署,为两个一流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积极探索完善学会负责人人选政治审核标准和履职尽责监督办法;发挥学会党建工作示范联合体先行先试功能,选树学会党建典型示范样板。 9.实施“党建强会计划”项目,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以党建+“智库、学术、科普、人才、协作”等方面为重点,结合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党建强会特色项目系统化、集成化,引导学会党组织围绕科协中心工作,落实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破解技术瓶颈难题,服务学会深化改革和优化布局;探索学会专职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健全完善学会党务干部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机制,把学会建成有温度、可信赖的会员之家、科技工作者之家。 10.发挥学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优势,创新学会党建工作分类指导方法途径。协同推进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同志直接联系学会工作机制的保障工作;发挥好委员会院士专家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学会党委工作纪实统计分析工作,强化“一类一策”分类指导,加快学会党建信息化“全景图”建设;探索党建先进学会和优秀党建项目评选表彰机制,支持党建先进学会参与“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重点项目申报评选。 四、持续抓好学会作风监督,不断提高保障服务大局的能力 11.探索具有科技社团特色的纪检监督工作新模式。指导学会党组织推进落实《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推动建立学会党委工作与监事会工作联系机制,开展对学会党委监督职能的研究,进一步厘清学会党委纪检委员的职责,推动监督责任落实;加强对党组织归属中国科协的学会办事机构纪检组织工作的领导,开展“学重要讲话,抓《意见》落实,改突出问题,强作用发挥”活动,持续加强对相关学会办事机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
(中国科协) 2021年12月14日,学会召开十届十二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因疫情原因,会议采用线下(河北涿州)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学会正副秘书长12人出席了会议,其中7位正副秘书长参加了线下会议,5位副秘书长参加了线上会议,秘书处工作人员列席了线下会议。郭建秘书长主持了会议。 郭建秘书长在会上传达了中国科协 “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对2021年学会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2022年度学会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郭建秘书长特别指出,我会本届理事会将于2022年10月任期届满,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好此次换届工作,并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会治理改革,促进学会的能力提升。 (学会秘书处) 2022年1月1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了2021-2023年度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终评答辩评审会,本次评审委员会是由1名院士、10位知名专家构成,学会副理事长底青云院士主持终评评审会,中国科协人才服务中心戚嘉洳列席了会议。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终评答辩评审会采用评审专家线下集中、初评入选10名候选人线上答辩形式进行。 评审前,学会秘书长郭建汇报了本届青托项目初评遴选情况。随后,评委会主任底青云院士主持了终评答辩评审会,按会议议程,10名候选人依次分别从科研工作基础、研究领域和主要成果、创新领域和特点、培养目标和科研支撑能力等方面结合PPT进行汇报陈述,专家们认真听取每位候选人的陈述,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讨论。经专家评议、投票,最终确定排名前4位入选本届项目。根据中国科协评选指标,排名前2位的山东大学陈磊、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朱林奇推荐入选中国科协资助人员,排名后2位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林红磊入选中国科协自筹经费资助人员。评审结果已在学会网站公示。 自从2016年学会首次获得青年人才推荐资格以来,我会至今已连续六届获得推荐资格,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极大地推进了学会人才培养的力度,我会理事会高度重视对我国地球物理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学会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努力打造好青年人才培养平台,促进本学科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进一步增强学会与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为本领域青年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学会秘书处) 2022年3月1日下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在京召开了2021年组织生活会。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副书记刘桂荣一行到会指导,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秘书处临时党支部书记郭建主持。 