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18期
目 录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会员日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学会工作
学术交流
地方学会
第三届(2012年)广西岩土工程与地球物理学术大会在广西东兴市举行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澄清世界末日传闻 谣言止于智者”的主题科普宣传活动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年“优秀组织单位”
报道
通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科协会员日。科协“八大”修订通过的《中国科协章程》明确规定,每年12月15日为中国科协会员日。今年会员日的主题是“‘家’的温馨,节日的问候”,主要目的就是在科协系统牢固树立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理念,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科协会员日”的一项重要活动。今天,我们同样也要共同见证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袁隆平、赵忠贤、徐銤院士等十位科学家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巩馥洲等973位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欧阳自远等17位同志荣获“中国科技馆发展奖”。这些受到表彰的同志,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科技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是全国6000多万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忠诚,在科学研究和探索应用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对真理孜孜以求、成就卓著,获得这样的荣誉,的确是实至名归。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他们感到自豪,更有理由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风采充分展示出来!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突出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令人激动、催人奋进。把这样一幅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让中国老百姓的百年期盼梦想成真,还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勤奋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科技工作者尤其明白这个道理。
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肩负着历史使命,我们要更加主动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潜心钻研、奋力开拓,深入探究自然规律,着力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创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用科技服务民生,以全球视野谋划和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还要更加自觉地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已任,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引导公众主动理解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素质基础。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科协组织的基本职责。各级科协组织要切实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彰奖励优秀科技人才,发现举荐青年科技英才,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培育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提高、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让科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让各级科协干部职工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友。
明天就是会员日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尽享我们的职业带给我们的自豪和荣耀!祝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一、学会管理
1、民主办会 按计划召开了各项工作会议2次,秘书长工作会议4次、常务理事会6次、春节座谈会1次、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工作会1次、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次、年会理事扩大会1次、中国科协会员日工作会议1次等,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按民主程序管理好学会。
2、换届改选 根据我会章程,八届理事会于2012年10月任期届满,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关于全国学会换届审批工作的要求,学会九届理事会于2012年10月16日顺利完成换届,由95个推选点推荐出225名会员代表(包括理事候选人),经换届改选委员会批准,在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选出理事116人,常务理事30人,陈颙继任理事长,郭建继任秘书长。11月15日报中国科协获准并报民政部备案,新修订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也于11月25日报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核准通过。
3、组织建设 根据民政部、中国科协规定和学会工作的需要,进行了几项人事变更:完成了科普委换届改选工作,由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主任王平同志担任科普委主任;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换届改选后,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椿镛担任主任。
4、发展会员
个人会员:2012年入会301人,其中女会员68人;截止12月31日我会会员总数为14679人,其中女会员2049人。
单位会员:根据中国科协要求和我会章程规定,为加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建设,完善会员管理,提高学会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学会学术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推动学会创新发展,我会在对原有的会员单位进行重新登记的基础上,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在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单位会员。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单位会员管理办法》,在有关单位的自愿申请下,由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核,共发展单位会员33个,其中普通单位会员10个;理事单位会员14个,常务理事单位会员9个,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
二、学术活动
1、国内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年会与会人员7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1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2》收录了671篇论文摘要。来自我国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专家共406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2篇。会上分别邀请了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作了“中国PM2.5来源、污染特征与控制策略”的报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杨元喜院士作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邱中建院士作了“我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 的报告,为参会学者提供了与交叉学科高层次交流的机会,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点。
本届年会设分会场9个,进行了26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1个国际专题。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各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33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2、国际交流
2012年9月,学会代表团一行9人参加了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KSEG)2012年9月19—21日在济州岛召开的亚太区地球物理研讨会,会上首次设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展台,发放宣传资料及地球物理刊物,让国外同行了解中国地球物理,会议期间我会秘书长郭建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KSEG)签署了的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会(ASEG)、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K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和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J)共同探讨明年首次联合举办“1st Near Surface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国际会议的有关事宜,并表示将会组织和承办好此次国际会议。目前,由五家学会联合举办、我方主办的“第一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研讨会”各项筹备工作正顺利进行,时间:2013年7月17日-19日,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通过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促进国内专家与国际同行的广泛交流,提升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3、承担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承担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交给的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成立了由陈运泰院士为主任的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请了地球物理学界的18位院士和近70位分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此项工作。完成了词条收集、整理、第一次查重等工作,词条二次查重、添译注、专家审查正在紧张进行。
(2)、完成了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研究项目,此项工作得到各专委、会员单位的科技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参加撰写的人员有近百人,并于2012年3月出版了《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一书,此项目的开展,为学科和学会留下了宝贵资料。根据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完善学科史的需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完善《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一书,已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课题支持,并开始运作。
今年学术会议完成情况:全年完成会议26个,其中计划内会议16个,新增会议10个(空间天气专委会2个,地球电磁专委员会4个,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1个,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1个、信息技术专委会2个)。
三、科普工作
圆满完成了科技周、科普日活动任务,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在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方面,取得了突出和显著的成效。成绩如下:
1、在中国科协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全国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及宣传活动中,我学会积极组织并发动广大会员和公众参赛,并获中国科协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授予“优秀组织奖”。
2、我学会在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周等宣传活动中,举办的“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宣传内容,受到社区居民、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3、学会科普委联合广东、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地方学会地球物理学会和地方政府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
4、加强和完善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房山分校科普基地建设,发展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两个科普基地,针对大中小学生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5、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完成了科协2012年批准下达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科普资源包”项目,制作了挂图、展板,彩页以及视频光盘。
6、制作了针对特殊群体(聋人)进行地震防灾减灾教育的《地震防震百姓须知(手语版)》光盘,发送给广东、广西、四川、山东、辽宁等地方学会,并在北京聋哑学校做了科普宣传。
7、我会2011年和2012年均被中国科协授予“科普工作优秀学会”称号。
8、2012年10月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奖牌。
2012年进行主题科普活动总计为24次,其中讲座12次,展览12次,组织召开科普委员及科普志愿者大会和科普论坛各1次,召开科普项目研讨会6次,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7000份(包括书刊、挂图、彩页、传单等),参加宣传的专家和志愿者83人,受众35600余人。
四、宣传出版工作。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学术论文集6种,科技图书1种,印发4期《会讯》,圆满完成了2012年出版发行任务。《地球物理学报》建立了期刊现代化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期刊数字化水平,并实现稿件即时在线处理和以开放获取模式为核心的在线发布。
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学会网站增加部分新功能,使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并在试运行中继续充实和完善,《会讯》和学会网站内容在添加和更新,使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2012年网站新增学术年会管理功能,试行在线注册、在线投稿和在线审稿,方便参会会员,逐步实现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
