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44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的通知(摘登)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会议纪要(摘登)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结束

2018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评审工作在北京举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三次秘书长工作会会议纪要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度工作会暨座谈会在京举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启动会在济南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人才托举”项目2018年度进展汇报会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初稿第二次评审会在京召开

我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组织参加新标准化法宣贯主题培训班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换届工作纪要暨五届一次主任工作会议纪要

全国创新思维与数理科学首席传播专家为复旦附中举办专题讲座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常务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编委会会议纪要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第四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西安举办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青年论坛在京召开

第九届全国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技术前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第二届绿色勘查科技暨“一带一路”地球物理高层论坛会议纪要

勘探地球物理学进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8油气藏精细高效开发国际技术论坛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水利电力分会2018年联合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18年“地震波传播与储层参数反演”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十一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全国第二届数字空间战略研讨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第二届一次年会暨工程建设风险防控物探应用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智能地球物理技术与透明地球学术研讨会会议简报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环境地球物理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二届固体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前沿学术讨论会总结

“大陆动力学研究前沿:大陆岩石圈内部界面与板块构造”学术研讨会纪要

“深化空间天气战略研究建议”咨询评议会纪要

2018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暨2018学术年会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四届“地球科学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湛江召开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2018年学术交流会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换届会议纪要

21世纪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在三亚成功召开

“中部(河南)地球物理学术论坛”在漯河市顺利召开

报道

AGU代表团到我会进行访问

我会参加“我与科协同成长”征文及演讲比赛喜获好成绩

我会在科界年度评选活动中获得佳绩

2018年学会科普工作集锦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科协组织的生动实践,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汇聚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科协组织编制了《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并结合本学会、本地区科协组织的实际,聚焦重点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都有新气象。

 

中国科协
2018年12月28日

 

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


 

一、开启新时代科协事业发展新征程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大任务

(一)提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

1.全面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2.加强科协组织党的建设

3.支持科技工作者政治参与

4.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5.创新凝聚科技工作者方式

(二)提升创新文化引领能力

6.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7.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

8.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9.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

10.建立完善科学共同体自律功能

11.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12.推动建立科技期刊分类评价体系

(三)提升创新人才凝聚能力

13.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

14.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流动

15.推动建立赋能创新协同组织

(四)提升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

16.建立柔性科技智库网络

17.开展重大科学决策咨询

18.正确引导社会话题

19.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20.开展专业性社会化服务

(五)提升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能力

21.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2.支持发起国际科学计划

23.开展“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

24.推动国际科技组织总部中心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制定学会发展规划

(三)制定地方科协发展规划

(四)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六)加强条件保障

(七)加强实施接续

附件: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擘画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科协组织的生动实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开启新时代科协事业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科协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中国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协成立60年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把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使命,始终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应有作用;坚持把学术交流作为主业,充分发挥在学术创新引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坚持把科学普及作为基业,充分发挥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坚持把科技决策咨询作为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中的科技智库作用;坚持把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在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在我国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活跃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第一线,始终同国家建设、人民幸福、科技创新的发展紧密相连,不断谱写精彩篇章。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加速世界多极化发展。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基础科学研究薄弱,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缺乏;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缺乏;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以及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之间融合发展不够;科技评价导向偏离,科学精神宣传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相对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须承载的新使命而言,科协组织还存在机关化、行政化等脱离科技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和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够;凝聚力不强、组织松散,基层科协组织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组织活力不够,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组织“连接”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向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破浪前行,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这要求科协组织必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久久为功,开创繁荣兴盛科学文化的新天地,开启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的新征程,搭建柔性集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新平台,孕育智慧赋能科技创新主体的新生态,拓展砥砺迈进世界科技舞台中央的新通道,把中国科协建成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精神之家、价值之家、发展之家,建成追求卓越、创新突破的科技工作者筑梦之地、赋能之地、成就之地,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造、自律自励、潜心研究、淡泊名利的科学文化氛围,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砥砺奋进,戮力前行。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融入大局、聚焦靶心,始终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建立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科协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创新人才凝聚能力、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能力,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使科协组织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协组织必须坚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健全党对科协组织的领导体制,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科技工作者为中心。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组织的天职,科协组织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科技工作者满意度作为衡量科协服务的标准,多为科技工作者办好事、解难事,维护和发展科技工作者利益,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不断增强科协组织自身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服务大局。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是科协组织的价值所在,科协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规划和开展工作,把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引导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来,承担起服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新时代科协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协组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自我革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抓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科协组织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始终与党和国家伟业发展同频共振。

——坚持开放融合。开放融合是新时代科协组织发展的根本出路,科协组织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点,密切与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地方等的协同,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政府市场两种机制、线上线下两种渠道,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形成全面开放融合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紧紧围绕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扩大有效覆盖、转变拓展职能、建设网上科协、强化基层基础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学术、科普、智库“三轮”驱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塑,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工作新流程的再造,实现外向拓展、纵横融合、网络活跃“三维”聚力组织新力量的重构,进一步推动形成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自律自励、淡泊名利的学术氛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联系广泛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为科协事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到2035年,紧紧围绕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科协工作体系全面建成,科协组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创新人才凝聚能力、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为科协组织的卓越贡献发展注满动能。

——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工作者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科技工作者政治参与渠道更加通畅,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维护与发展。

——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全面提升。理性质疑、求实求真、探索创新、包容失败的科学文化氛围基本形成,科技职业成为青少年的向往,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社团、科技期刊、学术会议,成为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和引领创新文化的重要力量,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20%。

——创新人才凝聚能力全面提升。扩大科协组织在科技工作者集中的机构(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有效覆盖,科协组织奖励的国际影响力和导向作用充分显现,推动建立完善工程能力认证和国际互认体系,形成以业兴才、以才引才、以德聚才的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涵养的良好生态,科协组织在政、产、学、研、才、金、用等创新价值链中的桥接作用充分发挥。

——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成专业性与跨界结合的柔性科技智库网络,成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成为全球科技智库网络的重要枢纽,成为具有公信力和美誉度的权威咨询服务平台,成为深度参与科技制度设计和科技创新评价的独立力量。

——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中国科技界“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议题的重要发起者和对话交流的重要主场,成为全球科技治理规则制定的重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实现“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全方位发展,成为国际科技组织总部的重要汇聚地。

第三步,到2050年,把中国科协建成与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卓越、赋能、创新、包容的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成为世界主要枢纽科技组织,与社会各方戮力同心建成世界科技创新文化高地、全球高端创新人才中心、全球科学文化传播中心、全球高端科技智库中心、国际科技组织总部中心,为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三、重大任务

紧紧围绕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核心关键,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对科协组织的使命要求,科协组织自身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强化重大任务和关键措施的部署。

(一)提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

坚持科协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政治属性,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贯穿科协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增强科技工作者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全面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助力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响应的快速反馈机制,实时精确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2.加强科协组织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党的建设规律,彰显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建立健全党全面领导科协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学会党的组织工作体系,推动学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发挥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3.支持科技工作者政治参与。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进一步推动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意见建议征询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完善重大科技政策面向科技社团的意见咨询机制,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

4.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创新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机制,准确把握变化趋势、思想动向和关切需求。协调和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帮助科技工作者通过正常渠道、合法途径,伸张利益诉求,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创新凝聚科技工作者方式。研究科研规律、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科协组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工作规律。充分尊重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因人而异、尊重差异、宽容个性,让科技工作者在充分信任、平等交流、自我实现、价值认同中赢得内心认同、自觉融入大局。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业务联系、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用心用情把科技工作者感召、汇聚在党的周围。建设和发挥“智慧科协”信息平台作用,拓宽科协组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渠道,改善服务品质。

(二)提升创新文化引领能力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倡学术民主,捍卫科学尊严,引领科技创新未来人才成长,孕育理性质疑、求实求真、探索创新、包容失败的科学文化传统。

6.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以人民为中心,编制面向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建立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建立完善新时代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培养一批科普专家,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完善科普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公众与科学家、专家的互动与对话交流,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工程等的理解,增强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认同。创新农业农村科普,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普科幻创作和科普产业发展,建立完善智能泛在的科普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科学传播产品的生产和集散中心。推进科学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合作,贡献中国科学传播智慧。

7.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推动完善同行评议的学术评价体系,倡导直面问题、大胆质疑的学术民主,百家争鸣、海纳百川的学术文化,形成爱国奉献、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科学家职业行为自觉。持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恪守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8.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中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院所、进企业活动,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弘扬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塑造科技界的模范先锋,展现无私奉献的胸怀与担当,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激发报国之志。

9.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开展校内外融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激励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推动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好贯穿教育全过程,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习惯,提高青少年对周围世界的科学认知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和科普场馆等面向青少年开放,建立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拓展青少年体验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渠道。

10.建立完善科学共同体自律功能。探索建立以学术机构(团队)以及领域(行业)、区域等为对象的创新环境社会评价,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创新环境的跟踪评价和发布,促进创新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自律自净功能,引导各级学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制定、诚信教育引导、诚信案件调查认定、科研诚信理论研究等工作,实现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净化。

11.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瞄准学科前沿、学科交叉领域,聚焦科技产业发展重点关键领域,搭建系列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发起重大议题,发布世界科技前沿进展,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方式创新,提高学术交流质量,支持推动学会发起主办或承办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建设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组织开展前沿成果、科技信息、科学文化等传播和交流活动,建成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传播之地,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之地,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之地。

12.推动建立科技期刊分类评价体系。把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学普及等不同类型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发挥学会的学术优势,按照不同学科领域特点,推动建立科技期刊分类评价标准,引导国内科技期刊坚持以价值导向办刊。探索分领域发布自然科学类高质量学术期刊分级目录,在全球遴选认定和应用推广,推动国内外、中英文科技期刊同质等效,引导期刊专注提升学术水平,引导优秀科研成果在高质量期刊首发。

(三)提升创新人才凝聚能力

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接长手臂,着力扩大有效覆盖、转变拓展职能、建设网上科协、强化基层基础,做大做强学会,拓宽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渠道,实现创新创造价值。

13.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开展创新人才成长和流动规律研究,开展创新领军人才合作交流活动。推动建立国内工程能力认证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不断拓展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格互认协议范围,积极在国际工程联盟中推送我国工程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动设立具有广泛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奖励表彰。开展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行动、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

14.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流动。推动建立完善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激发科学家激情,让各类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鼓励引导科技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广泛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加强海外科技人才的联系联络。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交流合作,吸引发展中国家科学家、青年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合作交流。推动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平台,开展科技人才政策评估,开展科技人才的数据交互、认定评价、宣介引荐。

15.推动建立赋能创新协同组织。围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完善创新协同联合体、跨学科联合体、跨产业联合体、跨学会联合体等赋能创新协同组织。推动形成政、产、学、研、才、金、用等科技创新价值链,汇聚创新资源、连接创新价值、对接社会资本,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四)提升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

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实时回应社会关注焦点,承接政府转移社会职能和服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开展科技类社会化服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16.建立柔性科技智库网络。筹建并发挥中国科技战略委员会作用,以中国科技峰会为平台,构筑中国科技智库旗舰,调动国内外智库资源,围绕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发起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打造科协组织高端智库的服务产品。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学科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优势,推动专业智库建设,鼓励地方科协加强区域智库基地建设。与一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组织、科技智库建立伙伴关系,推动建立科技智库联盟。

17.开展重大科学决策咨询。紧扣世界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聚焦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开展战略咨询研究,研判重大发展趋势,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主意提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第三方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18.正确引导社会话题。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组织科技工作者,通过解读、讨论、对话等方式释疑解惑。建立应对引导社会关注话题的科协组织迅捷反应机制,有效组织科技工作者主动发起、积极参与有关社会关注的重大话题讨论。

19.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组织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深度参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创新发展,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引领、技术经济融合、社会公共服务,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协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中国科协与地方党委政府开展高层次、全方位、机制化的战略合作,为区域发展引入创新资源,增强区域发展内生活力和发展均衡性。

20.开展专业性社会化服务。推动学会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技类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方,开展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工作。发挥联系广泛、专业化程度高、社会信誉好等科技社团优势,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链条的科技中介服务,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五)提升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能力

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全球科技伙伴关系,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

21.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拓展民间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规则制定、议程设置、舆论宣传、统筹协调,积极参与引领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国际组织任职后备人选的推选和培养。

22.支持发起国际科学计划。鼓励支持我国科学家主动设置、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23.开展“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建立完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层科学家对话机制,拓宽科技人文领域合作渠道,建立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开展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行动,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技术含量。开展与重要对口组织深度对接,推动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实现重点国别对口组织对接的全覆盖。

24.推动国际科技组织总部中心建设。大力支持和推动在华建立国际科技组织,聚焦前沿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运用国际规则,吸引国际同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引导新建国际科技组织来华登记并设立总部,积极争取国际科技组织或分支机构来华设立总部或秘书处,为国际科技组织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条件。

四、保障措施

本规划纲要是新时代科协组织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全国科协系统必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实施,确保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国科协规划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动科协系统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研究决策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指导督导科协系统规划纲要实施工作落实。中国科协将对本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分工,纳入工作考核体系。

(二)制定学会发展规划。各全国学会要在本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加强组织领导,充分结合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特点,研究制定本学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序推动新时代学会创新发展,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会组织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三)制定地方科协发展规划。各级科协要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科协组织发展规划,做好与相关区域、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争取把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规划计划,统筹协调落实。

