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06

   

学会工作

第八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学会工作会议暨会员日活动纪要

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部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海洋地球电磁国家安全环境天灾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纪要

2009年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纪要

第二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地球科学研讨会纪要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纪要

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讨论会纪要

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总结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日”暨第一届二次扩大理事会纪要

喜迎华诞展望未来(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理事扩大会)

《山西地球物理论文集》编印完成

山西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参加全省科普宣传

报道

华人学者聚焦太空 紫金山下谈天说地

联合起来发挥会员单位各自优势形成拳头服务社会

通知

关于召开中浅层电磁探测技术应用研讨会的通知(第二号)

第七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会议通知

消息

2009年我会会员获奖信息


 

 

第八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20101010日,在合肥市望江宾馆我会第25届学术年会开幕式后,召开了第八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年会到会理事和会员代表,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地方学会负责人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

陈颙理事长主持会议。

一、郭建秘书长向到会理事和会员代表汇报了20091-9月份学会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已完成的重点工作:

1.今年学会学术活动计划举办26个,已完成12个,其中新增2个,大型和重点会议多放在10-11月举行。年会的筹备工作,完成了近700篇论文收稿、送审正式出版,年会各项工作准备就绪,秘书处全班人马全力以赴,也得到了科技大学地空学院的大力支持。

2.为纪念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学会编辑出版回顾文集,并将纪念活动与25届年会的学术活动相结合。纪念活动得到了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力支持,为出版文集提供了经费,设计制作了纪念邮折。

3.科普委参加了全国科技周北京地区的科普活动,特别是“科普进社区”活动受到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做了专题采访并已经播出。

4.学会网站的改版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试运行,并将继续充实和完善,希望各位理事多提建议。

5.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成立地热专业委员会的申请,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汪集旸院士,在本次年会期间有一个成立仪式。

6.完成了增选两院院士推荐候选人工作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选工作。完成了傅承义奖和顾功叙奖候选人的推荐工作。

7.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并上报了新任负责人,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程业勋。

8.会员管理数据库(专家库、会员库)已有雏形,将逐步实行网上管理。

9.《地球物理学报》今年改版为月刊,在减少稿件积压的同时,加强了办刊质量。

10.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们已与ASEG确定了合作协议,学会将派出代表团参加明年8月在悉尼举办的“21ASEG国际地球物理年会和展览(21ST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相关信息将刊登在学会网站上。并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今年十月份的SEG年会上,我们将与SEG有关人员探讨2011年在北京联合举办“重磁电矿产勘探研讨会GEM Beijing 2011”。

11.学会今年恢复启动了社会认可的职称资格认证工作,颁发了两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职证书。

12.根据会员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正在筹备编写《地球物理仪器汇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中国科协把团体会员改为单位会员的称谓,有利于发挥和调动相关会员单位积极性。加强单位会员的发展和服务工作,应作为重要任务列入我会今后的组织工作中。

2.正在酝酿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工作。第二次秘书长会议决定由吴海成副秘书长和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刘元生理事长具体负责奖励草案的编写并了解向科技部申请奖励许可的程序。

3.服务会员是学会的一项根本任务,形式可多种多样,学术交流、获取信息是会员入会的目的和主要原因,学会改革的聚焦点是要增强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建设。

4.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学会的基本任务,而学会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学术交流,而且学会在开展学术交流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

二、陈颙理事长向理事扩大会通报200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候选人评选结果。

1.介绍200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的评选过程和结果,4位获奖人来自不同单位,2位是基础科学领域,2位是技术应用领域,并在年会上做了报告。

2.介绍2009年顾功叙奖推选过程和候选人情况,推荐同济大学马在田院士为候选人,宣读了马在田院士手写的来信,就因其身体不适不能到会,请耿建华理事代讲大会报告做了说明。

到会理事和代表鼓掌通过了两个奖项的评选结果。

三、酝酿2010年第26届学术年会地点和协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徐义贤院长提出申请承办26届学术年会并做了陈述,与会人员讨论热烈,提出建议,大家最后以投票方式选出举办地点为浙江省,时间定为2010年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休息日。

四、就学会工作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

耿庆国研究员就如何利用好翁文波基金做好为国为民服务;吉林大学的韩立国教授就设立青年学生奖,北京大学陈永顺教授、吉林大学李舟波教授、中科院空间中心王赤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王绪本教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卫东先生和地科院矿床所吕庆田研究员就学术交流方式、提高会议质量、增加年会吸引力提出建议;钟世航研究员就重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有其他同志就学会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议。

