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47

 

科协精神

怀进鹏:坚守初心使命 建设科技强国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参加建党98周年活动纪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三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四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暨院士受聘仪式在河北涿州举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成立大会在贵阳成功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9年全国科普日科普活动总结

学术交流

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功举办

首届中国海洋电磁学术研讨会简讯

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纪要

2019年第七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会在江西吉安顺利召开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堤坝)渗漏探测及水下检测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在蓉城成功召开

2019年页岩油岩石物理学术研讨会简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联合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编印《会志》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基层行暨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交流研讨会在太原举办

“深地、深海与深空对地探测”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

“综合电磁法高精度探测采空积水技术研究”项目推广会在太原举办

2019年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暨泛珠三角洲地球物理平台学术交流会纪要

报道

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公司赴塔吉克斯坦塔中矿业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踏勘和对接交流

 

 

坚守初心使命 建设科技强国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怀进鹏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国科协深入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凝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智慧和力量。

坚守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坚守初心使命,既要回顾来路,更要探寻前路。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党的初心使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孟子》提倡“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记》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的自强不息、国泰民安、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等思想精华,天下为公、民惟邦本、和而不同、义利统一等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家国情怀,滋养着党的初心使命。

党的初心使命还蕴涵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告诉我们,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立场,为我们坚守初心使命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就会更加彻底和坚决。

  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更好坚守初心使命。对于科协组织来说,特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作决策、干事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工作规律,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等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创新发展规律、科技人才规律、科技管理规律等重要规律,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敏于洞察发展大势。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迎来科技文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形成历史交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刻影响科技发展与治理,有组织的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变革、创造新的价值。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交织,进一步推动科学与技术、科技与工程、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共生、协同发展。科技支撑综合国力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深刻。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就要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和科技发展动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识责明责担责。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要着眼大势、统揽全局,全面审视、重新认识变革时代的科协组织承载的历史使命,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更好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凝聚在爱国奋斗的伟大实践中。

践行群众路线,突出问题导向

  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群众路线是科协作为群团组织的“根”与“魂”。坚守初心使命,必须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科协最直接联系服务的群众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如果偏离群众路线,科技工作者就会远离我们,科协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以“四服务”践行群众路线,切实把服务科技工作者放在心上;既要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既要密切联系、热情服务科技工作者,又要强化政治引领、政治教育;既要把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经验做法坚持好,又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深入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调研开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使调研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真调实研、真查实改、真谋实干,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科技发展情况,真正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谋划推进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习近平同志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我们要坚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党的初心使命,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同志对科技和群团工作的指示要求,对照社会和科技工作者需求,对照新时代科协的愿景使命,找准问题和差距。勇于直面政治引领、智库咨询、学会学术、科普服务、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挖理想信念不坚定、工作作风不过硬、担当精神不足的思想根源,坚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检视反思,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紧扣时代主题,服务发展大局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我们要永葆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识变应变的敏锐性、刀刃向内的革命性,奔着问题找差距,盯着问题抓整改,担当尽责,扎实工作,做到报国为民、初心不忘,政治引领、靶心不虚,服务大局、中心不偏,扎根基层、重心不浮,党建强会、信心不减,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彰显科协独特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组织效能。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强化理论武装,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升组织效能,把党领导下科技群团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把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依据不同层级科协组织的功能定位、主责主业、重点难点,探索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组织体系,全面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探索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学会和地方科协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强化政治引领,抓实联系服务。积极探索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加强政治引领的新载体新路径,探索需求分众化、差异化条件下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度和有效性,更好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激活科技人才第一资源,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强人才举荐服务,大力营造既充分发挥独创能力、又有效调动众创潜力的平台条件环境。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砥砺创新,建功新时代。完善科技志愿服务机制,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弘扬志愿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科技工作者在志愿服务中守初心、担使命、作贡献。

  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坚持知信行统一,推动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工作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和惯性惰性,主动担当作为,提高“四服务”效能。既抓思想破冰,又抓难题破解,把思想方法变成工作方法,把创新理念变成行动方案,提升谋划力、协调力、执行力。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找准科协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发挥科协组织独特作用。培育全球视野,推动国际化发展,提升科协组织推动构建世界科技治理新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引领我国科技工作者有效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健全组织体系,拓展机制平台。不断健全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科协组织体系,织密组织网络,提升“一体两翼”组织活力,强化组织赋能,搭平台、拓渠道、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探索共建技术交易与服务中心,打造全球化视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世界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巩固基层阵地,实现赋能强基。持续推进“三长制”试点,创新更多有效接地气、通实情的机制,增强服务基层实效。加强“智慧科协”建设,构筑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的网上引领服务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强化政治保障,加强党的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把握新时代党建特点和规律,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持续推进“智慧党建”,构建科协系统网上党建生态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育引导科协干部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人民日报》2019年9月9日13 版)


 

 

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近日,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全文如下:

  国家创新能力根植于知识创造、汇聚与传播及其生态环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提升质量、超越一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优化布局、分类施策。系统研判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着眼基础前沿、工程技术、科学普及等不同类型期刊的功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发展重点,有效整合资源,分类推进改革,完善发展体系,提高科技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

——卓越发展、强基固本。对标世界一流,突出关键重点,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战略必争领域,做强优势学科,填空白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构建期刊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生态保障。

——引领发展、创新突破。抢抓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集成创新优势,争突破筑长板,引领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实现在重大发展拐点的创新跨越。

——协同发展、开放竞争。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合作,促进产学协同发展,聚合优质资源,创新传播机制,提升科技期刊规模化、集约化办刊水平,推进科技期刊集团化建设,搭建新型传播平台,有效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3.建设目标

未来五年,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科技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和战略前沿领域新刊,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繁荣发展科普期刊。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推进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转变,全面提升专业化、国际化能力,形成有效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科技期刊发展体系。

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

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有效引领新兴交叉领域科技发展,科技评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成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二、重点任务

  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围绕变革前沿强化前瞻布局,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实现科技期刊管理、运营与评价等机制的深刻调整,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

  (一)优化科技期刊与出版结构布局

  4.强化基础支撑做强优势学科领域。在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命、材料、医学等基础和优势学科领域,遴选一批优秀期刊并推动其做精做强,深化办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对高水平论文的吸引力,提升基础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5.突出前瞻引领布局新兴交叉与战略前沿领域。在信息、制造、能源环境、空间、海洋及生物医学等领域优先布局,打造科技出版竞争优势,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创办新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