(四)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科协基层基础建设,推动解决基层科协组织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等“四缺”问题,推动建设完善网上科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推动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等中建立科协组织。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服务向全产业链、协同精准、现代信息化转型升级。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科协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提升科协系统干部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推进学会秘书处实体化、秘书长职业化,推动改善学会工作条件和待遇。

(六)加强条件保障。规划纲要实施与规划、计划、年度工作和预算等有机衔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制定完善支持学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鼓励支持兴办社会公益性事业,加强学会的监管和服务,强化规范和自律。推动制定完善支持科普设施建设、科普公共服务等保障政策,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有关要求,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推动完善科技期刊支持机制。建立完善以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多元供给的支撑保障模式,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政府市场两种机制,创新科协组织保障方式和机制,增强科协组织发展活力和支撑保障水平。

(七)加强实施接续。规划纲要作为科协组织超长期的事业发展战略部署和安排,做好实施的接续衔接。与本规划纲要配套制定的《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见附件),是规划纲要前三年的实施方案,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后续行动方案。今后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每五年制定阶段性的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同时,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每五年评估两次。

附件: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略)    

(摘自科协网站)


 

 

根据我会向中国科协提交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工作方案,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我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带领下,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创新服务,2018年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学会管理

(一)民主办会

按计划召开了召开常务理事会议2次、秘书长会议2次、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 次、党委专题工作会2次,学会工作会议1次、理事扩大会1次会议,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按民主程序管理好学会。

(二)组织建设

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我会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依法依规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一博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矿产测井分会,主任彭伟斌高工。经我会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拟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吕古贤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主任滕吉文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术才教授。

经我会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审议通过,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疆办事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疆办事处的挂靠单位: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的挂靠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按照学会分支机构管理规定,部分分支机构在学会换届改选后,也相应进行了换届。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后,主任由蔡晋安研究员担任;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后,主任由夏江海教授担任;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后,主任由欧光习研究员担任;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后,主任由底青云研究员担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换届后,主任由张玮教高担任。

因工作需要,增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曹宏;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张作宏;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李庆武;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李刚在;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林志清;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陈刚;浙江华东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李广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物探测试研究中心潘军;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刘栋臣;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物探公司刘贵富;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丁陈奉;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刘正荣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增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曹宏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三)会员发展

按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要求加强会员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注重学会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使申请入会的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2018年入会情况如下:

单位会员:按照单位会员管理条例,对单位会员进行调整,截止1231日单位会员112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

个人会员:截止20181231日,我会会员总数为20530人,2018年新入会会员2111人,其中女会员452人。按中国科协和我会会章的要求,发展会员时强调权利与义务,新发展的会员均认真登记注册并按规定收取会费,为个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打好基础。

学术活动

2018年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18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14个,已完成会议29个(见附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其中计划内会议13个,计划外会议16个,累计参加学术交流人员7367人次。

(一)国内交流

我会第34届学术年会与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联合举行,联合学术年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6 家共同发起,由我会承办。本次联合学术年会设有100个专题,收到论文2150篇,大会邀请报告6篇,设1个主会场,35个分会场,口头报告1500余篇;张贴报告600余篇,到会代表约2300人;我会第34届学术年会举行了地球物理前沿进展讲座,邀请报告3篇。

会议内容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繁荣了学会的学术交流,同时又为广大地球科学工作者在创新发展中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地球科学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对于推进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交流

1、第八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18)于2018610日至614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会。大会共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等在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中的16位杰出学者作大会报告和专题特邀报告。浙江大学杨文采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毛景文院士及我国地球深部探测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教授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会议完成108个口头报告和13个张贴报告。

    2721-22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省石油学会共同主办了2018年勘探地球物理国际会议(CEG)。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油田企业、研究机构、相关高校和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及俄罗斯等5个国家外籍专家共计200余人齐聚兰州参加会议。

(3) 20181015日, 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主席Eric Davidson,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Christine W.Mcentee,战略及组织优化执行副总裁Janice Lachance,科学执行副总裁Brooks Hanson;全球知名出版Wiley集团董事、Wiley家族第七代继承人Jesse WileyWiley集团全球政府事务副总裁Andrew Tein代表团一行8人到我会进行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双边合作处副处长孙林出席了会谈,副理事长赵殿栋教授代表学会致欢迎词并就学会的学术活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会员发展、期刊建设及创新服务等方面情况向来宾做了介绍,并就未来合作事宜双方进行会谈。

(三)承担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根据中国科协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要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组织工作,目前按照预定的目标加以推进,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2018年召开编委会会议两次。

2、为迎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华诞,更好地开展纪念活动,宣传学会、承前启后,我会于20152月发出了球会字(2015)第05号“关于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通知”,各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组织分别成立编写小组。2018年我会参加中国科协网上会史馆建设,积分排名第四。

(四)承担的科协项目

在我会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按照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指示精神,我会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积极投入中国科协学术重点活动的项目申请,2018年先后承担中国科协项目4项,具体项目名称如下:

1、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助推工程;

2、学会能力提升与改革工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的地球物理团体标准;

3、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20年度)项目 (4人);

4、中国科协重点学术交流活动项目。

三、科普工作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和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以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累计受众人达40万余人次,其中线下传播达10万余人次、线上传播达30万余人次。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一)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

学会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支。组织各团队开展了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科普活动。多位专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讲座,并在全国各地积极宣讲普及。2018年,各团队共开展科普讲座70余场,科普成效显著。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

学会建设了“地球科学探秘”和“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公众号,推送科普图文40余篇,文章涵盖了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海洋、环境与能源等社会热点内容。结合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日及热点科技事件,发表系列科普文章,线上传播约30万人次。

科普文章“‘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地震监测预测新篇章”和“地震预测新技术:地下云图让地震实时看见”两篇图文,阅读量达上万人次。在科普中国的支持下,通过移动终端“科普中国”栏目首发,迅速在“今日头条”、“百度知道”、“网易新闻”等新媒体上转发,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与新华网合作,完成了对我学会地震电磁卫星首席科学家申旭辉研究员的在线视频采访及互动,收听收视人数达到几十万人次。

地球科学首席传播专家施光海教授参加中央十台科学教育频道《透过光谱识颜料》的策划与拍摄,该节目于2018228日在央视10频道播出。

2018723日,地球与行星科学传播团队专家李永平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白岩松电话直播采访,介绍关于“安比”台风的防御。

(三)科普资源开发

2018年,我学会前理事长陈颙院士领衔开发制作了科普图书《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丛书》,丛书包含《地震灾害》、《火山灾害》、《空间灾害》和《海啸灾害》四册,是教科书式的科普图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图书已通过赠送和公开发售等渠道传播。

(四)主题科普日活动

1、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周期间,学会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和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等科普基地,围绕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精心谋划,开展了校园宣讲、科普展览、撰写科普文章、小学生地学科普知识竞赛、中学生科普演讲大赛等形式多样的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科普影响范围达到了10万人之多。

2、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宣传主题和汶川地震有关科学问题开展了系列线上和线下活动。推出地震预测途径探索系列科普专辑,连续更新14篇文章,讲述近年来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学会专家陈会忠研究员带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的志愿者在北京市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现场发放了科普彩页,得到公众好评。受众约8万人。

3、科技活动周

科技活动周期间,学会组织开展了“科学家进校园”和“认识矿物标本”科普活动。学会专家来到江苏江阴市临港中学、南闸中学、上海松江区车墩学校、河北燕郊高楼小学、五福庄小学、西柳小学、马起乏小学等学校为学生们举办科普讲座;学会专家带着矿物标本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展板宣传和矿物标本相结合的形式为孩子们介绍地球知识,指导认识矿物,深受孩子的喜爱。受众约3000人。

4、科普日

学会组织科普专家在辽宁、上海、北京、福建等地开展了系列科普讲座,将100余册科普图书捐赠给福建华峰小学海洋图书馆,受众约1500人。

2018年,各团队共开展科普讲座45余场,科普成效显著。其中包括:

1)周坚鑫教授的海洋国土与海洋探宝中国南海的生态岛礁建设等海洋系列科普讲座;

2)杨志根研究员的“人类探测外星智慧生命的历程”和星星离我有多远——梦想从童年关注星空开始”等系列天文系列科普讲座;

3)施光海教授的地球·珠宝”科普讲座;

4)李永平研究员的气象灾害系列科普讲座等。

四、宣传出版工作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5种,印发4期《会讯》,确保完成2018年出版发行任务。

2016年经申请,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Earth and Planet PhysicsEPP)英文期刊编辑部,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EPP期刊编辑部96日收到科睿唯安关于EPP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收录的邮件,这为EPP成为SCISources Citation Index)期刊迈向了决定性的一步,表达了国际学术界和期刊界对EPP的认可。EPP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将在Web of Science被检索到,这将进一步扩大EPP的国际影响力。

Applied Geophysics《应用地球物理》2017SCI期刊因子上升为1.000 2017 年《地球物理学报》年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第1,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1

《地球物理学报》坚持刊载国内最新研究,继续保持中国地球物理学第一刊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奖-百种最优秀-cnki双语-科协2019资助)

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预计在年底可投入试运行,目前约有近三十家期刊加盟。浏览方式可有手机版和电脑版两种。

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我会积极推进互联网+学会工作的建设。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针对我会工作实际和特长,在系统升级中我们注重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学会网站不断增加新功能,使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目前已实现我会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学会网站会议系统、会员系统升级,完成了论文的在线提交、审稿及参会人员的在线注册和线上支付等功能,完成了个人会员的在线申请、在线支付及个人会员的在线查询功能,实现了学会网站与手机的移植,用手机可以进行会员申请、交费和会员查询,用手机可以查看学会网站的所有信息,会讯和学会网站内容能及时得到更新,使广大会员第一时间了解学会工作的最新动态。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方便广大会员,会员证、注册工程师证书均采用电子证,随时可查,手机端现场注册系统完成,201810月投入使用。此举创新了联系服务广大会员的机制和手段,加强了智慧学会建设,提升了学会网上联系、网上服务、网上引导、网上动员广大会员的能力。

创新社会服务

(一)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

我会作为中国科协首批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学会评审、社会认可、不与工资直接挂钩的专业职称技术评审改革的社会需求,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2018125日,我会开展了2018年度会员职称评审工作,评定正高4人,副高10人,中级13人。截止201812月共为会员单位评审人才149 人。

(二)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认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推进科技人才评价专业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突出学会专业属性和技术优势,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类而非行业准入类职业资格认定。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721-24日举办了2018年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于20188月下发了关于申报2018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认证的通知,20181119-20日在北京举行了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考核答辩。经笔试、考核答辩,评审专家仔细阅读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并对其进行评议、打分,最终46人通过,通过率为74.20%

(三)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印发的《中国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经我会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16年开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工作实施进展如下:


 

2018年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授牌揭牌一览表

序号

建站单位名称

考察情况

授牌时间

揭牌时间

1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通过

2017.10

2018.03

2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通过

2017.10

2018.05

3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通过

2017.10

2018.07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揭牌

通过

2017.10

2018.01

5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考察

通过

2018.10

待定

6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考察

通过

2018.10

待定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考察

通过

2018.10

待定

 

(四)科技成果评价

我会于201612月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工作。2018年鉴定情况如下 :

 

序号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地点

1

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2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北京

3

煤矿槽波勘探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4

极低频探地(WEM)工程资源探测方法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五)标准研制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1028日发文,球会字(2016)第15号“关于印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布置开展此项工作。201813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文,球会字(2018)第05号“关于同意山东大学等单位开展《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的通知”。2018423日,在北京召开山东大学制定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评审会,签订了标准编制项目协议书。分别于620日,913日召开初稿评审会

(六)“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西安开幕。大赛吸引了来自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安大学等24所高校重磁队21支,地震测井队20支,计41支队伍300余人参赛。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旨在促进全国各大高校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创新与交流的平台,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地球物理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创造条件,丰富和发展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七)“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成立

“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成签字仪式527日在北京举行,暑期学校是由南京大学牵头,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大学等五所国内院校,与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共同组建,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希望通过暑期学校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科技创新的平台、年轻人成长(就业)的平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东方应用物理暑期学校的成立,也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提升地球物理技术人才质量和水平,这对培养和发现一流的技术人才、激发积极创新科技,必将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第一期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开班仪式于723日在河北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颙,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出席了开班仪式,同期举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表彰奖励

(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8年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评选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3个,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该奖的设立为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展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促进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交流推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会参加2017年度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基础研究类并列第四,大排名19

(二)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并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妙月研究员荣获2018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三)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史全岐、杨宏峰、杨涛、孙伟家和张振国五位会员荣获2018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四)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对《地球物理学报》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的结果,四篇论文荣获2018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分别是:《20161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胡朝忠等);《航空电磁勘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殷长春等);《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王未来等);《基于相似度权重算子和f − x域经验模态分解的随机噪声衰减方法》(甘叔玮等)

(五)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

按照《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第七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授予巴晶、杨涛、高永新、贾晓峰、王祥春等五位青年学者。

 

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学会管理

1、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

2、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积极发展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建立健全单位会员联系人制度;

4、根据全国性学术类社团评估指标和我会的实际情况现状,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准备材料、组织迎评将是我会今后工作重点之一。