学会副理事长、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的王小牧教授介绍了东方公司近年来在石油勘探领域取得的成绩,中石油自主研发的勘探技术已处在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国内第一、世界四大地球物理公司,并指出要重视对自主创新的科技品牌的宣传和交流。

黄清华教授对本次年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明年的年会工作提出了基本设想,并请大家随时提出建议。

最后由陈颙理事长进行会议总结并请王小牧同志在明年的年会上做有关中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大会报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我会第八届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家通力合作,学会工作进展顺利。

一.民主办会

1.坚持民主办会的宗旨,召开常务理事会(3次)、秘书长会(4次)、年会理事扩大会(1次)、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1次),学会工作会议(1次)等,常务理事会讨论做出决议后,秘书处和职能部门执行,并在《会讯》和网站上向全体会员通报会议内容和执行情况,接受会员监督。根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计划,2009年财务完成情况为收支基本平衡,略有亏损。

2.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积极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和“学习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将学会工作与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加入学术研讨、工作座谈、年会管理、科普宣传、社会服务等内容,请会员、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学会工作志愿者参加,听取意见和建议,改进学会工作,将“三服务一加强”落到实处,部分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也开展了此项活动。

二.组织工作

1组织完成了2009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推选工作;完成了高层次人才库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同时充实了会员数据库,并加强了与会员的联系。会员管理数据库(专家库、会员库)已有雏形,将逐步实行网上管理。

2.勘探、环境、海洋、地球电磁、天灾预测、国家安全等专业委员会按规定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并同时商议了下一届的工作安排和计划。继续积极筹备正式成立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成立地热专业委员会的申请,批准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为汪集旸院士和庞忠和研究员,在25届年会期间举行成立仪式,颁发了聘书并开展工作和学术活动,以适应学科发展和会员的需求,同时报送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审批登记。

3.为纪念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学会组织编辑出版了回顾文集,并将纪念活动与25届年会的学术活动相结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追思前辈、传承和发展地球物理事业。纪念活动得到了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为出版文集提供了经费,设计制作了纪念邮折。

4.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要求,12月份组织筹备和成立了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请了近70位科技专家开展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并颁发了聘书,启动开展地球物理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和公布工作。

2009年发展新会员116人,其中女会员22人,截止到12月底学会共有会员14185人,其中女会员1932人。

三.学术交流

今年学术活动按计划举办25个,完成23(其中新增7)9个活动因故撤销或更换内容。

1.在合肥市召开了第25届学术年会。参会的专家、领导、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和院校教授、学生859人,有10位科学院院士到会参加报告和研讨。年会组委会完成了近700多篇论文的收稿、送审、编制、正式出版工作,686篇论文在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09”上发表。来自内地、香港、台湾的学者和美国、德国等国际专家共380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交流报告。会议按23个专题分成了9个分会场进行,研讨会安排有序,讨论热烈,交流有成效。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1)尺度广、多学科。各个专题均有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应用成果,而且涉及领域比历届更广;(2)部分参会代表来自港、台地区和美、德等国家,初步形成了国际交流的态势;(3)新技术、新方法。通过GPU实现远优于CPU得其高效率的并行运算,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以背景地震噪声等被动手段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方面,涌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利用高重复性的人工震源检测地下介质微小变化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展示了高精度测量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可行性。

会议开幕式与纪念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相结合,领导和专家做了追思纪念前辈、创新开拓未来的大会报告。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理事扩大会、《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新技术和设备展示会,为会员、会员单位、科技工作者搭建了科技交流平台,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观点,增进了解,沟通信息。

闭幕式上,我会第六、七、八届三位理事长和院士一起,为4200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和28位第25届学术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奖并合影留念。

本届年会的特点是中青年、特别是青年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成为会议的主体,工作在各学科前沿领域,同时年会志愿者队伍也在增加且年轻化。会议注册人数和报告人数均为近年来最高。会议的成功举办,除秘书处全班人马全力以赴外,也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地空学院和学会工作志愿者的大力支持,虽有遗憾之处,但我会毕竟已在自己承办京外学术年会上迈进了一大步,并从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2.各专业委员会除了积极组织25届学术年会的分专题讨论会外,还各自开展了相关的学术活动,如地球电磁专委在桂林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空间天气专委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吸引诸多国际和国内专家、学者到会研讨交流,讨论的热点均同当前的科技发展与应用紧密相连,会议的形式是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相结合,会后编辑出版论文集,参会人员均超过百人。