  6.突出专业化导向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做精做强专业类、综合类学术期刊,带动学科和行业发展。明确工程技术类期刊办刊定位,推动差异化特色发展。加强中文高端学术期刊及论文国际推广,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通过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7.推动融合创新繁荣科普期刊。促进科学、化、金融协同创新,以数字化重构科普生态,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类期刊集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二)着力提升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能力

  8.分类施策增强科技期刊发展活力。支持基础优势学科精品期刊建设,明确原创和科学突破的评价导向。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深度联合,建设新兴交叉领域的优势期刊,做强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期刊,明确创新性和实效性评价导向。

9.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学科发展规律与需求,加强新刊创办引导。突出以质量与价值为核心的绩效导向,建立健全创办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机制,实现期

刊布局的动态调整和能力提升。加强和完善期刊三审三校、匿名审稿等内容生产把关机制,建立论文作者及期刊从业人员诚信体系,完善学术不端行为预警查处机制,筑牢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底线。

  10.建设科技期刊论文大数据中心。抓住数字化、智能化促进期刊出版变革的重大机遇,建设世界科技论文引文库、专家学者库、科技期刊应用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发布全球创新指数,增强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话语权,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前沿研判,丰富和发展中国科技思想库、技术库、人才库,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市场运营能力

11.建立竞争引领、开放协作新机制。面向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前沿,按照国家准入政策和出版管理制度,鼓励引入企业力量协同办刊,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科技类企业技术、资本和人才的平台优势,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探索“学会+企业”、“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企业”等多种协同办刊形式,催生科技期刊发展新业态,创新

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模式。

  12.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主管主办管理体制,推动与出资人管理体制有机衔接,增强存量期刊发展活力。利用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若干科技期刊出版企业跨部门、跨地区重组整合期刊资源,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加快集聚一批国际高水平期刊,打造国际化、数字化期刊出版旗舰。

   13.强化学会办刊力度。强化学会主体责任,把培育一流期刊作为一流学会建设的核心指标,引导学会学术和会员资源服务期刊发展,接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品牌期刊。支持学会办刊,鼓励集群化发展,全面提高社会化、国际化水平。

   14.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强化政府、产业有效互动,依托出版集团和学会、高校等期刊集群,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集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于一体,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准知识服务,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竞争能力

  15.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全球创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汇聚能力。变革办刊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敏锐把握科技前沿和发展规律,拓展选题策划的国际视野,发布学科发展报告,提高学术引领力和对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吸纳高水平国际编委和经营人才,提升出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16.拓展科技期刊开放合作渠道。支持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积极参与全球学术治理,深化与国际同行合作,提高市场开拓与竞争能力。加大对举办一流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力度,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形成高水平学术思想的策源地。

17.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发挥全国学会同行评议功能和相关研究机构作用,

分领域发布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强化政策引导,发挥学术评价指挥棒作用,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

  三、保障措施

  18.加强党对科技期刊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正确办刊方向。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19.推动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促进基础前沿和新兴交叉领域精品期刊发展,推进科技期刊出版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加强大数据中心及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建设,在开放竞争中不断赋予期刊发展新动力。

  20.加强改革进展监测和期刊绩效评估。强化科技期刊建设顶层设计,推动改革政策和举措的有效落地,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加强改革进展监测,定期开展期刊绩效评估,及时研判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中国科协调宣部、学会学术部)

 

 

 

20197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参加了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活动。

我们到宛平山区,在鲜红的党徽下重温入党《誓词》,同时还参观了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中共早期党员崔显芳烈士纪念馆及其故居,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现场参观,共同回顾了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京西山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过程以及当地党员带领村民为革命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随后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隆重举办了“庆祝建党98周年唱红歌”活动,来自各个学会党支部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以唱红歌形式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学会秘书处、分支机构党支部和会员单位组成了11人的中国地球物理合唱队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好》两首歌曲。

 

通过这次党建活动使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凝聚力,为搞好学会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


 

 

73日,学会秘书处召开十届三次秘书长通讯工作会议,郭建秘书长及11位副秘书长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讨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物探工程奖评选办法(草案)》,

以下简称“办法”,各位秘书长各抒己见,对“办法”中的评选范围、评选标准、推荐与受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为推动地球物理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引导、鼓励地球物理勘探单位和技术人员创作出更多质量优、水平高、效益好的地球物理勘探项目,设立“优秀物探工程奖”是非常必要的,“优秀物探工程奖”一定要反映整个行业的水平,我们要严把评审质量,把地球物理勘探最优秀的项目评选出来,以此推动地球物理行业的发展。

(学会秘书处)


 

 

710日我会十届四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郭建秘书长和9位副秘书长参加了会议,有两位副秘书长因故请假,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郭建秘书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胡敏副秘书长将上半年学会工作完成情况向各位秘书长进行了通报。学会2019年上半年无论是在学术交流和为会员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举办了“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专家大讲堂”、“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与SEG联合主办召开了GEM Xian 2019会议、与EAGE联合举办培训班;为会员单位完成项目成果鉴定4项、为新疆办事处进行了揭牌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也向大家通报了下半年学会的几项重要活动,也希望各位秘书长们百忙中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会上重点讨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物探工程奖评选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大家逐条对两个“办法”进行讨论,并对两个“办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建议“优秀物探工程奖”修订为“地球物理工程奖”、“杰出(优秀)博士论文”修订为“优秀博士论文”等。

郭建秘书长最后总结讲话指出,各位秘书长是我会与各行业间联系的桥梁,望各位秘书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多为学会的发展出谋划策,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学会的发展做贡献。

(学会秘书处)


 

时  间:2019711-15日。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届常务理事50人,33人通过邮件回复意见同意,12人通过微信回复意见同意,5人因故未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审议并通过以下各项内容: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学术会议管理条例(试行);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办法(草案);

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草案)

4、人事变动通报

因工作变动,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施海峰同志不再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一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由该公司物探学会办事处主任何晓松同志接任,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原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敏同志接任。

各位常务理事认真审阅了会议有关文件内容,大家认为秘书处出台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学术会议管理条例(试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办法(草案)”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草案) ”等三个文件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学会的人才培养、打造地球物理工程领域优秀品牌,树立行业优良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常务理事们一致同意三个文件和学会的人事变动。秘书处也将根据反馈意见对有关文件内容进一步进行修订完善,为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会议还就学会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年会工作进展和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通报。

(学会秘书处)


 

