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07期
目 录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邓楠在中国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学会工作
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009年工作总结——勘探、中国大陆动力学、环境、天灾预测、
学术交流
第25届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总结(纪要)——地球物理进展及前沿;油气田与煤田地
球物理勘探;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科技信息
地方学会
通知
全委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会议传达了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关于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颁发了第11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2010年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委员们听取并审议通过了韩启德主席代表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一致认为报告总结2009年工作实事求是,部署2010年工作切实可行,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和兆国同志讲话要求、做好今年科协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两天会期虽短,但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大家精神振奋,开得很成功。
一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这次会议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新贡献为主题,以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决策咨询为重点,安排部署2010年科协工作。大家普遍反映,通对学习讨论,对中央决策部署的理解加深了,对科协工作布局更加明确了,一致表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力献计。
二是气氛热烈,研讨深入。两天来,大家围绕会议主题,既开展集中讨论,又进行个别交流;既开展分组审议,又进行会后交流;既充分肯定已有的工作成绩,又不回避存在的突出问题;既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看待和分析科协工作,又立足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畅谈具体工作举措,把务虚和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分组讨论时,各位小组召集人尽职尽责,委员代表发言踊跃,交流互动特点突出,会议气氛生动活泼。可以说,这是一次畅所欲言、广开言路的会议,也是一次集中智慧、凝聚力量的会议。
三是注重实效,明确方向。会议期间,大家围绕做好科协工作的广泛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既有明确学会与一般新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区别与联系、打造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等关系科协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又有突出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和参与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等科协当前的工作重点问题;既有对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要分类指导等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又有学会活动收入的税收减免、科技期刊市场化等政策环境问题。大家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都做了认真详细的记录,会后将尽快研究,努力推动解决。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央和兆国同志对做好今年的科协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全委会通过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也对今年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这里,我着重就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抓好落实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紧紧抓住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重要契机,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会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很关注。中央决定在包括学会在内的新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有助于推动解决制约学会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一支过硬的学会领导班子和专兼职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科协所属学会来说,这确实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去年11月10日,中国科协召开了所属全国学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学会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目前正在按中央要求有序推进。
一要用扎实的党建工作带动和促进学会自身建设。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与前两批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中央要求,在中国科协业务主管的全国学会中,有108个学会、466名党员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新建立10个党组织,学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下一步,我们要以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眼点,以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扩大学会党组织覆盖面为抓手,以完善学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学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探索通过党建工作带动学会自身建设、推动学会发挥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建立学会党组织与学会办事机构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学会为会员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推动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学会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前一个时期的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活动,一些长期制约学会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已经梳理出来了,现在关键在整改落实。我们既要尽力而为,抓住会员发展、会员服务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推动解决,让广大会员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又要量力而行,坚持有限目标,抓住那些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加强督促检查,保证整改效果。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突显学习实践活动成效;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相互配套、运转有序的体制机制,提高学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把学会做大做实做强,做出品牌和影响。
三要进一步密切科协组织与所属学会的沟通联系。为加强对学会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中国科协已把与学会联系的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门甚至每位干部,各部门要主动加强同学会负责人及办事机构的沟通联系,指导学会按步骤、高质量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学会也要主动联系科协相关部门,建立经常性、制度化的联系沟通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把科协机关与学会两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探索进一步加强科协领导和主管学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做好新时期学会工作和科协工作的合力,把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紧紧抓住国办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督查这一重要契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国务院《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的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国办组织好对“十一五”实施情况的督查,督查重点是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提供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国办第一次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督查,也是第一次对科协协调实施的工作进行督查,是科协进一步发挥好牵头单位作用、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契机。
一要把做好督查工作摆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自2008年国务院调整科学素质工作领导体制、把牵头协调工作交给中国科协以来,许多人担心政府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削弱。现在看来,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书记处强调科学素质工作是科协承担的政府转移的重要社会化服务职能,使科协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国务院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国办牵头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实际上确立了国务院领导科学素质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各级科协要充分认识国办牵头开展督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工作部署上充分体现出来,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抓住督查契机,推动科协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抓紧向党委分管领导和政府分工联系领导汇报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工作部署,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真正进入党政领导议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改善科学素质工作的条件和环境。
二要认真做好国办督查的配合协调工作。国办牵头组织督查,主要目的是对几年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为国务院制定相关政策和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既充分反映科学素质工作中的重要进展与突出成绩,又实事求是报告实施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帮助督查组掌握准确信息。中国科协将根据国办要求,联合《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尽快拟定督查工作方案,报国办研究批准,同时还要抓紧时间总结工作,准备材料,迎接国办督查。各级科协要积极主动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对照《科学素质纲要》要求,认真查找问题,抓紧整改落实,为迎接督查做好准备。