五、社会服务工作。
1、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有关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按试行办法开展了评审工作,有不少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向学会提出申请工作,学会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使职称资格认证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会员的需要。
2、人才推荐
推荐251名专家进入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库
推荐36名专家进入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候选名单。
六、表彰奖励。
1、科技奖: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研究和应用水平,促进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和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证书编号:国 科奖设证字0228号)。
2012年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共收到各有关单位有效申请34项,其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创新奖奖项有效申请11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项有效申请23项。初评遴选出项目11项,终评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此奖项的设立为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展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促进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选、年会大会报告吉林大学李舟波教授荣获2012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3、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此奖项收到12位候选人的推荐表,经资格审查、初评、评审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并在学术年会上作专题报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金双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红谊、中石油东方公司钱忠平、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一博4人荣获201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4、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根据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实施细则》,由会员单位推选、经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学会网站公示,报中国科协批准,我会会员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田立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丁志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室主任、研究员郝天珧3位同志荣获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我会在“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暨学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通报表彰。
5、第八届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根据学会条例规定,每届评选一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在学术交流、科普工作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表彰在学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会工作志愿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对在学会各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等10个先进集体和陈维升等21名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并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颁发了荣誉证书。(名单见《会讯》118期增刊)
序 |
单 位 名 称 |
会议、活动名称 |
时间、地点 |
参加 人数 |
交流 论文 |
出版 论文集 |
1 |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10月16-20日 北京 |
680 |
406 |
1(500) |
2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乌鲁木齐电磁探测技术应用研讨会 |
1月6-7日 乌鲁木齐 |
91 |
19 |
0 |
3 |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综合物探测井技术研讨会 |
2月8-10日 成都 |
120 |
16 |
0 |
4 |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
翁文波先生百年诞辰报告会 |
2月18日 北京 |
40 |
3 |
1(200) |
5 |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
201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
4月13-15日 北京 |
53 |
52 |
1(110) |
*6 |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
第一届空间天气航天应用专题讨论会 |
5月5日 北京 |
38 |
12 |
0 |
7 |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
国际cospar学术大会 |
7月 印度 |
43 |
12 |
0 |
8 |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
地球深部流体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地质灾害 |
7月6-8日 北京 |
76 |
48 |
0 |
9 |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盆地三维结构和矿产调查学术研讨会 |
7月19-22日 北京 |
40 |
26 |
0 |
*10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出席“第21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研讨会” |
7月25-31日 澳大利亚 |
19 |
12 |
0 |
11 |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
2012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8月 哈尔滨 |
400 |
163 |
光盘 |
12 |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第八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
8月12-14日 大连 |
50 |
14 |
1(300) |
13 |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发展战略研讨会 |
8月18-22日 湖南 |
60 |
15 |
0 |
14 |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采空区与煤矿灾害探测技术暨工程物探疑难问题研讨会 |
8月26-29日 太原 |
228 |
33 |
0 |
*15 |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
中国国际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学术研讨会 |
9月7-10日 北京 |
227 |
111 |
1(300) |
16 |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
第15届大陆及其边缘深地震剖面国际学术研讨会 |
9月16-20日 北京 |
128 |
51 |
0 |
*17 |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
第八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 |
9月20-25日 济南 |
320 |
250 |
0 |
18 |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水利水电物探科技学术年会 |
9月24-27日 贵阳 |
100 |
55 |
0 |
19 |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 |
10月 美国 |
10 |
10 |
0 |
*20 |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
环渤海、泛珠三角地球物理技术研讨会 |
11月 广州 |
79 |
26 |
0 |
*21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出席“美国SEG” |
11月4-9日 美国 |
20 |
8 |
0 |
22 |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
2012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 |
11月23日 北京 |
52 |
66 |
1(110) |
*23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大地电磁及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新技术研讨会 |
11月7-10日 西安 |
39 |
12 |
0 |
*24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勘探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徐世浙院士治学60周年纪念会 |
11月24-26日 杭州 |
50 |
13 |
0 |
*25 |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
数字组合显示系统远程操作控制系统技术培训 |
9月5日 北京 |
8 |
0 |
0 |
*26 |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
地球物理与相关地质科学数据资源与共享平台建设技术培训 |
11月7日 北京 |
8 |
0 |
0 |
注:* 为新增会议,16个计划内,10个新增。
2012年科普完成情况
项目名称 |
计量单位 |
合计 |
举办科普宣讲活动 |
次 |
24 |
其中:举办专题展览 |
次 |
12 |
宣讲活动受众人数 |
人次 |
35600 |
参加活动科技人员总数 |
人次 |
83 |
其中:专家人数 |
人次 |
22 |
举办青少年科普宣讲活动 |
次 |
8 |
其中:专家报告 |
次 |
5 |
受众人数 |
人次 |
7200 |
制作科普挂图种数 |
种 |
2 |
挂图总印数 |
张 |
7000 |
制作科技广播、影视节目套数 |
套 |
1 |
制作节目播放时间 |
分钟 |
35 |
制作科技光盘种数 |
种 |
1 |
科技光盘张数 |
张 |
3 |
制作科普动漫作品套数 |
套 |
1 |
制作科普动漫播放时间 |
分钟 |
1 |
2012年宣传出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序 |
期刊、图书名称 |
时间 |
次数(期) |
发行总量 (册) |
论文篇数(篇) |
组织单位 |
1 |
《地球物理学报》 |
全年 |
12 |
12000 |
423 |
地球物理 学报编辑部 |
2 |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全年 |
6 |
网络版发行 |
70 |
地球物理 学报编辑部 |
3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全年 |
6 |
3600 |
319 |
地球物理学 进展编辑部 |
4 |
Applied Geophysics |
全年 |
4 |
3200 |
43 |
应用地球物理 |
5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
全年 |
4 |
12000 |
0 |
会讯编辑部 |
6 |
中国地球物理-2012(学术年刊) |
10月 |
1 |
500 1000(光盘) |
671 |
年刊编委会 |
7 |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
全年 |
6 |
1520 |
458 |
各专业委员会 |
8 |
《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 |
2012年 |
1 |
1600 |
11 |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
一、学术活动
1、进一步做好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术交流、宣传出版活动;
2、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3、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办好“第一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暨展览 (北京 2013.7)”,扩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外联系和影响,促进我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签订合作协议。
二、表彰奖励
1、继续做好“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
2、进一步完善“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的申报和评审,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三、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加强与专家学者的沟通联系,确保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的顺利完成;
2、加强与各专委、会员单位的科技专家联系,做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撰写工作。
四、会员服务
1、加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建立建全单位会员联系人制度,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渠道,加强与会员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凝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2、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拓展学会职能,增强学会的活力,加大为会员服务力度。
五、 科普工作
1、 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周、世界地球日宣传周以及相关主题日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
2、把科普送进学校、送进社区、送进企业、送进机关,散发科普书刊、科普画册、科普挂图、科普传单等;
3、 继续开发科普资源以及将地球科学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和整装工作,以便交流;
4、将利用网络等多平台开发传播地球科学科普知识;
5、加强科普继续教育,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主题科普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素质基础。
六、信息化建设
继续加强学会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会员管理、会议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网络化管理进程。