72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暨院士受聘仪式在该公司科技园举行,标志着该公司在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产学研合作、

引进和聚集高层次人才、提升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石油系统成立的首家院士工作站;工作站引进了5名在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大地测量学和测量工程方面具有专业特长的院士,他们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颙院士,知名地质构造学家许志琴院士、杨树锋院士,石油地质学家郝芳院士,大地测量学家李建成院士。

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苟量为到场参会的陈颙院士、郝芳院士、李建成院士颁发了聘书。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治富主持揭牌暨院士受聘仪式。公司总工程师张少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胡敏、河北省科协主任张峰、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国家项目与科技平台管理处处长魏志平,以及南京大学、中国科技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领导和教授参加仪式。

苟量在致辞时表示,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最宝贵财富。东方物探院士专家工作站将成为各位院士与东方物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必将有力促进石油地球物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快实现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向着世界一流迈进。东方物探将全力建设好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院士的技术引领作用,瞄准世界一流技术研究,以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国际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突破口,发挥企业与院士各自的优势,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快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地球物理技术服务公司。同时全力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各项服务工作,为院士提供高效宽松便捷的环境,把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成为院士、高校和企业联合研发的样板工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颙代表院士讲话时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明确指出,要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就是具体的落实措施。有人说:“没有高校,企业将在黑暗中探索;没有企业,高校将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东方物探是世界级的大企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创新优先”战略,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地震勘探技术。我们五位院士将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平台,与东方物探一起研发高新物探技术,全力推动东方物探技术创新跨上更高台阶,进入更广领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表示,相信在各位院士和企业共同努力下,院士专家工作站一定会办出特色和水平。

  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国家项目与科技平台管理处处长魏志平指出,院士专家工作站是院士与企业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对于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合作、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科协主任张峰也在会上致辞。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与暑期学校学生们一起聆听了陈颙、李建成、郝芳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内容包括《人工震源——探索地下的构造和过程》《测绘简史》《关于深层油气成藏若干问题的思考》。

院士专家工作站自去年5月筹建以来,已在人工智能、谱元法、天然气震源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突破。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作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研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100多名在校学生和科研人员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公司总经理助理常学军、首席技术专家曹孟起、邓志文、李培明、徐礼贵、陶知非,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技信息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暑期学校学生参加了上述活动。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20198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成立大会在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院)召开。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贵州工程防震研究院等近三十余家单位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

会上,贵阳院副总经理余波同志致欢迎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同志代表学会讲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同志宣读了办事处的任命文件,办事处主任楼加丁同志作了表态发言。最后在广大代表的见证下,由郭建秘书长和余波副总经理对办事处进行揭牌,标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正式成立。


 

在技术交流环节,由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周琦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徐佩芬研究员、中南大学汤井田教授、贵阳院王波副总工程师四位特邀专家分别作了“微动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内生外成锰矿成矿理论方法与实现”、“全域频率测深研究进展”和“水电工程物探技术与应用”主题报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是贵州省地球物理勘探相关单位与学会联络的纽带,其成立有利于贵州省内地球物理相关单位的技术交流,并将对贵州省地球物理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贵州办事处)


 

  201962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地大国际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进、钱荣毅、张刚,东华理工大学邓居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程久龙,吉林大学曾绍发,河北地质大学硕良勋,太原理工大学常锁亮,北京市地质勘察院雷晓东,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米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焦文涛,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李春城,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郭高轩,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白朝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强斌及北京竞元科技有限公司丛鑫等专家。

1、工作会议由杨进主持,会议首先依次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与会人员,对专委会的历史做了简单介绍,指出了专委会的工作定位和专委会的指导思想。专委会的重点研究领域将围绕环境保护、水资源、地质灾害、土壤修复及工程等环境问题展开。基于目前国家的一带一路、绿水青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专委会应该逐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地球物理、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包括港澳台)、不同国别的环境科技工作者加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搭建国际学术平台,进行学术交流。

2、钱荣毅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说明了专委会除了围绕十个方面环境问题开展学术活动外,还要积极地讨论环境、灾害、工程和地下水地球物理前沿科学问题;协调专委会与自然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及应急管理部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申报科技项目;编制与评审专业的规范和标准;组织各类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

咨询;组织各类竞赛和评奖;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组织专委会会议和主题研讨会;组织实际环境问题的考察调研;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

3、关于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的定位与发展,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归纳为三点,一是专委会存在着委员分布地域较广、凝聚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专委会内部建设,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提高内部凝聚力,要做到会上有成果,会下有研讨。不同地域的人可以分享成果或研究课题,多进行内部交流,加强与其他学会及其它地方组织的联系与交流;二是环境地球物理研究领域较宽,专委会如何将不同专业的科技人才有机地组织起来,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经过讨论,与会人员认为我们要跳出地球物理的专业范畴,与环境结合,扩大影响力,让更多做环境方面的相关人士了解地球物理。在国际化方面,加大国际参会力度,增强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的声誉;三是专委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与会人员同意要加强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与选拔,从根本上逐步提高学会的实力与影响。加强跨专业、跨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将环境地球物理更好的应用于解决实际环境科学问题,加强学会内部人员的学术交流,提高学会内部凝聚力,加强学会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杨进进行了会议总结并指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应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组织推动我国环境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特殊作用,对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推动地球物理学科和环境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应地协调地球物理学会与其他学术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合作,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全体与会专家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围绕“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主题,开展了线上线下系列科普活动。我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多场科普讲座,学会编辑的“全国科普日专辑: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 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系列科普短文在微信公众号“上天入地”发表,积极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推广普及地球及天文学知识。

919日,地球与行星科学首席传播专家杨志根研究员在上海中学国际部作了《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首次“看见”黑洞——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的科学讲座,全部6年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近300人聆听了讲座。讲座介绍了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人类第一个银河系模型的建立与完善、近百年来的天文学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今年410日全球六地同时发布的首张M87黑洞照片的成功拍摄,给大家讲述了什么是黑洞、黑洞分类、宇宙中的黑洞及照片的科学意义何在等。最后杨志根研究员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讲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航空地球物理首席传播专家吴海成教授在科普日活动周期间分别前往首都图书馆的首都科学讲堂和自然资源部老干部活动中心,为社会公众及老干部作《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自然资源探查70年纵横谈》及《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创新地质找矿立功的故事》科普讲座,报告讲述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技术在探查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灾害预测和防治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会编辑了“全国科普日专辑:礼赞共和国 智慧新生活 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系列科普短文,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天入地”发表。文章介绍了建国70年来,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国防军队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意义与应用成就。