三要推动完善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突出督查重点,着力在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切实使督查过程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宣传《科学素质纲要》、增强科学素质意识的过程,成为加强科学素质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和层次的过程。通过国办督查,要推动地方政府明确科学素质工作责任人,建立向政府分管领导定期汇报制度,推动纳入党政领导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年度任务,真正形成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支持、科协牵头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科学素质工作格局,使“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紧紧抓住中央批复同意中国科协组织开展八项奖励活动这一重要契机,推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经过一年多的清理规范,日前中纪委正式批复中国科协,明确同意中国科协保留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8个奖项。 根据惯例,地方科协也会保留相应奖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契机,组织开展好这8个奖项的评选活动,大力表彰举荐优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使评奖活动成为科协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工作抓手。
一要在培育奖项品牌上多下功夫。在这次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工作中,行政、党群系统设立奖项的总撤销率近98%,中国科协保留了8个奖项,确实来之不易,充分说明了中央对科协工作的高度重视。但这些奖项能否真正成为品牌奖项,关键还要看我们的工作水平和努力程度。要充分发挥同行认可机制在科技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发挥科协所属学会在科技人员评价方面的权威作用,用专业的权威性来确保奖项的权威性。要研究制定适合奖项特点、符合科协实际、科学规范的评奖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评审监督机制,用评奖程序的公平公开公正来提高评奖结果的公信力。
二要在扩大奖项影响上多下功夫。这次中纪委批复中国科协保留的8个奖项,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是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体设计上,既要充分发挥各个单项奖的重要作用,又要综合考虑,形成合力,使科协奖项的影响最大化。要按照中央批复的评奖周期,结合科协特点,合理安排评选活动的年度次序,确保每年都有评奖活动,既不断档,也不密集。要认真研究确定每个奖项的奖励范围,既奖励优秀科研工作者,又奖励优秀科普工作者;既奖励成就卓著的年长科学家,又奖励基层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比如,适应女性特点,我们已经决定,从下届起,中国青年科技奖女性请奖者的年龄上限放宽至45岁,男性科技工作者继续保持40岁。这样做,符合女科技工作者成长规律,有利于扩大科协奖项的社会影响。
三要在发挥奖项导向作用上多下功夫。要按照中央书记处的要求,以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抓手,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把那些成就突出、贡献卓著、道德高尚、学风优良的科技工作者举荐出来,使科协组织成为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通道。要积极利用科技馆和各类媒体手段大力宣传获奖者,使获奖者的感人事迹成为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对获奖者成就的社会承认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引导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献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结束后,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要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汇报、传达和贯彻落实工作,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挂靠单位领导报告会议精神,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和挂靠单位对科协
工作的关心支持。同时,要把中央指示精神传达到广大科协干部职工和学会会员,引导大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常委会工作部署上来,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科协八大的胜利召开,不断开创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我会于2010年元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2010年迎春茶话会。学会领导、主要支持单位和会员单位的代表、学会志愿者与部分会员共计130多人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叙友情,展未来,祝愿学会在寅虎年跃上一层楼。
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会议。
首先郭建秘书长做2009年工作总结报告,并对2010年学会工作的安排做了说明,请大家对学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陈颙理事长宣布2009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结果,请刘光鼎荣誉理事长介绍了2009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人马在田院士事迹,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马在田院士因病不能到会,委托同济大学耿建华教授代领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同时请耿建华教授代念了获奖感言。他在来信中写到:顾功叙院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第一代地球物理界的成员之一,为地球物理学特别是应用地球物理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会将以他命名的地球物理学奖项颁给我,是对我工作成果的肯定和鼓励,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当前人类社会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之一是资源、能源和灾害,地球物理学承担着解决这一问题的历史使命,希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大家联合起来,为此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出现一批领军型人才。马在田院士还托耿建华教授带来了自己新出的专著赠给学会。
三.黄清华副秘书长就2010年召开的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向大家做了汇报,并向大家拜早年。在第25届学术年会到会理事扩大会上确定了26届学术年会召开的时间2010年10月长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报道,地点在浙江省,具体内容见年会一号通知。学术活动安排将在专题召集人会议上讨论,本次年会将加强国际地球物理专家的参与,欢迎大家积极支持和踊跃参加学术年会,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
四.请到会的专家、领导和会员自由发言,为学科和学会的发展荐言献策,共叙友情。
国家海洋局监测预报中心的张启文研究员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了近期我国海疆的海冰灾害情况。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向大家汇报了2009年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情况和今年的活动计划,并请大家积极参与和支持专委的工作。应用地球物理APPLIED GEOPHYSICS编辑部负责人范伟粹主编向大家介绍了杂志创办的艰辛过程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进展,希望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把杂志办得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和高水平。刚从云南观测站回京的汤克云研究员用图片向大家讲述了观测世界奇观“日全食”的情况,通过十三年的观测提出了修改牛顿定律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关注和支持此项工作。地热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庞忠和研究员代表专业委员会给大家拜年,介绍了地热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远景,就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开展的工作做了汇报,对学会给予专委会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望大家关注支持新生的地热专委。任振球、徐好民和徐道一先生等也做了发言。
为会议提供奖品赞助的香港华利国际控股集团代表郎云总经理简单介绍了单位情况,并给大家拜年,他感谢学会为公司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加强合作,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会议期间穿插了抽奖活动,郭建秘书长请在座的专家、领导和会员为大家抽奖。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王小牧副理事长和郭建秘书长的祝福声中会议圆满结束。
春节座谈会后随即召开了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工作会暨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到会的各单位领导、常务理事、秘书长和代表共计23人。
陈颙理事长主持会议。郭建秘书长做了2009年工作报告及财务决算、2010年工作计划及财务预算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说明,要点有:1、2010年的工作量非常大,启动地球物理学名词增删、编写、审定工作;启动学科发展史与学会史的编写工作;启动中国科协普及地动仪知识项目工作;启动科技奖励登记和评审工作;推广职称评审工作。2、2009年的财务决算亏损达21万,2010年的预算亏损也达20万,每年经费缺口均在20万元左右,急需各主要支持单位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同时要寻求更加广泛的经费支持渠道。
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下列事项:
一.通过郭建秘书长所做的工作汇报和财务预决算及2010年工作计划,并要求开好2010年学术年会;启动国家名词委下达的地球物理学名词增删、编写、审定工作;启动中国科协下达的学科发展史与学会史的编写工作;启动中国科协下达的普及地动仪知识项目工作;启动科技奖励登记和评审工作;推广职称评审工作。
二.通报和通过了天灾预测和中国大陆动力学两个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情况,耿庆国研究员为天灾预测专委会负责人,滕吉文院士为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负责人。
三.就2010年的工作安排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学会换届改选的规定,根据我专委会第三届主任委员赵文津院士的提议,我专委会秘书处于2009年4月及10月两次用电子邮件就本专委会换届改选的有关事宜征求了委员们的意见。反馈推荐参加第四届本专委会学术活动的单位共计18个科研院所、大学及业务主管部门,第四届委员会由35位专家学者组成;委员们推荐第四届主任委员候选人共计3位。
第四届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于2010年元月1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到会正式委员共计26人,经过无记名投票,滕吉文院士当选为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经第四届主任委员滕院士提议,四届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等五个单位的六位专家学者组成;同时会议还提议了四届委员会秘书处的人选,经过代表的讨论,会议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上述事项,到此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
换届改选会前还召开了“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学术报告会”暨专业委员会年会。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机构组成名单
主任委员: 滕吉文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划):
王椿镛 杨文采 张忠杰
莫宣学 谢福仁 颜丹平
秘 书 长: 李惠民
副秘书长: 张忠杰(兼) 吴建平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2010年1月2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2010新春茶话会。主任委员庞忠和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前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前副秘书长曲克信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副主任文冬光研究员等10余位在京委员参加了活动。