5、做好2019年院士推荐工作,请拟参加推荐的单位及符合条件的个人做好申报材料准备。

二、学术交流

进一步做好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术交流活动,召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积极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促进学科群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会学术影响力。

三、职能转移

1、完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团体标准的方案制定、申报程序、组织管理(组织机构、工作机制、文件管理);完成2-3项地球物理方法的团体标准的审核、实施、培训;

2、做好学会的智库建设,拓展科技评估评价产品与服务;

3、加强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科普工作

1、开展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2、继续做好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周、世界地球日宣传周以及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主题日的科普宣传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

3、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微信等多平台开发传播地球科学科普知识;

4、积极申报加入地学科普教育联盟和科学传播专家科普进校园联盟;

5、继续开发科普资源以及将地球科学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和整装工作,以便供给各省、市、区基层开展科普活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

单位名称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参加人数

交流

论文

出版

论文集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2018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10

20-23

北京

2000

2100

1

(光盘)

*2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噪声成像与密集台阵观测及大陆动力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1

27-28

深圳

130

28

 

*3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大型工程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四届八次主任工作

3

6-9

珠海

36

 

 

4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全国第五届防灾减灾之路研讨会暨周恩来防震减灾思想及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3

22-24

江苏

淮安

58

42

 

*5

岩石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8油气藏精细高效开发国际技术论坛会议

4

11-13

成都

500

23

 

*6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第六届流体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及环境灾害学术研讨会

4

20-22

北京

120

79

 

7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

4

24-27

北京

1120

446

 

*8

水利电力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成立大会暨水工物探高峰论坛会

426

武汉

120

 

 

*9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深海观测大会海洋地球物理专题会

5

9-11

舟山

30

12

 

*10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八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

6

10-14

浙江

290

121

 

11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711-14

青岛

300

100

 

*12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省石油学会共同主办

2018年勘探地球物理国际会议

7

21-22

兰州

200

96

 

13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岩石物理学术研讨会

8

4-6

大庆

180

114

 

*14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议

8

10-13

新疆

110

49

 

15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WTGTP

8

15-19

云南

130

40

 

16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

8

17-19

陕西

汉中

42

18

1

60

17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水利电力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水利电力分会2018年联合学术年会

8

22-24

南宁

240

83

 

18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第十一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全国第二届数字空间战略研讨会

10

9-12

西双

版纳

200

122

 

*19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绝对重力仪比对及研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10

22-23

北京

100

7

 

20

铁道分会

铁道分会第二届一次年会暨工程建设风险防控物探应用技术研讨会

10

24-26

武汉

50

12

 

*2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声学会

第九届全国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技术前沿研讨会

11

5-7

北京

130

20

 

*22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智能地球物理技术与透明地球研讨会

11

9-12

长沙

220

65

1

(250电子版)

*23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南海构造与俯冲带动力学研讨会

1114

香港

30

5

 

*2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1世纪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

11

14-16

三亚

200

30

 

*25

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环境地球物理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会议

11

22-23

北京

150

20

 

26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固体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前沿学术讨论会

11

23-24

上海

30

 

 

*27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绿色勘查科技暨一带一路地球物理高层论坛

11

25-26

西安

300

56

 

28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勘探地球物理学进展学术研讨会

11

29-30

成都

300

36

 

29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8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

12

8-9

北京

51

32

1

(100)

:*为新增会议

组织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50(每次)

北京等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15(每次)

北京等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417-20

60

贵州

 

4

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

1022

276

北京

 

5

2018年度工作会暨座谈会

1217-19

70

北京

乔忠梅

 

继续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1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

721-24

97

涿州

 

刘元生

2

“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917-20

300

西安

薛国强

刘元生

 

科普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

地点

1

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

422

100000

北京、上海、河北、福建

2

防灾减灾日系列科普活动

512

80000

北京、上海

3

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

5月下旬

3000

北京、上海

4

科普日系列科普活动

9月中旬

1500

辽宁、上海、北京、甘肃

5

科普微信公众号建设

全年

300000

线上

6

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

全年

5000

全国

7

科普资源开发

全年

3

北京

期刊活动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行总量()

联系人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000

张正峰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电子版网刊

张正峰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000

张正峰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000

范伟粹

5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全年

北京

5400

胡素芳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12000

 

7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8(年刊)光盘版

10

北京

光盘(2000

黄清华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等级
“两宽一高”三维高精度地震采集设计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符力耘 田 钢 胡天跃 黄建平 魏 伟 孙伟家
管西竹 石战结 安圣培 刘 畅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北京大学
3.浙江大学
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等奖
KLSeisII新一代开放式采集工程设计系统 李培明 张少华 蔡锡伟 杨海申 胡永贵
周大同 关业志 黄兴贵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海洋及陆地全波形反演技术杨勤勇 梁 卫 胡光辉 李熙盛 刘 洪
刘定进 罗东红 徐兆涛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松辽盆地2-5m叠置薄砂岩储层地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陈树民 陈志德 张剑锋 裴江云 徐国栋
董万百 赵忠华 王 成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二等奖
非均质储层预测地球物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午阳 周春雷 王恩利 杨 庆 李 琳
鄢高韩 闫国亮 李海山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二等奖
重点突破领域勘探关键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闫相宾 蔡利学 胡 燕 刘喜武 洪太元
陆建林 许华明 张改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等奖
蓬莱亿吨级油田气云区关键地球物理技术周东红 明 君 夏同星 刘 垒 曹 盛
王 波 高 军 周学锋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刘卫华 周 枫 沈 珲 韩德超 赵 爽
白俊雨 司文朋 王辉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变质岩区深反射地震方法研究及在胶东金矿成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王怀洪 田思清 王秀东 巩 固 孙 超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三等奖
中西部复杂条件煤矿致灾水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 冯西会 刘 江 于景邨 马 丽 苏本玉1.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2.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3.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中石化西部巨厚沙漠区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 吕公河 宋明水 陈本池 邸志欣 于 静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三等奖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候选人姓名

工作单位

奖励等级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等奖

马坚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等奖

 

2018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获奖名单

经推荐、审议,2018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授予在地球物理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妙月研究员,获奖者在34届年会上作大会报告,并在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上为其颁奖。

 

2018年傅承义奖获奖名单

经资格审查,初评入选“傅承义青年科技奖”5人,获奖者在34届年会上作报告,并在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上为其颁奖,获奖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单位

1

史全岐

山东大学

2

杨宏峰

香港中文大学

3 杨 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孙伟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 张振国 南方科技大学
 

2018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名单

根据《评选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为奖励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经期刊权威检索机构检索统计查证,《地球物理学报》推荐三篇、Applied Geophysics推荐一篇被引频次居前的论文。2018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为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1

20161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

胡朝忠  杨攀新  李智敏  黄帅堂       熊仁伟  陈庆宇

2

航空电磁勘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殷长春  张 博  刘云鹤  任秀艳 齐彦福

3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

王未来  吴建平  房立华  来贵娟

4

基于相似度权重算子和f x域经验模态分解的随机噪声衰减方法

甘叔玮  王守东  陈阳康  陈江龙 钟 巍  张成林

 

2018年度(第九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

2018年度(第九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评审工作在刘光鼎科学基金会的指导和评委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姓 名

单 位

巴 晶

河海大学

杨 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永新

合肥工业大学

贾晓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祥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9年学会学术活动计划表(草案)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2019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10月中旬

2000

北京

乔忠梅

010-82998257

2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2019重磁电国际研讨会

5

300

西安

胡敏

010-82998024

3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全国第六届防灾减灾之路——新时期的群测群防暨忻州防震减灾启示研讨会”

春季

70

山西忻州

陈维升

李志永

陈维升 18910167308

李志永 13651205139

4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岩石圈结构探测与地震监测仪器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学术交流会

3

待定

北京

李亚琦

刘 宇

李亚琦 68729352

刘宇13901101003

5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首届中国海洋电磁研讨会

7

30-50

北京

 

13426314706

6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9岩石物理学术研讨会

7月(待定)

70

新疆克拉玛依

葛洪魁

010-83595027

7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球物理信息进展学术研讨会

8

60

待定

沈 萍

13661352923

8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9

300-500

重庆

王贵平

0312-3825113

9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地球动力学学术年会(暂定)

8-9

待定

长春

韩立国

李惠民

李惠民13693237383

10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9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

12月上旬

60

北京

陈维升

李志永

陈维升 18910167308

李志永 13651205139

11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9专委会年会

12

50

北京

杨志芳

010-83595027

12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行星际太阳风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研讨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赵新华

010-62586352

13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技术交流会    

待定

待定

武汉

王贵平

0312-3825113

14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宗兆云

杜启振

待定

组织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50(每次)

北京等

 

010-82998024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15(每次)

北京等

 

010-82998024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待定

60

待定

 

010-82998257

4

十届三次理事扩大会

10

200

北京

 

010-82998024

5

2019年度工作会暨座谈会

12

70

待定

乔忠梅

010-82998257

继续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

待定

待定

待定

 

刘元生

010-82998024

2

“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待定

待定

武汉

王绪本

刘元生

028-84078995

0531-66770715

 

科普活动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科普工作委员会

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

422

5000

北京、辽宁等地

王晨阳

13611685076

2

科普工作委员会

防灾减灾日系列科普活动

512

1000

北京、上海等地

杨志根

13122588993

3

科普工作委员会

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

5月下旬

3000

北京、上海、河北、山东等地

石殿祥

13504277053

4

科普工作委员会

科普日系列科普活动

9月中旬

3000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吴海成

13552788286

5

科普工作委员会

科普微信公众号建设

全年

1000 00

线上

沈萍

13661352923

6

科普工作委员会

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

全年

5000

全国

王晨阳

13611685076

7

科普工作委员会

发展科普基地

全年

1

全国

周坚鑫

13601273060

8

科普工作委员会

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全年

1

全国

周坚鑫

13601273060

9

科普工作委员会

科普资源开发

全年

1

全国

张训华

1801391279

 

期刊活动

单位名称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次数

(期、册)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

18000

张正峰

010-82998113

2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12

网络版

张正峰

010-82998113

3

地球物理学报进展编辑部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

6000

张正峰

010-82998113

4

应用地球物理编辑部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

6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5

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编辑部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全年

北京

6

5400

胡素芳

010-82998017

6

会讯编辑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4

6000

胡敏

010-82998024

7

学术交流

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9(年刊)光盘版

10

北京

光盘(2000

倪四道

010-8299825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         

 

    时  间:2018920-28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会常务理事50人,参会 41 ,其中38人通过邮件进行回复,3 人通过手机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内容:

    一、审议并通过

    1、增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曹宏、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张作宏、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李庆武、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李刚在、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林志清、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陈刚、浙江华东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李广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物探测试研究中心潘军、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刘栋臣、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物探公司刘贵富、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丁陈奉、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刘正荣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的建议;增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曹宏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建议;以上决定待提交我会会员代表大会追认;

    22018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11个项目的团队分别获一、二、三等科学技术进步奖,两个候选人分获得一、二等科学技术创新奖;

    3、经推荐、评选出顾功叙奖1人,在34届学术年会做大会报告后,在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上进行颁奖;经推荐、评选出2018年度傅承义奖5位获奖人,将在34届学术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后颁奖;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四篇;

    4、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工作需要,同意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拟定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一博研究员;同意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拟定为长安大学李貅教授,待成立大会召开后,将按规定向中国科协进行报备。

    二、工作汇报

    1、因工作需要,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罗小南副局长不再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一职,由该局科技环境处王志山处长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一职;

2、根据民发〔201438号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取消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不得在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下再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要求,为推动固体矿产测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原工程地球物理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的基础上,筹建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矿产测井分会”,成立大会于2018419日在天津市召开,主任委员为彭伟斌。

3、为加强国内外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经研究,我会将组织会员参加由EAGE与马来西亚地质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科学与工程研讨会”,会议将于2019423- 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有关会议信息请见会议网站:https://events.eage.org/en/

2019/eage-gsm-nsge-2019。请大家根据会议主题及征文内容踊跃投稿。相关会议信息也可登录www.cgs.org.cn进行查询。

    4、按照与SEG签署的双方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SEG联合举办、长安大学承办的“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2019 Xian)”将于2019519-22日在陕西省西安长安大学召开,目前会议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年会工作进展

    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 2160篇,设有100个专题、1个主会场、35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年会将于20181021-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日全天为会议报到注册时间,请各位常务理事届时到会指导工作、参加学术交流。

会上,还通报了我会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将于20181022日下午16:00-18:00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希望各位常务理事届时准时到会参加。

    参会的常务理事认真阅读了会议内容及相关审议文件,并及时将审议意见提交给学会秘书处,各位常务理事对学会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建议在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增加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青年才俊,如何创新学会的活动形式等,通过召开常务理事通讯会议,使大家及时了解学会各项工作的进展和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常务理事,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意味着一份责任。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81022日下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学会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及地方学会的理事、会员代表和负责人共计27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熊盛青副理事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郭建秘书长从学会建设、学术活动、承担项目、科普工作、服务创新、宣传出版、表彰奖励等七大方面出发,对学会1-9月份工作做了系统总结。


 

   二、陈海弟副理事长宣布审议有关事宜,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以下各项事宜

1、关于增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曹宏、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张作宏、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李庆武、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李刚在、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林志清、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陈刚、浙江华东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李广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物探测试研究中心潘军、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刘栋臣、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物探公司刘贵富、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丁陈奉、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刘正荣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的建议;2、关于增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曹宏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建议。