(科普工作委员会)

 

823-25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的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功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教指委代表、评委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领导、竞赛组委会及来自30所高校的68支竞赛队伍4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赛。

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绪本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院长熊熊为大家介绍了嘉宾和大赛筹备情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赖旭龙致欢迎辞。教育部高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相继致辞。

郭建秘书长致辞

此次竞赛包含了重磁电勘探类、地震测井勘探类、固体地球物理类三个参赛类别,设置了视频展示、现场自我展现、个人必答题、团队必答题、团队抢答题、综合论述题和辩论题

7个比赛环节,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在竞赛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各参赛单位的领队和教练员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员的裁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均得到了提升,达到了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及综合运用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的目的。各组评委和仲裁专家的细心判决和精彩点评也是本次大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现了地球物理学科专家们的独特风格。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从三个组别共68个参赛队中评选出3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最佳个人奖3名,最佳风采奖9名,最佳指导教师奖3名,最佳领队奖1名,优秀组织奖1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胡祥云主持了闭幕式,闭幕式上公布了比赛结果,并为获奖学校和获奖选手颁奖。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绪本在闭幕式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育部高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刘勇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获奖老师代表任政勇、获奖学生代表周丽水也发表了获奖感言。闭幕式最后,与会代表、志愿者和嘉宾手持红旗一同走到会场中心,以快闪的方式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70周年华诞的深情祝福,将闭幕式气氛推向了高潮。

 

本项竞赛已连续举办五届,从第一届的9所高校到今年的第五届30所高校的68支队伍参赛;从重磁电一类竞赛变为重磁电、地震测井和固体地球物理类三个组别,充分说明该项赛事已成为我国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今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加入,和我会联合举办了本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竞赛旨在培养地球物理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我国地球物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产生重大影响。

感谢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精心策划和缜密组织,本次竞赛获得圆满成功。         

(学会秘书处)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电磁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海洋电磁学术研讨会”于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金胜教授致欢迎词并预祝会议成功。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电磁实验室的Steven Constable教授及国内相关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专家、教授及学生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应用语言为英语,Steven Constable教授作了主题报告,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余刚教授,吉林大学殷长春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猛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段双敏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杨迪琨助理教授等五人受邀作专题报告。会议围绕海洋电磁的发展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海洋电磁方法在海洋探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展积极地交流与合作非常有必要,一致建议海洋电磁论坛持续举办下去。

Steven Constable教授作主题报告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9719日至2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28个单位63位代表和专家出席了会议。黑龙江省地震局赵直副局长、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长李山友副所长、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汤毅副所长到会并致贺词。

信息技术专委会近些年一直针对地球物理物联网架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地球物理信息探测和监测新技术以及科学普及宣传等方面开展系列的研讨活动。本次大会围绕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与前沿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大会报告聚焦于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的应用、地球物理监测和探测、地球物理数据共享和数据出版等相关内容。会议收到论文32篇,大会报告18篇。

  会议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一、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汤毅做了《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人工智能技术初步探索》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预测实践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蔡晋安做了《机器学习与地震科学研究》报告,介绍了机器学习在地震事件识别、地震构造判别、地震定位、地震参数处理和地震预测研究中的新进展;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年添做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勘探地球物理、矿物岩石识别、地质灾害评估和天然地震监测与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郑晓东做了《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及应用》报告,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近年来在石油勘探方面取得的成果。防灾科技学院教授万永革做了《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节面聚类提取活动断层几何参数》报告,介绍了利用聚类提取方法提取九寨沟地震活动断层几何参数的成就。

二、地球物理观测方法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任陈会忠做了《密集观测技术推动地震学变革》报告,介绍了通过密集传感器技术建立地学观测网络进行地震观测取得的成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员陈洁做了《探海谛听的诞生与第一次海试》报告,介绍了深海地球物理综合监测系统的研制及第一次海试成果;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建平做了《张衡一号地震卫星的设计特征》和《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应用系统基本平台结构》报告,介绍了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践;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彩华做了《数字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设计及应用》报告,展示地震观测仪器设计的成果。

三、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与建模取得了新

的成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雷军做了《利用地震横波监测地壳深浅部应力的关键技术》报告,介绍了地震横波快慢波的提取及其应用于监测地壳深浅部应力取得的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康崇教授《合作目标磁矩的测量》介绍了地磁背景下对舰船、飞机等目标磁场中的目标磁矩的测量研究和数据处理结果;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迎燕做了《全球主磁场建模》报告,给出了全球主磁场的初步模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志祥做了《从密集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获得地球深部结构信息的重要意义》报告,采用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红海地区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结构。

    四、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出版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梁萌做了《基于地质云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报告,介绍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化技术将地质信息资源整合建成地质大数据中心的研发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丁毅做了《浅谈基于DSpace的数据共享系统建设》报告,介绍了利用DSpace6.3搭建数据共享系统的方法与过程;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数据管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韩露做了《地学数据共享的新模式——数据出版》的报告,提出了基于仓储的数据出版新模式,并在地学数据出版中取得的应用成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丰林做了《地球与行星科学传播及信息数据的出版与融合》报告,展现了多媒体下地球-行星科学数据出版的多种模式。

    研讨会期间还组织了党建教育活动,与会党员代表参观了哈尔滨工程学院的校史展览。代表们了解了从哈军工到哈尔滨工程学院的学院沿革历史,大家为哈军工培育的科技工作者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共和国的国土安全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所深深感动。

本次会议研讨内容丰富多彩,研讨议题从区域到全球性都有广泛涉猎,通过交流使大家在思想和学术交流上都有很大收获,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师生为本次会议的举办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7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9年会”于2019723日至26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具体承办。

7WTGTP研讨会将研究区域首次由青藏东部扩展到了华南大陆,对特提斯构造域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有很好推动作用,有益于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不同系统的科研院所近30家单位约9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滕吉文院士、杨文采院士和石耀霖院士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杨文采主任,田小波、吴庆举、杨顶辉、高原等副主任,于常青副秘书长及十多位委员;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王椿镛主任,艾印双、魏东平副主任和徐涛秘书长及多位委员参会。