七、Applied Geophysics
继续办好Applied Geophysics, 吸收优秀技术人员参与编辑工作。
2010年世界著名的GEOPHYSICS(地球物理杂志)第五期以“Analysis shows GEOPHYSICS is world¢s premier applied-geophysics journal”(分析表明《地球物理》是世界第一的应用地球物理类期刊)为题的文章, 报道了2005-2010年国际同行评审的10种应用地球物理期刊引文统计,其中遴选了我刊,按综合参数我刊被列在第七,这对我们是一个鼓舞,表明我刊不仅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为国际同行们所认同。
八、其它
1、加强学会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工作,争取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启动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定筹备工作。
2013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学 术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主要内容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学术交流 |
10月中旬 |
600 |
云南 |
乔忠梅 |
010-82998257 |
2 |
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
亚太地区近地表地球物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7月 |
500 |
北京 |
胡 敏 乔忠梅 |
010-82998024 |
2 |
地球物理新技术及其应用交流会 |
电磁、地震等方法在能源、资源、金属矿、地下水、地热等领域的新方法和应用 |
3-6月 |
100人左右 |
北京 |
赵国泽 汤 吉 |
010-62009065 010-62009068 |
3 |
2013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
(1)2013年重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预测意见;(2)对我国部分重点地区地震形势的研判和预测;(3)全国雨情、旱情、重大水情的预测。 |
4月下旬 |
50-60 |
北京 |
汪纬林 陈维升 |
010-68729326 010-67391682 wschen2012@126.com |
4 |
地球物理仪器专业研讨会 |
电磁法仪器、海洋地球物理仪器 |
5月 |
30 |
北京 |
邓 明 |
13436581637 |
5 |
矿山地球物理技术研讨会 |
矿震监测及煤矿灾害预测 |
6月 |
30 |
北京 |
陆其鹄 |
13522040560 |
6 |
地壳岩石结构地球物理填图研讨会 |
有关填图工作的技术交流研讨 |
上半年 |
30人左右 |
北京 |
张忠杰 李惠民 |
010-82998313 010-69889684 |
7 |
蒙古地区深部地球物理及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蒙古地区深部地球物理及地球动力学研讨 |
年中 |
30人左右 |
北京 |
吴庆举 李惠民 |
010-68729399 010-68999684 |
8 |
煤矿工程地球物理研讨会 |
地球物理方法与煤矿工程探测技术 |
7月 |
45人 |
武汉 |
冷元宝 |
ybleng@163.com |
9 |
国际IAGA/IUGG学术大会 |
地磁与高空研讨 |
7月 |
10 |
墨西哥 |
史建魁 |
jkshi@cssar.ac.cn |
10 |
铁路工程物探60周年纪念会 |
铁路工程物探60年来技术发展研讨 |
9月 |
100人 |
山东泰安 |
彭伟斌 |
c_cll@126.com |
11 |
CLUSTER学术研讨会 |
双星CLUSTER探测研究新结果 |
9月 |
15 |
挪威 |
史建魁 |
jkshi@cssar.ac.cn |
12 |
页岩气资源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技术研讨会 |
页岩气岩层压力致裂的控制和探测技术 |
9月 |
30 |
北京 |
何贤明 |
18910081880 |
13 |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地球电磁法研究和应用的各领域,10个专题。每两年一届 |
9-11月 |
200-300人左右 |
乌鲁木齐 |
赵国泽 汤 吉 |
010-62009065 010-62009068 |
14 |
郯庐断裂带域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研讨会 |
郯庐断裂带域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研讨 |
3-4季度 |
30人左右 |
北京 |
张忠杰 李惠民 |
010-82998313 010-69889684 |
15 |
深浅构造与地震活动关系研讨会 |
深浅构造与地震活动关系研讨 |
3-4季度 |
30人 左右 |
北京 |
张忠杰 李惠民 |
010-82998313 010-69889684 |
16 |
第三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 |
会议宗旨为交流全球华人在空间天气领域取得的新进展,研讨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的全球发展态势。 |
10月15-21日 |
200多人 |
桂林 |
赵新华 |
010-62586352 |
17 |
中德地球电磁探测研究双边研讨会 |
中、德双方在地球电磁法各领域感兴趣的内容的交流和合作意向研讨 |
下半年 |
60人 左右 |
青岛 |
赵国泽 汤 吉 |
010-62009065 010-62009068 |
18 |
大地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 |
大地构造物理学术研讨 |
下半年 |
30人 左右 |
北京 |
于常青 李惠民 |
010-68997371 010-69889684 |
19 |
2013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对2013年预测进行科学求实的总结 |
12月上旬 |
50 |
北京 |
汪纬林 陈维升 |
010-68729326 010-67391682 wschen2012@126.com |
20 |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技术研讨会 |
技术交流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刘玉乾 |
ztwtbj@163.com |
21 |
振源技术研讨会 |
振源技术与研讨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王贵平 |
010-81205113 |
22 |
重大灾情临时会商会 |
依据预测专家们搜集、掌握的信息组织临时性会商。 |
待定 |
待宝 |
北京 |
汪纬林 陈维升 |
010-68729326 010-67391682 wschen2012@126.com |
组 织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常务理事会 |
全年二次 |
30 |
北京 |
胡敏 |
010-82998024 |
2 |
秘书长工作会议 |
全年二次 |
8 |
北京 |
胡敏 |
010-82998024 |
3 |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
二季度 |
30 |
待定 |
郭建 |
010-82998257 |
4 |
春节茶话会 |
元月 |
150 |
北京 |
乔忠梅 |
010-82998257 |
5 |
年会到会理事扩大会议 |
10月中下旬 |
100 |
云南 |
乔忠梅 |
010-82998257 |
6 |
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
12月 |
待定 |
待定 |
胡敏 |
010-82998024 |
继 续 教 育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指导手册》培训 |
第四季度 |
40 |
待定 |
孟令顺 刘元生 |
0431-87653100 0531-66770715 |
科 普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主要内容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世界地球日 |
节约能源资源展览 |
4月 |
4,000 |
北京 |
王平、 黎明 |
010-62060056 |
2 |
全国科技周 |
综合科技成果 |
5月 |
5,000 |
北京 |
王晨阳 |
010-62060056 |
3 |
全国科普日 |
节能节水宣传 |
9月 |
6,000 |
北京 |
周坚鑫 |
010-62060121 |
4 |
科普进学校 |
地球科学宣传 |
全年 |
8,000 |
北京 |
周洪瑞 |
010-82323107 |
5 |
科普进社区 |
地球科学宣传 |
全年 |
待定 |
北京 |
吴海成 |
13552788286 |
6 |
科普进企事业单位 |
新科技成果推广 |
全年 |
待定 |
全国 |
王晨阳 |
010-62060056 |
7 |
防灾减灾宣传 |
地震防震宣传 |
全年 |
待定 |
北京 |
龙海云 |
010-68527490 |
8 |
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 |
环境保护知识 |
6月 |
待定 |
北京 |
陈晦鸣 |
010-82322898 |
9 |
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
科普教育基地挂牌 |
5月 |
待定 |
抚顺 |
龙 凡 |
024-88445756 |
期 刊 活 动
序 |
期刊、图书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发行总量(册)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地球物理学报》 |
全年 |
北京 |
12期15000 |
刘少华 |
010-82998113 |
2 |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全年 |
美国 |
6期网络版 |
刘少华 |
010-82998113 |
3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全年 |
北京 |
6期4800 |
刘少华 |
010-82998113 |
4 |
Applied Geophysics |
全年 |
北京 |
4期3200 |
范伟粹 |
cgsbull@sina.com 010-64266649 |
5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
全年 |
北京 |
4期12000 |
曲克信 |
010-82998257 |
6 |
中国地球物理-2013 (年刊) |
10月 |
待定 |
1期 |
倪四道 |
010-82998257 |
为推动地球物理科技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研究和应用水平,促进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和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证书编号:国 科奖设证字0228号)。
为做好2012年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我会于2012年元月向支持单位、会员单位和学会会员通报了关于开展评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工作的有关事宜,并于6月向各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申报和推荐201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截止7月31日,共收到各有关单位有效申请34项,其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创新奖奖项有效申请11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项有效申请23项。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申报和推荐201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要求,学会于8月15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初评,遴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并于9月10日在学会网站进行公示。
9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初评遴选出的10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项目及候选人采用多媒体介绍项目,评委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答辩,并现场评分,最终确定了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名,其中一个项目候选单位因故退出。评审结果于9月28日在学会网站进行公示,同时评审结果提交常务理事会审议,产生正式获奖名单,并于2012年10月1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为获奖项目及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金。
获奖名单见附件1、附件2。
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会秘书处)
附件1
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获奖人姓名 |
工作单位 |
获奖等级 |
孙文科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一等奖 |
附件2
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申报单位 |
获奖等级 |
东部老油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
蔡希源、韩文功、曹忠祥、冯德永、张光德、李红梅、梁鸿贤、刘书会、王 鑫、刘 斌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
一等奖 |
3.5D地震勘探技术 |
凌 云、高 军、孙德胜、林吉祥、郭向宇,宋强功、夏 竹、张 枫、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二等奖 |
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
唐东磊、钱荣钧、吕焕通、张明玉、苏卫民、、夏建军、黄永平、王新全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二等奖 |
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新技术(CSELF)研发暨观测台网建设 |
赵国泽、陈小斌、詹 艳、汤 吉、王立凤、肖骑彬、蔡军涛、卓贤军、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二等奖 |
城市活断层地球物理试验探测技术及应用 |
方盛明、刘保金、张先康、王兰民、王夫运、柴炽章、李松林、张成科、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二等奖 |
高频面波传播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
徐义贤、罗银河、刘江平、陈 超、夏江海、宋先海、顾汉明、张 煜、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二等奖 |
工程质量隐蔽问题综合物探检测方法及新技术 |
张建清、陆二男、刘方文、陈 敏、刘润泽、熊永红、张 智、况碧波、 |
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武汉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电磁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应用 |
熊 彬、阮百尧、王有学、吕玉增、欧东新 |
桂林理工大学 |
三等奖 |
山东省济宁大磁异常区综合物探技术与地质找矿 |
马兆同、万国普、黄太岭、李培远、宋印胜、曹春国 |
山东省物化探勘察院 |
三等奖 |
2012年10月学会年会期间,学会秘书处邀请省、市、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到会,征求学会工作意见。郭建秘书长首先问候了大家,接下来主讲了学会的发展设想,描绘出学会发展蓝图,给大家带来了鼓舞和期望,同时也明确了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接下来大家议论了三方面具体事情:一是2013年学会全国秘书长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二是2013年学术年会的时间和地点;三是增设铁道工程分会的建议和方案。各地方学会提出要加强互相联系、沟通、交流的意愿,赞扬组织环渤海、泛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联合召开地球物理科技交流会的做法,为地方学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使科技交流活动面更宽、内容更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科和地方学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学会的影响力。