3.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们已与ASEG确定了合作协议,学会将派出代表团参加20108月在悉尼举办的“21ASEG国际地球物理年会和展览(21ST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相关信息将刊登在学会网站上,并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今年十月份的SEG年会上,我们与SEG有关人员探讨2011年在北京联合举办“重磁电矿产勘探研讨会GEM Beijing 2011 相关事宜。

四.科普与继续教育

1.我学会遵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科协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2009年学会科普委在全年的科普工作中,特别是在“全国减灾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期间,我学会积极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科普宣传等各类活动,在“会员日”期间还召开了科普工作讨论会。

2009年我学会科普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开拓社区科普工作,受到社会关注。在小关社区做科普报告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并在央视科技频道播出;祁家豁子社区的科普报告,得到街道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并前来参加和指导;

我学会科普工作的特点之二是扩大了学校以及幼儿园的科普宣传。电力中学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受到上级的表彰;在中关村幼儿园大班科普活动中,我们把教材制做成光盘放映给孩子们,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渴望学习知识的热情,掀开科普从娃娃抓起的新一页,对此海淀电视台与多家网站给予了报道。

全年举办的科普报告与科普讲座29场,听众人数4990人;科普展览4次,参加人数4310人;散发科普宣传各种资料4500份。为使科普资源共享,还向各省、市、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提供了相关的科普资料。

2.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根据会员和会员单位的需求,组织开展“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班”工作,帮助桂林、陕西、河南学会举办了三期培训,为地方学会提供了教材和聘请了老师,受到会员的欢迎。

五.宣传出版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印发30000册,发表论文720篇;全年出版会议论文集9种,发行2575册,其中文集发表论文1009篇。    

《地球物理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地球物理学进展》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在减少稿件积压的同时,加强了办刊质量。

学会网站的改版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试运行。网站增加了版块,丰富了内容,并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六.社会服务

学会今年恢复启动了社会认可的职称资格认证工作,组织开展了两位科技人员的职称认证,并颁发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职证书,此项工作受到会员和会员单位的重视和欢迎。

根据会员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正在组织筹备编写《地球物理仪器汇编》,推动国产地球物理仪器研制和发展并走向世界。

七.表彰与奖励

1200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推荐8位候选人,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刘立波、王成祥、汪毓明、张明华4人通过初评,并报常务理事会通过,到年会做了专题报告,年会理事会通报后鼓掌通过,在闭幕式上颁发了奖金和证书。

22009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的评审工作,经推荐、资格审查、评议、候选人大会报告、理事扩大会通过,获奖人为同济大学的马在田教授,2010年元月召开的春节座谈会上颁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表

1  2009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表

单位名称

会议、活动名称

时间、地点

参加人数

交流论文

出版论文集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109-13  合肥

659

380

1

2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电法勘探新技术专题研讨会

1  桂林

70

11

 

*3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09年春季学术年会暨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察高级研究班

210-15 海口

80

15

 

4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大地电磁技术应用研讨会

219-21  北京

113

21

 

*5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

4  北京

1200

320

光盘

6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

424-26 北京

63

48

2

7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我国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发展战略建议》研讨会

522-24  成都

40

9

 

*8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座谈会

526  北京

16

13

1

*9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探月与地学研讨会

6  北京

153

 

 

*10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地球物理技术在水资源探测中的应用学术座谈会

67  北京

7

 

 

11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参加国际IAGA学术大会

8  匈牙利

26

26

 

12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隧道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交流会

826-29 成都

50

6

 

13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09年全国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学术年会

9  南昌

158

42

1

*14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频率域电磁法发展现状和趋势 研讨会

914-17  北京

55

13

 

*15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建国60周年前后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研判会

918-19 北京

14

 

 

16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

1017-21

南京

310

260

 

17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

11  青岛

50

40

1

18

流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地球科学研讨会

116-9  北京

70

33

1

19

应用地球物理

第二届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117-8  北京

45

40

 

20

国家安全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1127-29  武汉

62

15

1

21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1127-29 桂林

208

118

 

22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09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专业委员会改选