组织生活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临时党支部高度重视,研究制度工作方案,开展学习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精心筹备,落实会议的各项工作任务。支部书记郭建首先汇报了2021年支部工作情况并代表支部做了问题查摆,重点从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引领作用的发挥、加强支部宣传工作等三个方面查摆突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随后,郭书记带头开展个人对照检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其他同志也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作对照检查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畅谈学习心得体会,讲收获提高。 科技社团党委宣传处刘桂荣副书记对秘书处临时党支部2021年工作及本次组织生活会进行点评,刘书记首先对学会党委和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在学会各项工作中发挥的团结引领作用给予了肯定,并就秘书处临时党支部下一步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要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挖掘做好地球物理领域科学家精神传承工作,担负起团结引领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使命;三是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抓好做实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四是切实贯彻落实组织生活会议精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做好以党建+“智库、学术、科普、人才、协作”等方面工作,切实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 2021年12月28—2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组织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提交的《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和《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3项团体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评审。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评审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的方式举办。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主会场,郭建、刘元生、胡敏、徐寄遥、刘立波、郭建鹏、陈艳红、任志鹏、赵必强、章传银、文汉江、孙文科、于锦海、潘云等评审专家线下参会;在长安大学设分会场,李貅教授在当地线上参会并主持会议,其他评委(张清和、毛田)在当地线上参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发表讲话,他对莅临会议和线上参会的评审专家和标准编制团队表示了感谢,祝贺编制组顺利完成了团体标准送审稿的制定工作。他指出,学会从2016年开始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2017年开始制定了学会第一个团体标准,此后逐年增加,至2021年底共开展制定了14个团体标准。标准审核的工作量较大,这项工作得到了各标准编制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发表讲话,他首先祝贺这3项团体标准的主编单位和编写组,在紧迫的时间要求下,按时完成了送审稿的修改工作,这次评审会议提交的标准文本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后期报批和出版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完成,希望各主编单位和编写组工作人员继续努力,并鼓励开展制定有地球物理学科特色的团体标准,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与会专家听取了主编单位乐会军研究员、吴迎燕副研究员、周浩副研究员分别对《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和《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3项团体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内容的汇报,经过专家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3项团体标准的“送审稿”内容符合国家团体标准的相关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对团体标准(送审稿)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作会议总结,他对3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和推进环节做了详细介绍,对3项团标主编单位召开的初审二次会议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对各位评审专家在团体标准编制过程中付出的智慧与贡献表示感谢。希望编制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尽快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内容,完成报批稿,确保按期保质地完成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2021年12月29—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组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提交的《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规范》、《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法地震勘探规范》和《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规程》3项团体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评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评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形式举行。