三、赵殿栋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奖励评审委员会分别介绍了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2018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018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8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推荐经过和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通过。刘光鼎地球物理科学基金会评奖办公室王绪本教授介绍2018年(第九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祝贺(获奖名单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   

四、张东宁副理事长宣布2018年新入会单位会员名单并为单位会员颁发单位会员证书和为新增理事、常务理事颁发聘书。

五、陈晓非理事长宣布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及推广试点授牌单位名单(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并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及推广试点授牌;

    六、郭建秘书长宣读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事处批复文件,并为办事处授牌(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符力耘研究员、创新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熊盛青教授在会上做了获奖发言,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学会秘书处)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在我会各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学会所属各分支机构、各单位会员及各地方学会等有关单位积极响应下顺利完成。截止620日,受理奖项申请38项,有效申请33项,其中,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奖项有效申请6项,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项有效申请27项。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申报和推荐2018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等有关要求,于79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遴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初评入选2项,718日至81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

8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3个项目,其中1个项目候选单位因故退出,经12个项目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12项,后又一项目申请退出,实际入选项目11项;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的2项,经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2项。最终确定了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评审结果于814日至828日在学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审评结果提交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产生了正式获奖名单,并于20181022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上,为获奖项目及个人颁发奖状及奖金(获奖名单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

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学会秘书处)


 

2018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考核评审于20181119-20日在北京举行。为做好2018年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的申报工作,我会于2018831日向各有关单位发送了《关于申报2018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认证的通知》,截止930日,共收到68份申报材料,人员分别来自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的38家单位,其中有效申请62份。

本次评审工作分笔试、阅卷、考核答辩、综合评议四个阶段进行。评审委员会专家全部由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组成,评委的专业涉及工程地球物理及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各个领域,14名专家分别来自14个单位。

胡敏副秘书长在开考前进行了简短的讲话,她进一步强调了我会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并祝大家在2018年考评中取得好成绩。我会副秘书长、长安大学李貅教授也就答卷注意事项、考场纪律进行强调。19号上午9点考试正式开始,考试内容主要围绕“勘探地球物理学”及2018年考前培训班授课内容,各位参考人员认真答卷,紧张有序,参加考试的人员全部按时交卷。


 

考核答辩于20号上午8点整开始分两组进行。考核答辩包括多媒体答辩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多媒体答辩内容有个人简介、工作业绩及典型案例等,要求每人用多媒体简述12分钟,专家提问、参评者答辩3分钟,共计15分钟。每个参评者都精心准备、认真应答,评委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与工作紧密相关的问题,参评者与评委交流踊跃,现场气氛热烈,至20日下午62位参评人员答辩完毕,有6人因故取消。

    结合笔试、考核答辩成绩,评审专家仔细阅读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并对其进行评议、打分,最终62位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申报人中46人通过评审,通过率为74.2%

                            (学会秘书处)


 
 

2018125日,我会十届三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学会正副秘书长及秘书处部分工作人员共计1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传达学习中国科协文件

    郭建秘书长传达科协发厅字[2018]53号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关于严格自律规范管理维护科协组织形象声誉的意见》(简称《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意见》的内容,自觉维护科协组织形象声誉。

    二、讨论修订学会有关文件

    1、讨论修改《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章程》、《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实施细则》,提交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

2、讨论修改《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实施细则》、《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暂行办法》,提交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


 

 (学会秘书处)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于20181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评审会收到来自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23个单位的有效申报材料共30份,其中,申报正高级职称(研究员)5人,申报副高级职称14人,申报中级职称11人。
   
本次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的8位专家组成。评审会上首先由郭建秘书长对本年度职称评审的申报情况作了说明,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主持了评审。申报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的申报人分别到会做了个人述职,评审委员会委员对申报人进行提问、申报人答辩、评审委员会讨论、评审委员会投票、填写评审意见等各项程序,同时根据我会职称评审方法:凡符合条件者须经出席评审会的专家无记名投票1/2及以上同意,凡符合破格条件者须经出席评审会的专家无记名投票2/3及以上同意的原则,5位正高级申报人4人通过评审并获得相应任职资格,14位副高级职称申报人10人通过评审并获得相应任职资格,11位中级申报人通过会审并获得相应任职资格。
    2018
年度职称评审更加体现了人性化,有两位无职称想破格副高级职称的申报人落选,但经评委认真讨论,在征求申报人意见后,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将给予中级任职资格。 2018年共有27人通过了评审,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3人,人员分别由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单位会员报送和个人会员申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审定,取得相应任职资格。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注重真才实学和贡献,旨在同行认可、社会认可。我会将在职称评审行业化、社会化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制度,提高公信力,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学会秘书处)

   

12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度工作会暨座谈会在京举办,学会领导、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及代表、单位会员代表以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共67人参加了会议,郭建秘书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研究员马振清教授到会作题为“恪守学术道德,传承科学精神”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马教授在宣讲中阐释了恪守学术道德与传承科学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与会人员清晰认识到背离学术道德的科学研究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只有时刻坚守学术道德,才能时刻坚持真理,充满斗志,才能实现科学理想。宣讲内容结合大量实例加以论述,针砭时弊,发人深省。

郭建秘书长在会上做了2018年工作总结。他从学会管理、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宣传出版、服务创新、表彰奖励等六方面展示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业绩,总结了不足,并对2019年学会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郭秘书长表示:2019年学会将继续按照科协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会治理改革,加强为会员服务,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实现学会创新发展。会上传达了科协精神,学习了《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关于严格自律规范管理维护科协组织形象声誉的意见>的通知》。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秘书长施海峰、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超凡、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启振、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维升、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一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代表武澄泷、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德华、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何贤明、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代表杨志芳、水利电力分会副秘书长及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代表况碧波、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代表程征伟、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代表赵新华、科普工作委员会代表王晨阳、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欧光习、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代表李晓华、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代表武炜、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辉、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主编范伟粹、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代表许新骥、地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何丽娟到会相继发言,汇报了2018年度工作进展和2019年工作计划,换届情况和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成为重点汇报内容。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在汇报中讲道,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离不开两个支持,一是离不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支持,其中既有工作支持,也有荣誉激励。二是离不开信息技术专委会委员的支持,主要是对研讨活动和科普活动的支持。蔡主任在会上分享了信息技术专委会科普工作及微信公众平台号的进展和经验,专委会依托“上天入地”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度发表科普图文38篇,重点开展地震电磁卫星、地震预测和认识海洋三个系列科普宣传,得到了公众好评。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启振在会上介绍了第二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举办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就“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核心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展示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这一新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会议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2018年,石油大学(华东)代表队在在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指导下,荣获了第四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特等奖及山东省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第三名的佳绩,在创新人才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杜启振表示,将继续依托大学,让更多青年了解地球物理,积极投入到学会活动中来,进一步提升学会影响力,使地球物理事业后继有人。

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一博汇报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建设情况、会议活动以及委员会下一步规划。他对第一届青年论坛召开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委员会将持续开展“青年地球物理论坛”系列活动,通过组织青年活动,在青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激励更多青年健康成才,奋发成才。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何贤明介绍了智能地球物理技术与透明地球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情况。她表示,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成立38年来,见证了中国地球物理仪器在40年改革中的发展进步,仪器就是国家创新的成果。委员会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学会工作,配合学会将工作进行下去。

水利电力分会副秘书长况碧波会上介绍了水利电力分会筹备成立的过程以及成立大会暨水工物探高峰论坛会议召开情况。水利电力分会前身是原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2018年加入我会成为水利电力分会,旨在更好推动水利水电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特别一提的是,水利电力分会成立后积极动员发展会员,效果显著。

科普工作委员会代表王晨阳汇报了2018年学会科普工作进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和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以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系列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学会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支,科学传播专家65人,本年度开展科普讲座45场,各团队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讲座。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总结了期刊工作及显著成绩,表示工委会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初见成效,期刊集群平台建设已投入试运营。


 

会上,秘书处听取了与会代表对学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郭建秘书长做了会议总结。

18日恰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大会回放视频,聆听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本次工作会议内容更加丰富。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于20181223-24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会议应到会常务理事人数:50人;实到人数:43人;因事请假人数:7人;列席人数:14人。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

会议分别由副理事长赵殿栋、张东宁、熊盛青、陈海弟和秘书长郭建主持。学会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晓非院士首先代表学会致辞,致辞中讲到,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学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依法依规治会,使学会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山东大学进行致辞,他对学会选择济南、让山东大学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此次会议表示了感谢,对与会者表示了欢迎,希望山东大学和地球物理学会更加紧密联合,发挥更大作用。

 


 

与会常务理事听取了郭建秘书长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郭建秘书长从学会管理、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宣传出版、创新服务、表彰奖励等六方面内容对2018年度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未来几年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此外,他还代表秘书处向常务理事会提交了:1.关于修订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部分内容的建议;2.关于修订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章程、实施细则部分内容的建议;3.关于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评定的建议;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产生与评定工作办法(草案);5.关于2019年启动优秀学会分支机构评审和优秀学会工作人员评审的建议;6.关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定资产清理的申请。并向到会常务理事通报了2018年学会党建工作情况、2018年学会财务收支情况及有关十届理事人员变动事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宝林研究员代表“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做了“关于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邢方亮教高代表“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做了“关于成立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山东大学刘斌教授代表“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做了“关于成立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经全体代表认真讨论,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以下各项内容: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和2019年工作计划;

2.关于修订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实施细则(简称“细则”)部分内容的建议。

“办法”主要修改了第五条、第七条。第五条由“经两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推荐者,成为科技发展奖的获奖候选人,每名理事只能推荐1名候选人,推荐截止日期在每届年会开会前一个月。”修改为“经两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推荐,成为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的获奖候选人,每名常务理事只能推荐1名候选人,推荐截止日期为当年731日。”;第七条由“评选结果于每届年会闭幕式上公布,并对外发布。”修改为“评选结果在学会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并在当年学术年会上颁发证书及奖金。”同时对“办法”中的个别词句和文字进行了修改;

“细则”主要修改了第二条。第二条由“1.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学会各位理事和各地方学会均可以书面形式向年会学术委员会推荐候选人,被推选人填写有关表格,提交有关材料。2.年会学术委员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初选,遴选2—数名到年会大会或分会报告,并发出在年会大会或分会上作报告的正式邀请书。”修改为“学会常务理事在当年731日前向学会奖励办公室书面推荐候选人,并提交有关材料。”,同时对“细则”中的个别词句和文字进行了修改;

3.关于修订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章程(简称“章程”)、实施细则(简称“细则”部分内容的建议。

“章程”主要修改了第三条。第三条由“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过去五年在地球物理学科做出突出成绩的1-5名中国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修改为“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评委会由五名专家组成,该奖每年评选一次,授予过去五年在地球物理学科做出突出成绩的5-10名中国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同时对“章程”中的个别词句和文字进行了修改;

“细则”主要修改了第一条、第三条。第一条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均可以书面形式向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推荐候选人,推荐截至日期为年会开会前六个月。”修改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均可以书面形式向学会秘书处推荐候选人,推荐截止日期为当年731日。”,第三条由“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宁缺勿滥的原则,评奖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认真的评审,并通过投票确定正式候选人;相同得票人数超过五名时,只取得票数多于并列第五名的候选人为正式候选人。”修改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宁缺勿滥的原则,评奖委员会对被推荐人进行评审,并通过投票确定候选人;候选人名单将在学会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结果提交常务理事会审议,确定获奖人名单。”,同时对“细则”中的个别词句和文字进行了修改;

4.关于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评定的建议;

5.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6.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7.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8.关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定资产清理的申请;

9. 关于2019年启动优秀学会分支机构评审和优秀学会工作人员评审的建议;

10.十届理事会人员变动的申请;

根据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提出申请,因工作变动,东方公司曾庆平、王学军、陈海聪三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由张玮、冯许魁、宋强功接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因工作需要,中石油东方公司宋强功同志不在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由中石油东方公司施海峰同志接任。

1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财务收支报告。

会上,各位常务理事相继发言,大家认为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评定非常有意义,这对学会的发展、提高地球物理凝聚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国际惯例与其他学会的情况,希望秘书处进一步完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产生与评定工作办法》(草案),以便更好地稳妥推进我会会士的评选工作;新成立的三个专业委员会,有利于跨学科的应用,有利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充分显示我会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借助其他学科将地球物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扩大地球物理影响力,提高专业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建议三个专业委员会都应增加相应地球物理单位和专家,以便结合专业特点发展地球物理技术,突出地球物理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智库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通过专家话语权提高地球物理实际诉求,可达到技术推广,能起到服务会员的作用,特别是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2019年我们要发挥学会的人才优势,做好学会的智库建设,多为国家提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此外大家还就会员及学生会员发展制度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健康发展及如何推进团体标准工作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启动会。郭建秘书长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关于严格自律规范管理维护科协组织形象声誉的意见>的通知》。

陈晓非理事长在会议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说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按照会议内容完成了各项议程,大家对所有审议材料非常认真,并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秘书处将在汇总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有关文件进一步完善后,反馈给大家。2018年秘书处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向秘书处表示感谢。此外,通过参加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启动会,我们看到青年人才成长非常快,希望学会进一步把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学会继续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机会,鼓励年轻人的发展,希望下一届,有更多的人才享受到托举人才的支持与培养。也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会,感谢山东大学对本次会议提供的支持,感谢他们为各位代表提供了周到、热心的服务。

(学会秘书处)


 

 

122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启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参加学会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学会常务理事、列席代表、被托举人才及导师共65人出席了会议,郭建秘书长主持了启动会。

郭建秘书长首先对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此次被托举人才和导师团队做了简要介绍。此次学会托举的青年人才为同济大学王本锋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黄炜霖副教授、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孔祥良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黄帅副研究员。四位被托举人才在会上相继做了精彩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陈小宏教授代表导师团队进行了发言。他感谢各位常务理事和专家对四位年轻人的关心,希望他们在地球物理学会平台下取得大成果和大发展。同时也希望学会对年轻人提供更多必要的支持,以期他们能更快的成长。

在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副理事长熊盛青教授、赵殿栋教授、张东宁研究员的见证下,郭建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别与同济大学耿建华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饶莹教授、山东大学陈耀教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吕悦军研究员等4家被托举人才单位代表签订了托举协议并合影留念。

 


 

会上,陈晓非理事长为四位被托举人才颁发了证书。熊盛青副理事长为被托举人才导师陈晓非院士颁发导师聘书,陈晓非理事长为到会被托举人才导师颁发导师聘书。

陈晓非理事长在最后总结发言中讲到:学会已经是第三次承接科协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了,我们看到青年人才成长非常快,学会也将继续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鼓励年轻人的发展。希望下一次,会有更多的人才享受到学会对被托举人才的支持与培养。

本次启动会由山东大学承办,感谢会务组对本次会议的辛勤付出!