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主持。简短的开幕式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研究员首先致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到会,感谢各位代表对会议的支持,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原研究员介绍了本届年会将研究区域从青藏高原东缘首次扩展到了华南大陆,对推动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有重要意义,期待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熊熊教授致辞,强调研讨会是地学思想碰撞交流的盛会,并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光临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临时有事的张国伟院士,专门发来短信,表达了未能参会的遗憾,并预祝会议成功。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特提斯构造域”。研讨会上,代表们围绕青藏高原东部与华南大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问题做了27个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围绕5个方面内容:(1)特提斯构造域壳幔结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2)特提斯构造域大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3)特提斯构造域与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的科学问题;(4)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及深部探测;(5)地震层析成像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滕吉文院士、杨文采院士、孙文科教授和李秋生研究员做了会议邀请报告。王绪本、于常青、周仕勇、安美建等专家在会上报告了学术成果。本次研讨会的亮点是一些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在会上交流了最新研究进展。高原、艾印双、吴庆举、田小波、周仕勇、赵连锋、朱守彪、李志伟、裴顺平研究员(教授)主持了研讨会不同阶段的交流。

研讨会后的座谈中,三位院士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寄语。滕吉文院士高度评价了此次研讨会,指出地球物理学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套用固有地质模型,地球物理学有其固有内涵,必须提出新的见解,有论点论据,建议地球物理学在与相邻学科结合时要去粗取精,但不要受其限制。杨文采院士对此次研讨会的学术交流成果感到欣慰,鼓励年轻人多思考,要具有创新精神,将青藏高原区域化、碎片化的研究成果提升到对青藏高原演化的整体认识的高度。石耀霖院士鼓励青年研究人员要注重跨学科思维,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胡祥云教授与艾印双研究员等主持座谈讨论并发言,诸多专家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科研、野外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发表了见解。

研讨会后,会务安排与会代表对附近的典型地质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中途拜访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为建设新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

研讨会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通过自由的学术讨论和激烈的学术观点碰撞,深化了特提斯构造域典型构造带的科学认识,激励了学术研究和创新。许多与会者表达了对WTGTP研讨会的支持,并期待对基于中国大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科学问题,通过WTGTP及年会平台的交流,开展更为持久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高原研究员、艾印双研究员、胡祥云教授共同筹备和组织了此次研讨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徐珊博士等统筹会务组,对本次研讨会的圆满、顺利召开做了非常周密的会务工作,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石玉涛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俊彤,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名研究生参加了会务工作。本次会议得到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的部分赞助。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高原、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艾印双)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协会承办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堤坝)渗漏探测及水下检测技术研讨会于2019729日~8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召开,来自水利水电行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家等单位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由水利电力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沙椿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樊忠成、水利电力分会会长张建清分别致辞。郭建秘书长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重点提到今年将推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鼓励与会的单位积极参与,一起努力把地球物理工程奖做成行业标杆级别的奖项。樊忠成总工程师代表会议承办方对到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的资质、荣誉、业绩等情况。张建清会长对会议承办方和参会代表表示感谢,介绍了召开本次会议的初衷:对于水库渗漏和水下检测等难题,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交流,能够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会议安排了1个特邀报告、6个主旨报告和3个仪器厂家报告,依次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朱国维的“堤坝渗漏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方法”、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张建清的“病险库坝渗漏探测新技术”、浙江东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李广场的“水下管缆检测技术及应用”、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力的“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期水下检测技术探索与思考”、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刘康和的“渗漏成因分析与探测应用实例”、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沙椿的“水电工程渗漏探测方法探讨”、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武兴亮的“强岩溶区防渗帷幕线路渗漏分析及探测技术”、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曹伟良的“无线实时采集传输地震勘探系统研制与应用”、重庆大学/重庆璀陆探测技术有限公司付志红的“大坝管涵渗漏的瞬变电磁检测方法”、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敏的“水利水电涵管检测技术及评价”。三个仪器厂家分别介绍了最新的研发成果,为渗漏探测和水下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软、硬件支持。

  闭幕式由水利电力分会秘书长楼加丁主持并总结发言。本次研讨会是水利电力分会成立以来第一次重要的主题学术会议。会议结合当前行业特点,探讨物探专业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如何调适自身,努力推进物探行业转型,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议报告紧密结合主题,结合实际工作,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不仅体现了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一些技术问题。“水库(堤坝)渗漏和水下检测技术”研究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愿各位同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为“水工物探”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次会议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高度重视,为办好本次会议他们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周到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水利电力分会)


 
 

   99日至11日, 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公司研究院等7个单位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徐宗本,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石油物探专委会主任、东方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苟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张玮,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赵邦六,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军,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曲寿利,公司副总经理杨举勇,公司总工程师张少华,与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和物探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苟量、谢军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致辞,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们表示热诚欢迎。

  大会特邀贾承造、徐宗本院士分别作题为“石油工业上游发展趋势与技术攻关方向”和“人工智能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的讲座;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冉崎、公司首席专家詹仕凡分别作题为“物探技术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AI+物探’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学术报告。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投稿436篇,经专家评审,最终录用421篇。会议交流和张贴技术报告421篇,内容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各个专业领域,无论是参会人员规模,还是论文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引领地球物理技术发展”会议主题,在1个主会场、8个分会场就12个研讨专题进行论文交流和研讨,这12个专题分别是:高密度宽频宽方位高效地震勘探技术,低信噪比与高陡构造区地震成像技术,过渡带与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包括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综合物化探技术,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物探装备及软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程物探技术,非油资源物探技术。

  会议在会场专设了26个展台和10个技术推介,介绍前期成果与当前热门技术、展示产

品和技术优势。部分厂商还在相应专题的分会场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和研究进展。

  闭幕式上,本次会议优秀论文获奖名单揭晓。经过会议专家组的评审,共有80篇论文获奖。其中:特等奖13篇,一等奖27篇,二等奖40篇。

与会代表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国石油物探界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充分展示了我国近年来物探技术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现了科技引领发展的巨大力量。会议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在智慧分享与思想碰撞中,大家凝聚了共识——“创新成就未来,合作铸就辉煌”。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9923-25日,2019年页岩油岩石物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克拉玛依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大恩到会致开幕辞,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主要油气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29个单位、近120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有关专业学院的学生也参加了交流,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岩石物理专委会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及全国性的学术活动,每年针对生产需求及研究热点组织区域性和专题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岩石物理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难题,围绕页岩油实验研究与岩石物理理论模型、页岩油数字岩石物理、页岩油勘探开发中的地震与测井关键技术、页岩油地质与工程点预测技术与实践等议题,以邀请报告的形式开展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对页岩油富集规律、地震预测技术、勘探开发技术、岩石物理实验技术、数字岩石物理及建模技术等学术热点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讨会特邀陈颙院士、中石油集团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赵邦六总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唐勇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印兴耀教授做了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承办方组织精心、安排周到,大会环境良好,技术报告展现了高层次和高水平,参会代表反响热烈,均表示收获颇丰。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促进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联合学术年会,于2019925日~27日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顺利召开。来自水利水电、铁路、城建交通、煤田、石油、地调、冶金、核工业等系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家共68个单位的18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