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设主会场,郭建、刘元生、胡敏、曲寿利、陈本池、耿建华、张金淼、钱忠平、刘斌等评审专家线下参会;在长安大学设分会场,李貅教授在当地通过“腾讯会议”软件线上参会并主持会议,其他评委(撒利明、杜启振、文鹏飞、何展翔等)在当地通过“腾讯会议”软件线上参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胡敏副秘书长首先介绍了与会专家和编制组参会人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发表讲话,他对莅临会议、线上参会的评审专家和标准编制团队表示了感谢,祝贺编制组顺利完成了团体标准送审稿的编制工作;并对2021年学会团体标准制订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对新标准体系下团体标准的编制原则和团体标准的市场定位与应用做了精要介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李貅主任讲话,他对自己因疫情原因未能现场参会表达了歉意,祝贺这3项团体标准的主编单位和编制组高效完成了送审稿的修改工作,希望各位专家认真把关,提出具体意见,保证标准质量;并建议标准起草人参加标准编制培训课程,积累标准编制经验,了解标准制订程序和原则,同时学会也将不断学习积累标准制定管理经验,积极引导大家,注意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注意团体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区别。后期报批和出版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完成,希望各主编单位和编写组工作人员继续努力,按期保质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促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走向国际,占领学术高地,做出品牌,使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更好。 与会专家听取了主编单位王赟教授、芦俊教授和王猛副教授分别对《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规范》、《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法地震勘探规范》和《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规程》3项团体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内容的汇报,经过专家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3项团体标准的“送审稿”内容符合国家团体标准的相关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对团体标准(送审稿)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作会议总结,他对3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和推进环节做了回顾,他说虽然时间紧迫,但编写组按时保质完成了团体标准,质量较高,符合规定;他对各位评审专家在团体标准编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贡献表示感谢,并指出,评审专家们在格式上和技术要求、具体操作上,都提出了很多可行的、目前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的非常好的修改意见,希望编制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尽快修改有关内容,尽快完善报批稿,确保能够按期保质完成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我会有7项团体标准完成了编制工作,并于3月28日发布,正式投入实施(详见学会网站公告栏)。标准编号及团体标准名称为:T/CGS 006-2022《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T/CGS 007-2022《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T/CGS 008-2022《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T/CGS 009-2022《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规范》、T/CGS 010-2022《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法地震勘探规范》、T/CGS 011-2022《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规范》、T/CGS 012-2022《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 (学会秘书处)