(学会秘书处)


 

 

20181228日下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后简称“青托”)项目2018年度进展汇报会在河北省涿州市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培训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承办。我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赵殿栋教授,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一博研究员,副秘书长、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学会办事处主任施海峰,副秘书长胡敏出席了会议,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工程师张少华、科技处处长宋强功莅临指导,我会2016年度、2017年度4名“青托”入选者、入选者导师及邀请专家近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学会副秘书长胡敏首先对本次会议情况作了简单说明并介绍了与会成员,我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一博研究员主持了本次会议。副理事长赵殿栋代表学会讲话,他介绍了学会2016年度、2017年度“青托”项目的总体运行情况,并对各位专家百忙中前来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东方公司总工程师张少华代表承办单位讲话,希望在学会、托举人单位及被托举人的共同努力下,各位“青托”人才都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随后,20162017年的 4位“青托”入选人才汇报了年度工作进展。2016年度“青托”入选人才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郭振波博士做了题为“复杂地表条件下近地表建模方式研究”的汇报、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岳玉波博士做了题为“OBN转换波数据时间域成像技术研究”的汇报;2017年度“青托”入选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宗兆云副教授做了题为“油气储层叠前地震反演预测”的汇报、同济大学赵峦啸副研究员做了“地震岩石物理”研究进展的汇报。李培明、王克斌、曹孟起、钱忠平、耿建华、宋强功等导师及专家对“青托”项目和“青托”人才汇报进行了指导建议和精彩点评。他们对“青托”人才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也为“青托”项目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导师及专家殷切希望“青托”人才们能够成长为本行业的栋梁,继续培养学术洞察力和感染力,借助平台作用,将成果完善、深化、提升,努力加强与生产单位的合作,加大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共同推进成果转化,打造中国品牌。

赵殿栋副理事长做了总结发言,他祝贺四位人才依托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希望大家继续创新思维方式,拓宽视野,加快学术成果落地,同时也请各位人才回去后把各位专家的意见消化吸收,真正的把“青托”这个平台利用好,让成果“亮”起来。最后,他再次对各位导师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感谢东方公司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学会秘书处)


 
 

 

 

20189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团体标准初稿第二次评审会,对山东大学提交的《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初稿进行第二次评审。会议开幕式由学会副秘书长刘元生主持,郭建秘书长代表学会致辞,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代表主编单位致辞,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滕吉文院士主持了评审会,山东大学刘斌教授代表主编单位对提交的《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初稿修改稿进行了汇报。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帮助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学会申报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的地球物理团体标准》项目,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服务国家社会治理品牌建设项目的批准,由山东大学主编的《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业已完成初稿评审,即将进入征求意见稿阶段。

    为了促进新标准化法的贯彻与实施,规范和引导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标准起草人和审查人员业务水平,国家标准审查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于20171218日在深圳举办了“新版《标准化法》解读暨新形势下团体标准化工作管理运行和实践”主题培训班,于2018125日在厦门举办了“新版《新标准化法》解读暨标准起草人和审查人能力提升与实际操作”与“团体标准全过程管理及团体标准化工作中疑难问题解析”高级培训班,我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刘元生、许新骥、肖晴侠、孙大利、李庆华参加了这两次学习培训。

    通过培训,我会团标起草人和审查人的业务能力得到较好提升,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学会团标工作奠定了基础。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章程》,第四届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于201811月届满,按照惯例,换届工作与专委会学术年会同期进行。为此,专委会提前展开了相应的换届准备工作。
    根据学会对专委会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鉴于第四届委员会四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并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原则上建议连任一届。对此,在20183月专委会四届八次主任工作会议期间,全体参会委员达成共识并征得学会领导同意,确定本次换届工作遵循总体连任不变、适当调整增补原则,先由专家提名推荐候选人,再征求部分专家意见,最终与被提名人本人沟通并征得同意,形成第五届专委会班子成员候选人。候选人不仅具有行业知名度和专业水平,更具有热心专委会工作的奉献精神,愿意并有条件切实支持、参与本专委会的具体工作和活动。在新一届任期内,专委会班子成员继续“团结全国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单位和技术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推广先进技术,为国家建设服务”,继续为建成权威性专业学术团体而共同努力。
    6
6日,专委会发布换届工作具体方案并获得全体委员会委员同意:

1)少数从未履职、参加专委会活动的委员,原则上予以更换;

2)对于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履职、参加专委会活动的专家,尊重本人意愿是否离任。如提出离任,原则上可推荐本单位成员接替;

3)考虑到专业及行业发展需要,第五届委员会将适当增补副主任委员和专家委员,按水利水电、铁路、公路交通、城建、能源(煤田、石油)、核工业及冶金、地调、高校科研院所等行业(系统),拟增补本届中短缺行业(系统)的委员,名单由本届委员会委员推荐、协商提出,再经全体委员会委员投票并获2/3多数票通过产生;

4)上述第2-3项产生的新提名委员及现任委员,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在此之后到7月份的近二个月内,全体委员经认真推荐、协商,提出新增补5位副主任委员、9位专家委候选人名并获得第四届专委会全体委员投票通过。
    2018
812日产生新一届(第五届)专委会委员候选人名单,由新提名的候选人与第四届专委会委员共同组成,提交换届大会表决。候选人名单及新增补候选人简介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到第四届专委会的全体成员。
    2018
823日,举行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换届(扩大)会议。会上,底青云主任代表专委会作第四届专委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汇报了本届专委会的工作,并通过全体参会代表的审议;徐佩芬秘书长介绍了换届工作筹备情况、上级学会关于换届工作的指示精神、第五届专委会委员候选人产生过程、情况介绍及本次换届选举办法。最后,经全体参会代表表决,产生了第五届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宣布第五届专委会委员名单并颁发聘书。


 

换届选举会议之后,召开了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五届一次主任工作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底青云,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怀洪、田连义、吕庆田、李怀渊、肖西卫、冷元宝、张建清、徐佩芬、郭勇洪、李坚、沙椿、方慧、朱自强、刘金光、刘铁、李志华、杨镜明、钱荣毅、黄世强、陈昌彦、程久龙、谢昭晖、裴世建、熊彬、穆建强,正副秘书长徐佩芬、王超凡、安志国、周杨等29人出席会议。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对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祝贺换届工作圆满完成,祝贺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并寄于厚望。新一届专委会成员自我介绍、加深印象,并充分表达了对专委会工作的热情与支持。会议还就专委会下阶段工作安排进行了沟通并达成共识。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81016日和17日,应上海地球物理学会邀请,全国创新思维与数理科学首席传播专家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石殿祥博士,在上海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和复旦附中分别举办题为知识获取与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的专题讲座。

上海复旦附中和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对提高学生智力品质、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十分重视,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的科学讲座。此次讲座是从去年开始纳入教学计划,并经过了周密安排和准备。参加此次讲座的是复旦附中和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的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讲座通过分析比较知识获取与科学研究在思维形式方面相同与差别,引导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讲座从著名的河内塔游戏开始,讲述化归思想到思维定势的形成,阐明思维定势的正反面作用;通过猜出帽子颜色的游戏讲述如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差异分析方法;通过给出求解一道物理题目的六种以上不同方法展示了知识获取中如何展开思路,得到新颖简洁的解法并进而深刻理解、引发的广泛思考、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讲座告诉学生们:创新思维是贯穿于从知识获取到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中的,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建立恰好的模式,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运用发散、联想、逆向思维等方法建立创新理念——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讲座通过提问、互动激发了学生们对相关问题的兴趣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讲座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大家说讲座中的每个问题都很新颖有趣,都受到启迪。
   
座结束后主讲人石殿祥博士分别向两个学校赠送了科普蓝光光盘:《地球的力量》五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撰的《地震防灾减灾知识》光盘一张,自然灾害防治常识宣传册,《知识就是力量》中主讲人撰写的发现六根火柴问题的多种可能解科普文章活页。
   
这次讲座是全国创新思维与数理科学科普团队本年度一系列科普活动之一。此前在大连理工大学和辽宁省地矿职业技术学院(丹东)也举办过类似的科普讲座并赠送大量科普视频资料。

全国创新思维与数理科学传播团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常务委员会会议于1021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秘书长郭建教授、副秘书长胡敏及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等16人参加了会议。我会秘书长郭建教授主持了会议。

我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到会致辞,他从地球物理学科发展需求角度谈了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重要性,并对青年工作委员会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殷切希望。胡敏副秘书长在会上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文件。第一届常务委员会会议选举王一博为主任委员,张伟及李国主为副主任委员,宗兆云为秘书长。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管理细则(草案)》。          


 

(青年工作委员会)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期间,《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简称EPP)编委会会议于1021日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主编万卫星院士主持,编委陈晓非、杨元喜、张培震、魏勇、徐锡伟、王赤等37人出席了会议,期刊编辑部负责人胡素芳汇报了EPP一年来的工作。

EPP适应国家需求和学科需求,在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以及地球物理学界众多优秀学者的支持与帮助下创办并迅速成长。过去一年准期出版了6期(双月刊)。邀请著名学者撰稿组稿,并采用两轮审稿制度, 确保学术质量; 论文在发表前经过本土语言老师润色, 确保编辑质量; 在出版方面,从投审稿系统、排版、网刊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 排版采用XLM系统,实时线上发布,网刊网站采用中国和美国双服务器,论文免费阅读下载;在海外推广方面,则与美国AGUWiley合作,进一步加大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譬如期刊论文的doi解析次数从20179月的45次上升到20189月的635次,表明EPP发表的论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世界读者关注和阅读。20189EPP通过了Clarivate Analytics的评估,在创刊不到一年时间里就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收录。期刊的成绩与编委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为此评选了 2017-2018年度优秀编委22名:宗秋刚、倪彬彬、宋晓东、赵里、赵连锋等,表彰他们对EPP的贡献。

与会编委对EPP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期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编委们一致对EPP期刊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并表示将继续帮助解决期刊暂时仍然比较缺优秀稿源的困难。最后,万卫星主编为与会编委和优秀编委分别颁发了聘书和优秀编委证书。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编辑部)


 

 

     20181022日晚7:30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刘洪常务副主编主持了会议。黄清华、郝天珧、汪毓明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刘洪常务副主编把编辑部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影响力、存在问题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向编委会做了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有:圆满完成20172018年度编辑出版任务。稿源以自由来稿为主。稿件接收率在45%左右,发表周期总体控制在8~10个月。在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方面,新增了“专题集”模块,已发布汶川地震虚拟专题;最新录用论文给出doi,逐步在网站首页“录用并近期发表”模块尽快在线发布,滚动显示。学报继续为SCI-EEI10多种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2017年度在SCI数据库中,影响因子0.880,总被引频次4052。不足主要表现在:优秀稿源短缺问题依旧——缺少一流科学家文章,缺乏学术热点文章;出版周期较长问题。编委们认真听取了汇报,对编辑部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也给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

 

 

第四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于9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校本部体育馆拉开序幕,来自全国24所高等院校的41支队伍、约300人参加了此次竞赛。竞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技推广中心和学生工作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承办,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长安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魏奕主持了竞赛开幕式,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分别致辞,竞赛裁判组组长、中国地质大学孟小红教授、竞赛学生代表成都理工大学汪灵分别宣誓。

上午930分,竞赛正式开始。竞赛包括视频展现、现场自我展现、个人必答题、团队必答题、团队抢答题、综合论述题、辩论题等七个环节进行。此次竞赛历时两天,18号有20支队伍参加地震测井组比赛,19号有21支队伍参加重磁电组比赛。

本届竞赛主旨为“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旨在促进全国各大高校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创新与交流的平台,通过竞赛锻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丰富和发展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模式,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在全国地球物理专业大学生中营造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氛围,将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打造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一个学术品牌。


 

(学会秘书处)

 


 