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集旸院士作了“地热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他系统阐述了地热学的学科定位、理论框架、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与评述了理论地热学和应用地热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地热学科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在回顾中国地热学发展历程的时候,汪院士深情缅怀了老一辈地球科学家李四光、张文佑、傅承义等对于地热研究的重视与关怀。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40余位年轻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聆听了汪院士的报告并进行热烈的提问与讨论。
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忠和研究员作了关于009年工作小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对2010年专业委员会在健全组织、学术活动、科学普及、专项活动的方面作出了安排。到会的委员们也提出了关于联合相关学会组织学术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有益建议。会议在抓住机遇,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方面形成了共识。
会议还对已经收到的专业委员会会徽的9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评议。委员们对于此次会徽征集得到年轻人的热烈响应感到十分欣慰。
(地热专业委员会)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2010年春季学术年会于2010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隆重召开。学会领导和专家、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领导、联合会顾问和来宾、理事和理事单位负责人、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以及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会员代表共158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会议于2月27日上午9:00时准时开幕,由联合会秘书长孙少平主持。首先,由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陆其鹄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向大会致辞;煤田测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代表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向大会致辞;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总经理孟明到会并讲话。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联合会顾问等领导到会并向大会致辞。
随后,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马延君向大会作了2010年理事会工作报告;《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修订组副组长赵育台就《规范》修订情况向大会作了报告;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陆其鹄就2010年度开展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做了说明。
大会进行专题学术交流,重点交流了《井中磁测方法与资料解释》、《井中激发极化法》、《煤、煤层气测井方法与资料解释》、《多含水层混合井流理论与流量测井技术》等。同时交流了石油地球物理测井与固体矿产地球物理测井之间的方法比较,以及可燃冰测井的方法比较;针对煤层气测井方法与存在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介绍了该所2009年以来的软硬件科研成果。
会议期间,组织了历时五天的技术培训、科普活动和科技考察。
2月27日晚上召开了本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会议由理事长马延君主持,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到会的各位理事、理事单位领导和本会与会顾问,共35人。
会上充分肯定了联合会理事长马延君所做的2009年度工作报告。讨论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初步确定了理事会一届八次会议的开会地点和中心内容。 (煤田测井联合会)
2009年12月25日,科普委在北京凤凰岭中国地震搜救中心培训基地,召开了2009年度年会,同时结合“会员日”开展了科普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挥学会会员的作用,使科普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活动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1)总结2009年科普委员会一年来的科普活动工作;(2)科普委员就发展会员和发挥会员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议题展开研讨;(3)参观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基地科普长廊。
会议由科普工作委员会钟世航主任主持,徐桂华向大家汇报了一年来的科普工作,学会秘书长郭建针对我学会科普工作做了重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讲话。
(科普工作委员会)
2009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委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全面完成各项活动计划,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1、1月13日-14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电法勘探新技术专题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办、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和桂林工学院承办,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与地方学会联合办会,来自地质、石油、冶金、有色、煤炭、地震、水电和核工业等行业的70余名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研讨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近年来我国一批物探专家在方法改进、软件设计和仪器开发方面已取得进展,直流电法正在向精细物探技术方向发展。
2、4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石油学会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协办的“CPS/SEG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会议的主题是“地球物理走向明天,机遇、挑战与创新”,来自SEG学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CGGVeritas、ION等知名公司的官员、专家、学者共1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外宾200多人。320篇技术报告进行了交流;60多家国内外著名石油公司、服务公司及相关企业在7000多平米的展台上展示各自的实力, 这次盛会为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先进地球物理技术及创新科研成果的国际平台,促进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八届一次会议于2009年6月4日至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中科院刘光鼎院士,八届委员会高级顾问、工程院赵文津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第八届委员会顾问、委员、正副秘书长及代表共近50余人出席了会议。第八届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党委书记王小牧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并审议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新一届组织机构设置,部分委员会单位还进行了经验交流,代表们还就有关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第八届委员会将根据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以便进一步完善委员会的组织,积极开展各专业技术交流。
4、2009年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9月1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城建、石油、冶金、地质、航空、工业信息、科研院校和仪器厂等12个行业,85个单位的158位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界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本届大会交流论文42篇,论文集共编辑论文54篇,正刊发表6篇,增刊发表48篇。
5、2009年10月27日~30日,由委员单位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主办的“瞬变电磁法技术研讨会暨应用培训班”在昆明举行,来自水利电力、煤田、公路等网员单位30余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培训班由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学院多年从事瞬变电磁法研究和实践的、有丰富经验的牛之琏教授主讲,牛教授以他编著的《时间域电磁法原理》一书为教材,就瞬变电磁法的方法原理、应用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三天时间的理论学习、仪器操作、现场探测和资料解释全过程的培训,大家都感到收获颇丰,达到了本次培训的目的。通过考核,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给培训人员发了培训合格证书。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今年我专委会开展了三项活动:
1、2009年1月15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本专委会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主要是向委员们汇报2008年的工作,讨论2009年的学术安排,到会人员25人。
2、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月球探测与地学研讨会”。在会上40多位中外科学家做了学术报告。来自美国、日本、印度的13位学者和我国国土资源部遥感地质中心、测绘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30多人到会研讨,就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有关行星探测的现状、内容、发展方向,及各自了解的相关科学进展、信息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讨论了作为地球物理工作者如何在行星探测中发挥作用等问题。
3、2009年10月19—22日参加了大学会在合肥召开的年会,并组织了本专业的专题讨论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0多人,会议讨论热烈。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按计划完成本年度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1、召开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换届事宜。重点研究换届的时间、采用的方式、委员产生的办法。依据老中青结合的原则、考虑科研院所的均衡、地域的分布及专业交叉等因素,按照单位推荐→专委会研究讨论→上级领导批准的程序改选出新一届专委会共26人。于九月上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召开新一届专委会会议,就环境地球物理相关事宜进行了酝酿。①研究了专委会人员的具体分工(重点关注的内容);②讨论了环境地球物理面临的科学问题和不同方法处理的利与弊;③酝酿了地下水污染、监测、治理的管理现状。
3、专委会在12月召开研讨及报告会。有两个议程,一是研究下一年工作的内容及重点;二是由程业勋教授报告环境地球物理国内外现状及动态、赵章元研究员报告环境地球物理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杨进教授报告环境地球物理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应用实例。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一、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与指导下,经专业委员会及预测专家们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2009年原定活动计划:“已丑春节茶话会”、“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这是本专业委员会的系列例会。由于会议的主题明确、准备充分,几次会议都圆满成功,代表们发言争先恐后,气氛热烈。与会人数、提交文章、会议《文集》的印刷等,已填报“2009年专业委员会活动完成表”,不再重述。
二、2009年开展了较多的计划外活动,主要有:
1、“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座谈会。“5.12”汶川大地震同样给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和组织者留下永远的伤痛,反思我们的预测,义不容辞,恰逢科学时报社下属的《科学新闻》以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为名,于2009年第九期出版了“地震预报真相”专刊,全面否定我国几十年来的地震预报工作,否定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否定周总理亲自制定的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无端指责,对认为地震可以预测的观点、方法、理论,统统诬为“伪科学”。这是扼杀地震预报的檄文。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国内就已掀起一股否定地震预报的风浪,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2008年工作总结中曾预言:“现在看来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不幸言中。它们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之机掀起了更大风浪。