2021年度《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编委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49人参加了会议。潘永信院士、魏勇研究员、黄清华教授、宗秋刚教授、宋晓东教授、郄秀书研究员等15位编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以及期刊编辑部负责人胡素芳等3位编辑人员,共19人参加了线下现场会议;杨元喜院士、王赤院士、张可可教授、钮凤林教授、张效信教授等30位编委参加了线上会议。 会议由常务副主编魏勇研究员主持,主编潘永信院士致辞。潘永信院士肯定了EPP在主办单位支持、以及编委会和编辑部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优异成绩,感谢过去一年大家所做的努力。 胡素芳汇报了EPP在2021年的主要工作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质保量完成了6期的连续出版工作;(2)继续保持优质服务,一般情况下将审稿周期控制在2.5个月内(除作者修改时间过长情况),稿件录用后在2个工作日内上线发布;(3)对稿件进行语言润色、图件编辑、文图校对,确保发表论文语言表达准确、公式符号使用规范、图件清晰精美。2021年工作亮点是发表了2个国际专题:一个是在第5期发表的“赤道电离层国际联测”专题,另一个是在第6期发表的“诱发地震专题”。负责这两个专题的四位Guest Editors 均是来自不同国家优秀学者,他们负责专题稿件的送审;专题第一作者为国外学者(或者海外学者)的论文比例达到60%以上,实现了EPP期刊国际化的新突破。2021年期刊在数据库收录方面也表现出色,继2018年被ESCI收录,2019年被CSCD收录后,2021年又相继被Scopus和EI收录,说明了EPP被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程度又有新的提升。在Clarivate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EPP学科排名135/239;JCI(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Percentile值是43.72,位于Q3区上部,接近Q2区。下一年工作目标是继续提升EPP影响力、扩大其显示度;组织好“澳门地磁卫星”、“北斗”和“行星科学会议”等专辑,启动组织“海洋(深海)地球物理”和“木星观测研究”专辑。编辑部根据EPP论文在Clarivate Web of Sciences(WOS)数据库引用情况,评选了2021年度14篇高引论文,14篇高引论文的作者是:雷兴林、陈亮、郄秀书、刘丽军、李春峰、颜蕊、白玲、李春峰、雷久侯、龙峰、崔峻、郭彪、赵里、黄建平。同时,依据多方面的贡献,评选了20名优秀编委。 主编潘永信院士宣读了优秀编委名单:杨宏峰,郄秀书,李春峰,雷久侯,崔峻,赵里,刘丽军,曹晋滨,乐新安,赵连锋,高原,史全岐,孙文科,汪毓明,刘立波,倪彬彬,钮凤林,周天军,孔大力,王赤;并给与会编委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对期刊做出的突出贡献。 编委们就如何进一步办好EPP期刊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杨元喜院士指出,组织国际会议专题是实现期刊国际化很好的方式,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期刊论文的宣传推送工作,组织热点论文,推进EPP与《地球物理学报》的共同发展。王赤院士高度评价了过去一年期刊取得的成绩,建议借助我国行星科学的发展推进EPP的进步,科研院所应该从政策上支持我国期刊,将EPP论文作为单位高质量论文,鼓励作者、读者多关注EPP期刊论文。与会编委提出了主要建议包括:按学科做成虚拟专辑推送给该学科的学者、组织线上交叉学科研讨会、提供论文短的中文亮点介绍、在网站上提供相关论文的链接等。与会编委还表示了要继续支持帮助办好期刊,继续为EPP做贡献。最后主编潘永信院士对会议做了总结,希望2022年做的更好。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编辑部) 2022年1月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以线下线上联合方式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胡敏,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徐学义、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总工程师申旭辉等领导和嘉宾30余人出席了线下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学会副秘书长胡敏宣读了批准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文件。彭苏萍院士、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和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教授共同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委会揭牌。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何继善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林君教授为专委会名誉主任。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细则》,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机构领导成员。熊盛青当选为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殷长春、王志宏、徐锡伟、朱向泰、孟庆敏、郑伟、王万银、申旭辉、葛良全、方广有、金胜、邓居智、邹长春、陈斌、周锡华、王绪本、章文浩、曹聚亮、丁孝忠等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万建华当选为秘书长。 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教授,名誉主任何继善院士、彭苏萍院士、林君院士发表贺词,郭建秘书长发表总结讲话,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他们指出,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作为地球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专委会的成立将在推动航空航天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及应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方法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更好的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专委会主任熊盛青,挂靠单位徐学义主任,共同发起单位林君院士、王志宏总工程师、申旭辉总工程师在致词中表示将与专委会全体委员共同努力,以专委会为平台,广泛联合国内外同行一起为发展我国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事业、为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 成立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特邀学术报告会活动,学术报告会由熊盛青主持。