125-6 北京

54

 

1

23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环境地球物理研讨会

1215 北京

22

 

 

注:* 为新增会议

2  2009年科普完成情况

活动名称

讲座

人次

宣传展览

人次

1

全年科普讲座、宣传和展览

29

4990

4

4310

2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班

3

140

 

 

3  2009年宣传出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次数()

发行总量()

论文篇数()

组织单位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12

18000

365

地球物理

学报编辑部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12

网络版

 

地球物理

学报编辑部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6

6000

312

地球物理学

进展编辑部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4

6000

43

应用地球物理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4

12000

 

会讯编辑部

6

中国地球物理-2009(学术年刊)

10

1

1300

686

年刊编委会

7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全年

 

1275

323

各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

  


 

1在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基础上,加强为会员服务工作,开展更多的为会员服务工作;中国科协把团体会员改为单位会员的称谓,有利于发挥和调动相关会员单位积极性。加强单位会员的发展和服务工作,应作为重要任务列入我会今后的组织工作中。

2搞好学术交流,开好2010年学术年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3. 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做好中国科协普及地动仪知识项目工作。

4. 继续推进职称评审工作。

5. 筹备和启动学科发展史与学会史的编写工作。

6. 启动地球物理学名词增删、编写、审定工作。


 

2010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

()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10月中旬

400

浙江

乔忠梅

 

010-82998257

2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参加国际cospar学术大会

7

25

德国

史建魁

JKSHI@CSSAR.AC.CN

3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CLUSTER双星学术研讨会

9

12

希腊

史建魁

JKSHI@CSSAR.AC.CN

4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地壳上幔地球物理探测学术报告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116

40

北京

李惠民

68990866    68999667

5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

825-27

100

北京

杨树新

62842606

6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中浅层电磁探测技术应用研讨会

310-13

100

成都

杨秀媛

13810731394

7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组织参加20th国际地球感应电磁会

918-24

20

埃及

 

 

赵国泽

62009161

62009068

62009065

8

工程地球物理

专业委员会

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换届暨技术交流大会

10

150

杭州

赵永贵

13601109131

13708850222

9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环境地球物理报告及研讨会

1225

20

北京

 

82321660

10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第四届全国地球物理技术学术研讨会

2季度

100

北京

陆其鹄

孙进忠

010-86989163

11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10-81202345

Fax:10-81201230

12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0年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学术年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10-81202345

Fax:10-81201230

13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第七次全国空间天气研讨会

727-81

250

上海

张北辰

021-58716649

14

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矿井高分辩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讨会

5

60-80

重庆

王玉芬

010-62331240

15

流体地球科学

专业委员会

地幔流体与深部油气、金属矿产的形成及预测

11

30-40

北京

欧光习

13651340868

16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

4月下旬

60

北京

陈维升

汪纬林

67391682

62572403

17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预测方法讨论会

4月底或5月初

40-50

北京

高建国

 

18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11月下旬(12月上旬)

60

北京

陈维升

汪纬林

67391682

62572403

19

应用地球物理

第三届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8月(拟定)

60

成都

胡光岷

028-83201983

20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与灾害防治

3

30

河北

沈萍

Pingshen279@163.com

21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球物理可视化与虚拟平台学术研讨会

6

30

北京

沈萍

Pingshen279@163.com

22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

专业委员会

第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11

50

西安

刘代志

029-84741190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秘书处

常务理事会

全年四次

23

北京

苏枫

82998257

2

秘书处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四次

8

北京

苏枫

82998257

3

秘书处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待定

30

待定

郭建

82998016

4

秘书处

春节茶话会

元月

100

北京

苏枫

82998257

5

秘书处

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工作会

元月

30

北京

苏枫

82998257

6

秘书处

年会与理事扩大会议

10月中下旬

100

北京

郭建

82998016

7

秘书处

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11-12

待定

待定

郭建

82998016

继 续 教 育 活 动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城市地球物理工程探测规范培训班(第五期)

2010

上半年

30

上海

刘元生

13165317829

2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城市地球物理工程探测规范培训班(第六期)

2010

上半年

30

昆明

刘元生

13165317829

3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城市地球物理工程探测规范培训班(第七期)