为推进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坚持地震预报事业,维护我国的防震减灾法,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科学家们在“5.12”大地震一周年座谈会上,严肃批驳了《科学新闻》的种种谬论,会后有十几位同志撰写了13篇批驳文章,并根据与《科学时报》社领导赵彦面谈的结果,将部分文章在“搜狐网”上发布。与此同时,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将原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元同志的4篇文章,冠名《坚定信念 以人为本 走前兆预测地震之路》编印成册,广为散发,2009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前又编印了《特别文集——强地震是可能预测的》。以宣传地震预报是可能的;地震预报必须走前兆预报之路;必须坚持群测群防。
2、建国60周年大庆的安全牵动着每个预测专家的心。根据预测专家观测和搜集到的信息,于2009年9月18日上午在北京工业大学由耿庆国常务副主任主持召开了灾情趋势研判会。结论是:尚不足提出预测意见的指标,要求进一步工作,有了新的信息,随时会商。18日晚,任振球教授在进一步工作后,发现9月16—21日六天之内,三峡库区和重庆市遇到多达12个引潮力共振加压的异常叠加,具备可能发生大型滑坡或强震的天文背景。于是,9月19日下午又召开紧急会商会,汇集了七条异常信号,即于当日16时许,形成预测意见。指出:“2009年9月19日—25日(特别是20—21日)在重庆市(特别要关注万州、云阳、奉节一带)可能发生大型滑坡或MS6.5级左右地震”的预测意见,并以机密件紧急报国务院。
结果:9月20日16时50份,在预测区内的重庆市巫溪县峰灵镇庙溪村发生坡体长500m,宽220m,厚15m的大型滑坡。预测的重庆市和三峡库区6.5级地震没有发生。
3、“震前磁异常研究及预警应用研讨会议”。根据地磁研究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调研,大地震前,特别像汶川这样的大地震前,存在明显的磁异常,据此,在科研、预测和技术人员的结合下,益正科技公司以求实、创新的研发思路,进行了地磁预警新技术产品研发,研制出使用型的感应地磁扰动防震预警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益正科技公司于2009年3月2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震前磁异常研究及预警应用研讨会议”。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地磁、技术专家参加了会议,对临震前地磁预警实用技术的可行性、实用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会议建议尽快设计出样品,进行实验。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公司联合召开会议,这还是第一次。
三、完成了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成立了第四届委员会
换届改选的过程是:
1、制定“换届改选办法”,经全体委员通信修改后实施;
2、由第三届全体委员推荐第四届委员,并经反复协商后当选,并向当选人发函确认;
3、新当选的第四届委员通讯选举常委;
4、由当选常委开会无记名投票选举正、副主任。
选举结果已书面报告学会。
改选期间对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待修改后,正式上报。
换届改选充分发扬了民主;贯彻了学会对我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的要求,领导班子中增加了新人和年轻人,新当选的委员、常委中新人均占50%(强),正副主任、正副秘书长实现了老中青结合。这对退休人员较多的专业委员会是可喜的、值得一提的。
四、在王明太、王琪二位同志的积极努力下,作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后盾的文波预测所的移交工作已经完成。这对继续支持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无疑是一喜讯。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09年信息专业委员在地球物理学会领导下开展了学术交流。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方向。2008年底我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今年3月我们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明确了本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地球物理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质量,推进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的学术交流和信息高新技术在地球物理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以高新的信息技术推动地球物理在基础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减轻灾害等方面中的应用。
二、认真办好年会。委员会以年会为中心,积极组织年会稿件,今年年会第十三专题提交论文30篇,大会发言十多篇,论文内容丰富广泛,数量比上一届大大增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在这一年中,突出的进展是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为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在使用物探方面的数据处理,已经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物探数据处理进入了一个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阶段。其中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数据恢复及压缩采样技术、改进相似系数法的速度分析、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及相应软件已经开始摆脱了过去几年中依赖进口的局面,表明我国在物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已经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在地球物理基础研究方面也同样表现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相结合,产出最新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地震同震位移快速计算地震烈度分布、一致性参数强震前应力场、气象地温观测地球内部温度研究等等,体现了信息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相结合带来了具有减灾实效的创新成果。
三、认真筹备地球物理灾害预测与防治研讨会。此会议原计划在2009年召开,由于经费落实问题顺延至2010年第一季度召开。专业委员会计划组织有关专家,就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地球物理灾害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并就地震、气象、地质等灾害的预测、防御进行研讨。
四、努力做好发展会员的工作。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非常重视发展新会员,特别是发展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入会。每年平均介绍入会5-8名。今年介绍新会员5名,为学会增加了新生力量。
信息专业委员会在新的一年积极协助学会办好年会,加强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使专业委员会真正成为会员之家。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2009年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参与组织了四项学术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过400人。
1.在2009学术年会上与城市地球物理、环境地球物理、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委会一起组织了‘工程、城市环境、矿山地球物理’专题讨论会,收到论文31篇,刊登30篇,会上发言23人,参加专题会人数60人。与会论文水平明显提高,推选优秀学生论文1名。
2.2009年初,在海口组织了专委会的煤田测井联合会理事会工作会议与学术交流会。会议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煤田测井规范修订意见稿讨论,二是工程物探技术在煤田应用技术交流。
3.2009年8月在成都组织隧道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交流会,就隧道超前预报原理与应用、隧道监控量测与预警预报技术进行了交流。
4.2009年12月20-24日在三亚举行全国第四期地质雷达应用技术培训班,参加人数100人。该培训班每两年一期,前三期是2003年第一期在昆明,2005年第二期在杭州,2007年第三期在三亚,前三期培训班每期规模50人。
2010年专委会计划二项内容:
1.在杭州召开专委会换届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产生第三届专委会。时间初定在学会年会前1-2天,地点与学会年会相同;便于专委会活动纳入学会活动。
2.联合勘探专委会、铁路、公路学会隧道专委会一起召开隧道超前预报技术交流会,地点在昆明,时间在5-6月份。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09年10月1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了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与工作会议,专委会委员和有关单位代表15人出席了会议。专委会进行了换届,成立了30个委员组成的第三届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以进一步加强海洋地球物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实际应用和科普宣传等工作。
第三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30人):
主任:刘光鼎
常务副主任:王家林
副主任:金翔龙 杨胜雄
秘书长:宋海斌
委员25人:(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列)
陈永顺 邓 明 丁海涛 方 剑
高金耀 郝天珧 李 列 刘保华
柳建新 栾锡武 牛华伟 施荣富
丘学林 师学明 陶春晖 王宏斌
王修田 温书亮 吴健生 吴能友
吴时国 薛典军 阎 贫 张 健
张训华
专委会还授予6人荣誉委员称号,他们分别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王光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陈邦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系姚姚;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张毅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家映;上海海洋石油局高德章。
会议讨论了海洋地球物理发展与展望、学术交流会的活动安排,在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方面取得以下认识:几个省市成立了海洋地质、物探局,说明海洋地球物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需大力培养海洋地球物理人才,适应海洋科学迅猛发展、沿海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编著《海洋地球物理》专著或教材,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组织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海洋地球物理专题的收、审稿件和到会交流研讨,有4人获学生优秀论文奖,具体内容见专题会纪要。
专委会编写的海洋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报告已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著的《2008-2009地球物理学学科发展报告》一书中发表。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各位委员和国内外同行对电磁委员会的工作给与了关心和支持,给委员会的工作和地球电磁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一年,成功主办了“第9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和两次专题讨论会,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地球物理年会的专题会议。此外,正编辑“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的部分优秀成果论文在《地球物理学报》出版专辑,编辑会议特邀评论报告在“Surveys in Geophysics”出版专辑。