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申旭辉总工程师、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熊盛青首席科学家分别作了《基于移动平台的电磁探测技术及展望》《我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大会特邀报告。 成立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办。陈晓非院士、何继善院士、林君院士,及来自科研院所、大学高校、企事业单位等50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代表60余人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 (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1年12月17日-19日,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青藏高原东缘多尺度地震各向异性与深部动力学”专题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一次专题研讨会,邀请参会的领域内专家对青藏高原内部物质东向运移道、成藏成矿构造、深部介质变形与物质运移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参会,会上做了14个报告。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2022年2月18日下午,中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济南高新区同缘商务大厦举行,9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成立大会。奥盛大厦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指导员徐庆海同志、吴长利同志和党建专员温红同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委员刘元生同志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善法同志主持。 党支部成立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首先,孙成中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党建指导员吴长利对“中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支部委员会”成立批件进行了宣读,宣布孙成中同志任中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支部委员会书记。随后,孙书记对学会筹备党支部工作情况和学会今后党建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他对学会成立党支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上级党委(中共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综合委员会)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学会党支部的成立,标志着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建工作新的开始,要凝聚1400多名会员的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之新任务新要求,在融入山东高速发展快车道、立足济南高新区这片热土、面向全省全国地球物理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中,党支部成员一定要政治坚定、理论武装、组织坚强、纪律严明,以对党忠诚、敬业勤勉、清正廉洁、勇于创新,做好支部工作,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辜负学会组织、高新区党组织、全体会员的期望。孙书记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学会工作进行了汇报。随后,学会秘书长刘斌对学会作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学会党支部的成立对学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丰富了学会的工作内容,发挥了党的基层力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会党支部成立后,秘书处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会各项工作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的关系,按照“两新”组织的要求,积极支持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党建活动,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以顺利发挥,从而推动学会发展,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会社会团体中得以贯彻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学会能力建设,促进学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党建指导员徐庆海发表了讲话,他对学会成立党支部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学会对高新区党建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对学会今后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计划、工作管理、服务中心等方面提出了切实的工作建议和要求。他提出,要凝聚1400多名会员的力量,一是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指导思想,二是制定好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工作计划,三是围绕中心积极开展好争先创优工作,四是围绕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凝心聚力创造佳绩,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随后,党支部成立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结束,会议取得圆满结束。