  本次会议以“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为主题,聚焦以下五个专题,分别是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检测、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大工程建设与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关键地质问题与地球物理技术,地球物理新技术、新装备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

  会议特别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做了5篇特邀报告: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杜树春博士,作了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西方公司的技术培训体系和软技能培训》的报告,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深入重点分析了信息时代、概念时代对不同人才的要求和技能要求,重点阐述了对软技能的重要性和要求;深入分析了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和大公司的培训体系;详细介绍了软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并特别阐述了软技能的需要和培训。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海丽博士,作了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变形检测与监测》的报告,深入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或集成开发的轨道平顺性检测、隧道安全检测、远程图像变形监测的软硬件开发、测试过程,深入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轨道交通、隧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就后续工作做了“定制、移动、全息、智能”的研究展望。

  东南大学张建教授,作了题为《土木结构智能化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报告,系统介绍了研究团队在结构智能化检测领域的微波雷达技术、光学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爬壁无人机的开发过程、对比试验和应用实例,为桥梁动静态变形非接触测量、桥梁拉索力识别、桥梁状态评估、车辆时空分布识别、结构裂缝检测、施工过程监控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报告介绍了桥梁群健康监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成果,并对智慧城市协同监测成套理论做了展望。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区域销售总监曹成勇,作了题为《城市排水管网智慧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报告,结合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 2012)》系统介绍了相关光学、声学电法、电磁法相关检测技术、设备和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光固化管道、离心浇筑等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和应用;对排水管网运维监管信息技术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曹哲明教高,作了题为《三维物探——工程物探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甬舟铁路全塘海底隧道三维地震勘探、武九铁路泽林段岩溶塌陷电磁波CT等,2个项目的三维物探工作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物探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来临、老旧物探方法焕发青春、可视化成果将无线逼近地质体真实形态、模糊解释等展望或理念,极具启迪作用。

  本次联合学术年会继续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9年水利电力分会优秀论文奖”、“2019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武汉中仪科技奖),经水利电力分会和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员对79篇来稿论文遴选推荐初评,产生15篇候选优秀论文,学术会议期间安排了推荐论文的专场报告和互动讨论,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到会委员及参会代表投票,评选出了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三篇,二等奖五篇,优秀奖七篇。

  大会特邀报告和优秀论文专场报告之后,有23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工程地球物理与检测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作口头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14家参展厂商的新型物探仪器装备展览,引起与会代表浓厚兴趣,展台前人头攒动,交流气氛热烈。

    学术报告会之后举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9年水利电力分会优秀论文奖”、“2019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武汉中仪科技奖)颁奖仪式,水利电力分会专家委主任、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副主任沙椿宣布获奖名单,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赵艳飞副总经理代表协办冠名赞助单位致颁奖辞。会议学术委员会代表向15位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闭幕式由工程物探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会长、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清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

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日程,衷心感谢各位参会代表及仪器参展厂商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会务组及会务公司全体工作人员为组织本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特别感谢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优秀论文奖的冠名赞助!


 

(水利电力分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975日在太原召开,来自全省会员单位的9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宋儒总工、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孙富民院长到会祝贺。

本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修改章程、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成员及监事会。学会理事长刘鸿福作工作报告,学会秘书长王俊业主持上半场会议,主要有如下10个方面。

1、在学术交流活动方面,20152018四年中,举办了五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共有710人次参加了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02篇,除2015年外,对交流学术论文进行了评选,共评选出72篇优秀论文,向论文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2、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四年中举办了三次较大型的能源勘测专业技术培训,研修学时88个,受训专业技术人员410人次,除山西学员外,还有山东、河北、河南、内蒙、浙江的勘测技术人员。先后邀请了我国地质类院校、生产单位及科研院所18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受训人员提交了相关论文,获得山西省人社厅培训证书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培训证书。

3、在学术论文推荐方面,四年中,学会组织参加了山西省科协、山西省科技厅每两年一次的18届、19届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了推荐工作。2016年,有7篇获奖论文;2018年有8篇获奖论文。

4、学会参加了省外学术活动及工作会议。四年来,除组织省内学术活动外,还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及秘书长会议;在石家庄举办的环渤海、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河南省地球物理学术年会;《学会志》审稿会议等。

5、在宣传与科普工作方面,参加了每年9月的省科协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展板及宣传资料的形式,结合活动主题,宣传地球物理技术在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利用、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和应用。并及时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会讯》,及山西科协网、“山西省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学导报》上报道了学会工作和活动动态。

6、四年来,获多项荣誉奖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被评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一人获先进工作者;在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二人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2018两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员奖。

7、关于科技成果推荐,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了三个单位的科技进步奖项目;组织专家鉴定了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的两项科技成果。

8、组织建设与理事会方面,吸收了新的团体会员;四年来共召开主要常务理事会15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92017720日组建成立了学会党支部,促进了学会各项工作的进行。

10、自觉接受省民政厅、省科协的领导,及时传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省科协文件,保

证了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会代表对工作总结报告分四组进行了讨论。

会议对学会章程进行了修改,补充了关于监事会的内容。

会议按照章程和政府要求,选出了第四届理事会成员和监事会。刘鸿福任理事长;刘邦涛、席建福、李建国、田忠斌、何进、常锁亮、田卫东任副理事长;李敬宇任秘书长;王俊业、郭崇光、杨德义、张荣、李莲英、温常贵任副秘书长;武耀泽任监事长,黄群、荣幸任监事。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本着存史、总结、提高、创新、发展的目的,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近日编印《会志》,以图片与文字形式,系统整理记录了学会从20059月成立以来,至20195月间走过的历程和主要事件。

《会志》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组织机构演变史。从学会成立至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三届理事会成员的组成、变化,介绍了三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

2、学术活动。学会主办、承办11次学术交流会议的情况,1510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提交专题报告交流与交流论文353篇;组织科技人员专业技术研修,山西及五省市410人参加培训情况;论文集与期刊专辑编印出版6部情况;参加省外学术会议与工作会议情况,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工作会议和外省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参加专业技术技能比赛并获奖情况;推荐优秀科技论文及19人获奖情况;组织科技项目鉴定、评审并推荐情况。