1.成功召开了“第9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1月27~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山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承办,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和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协办。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近60个单位的200名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有8名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罗马尼亚和爱尔兰的外国专家参会。会议共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摘要110余篇,大会交流报告58篇,其中学生报告23篇。出席会议和大会报告的青年代表及研究生的人数达到40%以上,成为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届讨论会围绕 “电磁法与防灾减灾和能源、资源探测”主题,进行电磁法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电磁资料处理、正反演与成像,汶川8级地震孕震深部环境、电磁法和地震、火山等灾害监测预测研究,电磁法在能源、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交流讨论。本次会议,继续坚持国际科技交流,鼓励中青年学者、学生代表进行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会议学术交流气氛热烈,学术报告反映了近几年我国地球电磁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其中,学生报告富有朝气,报告中的论点和问题讨论也十分热烈。会后评选出刘云、李长伟、杨静等9位学生代表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优秀学生论文”,并颁发了证书。
在本次会议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进行委员扩大会议,进行了改选换届,推荐和评选出以赵国泽研究员为主任的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2.主办了两次地球电磁学专题讨论会
1)于2009年2月19-2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大地电磁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由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联合承办。来自凤凰地球物理公司和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环科院、地科院、中石化、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有色、冶金、铁道设计院、水利电力以及核工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40多个部门或单位的1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致开幕词。
会议回顾和总结了大地电磁方法在我国研究和应用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深入讨论了为适应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地电磁方法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分别就电磁方法在油气探测中三维测量和资料解释、地面和井地时频域的精细勘察和四维油气检测,以及电磁观测资料的波动分析技术和一体化的可视化平台;电磁法在探测电性地幔过渡带、地震和火山潜在危险区深部结构探测以及利用人工源/天然源电磁信号进行地震预测监测的最新进展;电磁资料反演的理论和三维正反演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强干扰环境电磁及采取的抑制干扰的措施等大地电磁方法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开展了广泛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和必要,是在大地电磁方法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了“充电和加油”的会议。
2)2009年9月14~1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了“频率域电磁法发展现状和趋势”研讨会,北京欧华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和荣誉委员刘国栋研究员联合主持会议,荣誉委员王家映教授出席会议。来自地震局、科学院、地调局和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矿床、有色、煤田、铁路、水利和核工业等部门和中地质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等近30多个单位的50多位代表,以及来自德国的Metronix的B. Friedrichs和U. Matzander博士等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突出特点是议题针对性强、讨论深入,特别是对一些前沿问题和实际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譬如,如何实现台网或台阵式宽频带的远程实时监控和数据处理的新一代电磁观测技术;如何利用“三点”式电场源实现人工源电磁法张量观测和分析的新技术;人工源大功率电磁技术(CSELF)的实际观测和数据处理;近地表不均匀体引起的静位移和局部畸变克服的原理和技术;石油勘探中复杂构造条件下异常构造的探测和识别新技术;电磁法数据处理和二维反演中提高精度的特殊技术和实用性软件;如何在恶劣地质、地形条件下实现金属矿和隧道探测高精度效果的方法;利用固体潮压电效应原理在矿床探测中获取有用信号的新技术等。
与会代表抓住茶后饭余的每个机会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普遍感觉会议的科技水平高、成效明显。为促进电磁法的健康发展,对频率域电磁法研究、应用和软硬件技术发展中的难题展开有针对性的交流和研讨。
3.组织25届地球物理年会分专题会议
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分专题的收、审稿件和到会交流研讨,推选出“黄杨树干电位信号特征”(杨磊)和“三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演模拟研究”(王丽妍)两篇优秀论文。具体内容见26届年会专题会纪要。
4.编辑在《地球物理学报》出版“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专辑和在 “Surveys in Geophysics”出版的特邀评论报告专辑。
通过与IAGA的地球感应电磁学国际委员会协商,在我国《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的部分优秀成果,截止到11月底,已收到投稿45篇,其中国际15篇,绝大部分作者已经收到编审意见,并且修改稿件已经返回,预计这些文章将刊登在明年的第2期。编辑“Surveys in Geophysics”专辑也到了最后阶段。
5.编写地球电磁学科发展报告,组织地球物理学中的“未来100个科学难题”征集与推荐。
6.存在问题和下年计划
2009年尽管成功组织召开了“第9届中国国际地球感应学术讨论会”和相关的专题讨论会,但是,会后编辑会议论文在我国核心刊物上出版,遴选、吸收和本次会议的最新成果和优秀论文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有专人负责。这给专业委员会无疑增添了大量的工作。尽管这样,专业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将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此外,我们将组织好我国电磁界的优秀成果参加2010年在埃及举办的“第20届国际地球感应学术讨论会”,将认真组织2010年的地球电磁学有关讨论会。
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会议不仅要有高水平,而且要有成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仅促进电磁学科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而且能够吸引国内外广大学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增强凝聚力。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2009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支持与指导下,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会员日活动,主办了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由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海军工程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7日至2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国家海洋局、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军测绘研究所、恒泰伟业能源集团、航天科工35所、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总参水文气象空间天气总站、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海军工程大学、沈阳军区工程设计研究院、二炮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是“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会议出版了国家安全地区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收录了43篇学术论文。会议邀请了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许厚泽院士、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魏奉思院士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磁专家徐文耀研究员分别作了特邀报告,1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通过会议交流,大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将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的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最后,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经研究确定了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并颁发了相应证书。
二、召开了2009年度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议程有二项,换届选举和下一届会议计划。专业委员会首先根据上级学会的指导精神,对2005—2009年的专业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换届改选工作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汇报,最后经全体代表讨论与投票表决,确定了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委员会委员名单,并进一步推选刘代志同志为主任委员,选举龙凡、靳平、王仕成、刘怀山共4名同志为副主任委员。经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讨论确定,2010年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的会议主题为“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会议时间和地点待定。
三、参与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的举办工作。今年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年会上以“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为主题进行了征文,并参加了年会。
四、在部队的相关单位以“军事地球物理”为主题举办了2场科普讲座。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
本年度的科普工作围绕中国科协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展开,我学会本年度的活动主题是:节能、环保,我从点滴做起。工作显示了3个特点,(1)社会重大题材与大众题材相结合;(2)重点报告集中组织安排,各委员应社会需求灵活掌握的工作模式;(3)加强了科普活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我学会很好地完成了中国科协交办的任务,所做的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组织专家到学校、社区开展科普讲座
共计2009年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普报告24场,听众近4000人。其中最具亮点的有:
1.社区科普活动
2009年9月22日下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联合在北京小关社区举办了一场科普讲座活动,活动有2个科普讲座:(1)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研究员何永年,题为“普及地震知识,科学应对灾害”;(2)赵章元研究员,题为“垃圾污染及垃圾处理”;社区居民对他的讲座非常感兴趣,不时向赵章元老师提出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疑问,专家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场面十分热烈,人们在科普专家这里得到了知识,学到了不少科学的小技巧、好方法。讲座后,专家与小区居民一同参观了小关社区的科普长廊,社区群众边参观,边和专家讨论感受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希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报告。整个科普活动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结束。CCTV的著名主持人许波报道组始终跟踪拍摄,并在10月24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