1021日上午,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青年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秘书长郭建教授、副秘书长胡敏、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及青年学者等近60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一博研究员主持,郭建秘书长致辞,对青托项目设置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分别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6-20182017-2019年度项目的4位地学青年才俊汇报了他们的工作、感悟与体会:宗兆云作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托助力科研成长浅谈”报告,详细汇报了个人在科研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享了个人科研成长经历;赵峦啸作了“从研究中发现美: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青托“小人物”的科研成长心得”报告,从个人求学经历,科研历程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如何从科研中发现美,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呼吁年轻学者应坐得住冷板凳,多给自己做减法,聚焦自己研究主题,坚持不懈;郭振波作了“借青年托举平台成长,为国产物探软件助力”报告,结合自己在生产单位从事科研的经历强调了善于思考、执着奋进的重要性;岳玉波作了“同大家分享的科研感悟”,通过分享自己求学到工作中的科研历程,鼓励广大青年学者应敢于啃硬骨头,为行业卡脖子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是我会首届青年论坛,今后每年将举办一次,旨在为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广大青年学者提供自由、平等、争鸣的交流平台,目的是促进我国地球物理学领域青年学者深入交流、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力量。

(青年工作委员会)


 

 

第九届全国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技术前沿研讨会2018115日至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和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助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熊盛青,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春华,国家自然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科学一处处长倪培根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阿根廷等国内外20位主讲专家做大会报告,吸引了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内各研究院所及高校共计32家单位的130多名代表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暨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明特聘研究员主持。
   
张春华首先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致辞。他指出,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探测量是声学所十三五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培育性研究方向,承担着深地深海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任务。最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批了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成功突破了深部钻探测量的系列核心技术并研发了相关装备。他认为此次会议以储层声学、岩石物理、非常规油气储层勘探、井孔地球物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为交流重点,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为参会代表共同探讨相关科学技术的前缘交叉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途径提供了高端交流平台。
   
熊盛青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致辞。他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本次会议的报告内容,在促进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快速发展方面做了重要指导。
   
倪培根代表会议资助单位致辞。他简要介绍了2019年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科学的资助范围,以及基金委分类申请等有关改革情况,鼓励参会代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强强联合,积极申请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学科领域的联合基金。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唐晓明教授代表特邀主讲专家发言,认为这次会议邀请到了诸多国际相关著名学者,大家相聚一堂,开展储层声学理论与方法、深部钻测技术等深层次方面的交流,一定会产生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大会期间,各位主讲专家深入浅出、热点突出的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强烈兴趣。参会代表和专家就前沿热点领域及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内容涵盖了多相孔隙地层的声学建模、声场数值模拟,声波测井和地震资料反演、岩石物理学、岩石声学、远探测声波和随钻声波与电磁测井等多个储层声学的理论和钻探测量技术,深入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难点问题及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会议最后,王秀明主持了讨论环节及闭幕式。他强调,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研究工作应面向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三大科学问题,积极开展储层声学的本构关系、储层建模、快速反演和数据挖掘等问题研究。另外,他代表会议组委会,感谢主办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会代表的积极参与,感谢会务组人员的辛勤劳动。
   
会议如期圆满完成了各项日程,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落幕。 


(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为了推动资源绿色勘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地球科学的合作和学术交流,1125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安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的 “第二届绿色勘查科技暨‘一带一路’地球物理高层论坛”在西安举行。


 

彭苏萍、武强、王双明等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了会议,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投资集团、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地勘企业等共计108家单位近300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提供了《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通讯》专刊和《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会议专刊两册,收录科技论文56篇。上午开幕式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处长赵雪红主持,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点实验室名誉理事长袁小宁致欢迎辞,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强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分别做了讲话。重点实验室主任段中会和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总工郭文波分别主持了上午的论坛,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为论坛做开场报告《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基地生态安全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做了题为《地热能开发利用与城市能源供给》的报告,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做了题为《对西部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与思考》的报告。

    长安大学教授李貅做了关于《多源地空瞬变电磁法关键技术》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底青云做了题为《极低频资源探测方法与应用》的报告,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段中会做了题为《西部绿色煤炭地质技术的探索与进展》的报告,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西会做了题为《基于三维地震信息的煤矿地质灾害源探测关键技术》的报告。

    下午的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国强主持,下午共做学术报告12个,分别由来自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精细勘查技术、数字煤田、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煤层气/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

    本次论坛会前准备充分周密,会议期间会务组人员服务热情、周到,会议还得到了多家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学会秘书处、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深入交流近年来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创新研究成果和经验,1129日至30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学进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汇集了全国3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者从勘探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技术进展、地震波传播理论与波场成像新方法、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采集和处理新方法、岩石物理新技术与设备、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进展、勘探地球物理成果解释与应用实例、油气地球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共八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勘探地球物理的持续进步和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1129日上午,本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成都理工大学九教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中科院院士姚振兴、陈晓非,成都理工大学龚灏校长、刘树根副校长,原校长贺振华、倪师军,校长助理施泽进,国家自然基金委地学部副巡视员、处长郭进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苟量,中国石油勘探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杜金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李亚林,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王新红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所属各油田公司、中科院各研究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30余家单位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刘树根副校长主持了仪式。

 

龚灏校长代表学校向本次研讨会致辞。他表示,勘探地球物理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精深的杰出人才。以成都理工大学原校长、从事地球物理事业60年的贺振华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在地球物理学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用他们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地球物理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研讨会,既是碰撞勘探地球物理新思想的学术平台,也是广大专家学者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契机,必将为引领和推动勘探地球物理学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希望借此机会,各位到会专家能对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为成都理工大学勘探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指导。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晓非在致辞中指出,勘探地球物理在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和区域地质调查等方面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勘探地球物理的持续进步和发展需要加强交流创新研究成果和经验。面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走进新时代的新需求,勘探地球物理也面临着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以成都理工大学贺振华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为国家建设和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勘探地球物理从业者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和献身的精神,继续为地球物理事业和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开幕式结束后,陈晓非院士以高阶面波频散曲线提取与结构成像反演为题作了此次研讨会首场学术报告。在随后的两天内,包括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苟量在内36位专家登台作报告。其中,成都理工大学王绪本教授、陈学华教授、周文教授等来自地球物理学院、能源学院的八位学者分别就川滇特提斯构造带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弹性参数的深度域叠前地震反演算法及应用、构造地位碳酸盐岩气藏成藏研究等题目进行了精彩分享。

(学会秘书处、成都理工大学)

 
 

 

411-13日,“2018油气藏精细高效开发国际技术论坛在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科吉思石油技术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共同主办。近5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西南石油大学师生齐聚一堂,围绕油气藏精细高效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

会上,西南石油大学张烈辉副校长致欢迎辞。西南石油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现已开启了发展新征程。学校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和科研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一直致力于建立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体系,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技术问题。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就相关学术问题开展深入探讨,推动油气藏高效开发理论与技术取得新进展,共同为世界能源事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科吉思石油技术公司董事长王格平致欢迎辞,感谢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的信任与支持。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振华石油、俄罗斯RFD公司、ThermoFisher公司、俄罗斯SMA公司、Nvidia英伟达(中国)公司、美国休斯敦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3位专家到会做报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志芳女士也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从数字岩心技术到智能数字油藏技术在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蓬勃发展,岩石物理专业也随之在数字化方向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并推动着油气藏高效开发的机理研究。多学科多数据综合研究将会助力更精细的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
   
与会专家通过主题论坛、学术报告、成果展览、电子知识共享、互动问答等方式,充分交流了油气藏精细高效开发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从岩心到油藏特色技术、精细油气藏高效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创新型数字岩心处理分析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理论、方法和实践中的最新成就。
   
本次会议征集了来自全球各地23篇技术报告论文。从数字岩心知识库建设到高精度油藏数值模拟,从跨突变界面多相流公式到边底水油藏开发技巧,真的可以说是方寸有天地理论实践两手抓,完成了一次从微观到宏观、从机理探索到现场实践多种信息的有机交流与充分融合。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8822日~2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水利电力分会2018年联合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水利电力分会联合主办,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协办,来自国内水利水电、铁路、城建交通、煤田、石油、地调、冶金、核工业等系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家共105个单位的24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底青云、水利电力分会主任委员张建清,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熊彬出席会议,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部分副主任委员、专家委员,水利电力分会部分常务委员、专家委员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底青云、水利电力分会主任委员张建清,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欧辉明,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熊彬,分别代表上级学会、会议主办、协办方和地方学会致辞。

本次年会设立五个主题,分别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工程地球物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检测新方法新技术;城市多要素地质调查关键地质问题及地球物理技术与应用;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及大数据;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特别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做如下特邀报告:

南京大学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研究所所长李晓昭教授,报告题目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利用的几点思考》,报告探讨了地下空间岩体质量评价方法(USRR)及三维探测技术;软弱敏感岩层的地质成因、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其及探测方法;地下空间开发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及其判别方法;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探测中的相关工程地球物理问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吕庆田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勘探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863重大项目成果介绍》,介绍了国内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大深度分布式电磁探测设备、4000米岩心钻机、感应式电磁传感器检测与标定技术、井中电磁波大功率脉冲调制发射技术、井中激电多道全波形接收技术等国内勘探地球物理的先进装备或技术。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岩土分公司副总经理肖西卫教高,报告题目为《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成果分析及评价》,集中介绍了浅地层剖面、多道地震、波速测井、海域跨孔CT、微动测试等工程地球物理技术在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成果,并对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成果自动化解译、地质BIM对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需求等提出展望。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处副总工程师刘铁教高,报告题目为《钻孔电磁波CT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及编程实现》,针对钻孔电磁波CT中覆盖层吸收系数凌乱、界限不清、初始模型影响、“X”异常等常见问题,介绍了解决办法及其编程实现的相关成果。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物探测试院院长、副总工程师楼加丁教高,报告题目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前预报技术》,针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特点及内容,介绍了包含常规预报、加强预报、重点预报等内容的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展示了典型工程案例及相关超前地质预报试验成果。

任秀艳老师代表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殷长春教授作了题为《我国航空电磁三维反演研究现状》的报告,介绍了1D2D3D航空电磁反演研究进展,在列举多种正演模拟方法基础上,详细阐述了Gauss-NewtonWavelet-Based等反演研究,提出了下阶段工作的目标。今年的联合学术年会继续评选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经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员对来稿论文遴选初评,产生11篇候选优秀论文,学术会议期间安排了评优论文专场报告,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与参会代表投票评选产生“2018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致力科技奖)获奖论文,其中一等奖三篇,二等奖三篇,优秀奖五篇(获奖论文名单附后)。
   
大会特邀报告和优秀论文专场报告之后,有28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工程地球物理与检测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作口头学术报告,1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展板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与代表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
   
会议期间,13家参展厂商的新型物探仪器装备展览,引起与会代表浓厚兴趣,展台前人头攒动,交流气氛热烈。
   
学术报告会之后举行了“2018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致力科技奖)颁奖仪式,水利电力分会专家委主任、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副主任沙椿宣布获奖名单,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南大学朱自强教授代表出资冠名赞助单位致颁奖辞。会议学术委员会代表向11“2018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致力科技奖)获得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
   
闭幕式由水利电力分会秘书长楼加丁主持,水利电力分会主任委员张建清致闭幕辞。他在闭幕辞中全面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亮点与特点,对业界同仁和仪器厂商的积极参与、热心支持深表感谢。
   
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83篇,参会人数、参展厂商均达到专委会办会以来的最大规模,充分体现出专委会联合办会的优势与显著效果。会议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工程勘察、检测及矿产与资源勘探中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涉及直流电法、电磁法、地震波法,地质雷达等多种探测方法,探测对象包括地下管线、岩溶、采空区、隐伏断层、地下水、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等。既有理论、方法、技术内容,也有典型案例分析。会场学术气氛活跃,技术交流热烈,大多数代表都全程参会认真听报告、参与交流讨论。美中不足的仍是二天会期的限制,未能更好的满足参会代表、参展厂商的交流需求。
   
此次联合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主办方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和水利电力分会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及仪器厂商的积极参会与大力支持,向会议协办方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财力物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次优秀论文奖的出资冠名赞助。对会务组全体工作人员为筹办、组织这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诚挚的谢意!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水利电力分会)
 

会议时间:20180922
会议地点:山东省日照市蓝海大酒店B座三楼绿洲厅会议室
主持人:印兴耀、常旭
参会人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旭  王一博  翟鸿宇  薛清峰  周熙焱  秦秋萍  姚 艺  钟世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 赟  杨 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印兴耀  吴国忱  张广智  张繁昌  曹丹平  宗兆云  梁  锴  张佳佳  李  坤  赵正阳
杜泽源  周东勇  杨亚华  赵  晨  许    席羽君  于松鹤  张洪学  程广森  周  游
李青阳

记录人:宗兆云
会议主题:地震波传播与储层参数反演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旨在研讨地震波传播与储层参数反演新技术新进展及应用,加强学术交流与讨论,为行业领域专家学者、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会议具体主题报告包括:

1、叠前地震相约束概率化反演方法研究;
2
、水力压裂对龙马溪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
3
、基于精确方程的AVO反演方法研究;

4、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发射有效事件识别;
5
、薄互层反演面临的困境;
6
、含流体孔隙介质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
7
、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传播特征与速度反演;