本次联席会进行得融洽和深入。
(学会秘书处)
12月16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暨2012年度学会工作会议在北京温都水城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期刊编辑部等分支机构的专家、单位会员的代表及学会秘书处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他首先讲了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好的了解会员的意见和需求,以便为会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加学会的凝聚力,同时也让各分支机构相互交流、增进了解,为学会开展各项活动奠定基础。
会议包括以下议程:
一、郭建秘书长在会上通报近期学会工作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1、通报第28届学术年会举办情况。
2、通报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情况。
3、汇报了学会组织建设情况。
4、通报学会表彰奖励情况。
二、王小牧副理事长宣读《关于通报表彰我会会员荣获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决定》,学会报送的我会会员丁志峰研究员、郝天珧研究员、田立新高级工程师荣获该奖项,广大会员要向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三、王小牧副理事长宣读了经申请登记的第九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单位会员名单,并同郭建秘书长一起为单位会员颁发了证书。今年按中国科协的要求和学会章程的规定办理了单位会员的重新登记,此项工作旨在加强会员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增强自身建设,服务会员单位。
四、各分支机构代表进行了2012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会上,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冷元宝、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坚鑫、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萍、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进忠、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维升、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陶士振、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文凤、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海斌、地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何丽娟、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进、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赵新华、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王国军、《中国地球物理》(年刊)主编黄清华等,相继做了2012工作汇报及2013年工作展望。
郭建秘书长最后进行了会议总结,首先他向大家通报了2013年学术年会举办地点为昆明,希望各学科积极参与年会组织工作,充分利用学会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优势,展示和交流新成果、新技术,共同推进地球物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同时他还介绍了学会进行国际交流的计划,目前正努力筹划与SEG展开多方合作交流。
郭建秘书长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对学会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代表周坚鑫发言,介绍了科普委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能够加入到科普活动中来,为全民素质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并于会后播放了科普委制作的科普宣传动漫片。工作会议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 (学会秘书处)
“陈宗器地球物理基金”是我会新成立的基金项目,经第八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决定用于奖励刊登在《地球物理学报》的优秀学术论文,旨在促进地球物理学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评审条例后附。
2012年首次开展此项工作:
一、商议确定奖项名称为“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二、确定评审条例和操作方案;
三、每年获奖项目不超过5个。
四、按照条例规定,在《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2011年刊登的学术论文中,经国内期刊权威检索机构检索查证,筛选出年度“被引频次”数量高的优秀论文,作为本年度“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2012年首次评选出的获奖论文3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作者张培震、徐锡伟、闻学泽、冉勇康(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作者刘启元、李昱、陈九辉、郭飚、李顺成、王峻、张绪奇、齐少华(2009年);《地震叠前逆时偏移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及GPU实现》,作者刘红伟、李博、刘洪、佟小龙、刘钦(2010年)。
学会将在2013年元月举办的“春节座谈会”上,向大家介绍2012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设立、评审的情况,宣布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并向获奖论文作者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
附: 评选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暂行办法
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陈宗器地球物理基金会商定,设立“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奖励刊登在《地球物理学报》的优秀学术论文,促进学科发展。
第一条 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陈宗器基金会提供奖励基金。
第二条 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的设置宗旨是:促进地球物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发表获得专业认可的优秀学术论文。
第三条 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奖励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经国内期刊权威检索机构检索查证,根据当年公布的前四年“被引频次”统计数据,从中筛选出年度“被引频次”数量高的优秀论文,按排名确定人选。
第四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为优秀论文奖评选委员会,其秘书处为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为评选办公室主任。每届年会评选优秀论文奖不超过5项。
第五条 评选结果在每年的九月份对外公布,在年会上颁奖。
第六条 获奖者将获得:
——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证书;
——奖金若干。
本办法自2012年开始试行,解释权归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陈宗器地球物理基金会所有。
注:此办法第九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市召开。
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7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1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2》收录了671篇论文摘要。来自我国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专家共406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2篇。
10月17日上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首先进行了新一届理事长见面会,新当选的理事长陈颙院士及副理事长发表了当选感言,并为首届科技奖获得者颁奖。大会报告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之后进行,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作了“中国PM2.5来源、污染特征与控制策略”的报告。常旭副理事长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杨元喜院士作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邱中建院士作了“我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 的报告;2012年度顾功叙奖候选人、吉林大学李舟波教授作了“复杂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方法的一些实例”的报告。
17日下午,分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黄清华教授和倪四道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罗俊院士作了“精密重力测量之关键技术” 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作了“青藏高原的生长:从里面向外” 的报告;北京大学沈正康教授作了“汶川地震震后形变过程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介质流变学性质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研究员作了“子午工程最新进展和初步探测结果”的报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崔永强研究员作了“页岩气理论、战略及国家能源方向探讨”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江海教授作了“浅层地震的特有性质”的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作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教授作了“大陆地震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的报告。
同时2012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金双根、李红谊、钱忠平和王一博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这些大会报告从不同的专业方向阐述了地球物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国家需求和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专家们对技术热点的精辟分析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的兴趣,报告之后的讨论互动非常热烈。
17日晚学会秘书处和到会的地方学会负责人围绕地方学会的发展等问题开展座谈。
17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编委会编委、编辑部工作人员等23人出席了会议,学会领导郭建秘书长代表学会参加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刘少华编审做了2011-2012年度工作汇报。把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存在的问题、编委会换届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向编委会做了详细汇报。
编辑部在2011-2012年度高质量完成了《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出版任务。同时,进行了稿源基地建设以及编辑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了期刊文稿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进一步强化期刊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编辑出版工作已经实现全过程网络化、数字化,学报网站已成为连接作者、读者和用户的桥梁、纽带。过去的一年,编辑部加强了地球物理学作者库、专家库的数字化建设,使学报能更好的为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服务。刘少华汇报了学报的学术质量、国际影响力、出版质量等方面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汇报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学报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与会编委充分肯定了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对全体学报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给予褒奖,针对编辑部的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从海外编委选择、稿件质量、热点及亮点文章、学科分类、组稿、绿色通道、国际期刊合作、专业翻译公司英文润色、如何提高影响因子、国际化发展、DOI、审稿专家评价机制等方面为学报的发展和进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刘光鼎主编强调,今后的编委会工作更要务实、高效。他认为,本届编委会的组成,反映了新班子是一个“工作班子”,希望年轻科学家关心学报的发展,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贡献力量。
19日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各专题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学术专题论文组织、大会办会经验。郭建秘书长、黄清华教授分别向与会代表简要汇报了学会的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情况,与会代表在肯定本届年会取得的良好学术交流效果的同时,也对学会的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气氛热烈,体现了大家对学会学术交流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大会期间,在9个会场进行了26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33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他们是:徐长仪、谢铭哲、王 桥、万晓云、蔡书慧、陈力为、彭荣华、赵 越、庞正炼、刘善琪、何骁慧、缪 淼、刘敦宇、罗 钧、王永飞、郑 现、吴 彦、袁振宇、张 博、任志明、郝艳军、赵洋洋、黄雪源、张义德、唐 晨、陈 波、孙怀风、李煜航、徐明辉、易 爽、林 旭、尹 智、范建柯。
按照《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此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对第一轮评选出的有效候选人的申请和推荐材料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评审,经过无记名投票,最后遴选出5位申请人作为“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他们是:敖 红、李景叶、裴顺平、文晓涛、杨 锴。