2009年5月至9月,科普委吴海成和郝杰于科技周、科普日期间分别在西城区黄寺和裕中社区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观实质”和“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科普报告,通过讲述大量的科技发展和改善生活的实例,让科学发展观的大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大家对感兴趣的问题还开展了热烈讨论,同时科普委还向每位听众发放了地球知识的科普画册,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具有成效。
2009年11月21日,与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联合在北京祁家豁子社区科学大讲堂举办科普讲座,张少泉研究员做的《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与反思》报告,深受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欢迎;他还在7月-9月,到昌平香堂村和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分别做了《构建地震安全社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报告,民众对直观、实用和生动的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
科普委王越以“北京的胡同”为主题,在青龙桥街道、崇文街道办事处和丰台教育学院做了科普报告,讲述社会发展的历史,传播人文科技的知识。
2.学校科普活动
5月16日,请亲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救援的中国国际搜救队队员、培训教员,到北京蒲公英中学(农民工子弟学校)做了“挺起不屈的脊梁、担当时代的重任”英雄主义教育报告。
11月29日,与中国地震学会合作,请冯锐研究员在北京电业中学做了《张衡地震仪的复原之路》的科普报告,向老师和学生宣传地震科技知识。
5月-10月,科普委志愿者龙海云在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召开了大型《首届防灾减灾日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公益活动》;在樱花国际日本语培训中心用日语做《防震减灾讲座》,还在北京科技大学第一学术报告厅开展了《防震减灾讲座》活动。
3.另外还开展了科技讲座和继续教育活动13次,参加人次达1120人。
科普讲座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隧道施工安全”、“隧道设计、施工、质量及安全培训班”、“从地质勘查应对地铁施工风险”、“雷达基本理论及地基探查、隧道检测”、“地铁施工技术要点及机理”、“隧道支护理论及主要技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新进展”、“隧道施工灾害地质的预报中的物探技术”、“加强地铁地质勘探,引用新技术,减少地铁施工风险”、“探地雷达基本理论及在地基探查、隧道检测和施工地质预报中”、“隧道施工地质 “陆地声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
二、选送优秀的数字科普作品资料
收集、整理我学会的优秀科普作品资料,选送中国科协数字科技馆。非常感谢提供作品资料的专家和同仁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
⒈ “破译张衡密码”的科普专题片;
⒉ “听地球妈妈讲地震科普故事”的幼儿讲课录像;
⒊ “自然灾害防御与救助技术”的展览展板45块(电子版);
⒋ “地震小组活动掠影”的活动录像片。
三、科普委工作的特点、发展向着品牌和研究方向推进
1.品牌化科普活动初见成效:如小关社区的活动;
2.横向协作,创办形式多样、科普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及科普活动。此项活动分别与中国地震学会、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图书馆学会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展;
3.科普研究逐步推进。随着中国科协对于科普活动等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步关注科普活动的自测评价工作,正在考虑开展科普理论和科普活动实践的研究探讨工作。
4.积极协助大学会向中国科协申报项目:科学教师的地震科普知识培训班。利用我们与中国科协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和协作关系,参与项目的前期策划,并积极推进项目的申报和协调工作。
(科普工作委员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电磁技术在石油、金属矿床、煤田、地热和水文、铁路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地球电磁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效果,特别是针对电磁法在诸多领域实际探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交流经验,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恒达新创仪器有限公司和成都理工大学等联合承办的“中浅层电磁探测技术应用研讨会”于2010年3月3-6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煤田、核工业、铁路、水利、中科院和地震局以及大专院校和工程单位等83个不同单位的201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来自境外的代表5人。
会议邀请在电磁技术和实际应用中有造诣的专家王家映、罗延钟、何展翔、陈明生、石昆法、王绪本和赵国泽等分别就大地电磁法的静校正、时频激电法、人工源电磁法、三维电磁探测、电磁台网建设等当前研究和应用中的热点和基础问题分别作了专题讲座。邀请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总裁Leo Fox博士等和有关专家就中浅层电磁探测法的硬、软件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勘探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报告和辅导。
邀请有关单位专家或代表,就电磁探测中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如何在复杂构造和复杂地形地区获得可靠的地质勘探效果作报告和介绍经验。来自安徽勘察技术院、中铁一院、中铁二院、山东物化探勘察院、天津物探勘察中心、山西煤炭地质115勘察院、山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黑龙江地球物理勘察院、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恒达新创仪器有限公司(凤凰公司中国服务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或代表分别就MT、AMT、CSAMT、TEM、TDIP、SIP、LOTEM、CSELF等现代地球电磁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或发展动态作了报告、交流了体会。
本次会议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在两整天的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代表达到全部代表的80%以上,即使晚上的讨论会出席率也很高。与会代表一致表示,以后应该多举行这种有针对性、效果好的学术研讨会。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第一专题
地球物理进展及前沿会议纪要
提交会议的论文篇数,16篇,年刊录用篇数:16篇,年会做报告人数18人。
本专题报告主要涉及五大学科领域中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地球深内部物理中的矿物物理;地震学中的波形有限频反演与解释、地震精确定位、地震属性和南极地震台网建设等四个方面;地球动力学中的热柱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金星地幔动力学和大陆漂移等三个方面、减灾防灾中的灾害预测、灾害预估以及救灾等三个方面;以及高性能GPU计算等。Ahrens介绍了核幔边界附近的后钙钛矿相变以及超低速层的矿物研究进展。赵里介绍了波形有限频反演与解释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相关问题。王伟涛介绍了远震精确定位的方法。并用于2006年的文安地震,重新定位后的结果显示,文安地震可能发生在地壳高速层到低速层的过渡带中。曾祥方介绍了通过远震精定位发现汶川破裂带北端有浅震发生的过程。郑勇介绍了利用了我国最近在南极所布地震测线的情况。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金星表面更新、金星地幔对流和金星热演化的研究等。万伟介绍他对大陆漂移动力源的猜想,不具有科学价值。地震灾害方法面,林春介绍了超宽带电磁探测方法发现后掩埋物方面的研究、裴顺平介绍汶川地震后发现Q值增加的研究、邓凯介绍的紫坪坝水库水位变化对汶川地区库仑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方盛明介绍了孕震环境探测方面的研究、王晓青介绍了水训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及其软件系统。Yuen和董廷星介绍了GPU计算方面的有关问题。
总体而言,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原有成果,新的学术观点不多。但是,通过介绍和讨论,大家认为在地球身内部物理、地震精确定位、行星动力学、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城市救灾和GPU计算等方面有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基本上达到本专题介绍地球物理的进展与前沿的目的。
本专题主要对国际国内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前沿课题进行综述分析和评议;介绍学科交叉产生的新成果、新观测技术带来的重要研究进展。是一个多学科科学家们交流的平台,应继续做好。
第二专题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本次大会“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专题共收到论文86篇,年刊登录84篇,年会上报告22篇,张贴报告2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地震波理论、噪声衰减方法、提高分辨率方法、地震数据一致性处理方法、偏移成像方法等方面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
在地震波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双孔双相波动理论与局域渗流理论,推导出了自仿射分形双孔岩石中的地震波传播方程,分析了不同频率的弹性波频散与衰减现象;采用解析方法,证明了软地层井孔横波首至是倏逝波-不均匀波;以灰岩出露区检波器与灰岩耦合效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检波器耦合理论模型并对耦合介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噪声衰减方法研究方面,对高勘探程度区的二次采集干扰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和总结;分析了压制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方法;对比分析了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SRME与MPI方法;研究了f-x域鬼波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基于维纳滤波的50Hz干扰去噪方法;对渤海湾某区多次波的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形成了适合于该区多次波衰减技术流程。
在提高分辨率方法研究方面,剖析了地震分辨力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快速估计反射系数的L1范数优化算法;研究了提高分辨率的点谱方法。
在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等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波数域滤波的采集脚印压制方法;总结了地震资料振幅保真处理技术;采用了伪多道判别准则,发展了一种基于角度约束的地表一致性时变常相位校正方法。
在偏移成像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波动方程地震数据映射方法、基于照明分析的保幅偏移方法、真振幅高斯波束共角度偏移方法、基于任意广角波动方程的频—空域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形成了共偏移距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发展了纵波和转换波偏移及联合速度分析方法。
大会报告人准备充分,会议气氛活跃,成果丰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中研究生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地球物理研究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建议今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地震数据保幅处理方法和叠前成像方法研究。
第三专题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总结
本次大会“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专题共收到论文102篇,年刊登录102篇,年会上报告26篇,会议张贴报告2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属性分析研究与储层预测、流体识别、井筒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等方面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