3、主要理事会及学会党支部。学会成立以来,针对每一时段学会的工作任务,及时召开了常委理事会,《会志》介绍了21次主要常务理事会召开的目的、会议主要内容,参会单位情况;学会支部成立情况及组织活动、工作概况。

4、社会服务。介绍了配合省科协举行学术茶座,为政府献计献策,提出煤矿采空区勘查治理中的问题治理意见,以及完成省科协项目“晋中盆地地热资源调查研究”情况。

5、科普与学会工作动态宣传。结合科普活动主题,参加了每年一次的宣传活动;学会成立以来,共在网站、媒体、报社、杂志上发表学会各类活动信息报道50次,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了山西学会每个时期的工作,与兄弟学会取得了交流,并向社会宣传了地球物理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6、工作业绩。总结了地球物理工作在资源勘查、地下水勘测、煤炭采空区勘测、防震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承担20052008年期间也门与阿联酋UNBT世行资金项目——地下水勘测项目的情况。

7、荣誉业绩情况。学会成立以来,集体与个人共9人次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工作者奖与山西省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982日,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山西省地质学会主办,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局物探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基层行暨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交流研讨会”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召开。

来自省煤炭地质局、省能源局、省地震局、晋中市科协、中冶三局、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及地勘单位的领导及技术骨干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任斗金主持并致欢迎词。山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聂君君参加会议并发言。

教育部“海外名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刘澜波教授就“当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机遇与进展”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当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应用,让技术人员了解了最前沿的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开阔了技术人员的眼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钱荣毅教授作了题为“复杂环境地质灾害无人机探测技术”的专题报告,全面阐述了无人机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与特点等,对无人机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及灾情勘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洋教授作了题为“地震波逆时偏移方法研究”的专题报告,主要对地震波逆时偏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方法是目前精度较高的深度域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就“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的突破”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从目前我国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目的及重要性入手,讲述了我国目前在深部探测技术及探测装备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及取得的成果,展望了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场交流环节,技术人员踊跃发言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通过本次交流研讨,对促进地球物理科技进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山西省煤炭地质局)


 

 

  2019822-23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学会、广东省科技厅主办,广东省地球科学与工程联合体(含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会等单位承办的“深地、深海与深空对地探测”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地学界院士、专家、地质工作者等5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地学大咖云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研讨“三深”,围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内容,对深地理论研究、深地深海高端探测技术开发与装备制造、地下空间开发技术、遥感卫星探测技术、遥感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级高工应邀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特邀地球物理专家有:谢和平院士(深圳大学)、薛爱民教授(北京派特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达教授代)、陈洁教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他们分别做了“深地科学研究与月基探测构想”、“频率域地震勘探——一种全新的地震勘探技术领域”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强国战略”等精彩报告,引发与会代表热烈反响。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张珂、林志清等也做了会议报告。

谢和平院士在作报告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四届一次(2019年三次)常务理事会于823日在太原召开,会员单位25位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刘鸿福理事长主持会议。

会议就学会的日常工作进行了讨论研究。一是学会办公室联系工作,继续由吕英同志负责;二是强调了副秘书长的分工,分为煤炭地质物探、地质矿产物探、煤电集团联系与物探学术、主管领导部门联系、宣传科普等六个主要内容;三是研究了会费收缴办法,决定还维持现行办法。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分别从地质、煤炭系统增加了三位常务理事。

之后,就高精度电磁法探测采空技术推广会事宜进行了研究。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综合电磁法高精度探测采空积水技术研究”项目推广会82426日在太原举办。本次技术推广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推广委员会、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和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联合主办,大同华瑞勘探实业公司承办。来自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单位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煤科工集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西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和一些煤矿企业等单位的地球物理工作者110人参加会议。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随着开采向深部进行,上部采空区积水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愈发严重,突水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针对煤矿复杂环境条件下采空区积水探测这一技术难题,由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联合江苏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于20106月在山西省科技厅申请立项,历经四年的试验研究,综合应用中心回线TEMCSAMT和直流电阻率、激发极化等多种电磁探测方法,解决了多层采空区积水的高精度探测技术难题,于201412月完成项目计划。本成果于2015年荣获山西省煤炭地质局新型实用新技术一等奖,2017年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包括: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论文16篇,专著1部,先后引进和培养人才10人。项目成果为促进山西煤矿企业消除采空区积水隐患,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促进了我国煤田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技术进步。成果先后应用于中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晋煤集团等下属30余个煤矿,50余个工作面的探测中,探测查明积水面积12平方千米,预测积水量2000万立方米,消除了采空区积水安全隐患20余处,煤矿企业实现安全开采煤炭3000余万吨,新增经济效益100亿元,避免经济损失20亿元。

在技术推广会上,项目组成员江苏大学闫述教授、陈潇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薛国强教授,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邱卫忠高工以及太原理工大学刘鸿福教授分别就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应用实例进行了详细讲解。参加会议人员就在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查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与项目组专家进行了互动,专家们进行了耐心解答。整个推广会上学术气氛很浓厚,参会人员高度赞扬项目组对地球物理技术进步的奉献精神,并希望能有更多勘测技术的提升与学习机会;项目组专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勘测技术,不断完善项目成果。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9年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暨泛珠三角洲地球物理平台学术交流会于201992124日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发起单位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辽宁、广东、广西、海南八个省级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大陆动力学、勘探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地球电磁五个专业委员会共同商定举办,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三家单位承办,由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云南、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青岛骄鹏工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国科(重庆)仪器有限公司,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十三家单位协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55个单位的124位地球物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来自地质、地震、煤炭、冶金、石油、交通等领域的勘测设计、院校、科研系统和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公司,体现了参会代表在地区和行业方面的广泛性。

  本次学术交流会举办时间正值祖国成立70周年华诞前夕,为表达地球物理工作者的浓浓爱国情,会议在所有与会代表齐唱国歌声中开幕。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砥砺前行,所有地球物理工作者献上衷心的祝福,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主持了开幕式,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张善法致开幕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杨志强相继致辞。