2010

下半年

40

郑州

刘元生  刘文超

13165317829

                 (科普工作委员会)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世界地球日

4

3000

北京

徐桂华

010-68460283

2

全国科技周

5月第三周

5000

北京

陈晦鸣

010-82322898

3

全国科普日

9月第三周

5000

北京

徐桂华

010-68460283

4

社区科普讲座

全年

600

北京

 

010-62059975

5

学校科普讲座

全年

4000

北京

周洪瑞

010-82322107

6

企业科普讲座

全年

2000

全国

钟世航

010-60758590

7

世界环境日科普讲座

6

待定

北京

陈晦鸣

010-82322898

8

中国土地日科普宣传

6

待定

北京

吴海成

010-86833676

9

国际减灾日科普宣传

10

待定

北京

徐桂华

010-81783695

10

科普工作研讨会

待定

待定

北京

吴海成

010-86833676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行总量()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18000

刘少华

82998139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12

网络版

刘少华

82998139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6000

刘少华

82998139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6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64266649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412000

曲克信

82998024

6

中国地球物理-2009(年刊)

10

北京

11300

黄清华

62754057

7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

11

西安

1200

刘代志

daizhiliu@163.com

 

2009年学会工作会议暨“会员日”活动纪要

 


 

在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期间,我会秘书处组织各专委、工委、编辑部等分支机构,于20091215日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2009年学会工作会议。到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和学会正、副秘书长共计28人。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

一.郭建秘书长汇报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1.传达了中国科协关于开展“会员日”活动的通知,介绍了“会员日”的重要意义和“会员日”期间学会所作的工作安排。并要求各分支机构在今后的工作计划中把开展“会员日”活动作为重要活动进行安排,加强与会员的互动,使学会更好地成为会员之家。

2.对学会2009年工作进行了总结,重点讲述了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普继教、宣传出版等工作

3.汇报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和主要安排,①在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基础上,加强为会员服务工作,开展更多的为会员服务工作;②搞好学术交流,开好学术年会;③加强科普宣传工作;④推广职称评审工作;⑤启动学科发展史和学会史的编写工作;⑥启动地球物理学名词增删、编写、审定工作。

二.工作交流和讨论

到会的工程、地球电磁、天灾预测、大陆动力学、海洋、技术、信息、环境、勘探、流体、地热专委,科普、学术交流工委,《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Applied Geophysics》编辑部对2009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交流了工作的经验,并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郭建秘书长代表第26届学术年会负责人黄清华副秘书长汇报了年会的筹备工作,建议专题设置按学科分为9大专题:综合、大地测量学、地磁与古地磁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自然灾害、能源资源与环境、海洋科学、地震学、空间科学。

到会人员对年会专题的设立、论文质量的提高、专题召集人的确定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职称评审工作和科技奖励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郭建秘书长做了会议总结,感谢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并希望会后随时进行交流。


 

 

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地热学作为地球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李四光教授就大力倡导开展地热研究,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1979年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发表,填补了我国地球物理研究“电、磁、重、震、热”中热场研究的空白,到目前获得了基本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的热流数据两千多个。地热基础研究在岩石圈热深部结构、地球动力学、盆地演化、全球气候变化中取得了进展。在应用地热研究方面,通过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取得了有特色的成果。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科学研究、勘查评价程度位于世界前列,开发利用规模迄今已经连续十年以上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在油田古地温、矿山热害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地热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地热特征及构造热演化模式,并从地热角度对油气资源潜力作出评价的研究工作更是受到石油产业界的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浅层地热利用在市场和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下在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如火如荼。深部煤矿山地热研究和地热储工程技术以及煤层气地热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973863计划。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和气候变化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迫切,深部地热(干热岩)发电渐行渐近。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正给地热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带来空前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作为地球物理分支学科的地热学科的发展,团结和带动全国地热界加强地热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 为各行业的地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决定成立地热专业委员会。20091010日,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当天,学会召开了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庞忠和研究员主持会议并汇报了专业委员会筹备过程、专业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产生过程。会议选举庞忠和研究员为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选举产生了副主任6名,分别是文冬光研究员王焰新教授、马新华研究员、徐伟研究员、马伟斌研究员和王良书教授,何丽娟研究员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学会秘书长郭建宣布了第一届委员会组成名单。陈颙理事长为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分别合影留念。名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于地热专业委员会寄予厚望。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集旸院士着重阐述了地热专业委员会设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学会理事长陈颙,理事于晟、臧绍先对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希望。曲克信、赵平等学会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领导、专家应邀到会。首届专业委员会成员及专家、学者、学生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还宣读了兄弟专业委员会发来的贺电。