在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方面,研究了针对剩余振幅、剩余相位和信噪比问题提出的面向流体识别的叠前道集特殊处理方法;研究了针对含有空间假频的不规则地震数据采用预测滤波插值的重建方法;研究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理论频域特征图像法压制随机噪声方法;研究了提高叠加资料信噪比的基于惠更斯原理不等权叠加方法;进行了线性回归多属性变换的褶积算子应用研究;进行了VSP波前传播时间与地面地震偏移剖面时间的关系研究;研究了第二代Curvelet变换压制面波噪音的方法。
在属性分析研究与储层预测方面,研究了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Q值估算方法;进行了零偏VSP反演Q值质心频率法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了基于流形的地震属性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模型的最优化AVO反演方法;分析了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振幅意义;研究了相带控制克里金估计过程的相控建模方法;开展了瞬时相位的局部复杂度属性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弹性参数反演的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应用研究、叠前波阻抗反演技术应用研究、地震沉积学方法在浊积扇体形态刻画和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方法研究。
在流体识别方法方面,研究了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PP波和PS波弹性波阻抗流体指示因子;研究了基于角道集剖面组合的流体识别因子及基于频率差异的流体识别因子的扩展流体识别因子构建方法;研究了基于微分等效介质理论的干岩石模量比计算的解析公式及应用。
在井筒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裂缝孔隙度参数的求取及标定方法;进行了基于Krief模型、Nur模型、Pride模型的Biot-Gassmann模拟与分析。分析了岩石物理建模中几种常见的骨架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粘声介质的VSP正演模拟和各向异性地层井孔偶极声场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
大会报告人精心准备,认真演讲,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既有理论成果又有应用成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报告中研究生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建议今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机理研究。
(待续)
最近我会理事长刘光鼎院士站在战略高度为开发我国油气资源提出了“三海战略”,“三海”即为:“海相”、“中国海”、“海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是“海相”。奥陶纪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海底扩张,海底的山脉随之隆起,造成海平面上升,各大陆上出现大规模的海侵。当时的古北美大陆和中国大陆上都广泛地分布着当时的海相沉积及海洋生物,在世界范围内,海相地层是油气资源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世界上的大油气田在海相碳酸岩地层中的油气探明储量约占60%。目前,中国在海相碳酸岩地层的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小于5%。因此,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中国油气资源的“四层楼”,其中三层都是海相,中国50年的油气勘探只停留在浅层,还有三层没有挖掘和开发,应该到古代的海相地层里去找油气。
其次是“中国海”。海洋也是国土!这个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该怎样利用起来?这是海洋地质开发的问题,也是发展战略问题。随着中国 GDP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立足自力更生,在中国大力开展油气的勘探,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都有油,都有气,我们的科技进步应该在这些地方突破,并且任何一个地方突破都是带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勘探,只停留在大陆架上,大陆架的水深不超过200米。相比现在世界上的油气开采普遍到水深3000米以上,而且最近十年,世界上一些大的上亿吨的油气田,都是在深水里发现的,比如巴西、墨西哥湾等,都是在水深3000米处发现的油气田。中国南海还有很大的深水地区,所以应该很有前景。
最后是“海外”。即“走出去”。我们必须走到世界上去。美国也没有那么多油,他在四处打仗还不是为了油?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油。所以我们也必须走出去,但是走出去,我们自己是主体,这个要分清。最近几年中国领导人对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了,我们的主席跟总理出去很多都是石油外交。
注:三海战略思维形成过程已发表在《创新中国》2009年12月总第三期。
2010年1月20日,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国土资源遥感中心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会议由第五届;理事长李宁教授主持。会议议程主要有三项:(一)讨论、通过了任国泰常务副秘书长做的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总结。(二)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会员代表根据各理事单位推荐的理事候选人(22名)投票,22人全部当选。(三)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常务理事和理事理事长。因我会的会员单位较多,且较分散,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理事会研究决定常务理事名额由上届的12名增加到14名。经全体理事认真讨论、选举产生了14位常务理事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 事 长: 李 宁
副理事长: 高 锐 张忠杰 侯惠群
范正国 狄帮让
秘 书 长: 高 锐(兼)
常务副秘书长:任国泰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
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一.利用各种方法开展学术活动
1. 2009.5.18本学会与石油学会一起,邀请美国佐治亚大学张传伦教授作了题为:“大洋生物,海底世界”的专题学术报告,随后参观了同济大学深海科学科普展览馆,到会会员70多人。
2. 2009.5.20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一起,邀请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陈浩维教授作“从集集地震看台湾台阵地震学的研究现状”的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20多人。
3. 2009.5.21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一起,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资源实验室孙友顺博士作“利用P波和S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东亚地区地震构造” 的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30多人。
4. 2009.6.20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一起,邀请英国POL海洋地理实验室著名的天文及海洋潮汐专家Dr.J.Eric jones作“天文潮引起河里的涌潮” 的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20多人。
5. 2009.9.23在同济大学海洋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会议时间一天,到会会员70多人。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包括:“嫦娥”-1绕月探测工程科学研究进展、精确地震成像、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气象保障系统介绍、GNSS十年进展与未来、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建设进展与极地研究新的科学前沿、上海市地震监测预报的一点思考、 重大工程中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因工程案例保密, 故不能收集在论文集内)。论文已汇集成册。
6. 2009.9.28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组织庆祝马在田院士从事地球物理工作55周年暨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学术报告会。时间一天,参加会议的国内外来宾200多人,其场面热烈、隆重,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7. 2009.12.10由科协主办,我会参与协办的“上海国际城市公共安全展览会暨高层论坛”在上海展览馆西馆隆重举行,会期2天。参加高层论坛的有: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副主任闪淳昌等13位领导和专家,他们分别作了论坛报告,并参观了展览会。学会受到2009上海国际城市公共安全展览会暨高层论坛组委会表彰。本学会付理事长朱元清、理事韦晓、李永平作为专家组成员或组委会成员,积极参与了此项工作。
二.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1. 学会科普付主任杨志根研究员,在2009年积极主动的开展了以下几项科普活动:
1)2009.7.14上午,上海市普陀区少年活动中心宣讲了“从银河系运动到日全食”,约40名高中学生和老师听取了演讲。2)2009.7.15上午,上海市普陀区真北中学全校1000名学生听取了“从银河系运动到日全”。3)2009.7.20下午,上海市福利会少年宫新楼多功能厅演讲了“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近100位家长和学生参会。4)2009.7.20下午,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虹日小区,学生暑假科普教育,有35-40位家长和学生听取了“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演讲。5)担任2009年长三角青少年科普创新月网上评审专家及09级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辅导专家。10月1-3日参加2009年长三角青少年科技创新月16篇文章网上评审。12月19日参加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科技辅导。
2. 学会理事、上海气象局研究所李永平研究员,利用业务时间广泛开展了各种科普活动:1)5月7-13日在上海市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中,应上海市民防办公室邀请,前往民防大厦为市民作“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科普演讲,受到200多位听众的欢迎。演讲录像还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东方大讲坛”栏目中播放。2)5月在上海市民防办作“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报告,听众300人左右。3)6月5日于“世界环境日”在万达国际影城、上海市向明中学为市民和师生作了“地球一小时---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科普演讲,并接受SMG纪实频道主持人访谈。听众500多人。4)2009.10,应邀给宝山区党校干部培训班讲课“当代科技在气象中的应用”,听众400多人。5)作为上海市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辅导团成员,一年来辅导学生20余人次。
三.其它工作
1. 学会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完成各项技术咨询服务4项,合同金额22万元。
2. 完成了2008年度上海社团管理局要求的网上年检工作,受到了好评。
3. 学会办公室主任交替工作,陈德昌同志因身体原因换由原上海海洋石油局一大队总工办主任王德成同志接任。
4. 经科协评估,学会继续被评为“一星级学会”,并获得奖励。
5. 王德成同志积极完成了学会会员名册的重新登记、完善工作,并编印成册。
6. 2009年共吸收新会员46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1名。
7. 上半年顺利完成理事单位的会费收缴工作。
8. 2009年7月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张敏强副理事长的支持下,学会召开了六届九次理事会,总结了上半年工作,讨论通过京海公司、欧美大地2个单位的理事补选工作和学会办公室新主任人选;讨论了下半年工作。理事们对张副理事长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谢,会议开得热烈、富有成效。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意见
2009年我会在理事会的领导和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会的学术活动开展的广泛性还不够,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开展比较困难,大家的积极性不高。
2.学会的科普活动局限于少数人。
五.2010年工作建议
2010年是新世纪的笫二个十年的开端,学会在总结09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2010年工作建议如下:
1.各专业委员会应积极主动的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术研讨会。
2.积极筹备“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的宣贯培训工作(准备与江苏、浙江等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