学会将在党支部组织领导下,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党的奋斗精神。在各级党委的关怀指导下,积极为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力所能及的能量,努力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地球物理学子助力,为人民群众做贡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3月25日,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申报立项的海外智力助力古交环保医院和生态国防城建设项目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完成了结题汇报验收。该项目属于山西省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示范项目中的海外智力服务山西行动。 汇报会上,项目实施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李振代表项目组就项目的概况、海外引智专家情况、讲座培训调研情况、经费使用和引智成效等方面向专家组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省科协评审专家的认可。 本项目的立项是针对古交市在煤炭行业发展中的大量煤矸石堆积所造成的环境压力现状,古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富强古交、绿色古交、宜居古交、平安古交”的发展目标,引进环保领域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古交生态系统进行系统修复,逐步恢复古交区域汾河源头“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体系。 项目开始于2020年10月,依托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优势平台,举办了两期矿山修复新技术学习班,组织矿山生态修复领域专家为古交环保医院和生态国防城项目的推进献言献策,实现海内外生态修复领域专家的精准对接。组织海外引智专家就古交生态国防城项目建设地址、废弃矸石山恢复治理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在环保医院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古交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古交市煤矸石依法整治和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古交市煤矸石集中收储运营公司试运行方案》。在工程合作单位中科盛联山西公司与山西路桥集团努力下,位于长治市武乡县的“煤矸石替代传统沙石水稳层”筑路示范工程已竣工,并从实践验证了废弃煤矸石处置成水稳材料的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此外,在静乐地区示范性道路固化土道路工程4100㎡,2021年7月22日竣工并验收交付使用。 在生态国防城建设方面,古交生态国防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审批,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生态国防城展示中心用地规划审批已完成,并完成奠基仪式,建设工程正在施工中。 本项目通过柔性引进了美国田纳西大学地质学博士美籍华人金跃群、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美籍华人周万芳、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美籍博士 Oscar Martinez,目前在煤矸石固废资源化利用立法、应用于道路水稳层以及生态国防产业规划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将持续发挥海外智力服务山西专家工作站的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3月29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在地球物理矿山灭火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山西干部群众时的重要指示,讨论了在防疫情形势下如何开展学会工作的意见。 通过学习,大家清楚地看到,五年来,总书记三次亲临山西考察指导,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山西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区工作的高度关注。 通过学习大家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期间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树牢科技为民宗旨,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标准,把忠诚注入血液里、融入山西科技事业中,把学会工作落实在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大地上。 作为科技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的嘱托,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爱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和执着信念,要学习总书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业绩观,勤学习、强本领,推动思想、能力、作风全面进步;认真总结以前工作的不足,以史为鉴,不断开辟山西省地球物理事业的新局面。 之后,支部成员讨论了在防控疫情工作的同时,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安排的学术活动和山西省科协安排的学术、科普活动,以防控疫情为主,调整、妥善处理好原计划在山西举办的地球物理学术交流活动、勘查技术成果申报评审、注册工程师申报等工作。