经过三天的学术研讨,第28届年会于10月20日闭幕,闭幕式由郭建秘书长主持。28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做了年会总结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石耀霖院士宣布了“201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第28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王绪本教授代表刘光鼎基金会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作了介绍,石耀霖院士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王小牧副理事长、常旭副理事长、郭建秘书长为4位“201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5位“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为33位学术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第29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四道教授简要介绍了第29届年会的构想。最后,郭建秘书长致闭幕词并宣布大会闭幕。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交流情况
(一)第28届年会设26个专题,安排在9个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专题设置如下:
1. 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Asia;2. 中国大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SinoProbe 进展;3. 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4. 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5. 流体地球科学:地震预测、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6.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7.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8. 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9. 特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10. 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11. 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12.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3. 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14.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5. 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16.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17. 储层地球物理;18.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19.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20. 工程、环境及公共安全地球物理;21.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22. 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在地学中应用;23. InSAR技术、卫星热红外与地壳运动;24. 地磁与高空物理;25.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26. 海洋地球物理。
(二)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展示了不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12-2013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在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
(1)研究成果较多,会场听众也较多。今年年会上报告了许多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课题,国家和自然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听众到会场进行交流讨论。
(2)继续关注热点、前沿问题,不少专题设置了专题特邀报告,就各学科方向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
(3)在国际专题的组织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届年会部分参会代表来自美、日、意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其中包括不少国际知名学者和国内知名专家,会场不仅爆满,而且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⒉ 通过本届年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部分专题在报告的设置,尤其是能反映所在领域热点、前沿问题的主体报告方面的组织工作还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2)适当规范、引导张贴报告的组织工作,使其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的效果。
(3)年会的网络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三.本届年会的特点和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中青年地球物理学家,特别是青年学生依然是会议的主体,体现了学科不断发展的希望和生命力。
本届年会率先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启动了年会的网络化工作,实现在线投稿、审稿、注册等基本功能。
(2)设置了张贴报告的学术交流形式。
(3)在保留原有纸质版论文集的同时,增加了光盘形式的电子版论文集。
(4)在会议中心举办学术年会。
(二)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年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1)如何进一步提高到会报告(尤其是到会张贴报告)的比率及交流效果。
(2)充分发挥专题召集人的作用,稳步提高年会论文质量。
(3)继续推动年会的网络化进程,完善相关网络功能。
(4)进一步完善、规范张贴报告的组织工作。
(5)继续整合、优化专题的设置,继续强化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稳步提升我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的国际影响力。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年会专题召集人、会务组工作人员以及北京大学学生志愿者为本届年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广大地球物理界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本届年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专题总结将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和2013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组织委员会)
会议时间:
2012年9月7-10日
会议地点:
北京地大国际会议中心
会议主题:
发展地球立体探测技术,提高地学仪器装备水平
会议专题:
1. 金属与非金属勘查技术与仪器
2. 油气勘探技术与仪器
3. 煤炭勘查与安全监测技术与仪器
4. 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
5. 地震监测技术与仪器
6.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仪器
7.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仪器
8. 地学传感器技术
9. 地球物理实验技术
10. 地球物理应用软件研发
11. 与地球物理探测、监测系统相关的科学技术
12. 地球物理仪器与技术应用实例及成果
13. 未来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方向
会议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研究所
承办单位: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支持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
中国地震学会
协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
北京东城振动学会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重庆地质仪器厂
会议实况:
参会代表227人,其中来自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的国际代表7人。刘光鼎、何继善、滕吉文、赵文津、彭苏萍5位院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收到投稿111篇,编印了《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同时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辑、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地球物理仪器汇编及专论》。16家参展厂商的仪器布展反映了当前地球物理仪器的国际水平和现状。
2012年9月8日上午9时,大会正式开幕。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陆其鹄主持大会开幕式,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滕吉文院士致开幕词,程业勋教授代表大会指导委员会致辞。郭建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致辞;嘉宾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万力、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副主任连长云、日本株式会社东京测振常务社长仓桥成幸、加拿大凤凰公司总裁Leo Fox也在开幕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最后,承办单位代表罗壮伟研究员代表会议组委会向参会代表致辞欢迎。
紧接开幕式之后,何继善院士、刘光鼎院士、林君教授以及吕文正研究员分别做了“三维广域电磁法及仪器研究”、“油气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和“海洋资源、权益与技术”的大会报告。
2012年9月8日下午—9月9日全天,会议分四个分会场,安排了8个场次的分组研讨会,有56人在分组会议上就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发理论、技术和应用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参会代表就报告内容和问题展开热烈地讨论交流,呈现了浓郁的学术气氛。
分组讨论当中,涉及到了几乎全部地球物理仪器的内容,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测井等方面的仪器与技术,比如重力仪器方面: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天顿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对陆地和海洋重力测量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和进展进行深入地沟通和探讨,并在会上达成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意向;磁法仪器方面:北京欧华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谈及了深部找矿中的电磁法仪器发展和现状,北京地质仪器厂的代表对磁法仪器在军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让与会代表拓展了地球物理仪器应用的认识;电法仪器方面:与会代表介绍了海洋电磁探测仪器、瞬变电磁系统、时间域航空电磁设备、抗干扰编码电法仪、抗温漂和抗耦大深度激电仪、CLEM大功率多功能电磁系统、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等的研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地震仪器方面的介绍涉及到了矿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地下爆炸地震波质点速度模型研究、无线遥测式浅层数字地震仪等地震勘探仪器的应用开发;放射性方面:谈及了自然γ铀矿测井NaI晶体探测效率的蒙特卡罗模拟、地下磁共振响应特征与超前探测研究等;测井仪器方面:涉及到了用于热液型铀矿勘查的轻型测井系统、油水饱和泥质砂岩流动电位的频散特性、网络化井-地极化率实时成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等。
另外,来自加拿大的凤凰公司、德国的Metronix公司、日本株式会社东京测振、法国IRIS公司、加拿大Petros Eikon公司等对其已经研制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新装备和新方法进行了报告,让在座的代表了解到当前最先进的仪器发展动向;来自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代表从自身的应用出发,谈及了航空物探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代表谈及了环境物探仪器及应用;劳雷工业公司的代表谈及了物探在采空区、在预测报警中的应用;吉林大学的代表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灾害水源探测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等等。
在地球物理仪器参展方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江苏泰州森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北京大地华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地质仪器厂、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天顿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等一批国内地球物理仪器制造单位展出了一些自主研发的设备。其中,东方百特(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港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劳雷(北京)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欧华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地球物理仪器代理商利用分组讨论会和展台展出了一系列的国外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与会代表利用会议间歇参观了展出的仪器,并与厂家进行了直接且专业的沟通。此次仪器展览,对国内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和国际先进设备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次会议立足“发展地球立体探测技术,提高地学仪器装备水平”,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从筹备到召开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积极响应。从大会报告、分组讨论,到仪器会展,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学术会议准备充分,会议内容充实,讨论热烈,深入且广泛地探讨了相关专业的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我国自主仪器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与会全体代表对此次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研讨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相信,此次会议对我国的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必将起到积极良好地推动作用。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要点】:
(一)、本次会议网上注册人数为346位,实际参会人数超过320位,共收到报告摘要250余份,均为历届最多;代表们来自国内30多个科研院校,以及两所美国高校;其中,研究生代表约占一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空间天气科学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充满着朝气和希望。
(二)、会议研讨主题是“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包括了我国近两年在空间天气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建模与预报、业务应用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亮点”成果,这些成果表明我国空间天气科学研究已经完全具备了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的基础和条件。
(三)、会议代表指出,“空间天气科学正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空间天气惠及一切人、一切事的时代开始了”,我国空间天气科学研究应通过组织和强化亮点研究方向,尽快实现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原创、引领发展转型。
(四)、会议尝试组织了四方面的“亮点”专题讨论,为改进我国空间天气研讨会会议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推动我国空间天气“亮点”研究方向的发展壮大。
【大会概况】
(一)、大会开幕式简单而热烈,体现了亮剑科学前沿、服务国家需求的时代要求。开幕式由地方组委会主席、山东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韩圣浩教授和科学计划委员会共同主席、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耀教授共同主持。全国人大常委、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致辞,介绍了山东大学的简单情况,并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总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先后致辞。
(二)、大会邀请报告。大会邀请了十位专家就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态势、探测手段、太阳及地球空间研究进展、空间天气对我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影响以及空间天气业务进展情况等作了重要综述。其中,魏奉思院士在题为“亮剑科学前沿--聚焦亮点研究方向”的报告中提出可按五个科学目标来聚焦亮点研究方向,以尽快实现空间天气研究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原创、引领发展转型。大会报告映射出我国在地基、天基观测计划提出和设备研发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已经初步建立起空间环境变化研究和业务应用的综合监测网络,并已经和正在为我国载人航天等重大空间活动“保驾护航”。
(三)、亮点专题研讨。在西安会议中,根据我国学科布局和研究现状,初步提出和组织了十余个亮点研究方向。为了进一步突显和强化已有的亮点研究方向、思考和推动潜在的亮点研究课题,会议尝试组织了“CME的日冕和行星际动力学过程”、“日地系统磁重联现象研究”、“内磁层动力学和波-粒相互作用”和“日地空间等离子体中的动力学阿尔文波理论、观测及其应用”等四个方面的“亮点”专题讨论。与会代表反馈,此种专题研讨模式可有效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紧跟科学前沿,就具体的课题项目做全面深入的剖析,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今后会议中应当坚持和完善亮点专题研讨形式。
(四)、改进优秀青年论文奖评审程序。为提高优秀青年论文奖评审的公平公正和可操作性,于会前几周时间要求参评者提供个人和成果简介等基本情况,并提前交由评审人查阅;专门开辟了申请优秀青年论文奖的张贴专栏,要求所有参评者均提交张贴报告,便于不同分会场的评审人集中审阅;根据评审人打票结果取前十名作为获奖人员。这些规则避免了以往由于评审人不了解其它分会场被评审人员的报告情况等问题所带来的不尽如人意。(优秀青年论文奖获得者名单,请参见:http://jinan2012.spaceweather.org.cn)
(五)、会议特别注重张贴报告。为减轻口头报告时间压力,会议共安排94个张贴报告,接近总报告数的2/5;在下午4点之后便不再安排口头报告,从而预留足够的讨论时间;引入张贴类-分组会议邀请报告,专门开辟了申请优秀青年论文奖的张贴专栏,设立了自由张贴区,并专门提供两台大屏幕微机供张贴者展示成果使用。会议表明,这些措施利于代表间的深入交流和充分讨论。
(六)、会议宣传与科普活动。会议安排大会报告全程录像,以保留珍贵的动态影像资料;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分别以要闻和时政信息形式对大会予以报道,人民网、新浪网、网易新闻、凤凰网等多家媒体予以转载;山东大学网站也以头条形式详细报道了此次会议;另外,应主办方山东大学邀请,魏奉思院士做客山东大学“大家讲坛”,为山东大学近3百名学生讲解空间天气学,传播和普及空间天气学知识。
【来年再相会】会议讨论了关于明年在广西桂林举办第三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大会以及将由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九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的有关事宜。
【对今后办会的三点建议】(1) 希望今后的空间天气学研讨会能继续扩充参会人员的“成份”,吸引和邀请空间天气的军民用户和政府有关代表参会,提高社会对会议和空间天气科学的关注程度,为学科发展注入更强的驱动力;(2) 希望今后会议能够加强各亮点研究方向在会议研讨中的牵引作用,继续以亮点专题形式组织会议;(3)希望会议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学术交流这种基本形式外,可就发展战略、重大计划、科学争鸣、服务国家需求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专题讨论。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承办的“大地电磁及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技术专题讲座”于2012年11月8-10日在西安举行。来自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廊坊物化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安徽省勘查技术研究院、中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12个单位的研究生和年轻MT工作者共38人参加了讲座。
近年来,大地电磁(MT)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1)相位张量分解技术(Phase tensor decomposition)及其对受局部畸变和静位移影响资料解释的研究应用;(2)磁场垂直分量及其在二、三维正反演中的应用;(3)多站远参考技术 (Multi-Station Remote Reference, MSRR)克服干扰的效果分析;(4)MT+LMT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应用;(5)MT+MV技术的应用效果。座谈会就上述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俄罗斯知名科学家、俄科学院地球电磁研究中心主任Ivan Varentsov教授到会,并详细介绍了MT及LMT数据处理过程,以及利用V5-2000、LEMI-417仪器和兰州地磁台MV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效果,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解读,与会者普遍感觉受益匪浅。
讲座采用了随时互动讨论的方式,学员们不但对主讲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气氛热烈。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学员还介绍了他们的学习体会和在MT+LMT数据处理上的做法,大家一致认为此类形式的专题讲座为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机会,效果良好,希望以后能够针对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提高。(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时刻,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基金(石油物探学会)、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于2012年11月23—25日在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召开了2012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来自气象、水利、地震、海洋、有关院校、科研等部门的专家、学者52人(其中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31人)出席了会议。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朱建国、陈一文、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汪成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主任苏枫出席会议并讲话或作报告。
11月24日的开幕式上,耿庆国主任作了题为“关于2012年全国重大天灾综合预测意见对应情报的初步小结”的主题报告,将今年4月份预测会上做出的“2012年全国重大天灾综合预测意见”与实况进行了对照检查,其结论是旱、涝、洪、台风的预测与实况基本相符;地震预测,在所预测的地区,新疆新源与和静交界处,于6月30日发生了6.6级地震,这是2012年截止目前我国最大的一次地震,云南彝良5.7级和5.6级地震损失惨重。对这两个地区原预测震级分别是7级和7—8级,实际发生震级偏小。对我国东部地区所预测的主震尚未发生,在所预测的地区出现了几次小震,疑为信号震,预测期尚有半年(截止2013年5月),值得关注。
与会代表对耿庆国的报告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科学、严谨、求实。报告既总结了成功的事例,也总结、分析了失误的原因。
根据会议日程安排,徐海亮作了“2012年全国旱涝趋势”、杨学祥作了“全球气候变化相关问题”、杜乐天作了“通古斯大爆炸和王恭厂大爆炸的谜底可能揭开”的综述报告。高建国、曾小苹、孙士鋐、郭广猛、高晓清、沈明军、曾佐勋、门可佩、徐道一、李秀斌等22位代表相继作了专题报告。他们的报告既有对2012年预测效果的总结,又有对失误原因的分析。曾小苹“2012年预测检验及预测失误原因探讨”的报告,在总结了1600年以来全球7.0—9.7级大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后,将结果用于对太阳活动第24周期间的全球大震个数的初步预测,2012年对全球大震个数的预测基本符合,但预测的地震震级偏大。报告从地质构造环境、地磁学背景、地磁观测条件的角度作了预测效果较差的原因分析和探讨。
预测机理、预测新方法的探讨,向来是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积极倡导的。本次会议的报告中或提交的论文中,郭增建“平面上处理科氏力余震效应”;李秀斌“枯汛关系——水旱灾害水循环异常前兆预测”、“水循环异常——水旱灾害预测理论”等,给与会代表以启迪。
本次的会议《文集》中收录了陈一文顾问的“2008年汶川地震前‘专家’在都江堰对地震预测‘辟谣’以及《意大利法院对于7名专家地震错误预测判刑6年》的真相及其启示”、新闻中心《中国网》“5000科学家抗议意大利判地震专家有罪中国专家签名”、徐好民“地震的预测与预报——谦论意大利法院判决问题”的文章,供与会代表参阅。
会议期间,利用24日晚耿庆国主任主持召开了与会委员扩大会议。地点: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出席:委员22人,列席7人。会议主要议题两项:
1、通报并提请追认专业委员会人员变动:原副主任李均之教授病故,增补白志强同志为副主任;原副主任王琪工作调离原单位,无法参与专业委员会工作,增补孔繁恕同志为副主任;增补常委徐海亮兼任副秘书长;增聘“623”项目地震预测专题业务主管李德威为委员。
2、研究了震情,明确了几个特别关注的地区,提请预测专家们严密监视,随时交流、通报情况,及时组织会商。
高建国常务副主任主持了开幕式。他对各位代表与会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郭增建荣誉主任对《预测方法集成》后记的修改和郭增建9月份的来信及其附诗;简要介绍了几次地震、洪水成功预测的实例等。
耿庆国、徐海亮、张启文、曾小苹等常委先后主持了各单元的报告和讨论。
耿庆国主任作了会议简要总结:这是十八大后我会召开的第一个学术会议,会议开的紧凑、热烈、圆满,相信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的预测工作会有新的进展,能为祖国新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在工作安排上力求扎扎实实,有异常信息及时会商,做出判断。他还对石油物探学会给予的资助,对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为会议做出的辛勤服务,周到细致的安排,克服不断遇到的诸如会议代表住宿、会场等难题,保证了会议顺利召开,表示衷心感谢!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2年11月24-26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徐世浙院士治学60周年纪念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南大学、长江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的数十位科研人员参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会议致电,充分肯定徐世浙院士为地球物理学等做出的重大贡献,号召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精神,为地球物理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会议围绕纪念徐世浙院士治学60周年开展了研讨和学术报告活动。首先,会上发布了为纪念徐世浙院士治学60周年出版的两部书。其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世浙院士论文集”一书收录了徐世浙院士一生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百余篇,系统展示了徐院士重要的科研成果和研究体系;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岁月的记忆”一书通过照片、书画、诗作以及散文等形式记录了徐院士工作和生活的记忆。会上,徐世浙院士的学生、同行及好友追忆了徐世浙院士生平事迹,肯定了徐院士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风,重要的科学贡献,朴素的生活态度和对朋友晚辈的关心和提携,回忆了徐院士刻苦求学和进行保角变换研究期间艰苦执着的研究历程,学生们讲述了追随徐院士学习、研究及对有限元方法继承发展的历程,肯定了徐院士对我国该学科领域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学术交流部分,杨文采院士、赵国泽研究员和张训华研究员等参会人员分别就沉积盆地三维成像技术、地震预测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技术、中国近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环境与面临的形势等主题进行了报告。
会议旨在缅怀徐世浙院士的同时,也激励科研工作者继续弘扬徐世浙院士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德,继续为我国的地球物理及教育事业努力奋斗。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国家共享平台地球物理与地质科学平台、世界数据中心系统地球物理学科分中心的协办下,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了两次数据信息科学技术培训:
1、2012年9月5日举办了《数字组合显示系统远程操作控制系统的使用培训》。由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子午工程” 高空大气物理台链数据信息汇览数字组合显示系统建设技术人员进行了数字组合显示系统远程操作控制系统的使用培训;
2、2012年11月7日举办了《地球物理与相关地质科学数据资源与共享平台建设技术培训》。培训班由地球物理与地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世界数据中心系统地球物理学科分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地球物理与相关地质科学数据资源与共享平台建设技术培训。