3.全力参与中国(上海)国际测绘仪器及3S技术展览会(主要筹备地理信息技术的学术报告会)。
4.筹办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本届于2010年12月到期)。
5.继续做好年科协开展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工作。
6.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科技专家的作用,组织各理事单位和全体会员结合世博会的召开,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一.一年来的工作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在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及各理事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遵循学会宗旨,充分发挥学会优势,理事会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会的各项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1.学会组织各会员单位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会的各项工作。
2.根据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及省科协的各种文件要求,认真组织传达并及时汇总上报,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每年按时上报了科协综合统计年度报表。
3.根据河南省科协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推荐了方盛明、郭玉松、韩自毫、张立柱、华运隆为省科协科技青年大赛委员会委员。
4.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根据河南省科协要求,组织会员参加四川省地震学会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学术研讨会。
5.组织会员单位参加申报“河南省组织部、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第九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推荐工作。学会从22个团体会员单位中自下而上,择优推荐了“河南省地质矿产部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勘查队”和“河南省核工业工程勘察院”等2名同志参加了报奖。
6.组织了中国地震学会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在满州里召开的学术研讨会。
7.组织会员单位参加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申报工作,共上报优秀学术论文15篇。
8. 11月19-22日在郑州组织了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编写组主办、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2007)第四期宣贯培训班。共有30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对规范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深刻理解,一致认为培训工作很及时,很重要,内容系统丰富、针对性强、收获很大。最后组织进行了结业考试,参加人员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根据大家的要求,明年在适当时间拟准备再举办一期。
9.各理事会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物探、地质灾害等方面为河南省经济建设作了大量工作。
二.2010年工作设想
学会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学会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为便于学会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经讨论提出以下设想:
1.加强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河南省科协的联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学会工作,积极争取我会在河南省科协重点活动项目中立项,把我们学会的专业特长投入到省内的经济建设中,扩大学会的影响力。
2.继续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发挥学会的整体功能。学会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会员单位和理事的作用,加强联系,互相协作。同时加强学会秘书处与各会员单位联络员的联系,主动争取会员单位领导对学会工作的支持。
3.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咨询和科普活动(各会员单位提供资料),为企业、为社会作好有关的论证、调研、建设工作。
4.做好发展新会员工作,为学会补充新鲜血液,吸收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学会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编写组主办、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2007)第四期宣贯培训班,2009年11月19-22日在郑州举行。
参加本期培训的人员共30人,来自省内15个单位。会议由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刘文超主持,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松岭致欢迎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对«规范»培训工作的意义和组织计划做了介绍,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方盛明介绍了此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培训班主讲老师、规范编写组组长李学军详细介绍了规范编写情况、主要技术内容、强制性条款及其理解和解释;葛为中教授介绍了直流电法新技术-梯度测深法和超高密度法;方盛明教授对国内活断层探测和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精彩介绍。本次培训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层次较高,许多单位的院长及总工亲自带队参加,也有的单位抽出正在野外工作的业务骨干参加。培训老师讲课生动,大家听课专心认真,讲课中采用了互动方式,大家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对规范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深刻理解,一致认为规范培训工作很及时,很重要,内容系统丰富、针对性强、收获很大。最后组织进行了考试测验,参加人员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根据大家的要求,明年在适当时间拟准备再举办一期。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09年10月21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少泉研究员,在朝阳区祁家豁子社区报告厅,以“汶川大地震总结与反思”为题,向近百位中老年听众作综合性科普讲座。讲座由北京地球物理学会李宁理事长和社区王主任共同主持。张少泉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宣讲团成员,经常在全国各地作地震学方面的科普讲座,讲座获得有关听众的一致好评。讲座开始前,我会向听众每人赠送了一本“公众地震应急避险手册”。
此次讲座张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将地震学知识,结合汶川大地震的实例,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向听众作详细讲解。主要讲解了4个内容: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和地震的类型、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地震发生后的预警、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张教授在报告中谈到: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痛定思痛,还是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他重点谈了以下两点:
1.汶川大地震,使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保证房屋等建筑物质量的极端重要性。在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区,虽然建筑物几乎全被震跨,但还是有个别房屋和校舍没有震倒,只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避免了室内人员的伤亡。这充分说明建筑质量的极端重要性。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地震烈度标准,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新建的各种建筑物能经受住未来发生大地震时的考验。
2.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抗震防震意识。我国有很多地方是地震多发地区,平均30年左右,国内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所以经常开展科普宣传或讲座,让群众对地震的各种知识,有初步和全面的了解,以增强防震意识;当遇到大地震发生时,就会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减少大地震对生命的危害。
此次讲座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宣传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听众热爱科学和希望提高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在整个报告过程中,全体听众聚精会神听讲,没一个人走动。当张教授结束讲演时,全体听众都以为还未讲完,不愿离去。李宁理事长宣布讲座结束,全体听众连续三次用热烈掌声表示对张教授的感谢,并一致向社区主任提出建议,今后要经常举办类似的讲座,李宁理事长当即表示积极支持,并将请更多的科技专家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满足群众掌握科学知识的需求。
(任国泰)
空间地球物理环境的探测与应用是当今世界科技活动的一个热点,对空间地球物理环境规律的了解,有助于人们减轻和避免空间灾害性环境带给航天、通信、导航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空间环境。为进一步研讨空间地球物理环境在国家安全与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推动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安全大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定于2010年10月中下旬在西安举办第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会议将出版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由中国重要学术会议论文库收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
一、征文内容(分为9个子专题)
1、空间地球物理环境探测与应用发展趋势
2、空间磁场环境探测、建模与预报
3、空间电离层环境探测、建模与预测
4、空间地球物理环境探测仪器与设备
5、空间地球物理环境对空天装备的效应、影响及对策
6、空间地球物理环境对地面装备和系统的效应、影响及对策
7、空间地球物理环境的利用与保障
8、空间地球物理环境在军事上的相关应用
9、其它相关内容
二、征文要求
1、本次会议征文为全文征文,论文要求文字、图表清晰,数据准确、齐全,页数一般为4页A4幅面。具体论文格式见附录。
2、本次会议论文须为不涉密论文,投稿时应有作者单位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3、论文投稿时须提供电子版论文一份(注明子专题号),保密审查证明一份。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详细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及Email地址。请作者自留底稿,文责自负。论文经评审录用后,不收取论文版面费。
4、具体会议时间将在第二号通知中发出。
5、征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7月20日。
6、会议期间将组织相关参观考察。
7、论文投送地址:电子版论文投送到 xihai_li@163.com
保密审查证明投送地址: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科研部研究所 李夕海 收
邮编:710025 联系电话:029-84741190(地)、0901-741190(军)
恭请国内外同行参加此次研讨会,并为发展空间安全事业作出您的宝贵贡献。请在2010年6月30日前填写您们的参会意愿,并以Email方式发送给会务组,以便会务组做好会议统筹安排。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0年3月5日
附录:1.投稿论文格式; 2.论文版权转让和保密证明函(内容略,到学会网站www.cgs.org.cn通知栏中下载)
终身会员
北京:陈学良 赵育刚 何朋朋 林桂康 孙延好 鲁来玉 苏 伟 姚志祥
吴 奇 唐 磊 宋 茉 张晁军 张立方 彭艳菊 李红谊 郭燕平
郑 重 汪毓明 李景叶 彭 菲 王未来 房立华 邹自明 吴何珍
彭 涛 郝春月 郭祥云 刘程艳 刘 雷 陈 志 刘 红 曾佐勋
吉林:肖 锋 杨长保 管彦武
广西:梁炳和
本届会员
北京:蔡尔诚 丁 瑞 郭安宁 高晓清 刘立波 高建国 邓居智 王彦飞
学生会员
北京:郭猛猛
团体会员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地震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