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会员缴费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会员缴费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单位会员缴费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普通单位会员缴费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新会员 终身会费 杨亚洲 肖苏东 陈 赟 李 玮 李江涛 赵培强 杨继东 钱韵衣 李泽峰 李建凯 郭一村 郑忆康 张全浩 张 博 王大阳 艾三喜 汪秋昱 田小波 王 新 贺茜君 江文彬 刘 迪 罗亚能 孙东风 黄兴国 高 嵩 蒙伟娟 董兴朋 郭俊鑫 邓阳凡 韩建光 王 婕 王 珣 刘 泰 董 杰 王振宇 杨君妍 黄建平 付建伟 饶维龙 沈 悦 吉煜庭 张 岚 章繁荣 黄丁伶 韩飞龙 何 禹 康方平 武 斌 韩中骥 郭汝梦 张 琳 胡开颜 张慧茜 贾志业 赵廷严 吴思弘 符力耘 胡莲莲 姚淑涛 朱 伟 张 鹏 范 开 彭海洋 辛志翔 刘亚军 周新茂 胡水清 胡书华 万 欣 徐兴荣 伍敦仕 谢俊法 孟凡厚 刘红星 王玉学 胡超俊 刘守伟 周 阳 袁 杰 钟志宏 任志鹏 于婷婷 谷丙洛 梁朋飞 翁 斌 毛立峰 刘 微 史 浩 田 楠 杜 昕 范洪军 王宗俊 谢 涛 朱金强 罗 威 刘 靖 刘 泽 凌 云 王清振 乐 靖 刘定进 张 振 江国焰 许 洋 储日升 李 杨 陈世仲 李 江 崔攀峰 王志亮 尹 力 夏同星 李 宾 刘传奇 张 衡 琚长辉 王 鑫 沈晓明 谷 慧 胡 岩 魏 斌 李天阳 王晓东 周 勇 王一伟 郝宇飞 赵 越 解 鹏 吴为正 陈 伟 孙 伟 王世广 王 念 杨晓辉 陈泓燕 王 蕤 缪 淼 曾志毅 叶生毅 莫淳淯 陶 涛 张益华 刘惠洲 向 葵 吴宇豪 李艳青 张俊虎 蔡晨健 杨建勋 张宝龙 曾祥方 陈 实 陈 静 章 帆 吴正雷 李春华 田 分 付继华 林 鑫 刘 浩 陈 李 方创首 周海根 凌 帆 刘凌云 李金伟 曹晓月 张春晓 李文元 翟鸿宇 杨 蕾 陈 科 秦绪文 王恩江 郑 浩 王建花
10年会费(2021-2030) 杨 海 杨 雪 纪桂欣 陈 龙 黄兴鹊 李 浩
5年会费(2021-2025) 王先旺 赵彦博 闫维华 汪兴明 尤加春 郑有伟 陈江源 刘晓博 杜 虹 邹 蓬 林红磊 徐少川 刘同庆 曹金虎 顾 浩 李强强 霍 光 鲍中义 赵成乐 徐忠华 赵福元 黄 伟 张 甜 徐中伟 吕 翠 崔竹沅 刘克峰 周云龙 余 年 於益群 曹雨田 刘 洪 余 舟 郑福龙 陈 挺 曹学峰 冯 磊 蒋喜昆 蒲生亮 刘 晓 任豫涛 丁心科 韩大匡 于生宝 张广泽 徐正宣 冯 涛 王哲威 夏济根 李 郴 张 宁 李潮流 田 健 杨 哲 牟 斌 罗 锋 王 栋 杜世回 巫振观 黄 勇 曾天玖 李录明 李 好 张利国 孙孝萍 刘涛然 王 慧 张 军 王顺平 杨 震 王 浩 王雪梅 王学知 郭彦刚 李桂芳 高顺莉 张 文 谭辉煌 王建立 张生强 郭 涛 郭乃川 高 伟 陈春峰 沈忠山 祝培刚 王英鹏 王巧云 刘婵娟 蔡明俊 胡华锋 李京南 周 单 张克非 林正良 杨雪霖 胡森清 杨宁宁 谭思哲 刘金水 何 欣 陈建文 张振波 周 旸 刘旭跃 宋 林 吴 玉 孙武亮 张进宇 胡守旺 曹国滨 许孝坤 谷玉田 刘 斌 杨金龙 李振春 陶永慧 王艳冬 郭永刚 韩 刚 孙文博 张 帆 韩永琦 李 阳 吕 慧 徐锡强 黄 松 谢 玮 马灵伟 曹芳芳 赵春蕾 张 妍 胡利芳 王 元 向晓松 郭凯旋 王志宏 严珍珍 徐书奎 刘才亮 索 朗 张晓宇 麻立新 李其帅 姚志勇 苗晓岐 常帅鹏 李俊青 廖 俊 冯武超 王杜江 高 旭 周福军 张玉玺 李旭方 郭海洋 杜佳骏 罗 晶 唐绪磊 刘天逸 朱鹏宇 王兰英 周晓冀 万延周 孟 俊 章凤奇 张 旭 卢肖均 吕 彦 魏 婷 李洪瑞 孙佰万 朱洪强 李 田 胡从亮 巫 骏 周 琪 常 燎 王 新 郭 强 钟 铁 姚炜琪 童海奎 张 强 何建森 宗秋刚 岳文正 温 斌 孙国正 舒 涛 辛 超 付荣翔 叶 雷 张明坤 滕 莹 沈 娟 谷鸿飞 张立府 洪彬成 王 栋 朱怀亮 刘明宏 胡佳顺 曾诗瑜 吴高奎 高慧杰 王丽娜 郭盛彬 蔡网锁 何锦涵 李电波 陶 啸 刘东洋 李海宝 常亚飞 李世杰 汪文洋 何永川 贾慧涛 王燕龙 张立剑 付荣钦 杨 超 戴香华 张 洋 张宗保 曹中原 黄玉婷 邱 宁 吴招才 张 刚 伍赛特
2年会费(2021-2022) 杨 卫 吴远洋
1年会费(2021) 张 媛 单志伟 徐广宏 陈涛涛 卜进兵 杨 斌 闫照涛 董 旭 陈国飞 曾 忠 纪 智 赵海波 董明洋 李奎周 李 伟 王 团 裴思嘉 郑绪瑭 赵春宇 罗发科 林曼曼 董根旺
学生会员 王 旭 朱晓刚 徐正玉 尹中旭 吴康康 张 盼 袁习勇 陈彦钧 侯维丽 席兆阳 王鹤然 侯小慧 刘志奇 郑雪琳 李芷薇 倪京阳 王若羽 高海丰 王 刚 王若腾 刘 坤 祁锴贤 王宋任 张苏祥 储明志 李海军 王宇钦 李文强 尹伟亮 廖 震 迟 麟 李宗乘 胡美艳 朱伟龄 瞿 睿 曹亚梅 邹 迪 刘少辉 李秉科 温 瑨 路 通 郭天宇 林 荣 李林家 席 彪 王 洁 杨建宇 仵庆华 鲁 鋆 徐富成 彪胡容 陈 健 张 程
老会员 终身会费 黄 杰 林 煜 牛作亮 李 海 武振波 孙艳云 谢剑勇 王松筠 许 凯 杨 洪 尹小康 马文德 冯德山 佘雅文 周 新 何玉海 陈卫营 郭 颂 侯伯刚 张怀榜 冯发全 吴成梁 冯 波 帅 达 刘梦丽 郭雪豹 刘 康 白永利 周 凯 张孝建 郑 伟 胡英才 王军成 张建峰 明 君 孙启良 彭 诚 王 猛 周 聪 祝思维 王 程 项和乐 梁红艺 贾建超 蒋生武 张光明 王安平 杨宇宁 叶 恒 张旭林 王 强 田红军 尹雪波 刘金辉 周慧莹 王雨辰 余长恒 谭章坤 邹忠平 杨 飞 胡明顺 黄 鑫 程宝成 范华军 黄 易 潘新朋 李倩倩 羊春华 周 杰 吴 尧 邢 磊
10年会费(2021-2030) 余学中 李建平 石 颖
5年会费(2021-2025) 徐华文 郭秀娟 张国强 王雅君 任战利 贺春艳 李 琼 高建虎 杨午阳 李胜军 魏新建 王万里 李庆珍 刘洪波 李智强 耿伟峰 张旭东 张建磊 朱 军 陈 华 孙振涛 王世星 钟 晗 姜 雨 魏建新 刘 军 赵彦巧 杨德宽 徐雷良 刘海鹏 张金淼 赵少宁 魏如龙 李萤萤 唐金良 张 贝 金旺林 李士祥 郑 亮 田建华 文 欢 丁立明 朱立华 张 华 姚琦发 孙天奇 陈兴强 高 颖 肖何平 黎艺明 甘 彬 陆才昆 曾晓波 程 澍 吴延强 黄杰炯 唐 搏 陈 畅 阎 贫 葛坤朋 吴懿豪 李小彬 符慧山 刘 达 阳 映 王建华 殷晗钧 柴铭涛 孙建宝 梁 蕾 朱 瑞 左国青 卢小林 张恩厚 陈彦虎 李莲英 文红伟 王建历 韩孝辉 高 铁 刘 根 王 晴 李先昊 杨小庆 张心彬
2年会费(2021-2022) 岳军民 陈宗刚 张明财 薛有平 孟 磊 祁增云 韩 松 陈卫东 张建成 吴克凡 赵安宁 李平宏