世界数据中心系统地球物理学科分中心人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室信息方面主管人员、“子午工程”高空大气物理台链建设与数据管理人员、新参加和可能参与地球物理与地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按照参加培训人员的要求,相关培训还将继续举办,并进一步深化。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美国劳雷工业有限公司承办,山东省地矿物探总公司协办的“矿产和工程物探方法及仪器研讨会”2012年9月20日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主持了会议,他对来自省内外41个单位的116名代表莅临参会研讨表示热烈欢迎。山东省科协邵新贵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主任作“矿产资源与勘察形势分析报告”,美国劳雷公司副总裁赵健森到会代表方励总裁致祝词,对会议代表表示欢迎和感谢。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激烈,依靠国际市场难度加大。立足国内,加快找矿突破,发挥提高物探方法的作用对于增强矿产资源勘查能力,保障资源需求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基本建设发展迅速,保证工程质量问题对物探仪器和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矿产和工程物探方法和仪器研讨会”就是应当前急需召开的。这次研讨会的学术报告和讨论发言展示了当前矿产和工程物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也为深入探讨地球物理应用领域的产学研结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进行了新的尝试。
劳雷公司首席地球物理专家袁明德,山东省地球物理物理学会秘书长张善法,山东省物化探院总工万国普,中国煤田地质局工程总公司测井技术专家刘付光,河南煤田物测队总工康鸿文,劳雷公司技术总监何林等专家作了国内外物探方法,技术及仪器特点,应用状况及前景分析研究报告,参会代表就物探方法及劳雷公司的仪器进行了专题讨论、咨询,大家对劳雷公司多年来努力致力于物探领域,并承办这次很有特色的活动表示赞誉,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找矿战略突破行动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实现广西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由广西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地质物资总站协办的广西地球物理新技术交流会,于2012年10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交流会邀请了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石昆法作了《电法深部找矿的方法与应用——CSAMT及TEM、IP法的理论与应用》的专题报告,原桂林理工大学教授葛为中作了《中深部直流激电法新技术及其在广西的应用前景》的技术讲座,桂林矿产研究院敬荣中博士作了《阵列式大地电磁(MT)技术与微震技术结合的新创举》的辅导报告,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教授周安昌作了《GDP在多金属矿中的应用》和《各种电法在深部找矿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的专题讲座,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申硕工程师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物探、电法仪器发展的概况、趋势及新产品等。会议得到了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重视,局科技处领导亲临会议指导。自治区区内的地矿、国土资源、有关高校、勘查设计等部门近20个单位80多名物探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交流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球物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更新。交流会上,专家、学者带来的各自研究的课题成果和生产实践中的案例,系统且精彩的讲座,为与会的地质、物探技术人员在金属及非金属找矿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对提升区内地勘队伍地质找矿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许瑜)
2012年7月20日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学会七届五次理事会决定,今年学会成立25周年,应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并以学术报告会的形式举行,会上为60岁以上的老会员颂发“荣誉会员”证书,并希望各理事单位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资助。办公室为此次会议开展了筹备工作。
会议于2012年10月29日在同济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根据大会签到名单统计:实到会员179人,贵宾10人,上海市科协学术部张世君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来了贺信。会议于下午1:30开始直到4:30结束,主要内容有:耿建华理事长致开幕词,朱元清副理事长宣读资助单位名单并颂发“资助证书”、宣读会员单位荣誉会员人数并颂发“荣誉会员”证书(共292人),汪品先院士等三位专家作专题报告(行星循环与南海深部计划、遥感卫星大气数据的特大地震预报方法与机制、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
到会会员对汪院士等三位专家的报告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与专家展开了讨论(有的会员还拷贝了部分报告),整个会议安排紧凑、气氛热烈,这样的会议既联络了感情又增长了知识, 受到广大会员一致好评。会后理事长耿建华设宴招待了贵宾。(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2012年11月8日至10日,由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广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广西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和广西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与勘测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2012年)广西岩土工程与地球物理学术大会在广西东兴市举行。会议由广西地球物理学会陈家联理事长主持,来自广西地矿、地震、交通、水利水电、科研院校和建设工程、设计单位的与会代表80余人。劳雷工业公司、北京地森海科技公司、湖南奥成科技公司和重庆地质仪器厂四家仪器经销生产企业也作了交流并展示了他们的产品。
本次会议安排了9个专题报告和5个学术论文交流,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有生产实际案例。桂林理工大学熊彬教授《广域电磁法2.5维正演》、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朱国器高工《钦杭带(广西段)地球物理特征探讨》突出地表现了广西地球物理工作现阶段的水平和深度。葛为中名誉理事长在会上传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年会的盛况,介绍了28届年会上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研究的新进展。岩土、交通、地震、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由广西地球物理学会与其他相关学会联合举办学术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已经是第三届,这种办会形式已经成为广西地球物理学会一个品牌,据了解,在广西科协范围内是唯一的,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地方学会中也不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地球物理也随着新技术新仪器的层出不穷,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联合办会的形式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许瑜)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于2012年11月17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近150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孙建国到会祝贺。省级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和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讨论并修改了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采取等额、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67名理事,组成了第六届理事会。在学会的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27名常务理事,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长:叶燎原;副理事长:王彬、罗志明、李丽辉、尹仕湘、丁茂斌、邹光玉、官德任、李昆;秘书长:胡家富。代表大会还授予了李连举、谢应齐、段永康三位为名誉理事长。大会为新当选的各位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名誉理事长及各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颁发了证书。大会结束后,到会领导和全体会员代表合影留念。
这次大会完成了学会第五届与第六届理事会的顺利交接,并增补了大批新的年轻的理事和会员,增强了学会的活力与竞争力。我们将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为促进云南省地球物理事业发展而努力。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王苏)
2012年环渤海、泛珠三角地区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于11月24日在中山大学召开,参会代表79人来自环渤海和泛珠三角地区的七省二市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两个专业委员会。
会议首先由石彦民理事长致开幕词。中山大学地科系主任张珂教授致欢迎辞,他在讲话中坦言承办此次会议有意义、有压力、有动力,并祝大会成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致辞,支持、欢迎大家参加南北地区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对于学术交流有重要意义。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篇,大会报告20篇。学术报告得到代表们的称赞和好评。大家说报告内容很丰富、很精彩,很受启发和鼓舞,这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既有地区特色,也有专业特色。会议开得好,开得及时,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科学发展观提高专业研究和学术水平的有益实践。
报告内容可分成四大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观测、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物理。
报告有三大亮点:
1、吴海澂副秘书长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研发工作的设想”不仅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作了回顾,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未来的发展与设想。
2、陈洁博士的“海洋地球物理的重要性”,从海洋强、国则强;海洋国土;海底资源;海洋地球物理应用领域等方面,阐述了在加强海洋国防、运用海洋地球物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报告指出中国腾飞需要海洋强,国民海洋意识的建立必须从基础入手。重视海洋,知海,懂海,用海。并指出海洋资源丰富,要实施“三海”战略,即研究海相,开发海洋,走向世界(海外)。与会者听后深受启发和鼓舞。
3、魏富胜高级工程师的“识别地震与爆炸的一个新判据”,充分展示了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和国防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本次学术研讨会充分展示了南北地球物理工作者牵手学术研讨的重要性、必要性;各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科技交流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可行性。再次佐证了多学科、多门类学术交叉交流的益处;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起到了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作用。代表们很感谢承办此次会议的中山大学地科系的全体师生,感谢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为这次会议做出的非常贡献和努力。在中山大学校庆之际,营造如此好的学术交流环境,让代表们沾满校庆的喜悦和浓浓的学术气息,赢得了代表们的赞誉:学术交流内容很丰富、很精彩、很感动、很感谢,是一个成功圆满的大会。
(环渤海、泛珠三角地区地球物理学术交流平台)
2012年12月中旬,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澄清世界末日传闻 谣言止于智者”的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根据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同志在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讲话精神,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经过精心准备,收集有关地球磁场、太阳活动、日地关系及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绘制和编制图幅72幅,1.0X0.8米2的挂图26幅,以讲座、座谈、张贴图幅等方式向厂矿职工、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宣传相关的地球物理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用翔实的数据作出严谨的分析,针对电影《2012》、玛雅预言及由此衍生的各种谣言在公众造成的影响进行释疑解惑,消除了谣传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疑虑。广大受众对此次科普活动给予一致好评。科普活动中还向部分公众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撰的《地震防震百姓须知(手语版)》视频、低碳生活系列图片等科普资料,通过此次活动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也更加意识到科技工作者的良知与使命对社会思潮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影响作用。此次科普活动受到各界的关注,辽宁卫视在12月20日的《辽宁新闻》栏目中作了相关报道。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于1994年1月12日成立,现有会员人数为768人,理事单位12个,主要包括吉林省地震局、吉林省国土资源局、长春市水文水资源局、中石化东北石油局、省核工业地质局、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二公司、省煤田地质物探公司、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水利部东北勘探设计院、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本学会业务主管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挂靠单位为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本学会成立至今已有18年,在学会各理事单位、主管单位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指导与关怀下,始终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民主办会和以学术活动为主的办会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组织本省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本省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不断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本省经济发展、科技兴省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宏伟目标服务。