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名单

名誉主任:汪集旸

    任:庞忠和

副 主 任:(以姓氏拼音为序)

马伟斌 马新华 王良书 王焰新 文冬光 徐 

秘 书 长:何丽娟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董 颖  胡圣标 康风新  林 黎 刘久荣 刘绍文 刘世良 潘小平 邱楠生 冉伟彦 任占利 施尚明 施小斌孙占学 王贵玲 印兴耀 张登明  张健  张延军 周志芳 朱家玲     (地热专业委员会)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2009101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了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与工作会议,专委会委员和有关单位代表15人出席了会议。专委会进行了换届,成立了30个委员组成的第三届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以进一步加强海洋地球物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实际应用和科普宣传等工作。第三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员(30人):

  任:刘光鼎

副主任:金翔龙  王家林(常务)  杨胜雄

秘书长:宋海斌

  员:(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列)

陈永顺 邓 明 丁海涛 方 剑 高金耀

郝天珧 李 列 刘保华 柳建新 栾锡武

牛华伟 施荣富 丘学林 师学明 陶春晖

王宏斌 王修田 温书亮 吴健生 吴能友

吴时国 薛典军 阎 贫 张 健 张训华  

专委会还授予6人荣誉委员称号,他们分别是:王光宇、陈邦彦、姚姚、张毅祥、王家映、高德章。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依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多方面的酝酿、讨论和协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091127日在广西自治区桂林市举行了换届工作会议,有约100位代表到会,会议由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文博主持,汤吉秘书长作了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赵国泽主任委员介绍了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产生过程,经过与会代表讨论同意,产生了第二届专业委员会领导和成员。地球物理学会黄清华副秘书长代表地球物理学会宣布了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成员,并颁发了聘书。与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和办好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进行了讨论。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成员:

名誉主任:刘光鼎

名誉委员:何继善  徐世浙 马宗晋  陆建勋

    刘国栋 王家映 陈乐寿 孔祥儒  王东山

外籍名誉委员:A. Adam,  T.Yukutake

主任委员:赵国泽

副主任委员:(10人)

    魏文博  王绪本  何展翔     

    胡文宝  黄清华  阮百尧     白登海

常务委员:(23人,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绪本      白登海  刘国庆

何展翔     李桐林      汤井田

阮百尧 杨长福      张洪魁  胡文宝

  胡祥云  赵国泽  赵殿栋  黄清华

    戴世坤  魏文博

秘书长: 艳、汤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于20091128日晚在海军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导航工程系会议室举行。会议议程有三项,换届选举、优秀论文评选和下一届会议计划。

专业委员会首先根据上级学会的指导精神,对20052009年的专业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换届改选工作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汇报,最后经全体代表讨论,确定了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并进一步推选刘代志同志为主任委员,选举龙凡、靳平、王仕成、刘怀山同志为副主任委员。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按学会要求,经过征求各单位意见和专业委员会充分讨论研究,形成第五届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

名誉主任:夏国治

    任:程业勋

副 主 任:赵章元 杨  进(常务) 刘庆成

   员:

曲克信  徐贵来 尹 改 丁鸿佳  王立群

钟世航 赵亚民  郭建强  王振东 陈昌礼

吴其斌 张强斌  高文利 刘江平 王绪本

葛为中  曾宪强 黄世强 段永康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于2009125日完成换届改选,成立了第四届专业委员会,选举结果如下:

名誉主任:郭增建

    任:耿庆国

副 主 任:

高建国(常务) 李均之 王 琪  张启文

秘 书 长:汪纬林

副秘书长:陈维升 李冬梅 刘程艳

(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20091229日,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我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等43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陈运泰院士主持。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陈运泰院士担任主任,汪集旸院士、许忠淮研究员、徐文耀研究员、郭建秘书长担任副主任,黄清华教授担任秘书长,委员43名,并且聘请了18位院士担任顾问。