1年会费(2021) 耿启立 陈 刚 吕东辉 程晓龙 刘建军 林立祥 王仕伟 王晓萌 郑 琳 李 强 刘 磊 倪宝玉 吴 军 屈社民 徐成强 陈建江 崔 毅 栾兆富 林林波 戴超超 李振海 佟少杰 许建海 刘焕明 张 冰 金子奇 王 宁 宋利伟 王银凤 王维红 徐嘉亮 王莉利 柯 璇 张向宇 甄云龙 霍印峰 李艳翔 辛秀峰 代颖涛 付雅静 纪名夺 杜志军 翟伟林 彭兴刚 李 彪 荆 彦 张承玉 高 雄 许丽云 孙玉晶 司淑云 陈 冬 李 超 王一大 李 洁 田学军 李永才 杨 柳 姬泰脉 禹 斌 王 猛 白顺忠 孙凤舟 薛月芬 张 川 付秀琪 张贺然 卢俊丰 郭艳秋 田达志 赵品一 安 娜 刘 娇 许峰明 赵佳祥 张文华 刘媛媛 赵海民 贺容华 贾小杰 魏 江 张松根 姚学虎 穆建强 杨 炎 黄 旭 韩艳军 李绍波 王 俊 王 乾 刘亚军 蔡勤波 朱向泰 高明程 白贵友 李正富 张连发 吴 博 郭玉峰 麻丰林 刘彦红 张青杉 荣 鑫 邢恩达 张红纲 卢斌强 郭佳豪 李俊杰 何建设 葛龙进 肖岳峰 李伯安 李健民 石海荣 宋利春 刘 寅 单 威 刘 义 侯伯男 寇水晶 王国新 倪昕旭 梁 缘 郑晓伟 黄军学 李钢在 赵鸿涛 霍冠英 朱金秀 何坤金 李庆武 张金波 江 冰 黄 瑞 周 妍 姚 潇 姜学平 李 建 戴卫力 李 敏 梁 栋 刘 艳 单鸣雷 刘 景 史朋飞 蔡昌春 许海燕 蒋俊锋 王连涛 段新力 张海珠 卢 超 何继革 屈栓柱 焦显江 徐 杨 苗 军 李永年 陈海军 姚卫星 蒋忠祥 潘德仁 周 权 夏 辉 侯明利 叶祥鹏 周 权 肖 锐 蒋 康
学生会员 蔡联云 李海涛 曹 伟 时 伟 李松龄刘 伟 包培楠 王子墨 张庭俊 周雪菲 佘福健 孙红日 李昕洁 李 帆 蒋佳炜 龙志豪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新会员 终身会费 宋明春 于嘉宾 邹安德 刘 娜 李庆洋 倪航之 郝青青 唐文洋 邵贵航 毕叶岚 刘 阳 闫 冰 吴赵雷 单嘉祺 张 龙 颜廷东 李 杰 赵秀玲 王 春 孙计同 陈友勇 黄志友
5年会费(2021-2025) 王立宝 宋星星 梁书田 杨佩佩 曹荣华 伊丹丹 李小彦 李玉峰 张晓波 魏乾乾 徐洪岩 佟 彩 祁江豪 宫 振 李 云 宋 鹏 胡晓宁 毛言星 王晓伟 骆 迪 申恒广 李先波 谭 军 于本杰 刘洪亮 赵 丽 尉 佳 武 凡 郭文建 王茂法 吴志强 孙业志 白 涛 耿万龙 高卫富 赵文正 孙 颀 汤士永 张 彬 王建峰 刘玉超 孙汉武 张 超 孟金龙 李 栋 刘忠广 李 镇 朱英浩 陈 磊 王 岩 孟凡贞 叶思源 王 文 何 哲 王永军 解淑林 梁 成 孙士伟 智 欢 李卫洲 庞 磊 李 伟 王仁善 肖丙建 陈 伟 古怀庆 梁 伟 杨彦玲 张立朋 曹和才 宁 强 朱成河 王 宇 陈 磊 赵坤鹏 郭长胜 王金正 江海洋 江志辉 张会彬 王继刚 李 新 孙远彬 张学成 罗 振 周兴宇 吴 波 姜 星 张大彬 吴 鹏 潘迎波 王启晨 田 峰 孙天河 姜植盛 王 琛 李利伟 孙聪聪 吴豪杰 杨晓燕 董 健 刘 振 刘 锋 汪继学 宋玉龙 王 方 宋云青 王 涛 刘红旗 华相征 田晓留 王新玲 赵 剑 高化彬 王 阳 董 燕 韩万围 张 敏 王家琪 梁亚梅 候衍峰 段倩倩 徐培亮 刘志华 房 龙 李璟珂 韦荣律 曹始友 徐 涛 杨智皓 罗 杰 梁信源 丁 杰 陈立业 翟麟秀 杜 伟 宋 义 马宏亮 李守良 王 琦 张 密 胡 伟 陈治国 郑金龙 翟奎修 魏中衡 孟 慧 于朝辉 武媛媛 梅贞华 翟光银 李 玉
学生会员 姜晓腾 许伟强 张 衡 郝 磊 陈立帆 卢 洁 于明业
老会员 终身会费 肖晴侠
5年会费(2021-2025) 马 鑫 张训华 刘海龙 刘海生 王洪军 张云峰 刘甲军 张 乐 张俊伟 张 超 张凤凯 邵 强 王冬玲 杨平科 马国东 王秋领 郭国强 侯增鹏 康艳蕊 张征进 张 伟 刘 杰 郝海峰 张 凤 马 超 郑春来 崔岩岩 苏 鹏 郭 鹏 尹纪超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新会员 终身会费 建林青 潘纪顺 朱四新 刘 璐 赵沉雷 万光南 海四洋 马志春
老会员 终身会费 王树奎 贺为民 贾宇鹏 王先忠 郭德科来 光 吴献华 宋金跃 袁洪克 侯剑凯 韩桃明 李洋洋 张志敏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新会员 终身会费 瞿 伟 齐彦福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及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有关决议,我会2022年度会费从即日起开始交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费标准 1、个人会员: (1)会 员: 60元/年; (2)高级会员: 200元/年; (3)理事会员: 600元/年; (4)终身会员: 1200元。 2、单位会员 (1)普通单位会员: 3000元/年; (2)理事单位会员: 10000元/年; (3)常务理事单位会员:20000元/年; (4)副理事长单位会员:100000元/年。 会费主要用于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及公益性活动、科普活动、刊物出版及会员服务等。会员交纳的会费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开具财政部监制的全国社团会费统一发票。 二、缴费方式 可面送或汇款,汇款时请注明交费姓名(或单位会员名称)并注明会费类型。 帐户信息: 帐 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帐 号:0200007609014454432 开 户 行:工商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三、交纳时间 请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于2022年6月30日前办理会费交纳事宜。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董静(单位会员),倪一超(个人会员) 电 话:010-82998024,010-82998014 邮 箱:cgs60y@163.com 财务电话:010-68729347 五、附单位会员名单(略,详见学会网站公告栏)
2022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和“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已开始推荐和报名。其宗旨、原则及实施细则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请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各位理事积极组织推荐,各位会员积极申请。
推荐表及其他证明材料电子版,请发送到邮箱:dqwlnh@126.com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22年 第1期 总第15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