本学会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主线的办会方针,两年召开一次全省学术讨论会,并将讨论会上较为优秀的学术论文,在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等国家正式出版刊物上集中出版专辑,已先后开展9次学术活动,出版学术论文专辑9本。
这些成果被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为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6项。
本学会2008年10月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2月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先进学会,2012年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2 年11月20日,我随广西地矿信息中心新闻写作与摄影培训班的学员团队,到了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位于梧州市苍梧县岭脚镇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矿区进行采风。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的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在最近两年通过引进社会资金风险勘查,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作为一名学员,同时又是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的身份,我对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之前没到过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矿区,所以在参加新闻写作与摄影培训班之前,我也做了些功课,对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的进展情况作了初步了解。但是,当我身临其境,所见所闻让我感触颇多,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在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的运作中,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找矿成果,更是收获了一份文明的果实。
11月20日十时许,当我们乘坐的中巴驶入社垌村委会的地界,极目远眺,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组蓝顶白墙的标准活动房逐渐地进入我的眼帘,在乡间屋舍的衬托下醒目突出,难道这就是?当我还没来得及对自己的疑问寻思出一个答案的的时候,乘坐的中巴已经在这组活动房边停下了,毫无疑问我所见到的这组活动房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部。在我得到答案的同时,却也给我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惊喜,多年以前在野外工作的经历,住过矿区干打垒的房子、住过老乡的家里,住过招待所,像这样活动房在当时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呀。一下车,我立马拿起相机一阵地猛拍,看似冲动,却也按捺不住心中对眼前情景的一种赞美。一边拍摄一边观察,这组活动房错落有致,包括了两栋二层结构的住宿办公用房、两个岩芯仓库大棚、一个卫生用房,占地约5000平方米。岩芯库内几百个岩芯箱码放整齐,透过窗户散进的阳光,也是一幅辉宏的景象。周边环境杂草无生,二株挂果的木瓜树召示着那份勃勃的生机。
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原党委书记邓尚茂、廖副院长向新闻写作与摄影培训班的学员介绍了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地质找矿成果,在2011年和2012年的两年时间,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加上之前的前期投入,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投入资金达8800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5万多米,大投入实现了大产出,目前已经探明钨矿资源量达大型规模,铜矿、铅锌矿也有很好的找矿成果,预计可达到小(中)型规模。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也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专门成立了社垌多金属矿项目部,调动全院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为了理顺周边环境,社垌多金属矿项目部、投资方和矿区所在的岭脚镇组成项目指挥部,共同协调项目的运作,营造了一个多赢的局面,保障了项目的正常开展。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的实施及其成果之好,是国家、自治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一个典范,它的运作机制或许可以定义为“岭脚模式”?为了改善职工野外工作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文明的矿区,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斥资一百多万元,建造了标准活动房。听完两位负责同志的介绍,我心里很清楚地知道,我的采风活动需要看些什么,需要了解什么了。
见面会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上了二楼的办公室,走进了职工的宿舍,开始了与职工们的交流。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办公桌椅成回型摆布,电脑在运行着,三、四个技术人员在展开的图纸前讨论着,各种工作规程、管理办法、岗位职责的匾牌在墙上挂着,我静静地看、静静地想,这种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管理的氛围,是不是他们能够找大矿找好矿的先决条件呢?职工宿舍或四人一间或六人一间,虽然看不到整齐划一,但也不显零乱。大部份职工当班,只有几间房门开启着,休息的职工有的看书、有的上网、有的洗衣,这些平常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了“地质之家”的一种宁静。
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采风活动另一个项目——摄影。我所在的小组先是到了物探测量的站点,然后到了钻机机台。高高竖立的钻塔罩着墨绿色的毡布,与青山翠绿竞相辉映,塔顶飘扬着一面红旗。走近钻机,我似乎觉得走近了文明。在常人的眼里,钻机的工作面一定是与油污、脏乱连在一起的。但是,你若是看到了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的钻机工作面,展现在眼前的景象肯定会让你更加赞叹。钻机前的工作道两旁作了安全围护,悬挂着安全生产的标语,机台工作面干净整洁,钻杆整齐地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零件有序地摆放着,机台上的木质地板没有残留的油污。这是我亲眼见到的机台,整洁、有序得让我不敢想象。
在采风活动的过程中,我对所见所闻的事实与邓尚茂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说在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的工作矿区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文明生产的景象,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邓书记告诉我,广西地球物探勘查院是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工作扎扎实实。在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矿区看到的,在物探院其他项目矿区也能同样感受到。
在采风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美丽中国她的美在那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在八桂大地,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林林种种新兴城市的建筑楼群,是洋溢在壮乡儿女脸上幸福的笑容。或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愿景,那么,社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盛开的文明之花,是不是也能为美丽中国这幅绚丽的画卷绘出淡淡的一笔呢?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许瑜)
电磁法作为一项前沿地球物理技术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应用。西部地区是中国资源储量丰富的战略重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成为当务之急。为适应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将于2013年10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会议宗旨:促进电磁法在西部矿产资源和能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展示与交流电磁勘探新技术在深部结构探测、矿产资源勘查、石油勘探、环境工程和减灾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推动电磁法在服务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
一、会议主题
加快发展电磁技术,促进西部资源开发。
二、会议初步拟定专题
(1)电磁仪器及观测技术
(2)岩石物理与实验
(3)电磁资料处理、正反演及成像
(4)电磁法在固体矿产勘查与开发中的应用
(5)电磁法在油气及非常规能源勘探中的应用
(6)西部找矿专题
(7)电磁法在水、工、环及减灾中的应用
(8)电磁法在岩石圈探测中的应用
(9)海洋电磁法
(10)其它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
三、本届讨论会的基本原则
1、讨论会突出电磁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有关研究。备有多个专题研讨会场,开展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交流。
2、讨论会将采用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和专题讨论等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形式。口头报告将根据会议时间适当选择,会议也将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张贴报告的交流。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具有同等的学术水平。
3、为了便于交流,论文报告的时间和地点将在会议“程序册”中公布,被录用的论文只有其作者在规定注册日内(规定注册日见二号通知)完成注册手续,才能排入“程序册”,其后注册的参会者,会议期间将视情况另作安排。
4、国内论文要求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具体格式要求见网站通知);报告多媒体为英文,可中文宣讲,鼓励用英文宣讲。
5、鼓励学生提交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论文以供交流,论文需经导师审阅并附上评语参会,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学生论文予以奖励。
6、论文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提交(投稿邮箱:cigew2013@sina.com)。
7、投稿截至日期:2013年6月30日
8、稿件具体格式及其它信息详见会议网站http://www.cigew2013.com/
四、会议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13年10月14日-16日(10月13日全天报到)。
2、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乌鲁木齐市友好北路146号。
五、 主办、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
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长江大学
新疆大学
六、会议赞助
欢迎国内外企业、事业等单位资助会议,请与组委会联系。
七、组委会联系方式
新疆地质学会:程斌
电话:0991-2610248;18999857585
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陆佳至
电话:0991-6990261;15299152151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汤吉
电话:010-62009068;18611149885
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昆明路
158号野马国际B-21 邮 编:830011
电子信箱:cigew2013@sina.com
会议网址:http://www.cigew2013.com/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网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
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各有关单位:
近地表地球物理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应用地球物理领域之一,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近地表地球物理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为给亚太地区等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讨最新成果横向交流的平台,经与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ASEG)、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KSEG)和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J)共同商议,定于2013年7月在北京举办“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暨展览”,现将会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 间:2013年7月16日-19日,16日全天为会议报到时间。
地 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
二、主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
协办单位:
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
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
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
三、会议主题及征文内容
1、本次会议的主题:
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2、会议涉及的主要内容:
(1)、近地表地球物理与人类活动;
(2)、浅层地震;
(3)、探地雷达;
(4)、电法、电磁和核磁方法;
(5)、工程地球物理;
(6)、矿山及地热勘查;
(7)、遥感和激光雷达应用;
(8)、水文地球物理;
(9)、岩石和土壤性质;
(10)、井中地球物理;
(11)、建模与反演;
(12)、物探仪器。
3、征文具体要求请参阅近期将发出的《关于征集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2号通知。欢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及相关科研人员积极投稿(英文)并参加研讨会。
四、展览
会议期间将为各装备制造、软件研发单位提供展位进行新产品推介和新方法、新技术展示。
五、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有关其它信息请参阅学会网站:www.cgs.org.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2年 第4期 总第118期
主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枫
邮 编:100029 发 行:苏 枫
地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