8L0模地震信号分解及强反射背景下砂体检测。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8109-12日在在西双版纳景洪联合召开全国第十一届空间天气科学研讨会与第二届数字空间战略研讨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并由北京天工科仪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外几十家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安排了大会报告22个,分会报告100个,涵盖“数字空间战略研究”、“国家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基础专项建议”、“太阳活动物理与预报建模”、“日球层物理与预报建模”、“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与探测”、“中高层大气物理与探测”、“空间天气探测技术”、“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磁场重联”共9个专题。与会代表交流热烈,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第二届一次年会暨工程建设风险防控物探应用技术研讨会于20181024日至26日在武汉召开。铁道分会各会员单位,铁一、二、四、五、六设计院,中国铁设、中铁科学研究院、中铁西北院、中铁西南院、中铁咨询、中铁物探、中土建设、北京瑞奥、五维地科、北京睿诚以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办,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纪要如下:
   1
、出席开幕式的有铁道分会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铁五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高级主管李冬梅,铁四院地路处相关领导。首先承办单位领导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铁道分会常务副主任邢文宝对铁道分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指出了铁路物探技术发展方向,通报了分会近期的活动,并对今后分会活动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2
、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
   
本次会议以工程建设风险防控物探应用技术研讨为主题,研讨内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
岩溶路基和高铁路基沉降中的应用探讨;
   (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不良地质体勘查;
   (3)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探讨;
   (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水中的应用探讨;
   (5)物探仪器、设备和方法新进展。
   3
、本次技术交流会共有12名会员代表作了学术交流报告,交流课题涵盖城市岩溶的勘察高风险隧道的勘探岩溶与沉降检测金属矿采空区勘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大地电磁法围岩分级等,与会代表针对每个报告从方法思路、实施细节和应用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交流主题紧贴工程建设风险防控这个主题,会议间歇期间就工程物探在铁路勘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4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气氛融洽,部分与会代表围绕专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并提出解决建议和办法。会议在紧张、热烈、和谐、友好的气氛下,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全部议程。
   5
、闭幕式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铁五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作了总结发言。邢总对承办单位的积极筹备、各会员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在下次的学术研讨会中,不仅交流物探应用技术的成功经验,还应系统总结物探技术在工程建设风险防控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以便群策群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物探工作质量。最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邢文宝常务副主任宣布会议闭幕。

(铁道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

——智能地球物理技术与透明地球学术研讨会会议简报

 

2018119—11日在长沙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智能地球物理技术与透明地球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石油、地震、地质调查、航天、船舶、煤炭、电建等系统和仪器企业的92个单位近300人参加了会议和仪器展览。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八个单位主办,中南大学承办,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等11个企业协办,较全面地展示了近两年来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仪器研发的最新成果,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来地球物理科学的飞跃发展。         

1110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与透明地球学术研讨会”在热烈掌声中开幕。开幕式由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进忠教授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换届情况,并针对当前地球物理仪器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三点建议;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院长柳建新在会上致辞,他介绍了中南大学的历史沿革,并热忱地邀请专家们到校参观与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郭进义副巡视员在会上致辞,他从四深(深地、深空、深海、深时)基础研究角度强调了仪器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作用,今后基金委将加强对人才项目、技术项目、硬指标项目、交叉项目的评价,积极支持国家科技创新的探索与科技创新项目,希望地学界的朋友们积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

简短的开幕式后,会议进入特邀专家大会报告阶段。何继善院士在“电磁法由粗放到精细的跨越”报告中详述了“广域电磁法”的研发与创新过程;滕吉文院士高瞻远瞩在以“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潜能分析”为题的报告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强化对近地表深部空间的研究与探索,科学、合理、有序地建设和利用地下空间,构筑地下建设,集中分析和讨论近地表(0~300m)地下空间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性与潜力是我国建设的当务之急;彭苏萍院士(由杜文凤教授代表)、林君教授、雷军教授、高文利研究员、陈儒军副教授以及罗延钟教授的代表王寒冰在报告中讲述了近几年地球物理技术、仪器、软件的创新研发与重要成果;底青云研究员“电法勘探在雄安新区应用展望”的报告为“透明雄安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技术;蔡自兴教授“人工智能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应用”的报告让大家对物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吕庆田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勘探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863计划重大项目成果介绍”;程光华研究员讲述了“城市国土空间全要素探测与全功能评价”;吴书清研究员汇报了“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的情况;王暾研究员通过“全球减灾背景下的中国地震预警进账及展望”报告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近十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报告涵盖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仪器创新,内容翔实新颖,与会者无不为之喜悦。

何继善院士作报告

 

1111日是专题报告会议。大会共分成“智能地球物理技术”、“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及应用”三个分会场,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与仪器企业的51位专家、教授与研究人员围绕近几年在地球物理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仪器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果作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新颖充实,不同学术观点尽情阐述、讨论、沟通,令人兴奋、耳目一新。

地球物理仪器展览是每届研讨会的亮点,这次会议也不例外。在宽敞的大厅里共有20个单位设有21个展台,每一个展台的创新产品都深深地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只要是会议间隙,展厅便是人头攒动、各个展台前都围满了参观、讨论的人群。面对着这些迅速转化为勘探利器的科研成果,滕院士、何院士高兴地与仪器研发人员进行着亲切的交谈。更可喜的是参展单位中75%是民营企业,这里的每一位企业家都是地球物理技术专家,他们十分了解当前我国大规模建设工程所需,迅速转化科研成果已成为企业的不断追求。“仪器”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仪器”支撑着科学技术发展。

滕吉文院士、郭建秘书长在参观仪器展览

 

经过2天紧张而又热烈的研讨交流,与会者们意犹未尽。这次会议是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成立38年来参会人数最多、学术讨论涉及面最广、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一次大会,“仪器”是这次会议的主角,标志着我国地球物理仪器技术及装备发展进入了自主创新研发的新时代。38年来,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不仅见证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引进跟跑创新部分领先”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为这个过程搭建了一座座交流、学习的平台。成功的会议如同加油站鼓励着人们参与其中,会议期间又有人提出了参加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的要求。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何贤明)


 

 

20181122日至1123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主办,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环境地球物理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地下水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环境调查与评价几个方面的特邀报告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现场演示。参会嘉宾包括地震灾害、水文地质、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150位专家学者。
    11
22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层新生代多功能厅举行。此次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李红谊教授主持并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力副校长到会致辞,万校长指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与地下空间相关的安全运营和环境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准确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是保障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次会议是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环境地球物理领域的一次盛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熊盛青副理事长到会致辞,熊理事长简单介绍了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以及主要工作。最后,由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刘国庆总经理致辞,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是城市地下空间探测,大会特邀了20位专家做了相关领域的报告,22日上午是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刘澜波教授主持,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科学中心(USGS) Rufus D. Catchings报告利用弹性波勘探技术评估城市地下空间地震灾害,主要内容为城市环境下地震灾害、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地下地震勘探;Sensor&Software Inc. Greg Johnston报告大深度探地雷达的革新性硬件,提出了利用探地雷达实现深穿透的新硬件,超接收机通过成千上万次叠加来增加探地雷达穿透,以减少随机噪声底层,从而显示较弱的探地雷达信号;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科学中心(USGS) Stephen B.DeLong报告利用激光雷达、摄影测量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探测圣安地列斯断层的地震效应。随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杨进教授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程光华报告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核心的地下空间探测,总结了地下空间开发与探测现状、地下空间开发与探测存在的问题、地球系统理论与全要素探测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王春辉报告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提出了污染场地调查中的主要任务和常见的技术手段,列举出四个污染场调查的案例。

    22日下午由正元地理信息公司李学军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刘四新报告城市地下空间中的探地雷达技术,总结了探地雷达的起源、国内外发展动态、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应用、对探地雷达的展望和期待;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张晓飞报告光纤传感器技术研发及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对光纤传感技术简介、光纤传感技术研发、光纤传感地灾监测技术研究、光纤传感地灾监测应用、分布式光纤深孔测温实验进行了讲解;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潘东明报告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的井中地震勘探技术,汇报了井中地震勘探概述、井中地震CT成像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案例、井中反射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案例、井中地震突出优势和关键技术难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姜永海报告多极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现状及重要性、多级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MET)、MET 应用示范、基于MET 技术获得成果进行了讲解。随后,由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刘国庆总经理主持,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郑桂森报告城市地质工作实践与探索——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内容为城市地质工作实践与探索、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云强报告土壤电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北京市地震局孟勇琦报告北京韧性城市建设之地震风险评估基础研究发展,报告内容为北京地震安全韧性建设计划的提出、地震安全韧性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基础工作-地震风险环境评估、地震韧性城市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王华军报告多频电磁法在北极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对电磁感应探测原理、多频电磁法仪GEM数据校正、视电导率转换-平移算法、反演解释、频电磁法在北极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正元地理信息公司李学军报告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建设与应用技术,报告了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及建设、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应用服务、对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建设与应用技术的展望。

    23日上午由吉林大学刘四新教授主持,美国康涅狄格大学Lanbo Liu报告环境噪声作为浅地表城市地球物理探测的新信号源,主要内容为用于强烈运动场地的环境噪声被动源、用于地下工程的环境噪声被动源、用于结构表征的环境噪声被动源、用于探测活动构造的环境噪声被动源;法国地质研究与矿产局和IRIS Julien Gance报告三维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球物理应用的最新进展;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刘伟报告广州地质随身听APP介绍,对广州地质随身听APP的项目概况、技术路线、项目成果、工作创新及亮点进行了讲解。随后,由北京市地震局孟勇琦教授主持,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李远强报告探地雷达物探方法城市建设方面应用实例,对探地雷达探测管线的实例、勘探文物的实例进行了讲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钱荣毅报告浅层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进展,主要内容为城市浅层空间探测技术调研、城市地下空间探测面对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探测面对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地球物理标准试验场建设建议、复杂地形无人机移动平台(UAV)探测技术、4D 探测及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AS;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孙海福报告下午仪器现场演示的简介,对探地雷达演示包括:新型大探深探地雷达VS传统雷达探深对比和三维网格采集--现场深度切片显示、GEM-2多频电磁探测仪演示、高密度电法仪演示:非常规布设、法国Promis多频电磁探测仪——操作演示进行了讲解。最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钱荣毅副院长进行总结和致辞,室内会议到此结束。

为丰富会议内容,针对物探技术在浅层地下空间探测和环境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1123日下午,会议专门安排了不同物探方法的新仪器设备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室外现场实地布设和数据采集的展示: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宋斌的传统地质雷达和大探深地质雷达对比演示、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于东的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测量仪现场演示,让参会者在现场直接感受新仪器勘查效果。
   
研讨会分享了国际城市和环境地球物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开展相关领域地球物理探测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力推动地球物理方法的提高和发展,此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列为四大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技术,其中,加强地球深部探测、城市空间安全利用、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是“深地”领域优先突破方向。为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尤其是探索解决长三角地区城市地下空间探查遇到的技术“瓶颈”等实际问题,20181123-24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元易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高椿企业管理服务事务所协办,在上海张江科技园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固体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前沿学术讨论会”。

    来自中铁设计集团、陕西地矿、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产学研单位,共 30 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1)城市地下空间探查;(2)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3)深地探测与地球动力学;(4)地质灾害评估与预防;(5)前沿信息技术在“深地”探测中的应用等多个主题,以口头报告和展板展示的形式展开了充分交流,研讨深入、气氛热烈。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召开的非常及时,非常成功;解决城市地下空间探查遇到的技术“瓶颈”等实际问题,不仅需要不同物探方法之间深度交叉融合、深层与浅层探测技术互通,而且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探查技术相结合;产学研各界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为促进深地探测事业发展和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秘书处陈赟、李惠民)


 
 

大陆动力学是长期活跃的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领域,其主要科学目标是阐明大陆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地震学和大地电磁学探测结果指示大陆岩石圈内部存在MohoMLD物性界面 (MLD是指在厚的大陆岩石圈地幔中约70-110km深度处,普遍存在一个地震波速显著下降的间断面,对应于高速岩石圈地幔中相对低速层的上界面)。对Moho-MLD-LAB的结构、性质和成因开展系统的深入研究,对于认识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探索板块构造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从固体地球系统科学出发,汇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及地球动力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思想,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联合,于20181124日,在杭州主办了一个约60人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前沿:大陆岩石圈内部界面与板块构造”。


 

会议邀请中国地质大学郑建平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研究员、浙江大学夏群科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吴庆举研究员、中国地震局预测所高原研究员、南京大学杨晓志教授、中科大张海江教授、中科院南海所王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慧琳副教授及浙江大学徐义贤教授,分别从各自研究方向,就Moho-MLD-LAB的成因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特邀浙江大学杨文采院士、杨树峰院士、夏江海教授及陈汉林教授与会指导。杨文采院士和杨树峰院士分别发言,对会议取得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经过热烈讨论,取得如下认识:1)现今地壳是原始地壳和上地幔再分异的结果,因而原始Moho面是化学界面的地震响应。由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再改造,现今的Moho面在区域上可以是相变界面和/或剪切面。2)大约从板块构造开始时代起,随着地幔的逐步冷却,LAB由浅向深部迁移,古老的LAB演变为现今的MLD。由于受到后期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MLD在区域尺度上可以是地幔岩浆交代作用的“前锋带”,也可以是岩石圈运动的拆离带,并且有可能对应岩石圈地幔内含水相矿物和挥发分的富集带。