  本次会议筹备时间历时11个月,得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到环渤海、泛珠三角洲区域各省地球物理学会和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关心支持,得到各地地球物理专家的关怀指导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泰山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和国内著名地球物理专家做专题特邀报告8个。中科院滕吉文院士的特邀报告“当今金属矿产资源供需与未来走向之探讨”高屋建瓴,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以地学领域大科学家的洞察力,通过列举大量数据和事实指明了我国金属矿产勘探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与会代表们上了一堂深刻生动的专业理论课。吉林大学殷长春教授的特邀报告“地球物理电磁三维反演问题”全面而生动的讲解了电磁反演领域的新方法、新突破、新进展。

  中山大学张珂教授做“广州市钻孔基岩地质填图方法与应用”特邀报告,讲解了利用钻孔资料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广阔前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吴海成教授做“智慧地球物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特邀报告,从宏观的角度讲解了地球物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徐龙军教授做“抗震性态设计关键问题——双规准反应谱及其应用”特邀报告,说明了双规准反应谱在规范抗震形态设计反应谱描述方法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做“我国深地资源电磁探测新技术研究进展”特邀报告,讲述了电磁探测新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深地资源探测需求。山东科技大学林年添教授做“人工智能技术在地学中应用的瓶颈与突破”特邀报告,讲述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地学应用的现有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吴时国研究员做“南海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前景浅议”特邀报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董冬冬代讲),分析了我国南海海底赋存的矿产资源形式及可行的开发技术。本次会议进行了12个学术交流报告,依次是:山东省物化探勘察院臧凯高级工程师报告“浅海海底高精度重力测量工作介绍”,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赵宪堂高级工程师报告“瞬态瑞利波在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分析”,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董银萍工程师报告“叠前拉梅参数直接反演在煤层气预测中的应用”。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分公司邵敏报告“基于VSP资料的地震处理解释应用效果分析”,中山大学贾淇文硕士研究生报告“基于Landsat-8数据的2013-2018年珠江口悬浮泥沙时空动态分析”,中石化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齐静静高级工程师报告“工程物探技术在油田滩海构筑物检测中的应用”,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李栋博士研究生报告 “马里亚纳海沟中段俯冲变形特征研究”,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徐淑贞工程师报告“水污染地球物理方法探测与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实现”。中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刁瑞博士研究生报告“油藏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张宏高级工程师报告“鲁西南地区地震勘探资料的综合利用及效果”,山东省物化探勘察院赵德庆高级工程师报告“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采空塌陷区探测中的应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尹亚捷报告“塌陷探测雷达技术及规范解读”。

  本次会议有8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公司参展,其中7家做了介绍最新物探仪器的报告,分别是青岛骄鹏工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骄鹏物探设备及新技术新方法”,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的“重仪公司产品简介”,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的“McSEIS-AT微动仪产品简介”,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的“井间CT技术方法及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的“WD智能微动勘探技术及应用”,国科(重庆)仪器有限公司的“可控源高频大地电磁的研发与应用”,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世界上第一个智能传感器”。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物探仪器。

  本次学术交流会共收到论文50篇,论文涵盖了地震预警预报、煤层探测、金属矿物探测、海洋地质、物性参数试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本次会议组成了12人的专刊编辑委员会,经过编辑委员会审定39篇论文由《山东大学学报》专刊出版。

会议组成了9人的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代表了环渤海、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的生产、科研成果。

  会议组织了沿海滨栈道的“阳光健步行”活动,邀各位与会代表游览青岛美景,一路远观奥帆,近看国家水准零点,游览小麦岛公园。

会议组织了重点院所考察活动,了解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对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做会议总结讲话。薛国强研究员宣布了本次会议评选优秀论文名单,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主要亮点:会议的整体架构为8+5会议,八个地方单位和五个二级学会;会议具有“区域性”和“交叉性”的鲜明特色;会议有120多人参会,有28个口头报告和12个张贴报告,其中有8个特约报告,专家们不辞辛苦的传经送宝;唱国歌、健步走、参观重点科研院所等活动大大丰富了会议内容;会议投稿文章经评审集结出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增刊。薛国强研究员还表达了对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暨泛珠三角洲地球物理平台学术交流会越办越好的祝愿,希望将来能更多的给予青年地球物理同仁帮助,鼓励更多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投稿论文并作报告,并且希望将来能将会议论文以期刊正刊的形式发表。最后,薛国强研究员带领参会代表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祝愿地球物理事业红红火火,祝愿每位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事业有成,为地球物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跳出秦岭谋突围,一带一路寻商机。97-911日,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高菊生带队一行4人,会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赴塔吉克斯坦开展实地踏勘和对接交流,并进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出访团先后到访了国内上市公司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338)的子企业——塔中矿业有限公司苦盏办事处、矿山现场、杜尚别办事处,实地参观了选矿厂、采矿巷道,对物探队(公司)承揽的阿尔登托布坎地区-塔中矿业矿区及外围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进行实地检查指导,会见了西藏珠峰总裁王喜兵、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李红军,塔中矿业总经理李善仁、副总经理文有道、马德武等相关领导,对于深化双方合作、拓宽发展思路、了解塔国矿业政策等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代表团一行听取了阿尔登托布坎地区-塔中矿业矿区及外围地球物理勘查项目的物探工作简报,查阅了物探工作的原始数据及相关野外工作成果,详细了解矿山建设标准、选矿厂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情况。并深入井下生产作业现场,视察了物探队(公司)开展的物探地表作业情况,专家们对物探野外工作成果和质量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在“塔中矿业矿区及外围地球物理勘查野外工作”专题研讨会及商务洽谈会议上,高菊生总经理着重阐述了“地矿一体化运营”的特色优势。他指出,近年来,地矿集团大力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布局,中亚地区将成为地矿集团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希望双方强强联合、发挥所长,推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的合作与发展。郭建秘书长作为地矿集团院士专家基层行的实地指导专家,对塔中矿业矿权区域展开了物探和地质方面的解析与指导,建议将地质和物探方法不断结合,投入更多的工作量,提高对整个矿区的控制程度,力争将其做成一个透明矿区、数字矿区。他同时表态,学会将全力支持地矿集团、塔中矿业的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使塔中矿业的资源不断扩大,合力将该项目打造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样板工程。

  通过此次地矿集团出访团赴塔实地踏勘及商务会谈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地矿集团“立足秦岭、跳出秦岭”的发展战略,以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塔吉克斯坦发展的信心,这是地矿集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发的又一次积极尝试与实践,对开拓中亚矿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地矿集团报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9年    第3期    总第147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胡敏 本期责任编辑:董静
  邮编:100029 发行:董静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024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