与会专家认为,聚焦“MLD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视野来解剖中国大陆岩石圈,是中国学者发展新的全球构造观的机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至少包括:1)提高探测SCLM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2)加强多学科探测成果反演地质过程的研究;3)加强MLD的动力学意义,特别是其对全球构造体制转换的指示意义、及其与爆发性大规模矿产形成时代关系的研究。         

(徐义贤)

   
 

20181128-29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 深化空间天气战略研究建议咨询评议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国内各家单位的25位同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电离层对通讯的影响、建模、应对、预报等方面广泛征求大家的方案、建议,并进行咨询评议,通过对各种方案建议进行评议研讨,形成一个电离层影响与应对的方案建议提纲,并分解落实提纲任务到课题、到人,综合了大家的建议,正式成立电离层影响与应对专题组,由其负责推进方案的落地和实施。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2018128日至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会和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共同组织的 “2018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震、水文气象等灾害预测的近5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2018年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对应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学术交流。会议收到学术论文、相关资料28篇,会前编印了《2018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
  
与会专家认为,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对2018年全国地震、水文气象等重大灾害均有较好的对应。特别是高发金、李文龙二位委员对长江2018年第2号洪水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做出了较好预测。
  
地震灾害预测组组长郭广猛教授对天灾专业委员会的2018年地震预测作了总结,围绕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防灾减灾指示精神,高建国主任作了题为加强自然灾害监测,提高预测预防水平的主题报告。201810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问题。习主席指出,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高建国认为:提高对自然灾害预测预防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监测是首位,只有通过观察取得异常数据,才能在灾前做出判断。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耿庆国、曾小苹、林云芳、陈维升、曾佐勋、黄相宁等委员对2019年的震情形势作了阐述。特邀专家李有才高级工程师也对2019年的震情形势作了分析。另外,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孙加林委员作了题为地球自转运动与大地震发生的关系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资深委员汪成民、徐道一也在大会作了发言。
   12
8日中午,由郭安宁研究员主持了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主任郭增建的追思会。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表达了他们对郭增建的深切怀念之情,他们认为,郭先生对地震预报的探索始终不渝,初心不改,以献身于国家的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报事业为己任,令人肃然起敬,让中国地震人永远忘不了他,他为中国地震预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白志强常务副主任主持了2018年地震预测总结为主题的单元报告。曾小苹研究员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考察太阳活动周与地球地震活动的相似性,发现约有2/3M≥7.0级的地球大震,对太阳活动具有周期相似性的响应,响应的滞后时间约为34年。此结果可为7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李志永副秘书长作了世界地震科学史上永远的丰碑的报告,介绍了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过程及有关情况,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是近代中国地震史上的一面旗帜和标志。
  
会上,白志强常务主任作了发言。他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对于冒着严寒来参加这次会议的老专家们,他感到十分感动。他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并祝愿在座的各位专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受高建国主任的委托 ,陈维升副主任作了简短的会议总结,并宣布明年的全国第六届防灾减灾之路暨2019年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将在2019年春山西忻州召开,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于920-21日在南京召开。

会议由曲寿利理事长主持。主要议程有:2018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汇报、学会财务及资产情况汇报、审议5项工作提案、征集2019-2020年度重点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会议通过设立学会科技奖、成立科技委、成立专业委员会及评选优秀论文的提案,通过学会奖励办法及优秀论文评审细则,同意启用学会徽标的建议。监事会代表参加、监督了会议的全过程及表决结果。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主题是“非常规能源勘探及相关技术”,目的是促进地球物理技术在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中发挥作用。会议邀请了中科院滕吉文、汪集旸两位院士作报告。

 

汪集旸院士以“地热,一种地球本土的未来能源”为题,围绕地热能源问题作了长达58分钟的学术报告。滕吉文院士围绕地球物理技术发展、页岩油气开发与水资源矛盾问题作了大会学术报告。两位院士在指明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节水的忠告。另外有来自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10个不同单位的20位专家作了大会交流,报告内容涵盖地热、致密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矿产、城市地质调查、防震减灾等流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受邀全程参加了理事会及学术年会,并针对学会如何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建设作了指导讲话。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

 

第四届“地球科学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18927日在辽河油田研究院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资源、环境与滨海城市建设。来自沈阳、丹东、抚顺、阜新、大连的100多位青年地学科技工作者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聘请全国天文与地球动力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天文台杨志根研究员和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齐恒副教授,分别就宇宙大爆炸、黑洞等宇宙演变理论和大数据技术在推动科学发展及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受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会议征集论文46篇,内容丰富,涉及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及储藏等地球科学相关的多个领域。既有基础实验研究,也有实际应用研究,展示了地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和新技术。经专家评审、学会审核选定优秀论文一等奖16篇。

“地球科学青年论坛”是由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2015年创办的旨在为青年地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展示机会的平台。论坛聘请杨文采、李廷栋两位院士为首席学术顾问和特邀学术顾问,论坛拥有组委会、学术委员会、文集编委会和会务组等专门的服务机构,确保会议的健康有序地进行。本论坛得到辽宁省科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省科协重点资助项目,获得每年一度的经费资助,科协领导还多次亲临会议。论坛已经成为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品牌学术活动平台,深受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的欢迎。论坛的文集已成为学会的内刊,中国知网等网络期刊多次转载文集的论文。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于20181030-31日在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召开了 “海上测井、录井技术” 年度综合研讨会。测井录井技术是海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本次会议主要涉及随钻核磁共振、测录一体化解释、元素测井、同位素录井等技术,涵盖了储层评价、计算方法、录井校正、油气解释,仪器研发等内容。来自中海油、中石化、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多家企业及高校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年会是一次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研讨会。会上气氛热烈、畅所欲言,对许多关键技术都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未来海油勘探开发起到了智囊团的作用。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2018年学术交流会


 

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承办的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学术交流会于1112日在古城大同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地球物理领域新成

果、新方法、新技术的交流、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与学科技术发展。来自全省地质矿产、煤炭

地质、冶金地质、水利水电、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煤电集团公司、大专院校的70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江苏大学闫述教授等四位专家就电磁法勘测、井下物探、声呐探测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在煤矿采空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专题技术报告。使参会人员在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上受到了深刻教育。
  会议收到地球物理学术论文27篇,编印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计21万字。应用领域包括煤层气勘测、金属矿产勘测、地热勘测、煤矿采空和采空积水勘测、城市管线勘测、区域地质勘测;应用场地分地面物探、井下物探、航空物探;学科领域包括重力、磁法、直流电法、电磁法、地震、测井、综合物探。有20位论文作者进行了大会交流。
  会议组织了由太原理工大学杨德义教授任组长的学术小组,对参会交流论文进行了评选,评出一等优秀论文3篇、二等优秀论文5篇、三等优秀论文12篇,并向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本次学术交流会,受到会员单位的全力支持。由于正值外业勘测工作繁忙之际,有7位作者递交了论文,未能参加会议交流。为了保证会议顺利进行,会员单位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妥善安排了工作,派员参加了会议,充分反映了地球物理工作者对山西地球物理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对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81113日下午在同济大学海洋楼报告厅举行。经大会各会员代表的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以下内容: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监事工作报告、学会新章程及修改报告、财务工作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并投票选出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38 人,其中新当选理事12 人,耿建华任理事长,朱元清、黄乘利、舒嵘、朱立新、胡红桥、周心怀、王水强等 7人任副理事长,于鹏、杨志根、杨建刚、陈俊平、程和琴等 5 人任常务理事,杨文达任秘书长,张新兵任监事。
   
大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20181114-1116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三亚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省地震局、海南省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联合协办的“21世纪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外多位知名专家以及国内相关领域学术领军人物参会并作学术交流报告,全国各地高校、科研单位和兄弟学会的专家学者约2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三亚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海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开幕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吴时国主持。胡敏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进行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表示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信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助于我们走出去、加强国内外共同协作,推动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李海凤主席代表三亚市科学技术协会致辞,在致辞中强调,三亚正处于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新机遇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培养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尤为迫切,她表示,三亚诚挚邀请国内外深海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三亚人才队伍,通过形式多样的合作促进三亚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
  本次国际研讨会共分为深渊构造与地球物理探测、深海沉积与深水油气地质理论、深水地质灾害与天然气水合物三个主题,来自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Nathan BangsCar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Jianhua Wang、中科院南海所的丘学林、北京大学的卢海龙等国际知名教授作了11个主题特邀报告;来自浙江大学、中石化集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国内外现有资源,加快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南海资源利用,加快发展我国的深海科技事业。本次研讨会为我国深海科技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合作方向,将有力推动我国与相关国外研究机构在深海科技方面的协同创新,相互加强合作并促进我国在深海科技关键性研究问题上的突破。

(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河南省第九届产业与学术发展年会分会场—中部(河南)地球物理学术论坛”于1116-17日在漯河市顺利召开。会议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漯河市人民政府组织,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与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共同承办。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王夫运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祝英普副巡视员出席会议。特邀专家,以及来自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35家单位的102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家讲座、学术研讨、座谈交流、成果和仪器展等。会议邀请了“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殷长春教授等3位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交流了13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地震、重、磁、电等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国际发展前沿,展示了各会员单位利用物探方法在城市活断层探测、能源和矿产勘查、地热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22个展板介绍了各单位的业务特色和成绩。

会上,中部4省地球物理学会的秘书长和参会代表就联合学术活动、业务合作等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广大从事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合作、开放、共享的科技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推进了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学科融合发展,开启了中部各省地球物理行业科技交流,宣传展示了学会各会员单位的风采,将有效促进中部各省地球物理从业单位的业务合作。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1015日下午, 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主席Eric Davidson,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Christine W.Mcentee,战略及组织优化执行副总裁Janice Lachance,科学执行副总裁Brooks Hanson;全球知名出版Wiley集团董事、Wiley家族第七代继承人Jesse Wiley Wiley集团全球政府事务副总裁Andrew Tein代表团一行8人到我会进行访问,并就未来合作事宜双方进行会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双边合作处副处长孙林出席了会谈,我会副秘书长胡敏主持了会谈。
  
我会副理事长赵殿栋教授代表学会致欢迎词并就学会的学术活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会员发展、期刊建设及创新服务等方面情况向来宾做了介绍。AGU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Christine W.Mcentee AGU在全球的影响力、AGU会议种类、AGU科学期刊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座谈中,AGU主席Eric Davidson邀请CGS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访问AGU,并参加AGU年会展览。


我会与AGU早在20153月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AGU此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两个学会间的联系,也为两个学会在今后的学术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期刊建设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学会副秘书长/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研究员、朱成宏教授级高工,地球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刘洪研究员,地球物理学报编辑何燕博士,地球与行星物理(EPP)编辑胡素芳博士。

(学会秘书处)


 

 

1028日下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胡敏副秘书长带队10人来到“我与科协同成长”征文演讲比赛决赛现场,为进入决赛的吴海成教授鼓劲加油。在决赛中,吴教授做了题为《我的科协科技科普之恋》的演讲,喜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本次活动中,我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我与科协同成长”征文及演讲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党委承办,围绕“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征集优秀文章,记述科技工作者在与科协共同成长中的难忘回忆和亲身见闻。我会收到征文通知后,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经专家评审遴选,吴海成《我的科协科技科普之恋》、郭振波《借托举奋力飞翔》、薛国强《心随梦想一起飞翔》入选文集,其中吴海成、郭振波二人进入决赛预赛,经过激烈角逐,吴海成教授进入决赛。

在决赛演讲中,吴教授讲道:“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身为中国科协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60年来在科技工作方面从未停歇,60年来我与中国科协的情结越来越深厚……60年来,我们乐在科技、乐在宣传、乐在环保、乐在奉献,“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乐在义务科普传播工作的每一天!”

(学会秘书处)



 

 

由中国科协科界app平台组织的科界年度评选活动2018129日落下帷幕,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会入围的两项投票活动:最热门的组织(ZZ1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得票239658,位居最热门的组织投票榜第二名;最关注的会议(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得票8487,位居最关注的会议投票榜首。


 

这一投票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会各位理事、各分支机构、各单位会员、各地方学会、各位会员及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投票自1112日开始以来,大家对学会入围的两项投票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大家踊跃组织投票,为扩大学会影响力添砖添瓦。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票数,更多的是收获了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对学会的认可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学会的凝聚力,也提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进一步了解了我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更加热爱地球物理。

感谢有您的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明天更美好!                  

(学会秘书处)


 

 

2018年学会科普工作集锦

 

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风采


 

                   海洋地球物理团队周坚鑫教授在中国科技馆作海洋科普报告

 

 

地球与行星科学团队杨志根研究员在上海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作天文科普报告

 


 

        海洋资源与环境团队张训华研究员在南京市御道街小学作科普报告


 

         航空地球物理团队吴海成教授(右二) 在进行世界地球日活动现场宣传

 


 

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团队陈会忠研究员在科普宣传现场

 


 

地震电磁卫星团队申旭辉研究员接受新华网采访

 


 

   地球科学团队施光海教授参加中央十台科教频道《透过光谱识颜料》的策划与拍摄

 


 

创新思维与数理团队石殿祥博士在复旦附中作科普报告

 

地球日科普活动掠影


 

与航遥中心合作开展科普活动

 


 

在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

 

 

 

在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科普活动

 

 


 

在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科普活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8    4    总第144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胡敏 本期责任编辑:董静
 邮编:100029 发行:董静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024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