会上,原副主任潘书祥宣读了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和委员名单,刘青副主任和陈运泰院士共同颁发聘书。刘青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第一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情况和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总体工作情况,并结合地球物理学的发展阐述了当前开展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由地球物理学界知名专家担任委员,开展对第一版地球物理学名词进行增补、修订,并加注定义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邬江主任详细讲解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名词定名和释义要遵从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陈运泰院士介绍了他参加第一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情况,强调了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的重要性,并指出地球物理学名词要加强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协调问题,既要保证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自身特色,又要考虑相关学科已完成的审定工作。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黄清华教授介绍了名词审定筹备工作情况,提出了学科框架和工作计划供大家探讨,并表示了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与会专家对学科框架和审定规划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踊跃发言,为完善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专家对整体框架体系和涉及的专业领域提出了很多具体修改意见,并理清了与其他学科交叉名词的处理方式。此项工作正式启动。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纪要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于2009109日至1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这次年会实到与会人员65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200多名中国科技大学学生旁听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短文703篇,686篇在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09”上发表,其中大会报告13篇,9篇只登题目。来自内地、香港、台湾的学者和美国、德国等国际专家共380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

109日召开了年会预备会议,到会的学术委员和各专题召集人讨论了学术讨论会具体组织方案。

1010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同志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窦贤康致欢迎词,陈颙理事长致开幕词。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致词纪念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刘光鼎院士回顾了傅承义先生在地震波领域做出的世界性贡献以及对我国地球物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成绩,缅怀了傅先生的高尚品德。开幕式后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由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马在田院士(同济大学)作了“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勘探关键问题及其对策”报告;丁仲礼院士(中国科学院)作了全球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的报告。常旭副理事长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马院士和丁院士的报告,以及于晟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石耀霖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展望数值地震预报”四篇大会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下午,分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黄清华教授和倪四道教授主持。滕吉文院士作了汶川—映秀8级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与壳、幔特异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的报告。吕庆田教授代表李廷栋院士和董树文教授作了“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的报告。陈晓非教授作了浅源大地震超剪切破裂机理研究报告。王赤研究员教授作了空间天气连锁变化过程研究和建模的报告。钟世航教授作了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新进展的报告。来自香港的Li Yiliang教授作了“Nano-tectonics in 2.5 Billion years old banded iron formation”的报告。来自美国的Dave Yuen 教授作了“The Potential Role of Fast-Multipole Boundary-Element Methods in Lithospheric Geodynamics”的报告。陈小宏教授作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报告。王宝善博士作了“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主动和被动源监测”的报告。

同时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张明华、王成祥、刘立波、汪毓明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1010日晚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60多人到会。会议由陈颙理事长主持。会议审议和通过了郭建秘书长做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2009 年度顾功叙奖获奖名单;审议和通过了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的获奖者名单;商议了下届年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到会理事就学会工作和学科进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显示出新一届理事会民主办会、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新面貌。

1010日下午召开了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筹委会主任庞忠和主持,并汇报了筹备工作情况、专业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产生的过程及常委的提名。会议选举产生了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秘书长郭建宣布了第一届委员会组成名单。陈颙理事长为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刘光鼎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集旸院士着重阐述了地热专业委员会设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学会理事长陈颙,理事于晟、臧绍先对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希望,曲克信、赵平等学会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领导、专家应邀到会。首届专业委员会成员及专家、学者、学生60余人参加了会议。

1011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刘少华博士汇报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学报在主编和编委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继续保持好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保持为精品期刊。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2009年从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年刊出论文从2008年的222篇,到2009年的预期350篇,增加了近60%,发表周期较以前明显缩短。继续完善了学报网站,实现在线投稿、审稿,以及全文免费下载,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学报具有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87月率先发表了有关汶川地震的优秀论文,20092月及时出版了包含30篇论文的汶川地震专辑,受到科研人员的好评。学报的各项文献计量指标稳定上升,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内(CSCD 中信所)2007年度总引频次为2926 ,影响因子2.6051,学科内排名均为第一;JCR2007年度总引频次为819,影响因子0.662。学报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学报每年均得到国家基金委的资助,近两年又获得中国科协的资助。与会编委对学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大家要继续努力,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报。

大会期间,在9个会场进行了23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

通过各专题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推荐出“优秀学生论文奖”候选人,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28位青年学生获第25届年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他们是:孙峰、李腾、高建军、郑静静、张佳佳、王刚、夏少红、孙玉军、张永谦、孙蕗、刘彩彩、马啸、伍亦亦、吴世艳、岳汉、唐有彩、姜晓、宋国杰、李亚敏、赵长煜、张亮、李细兵、杨磊、乐超、欧明、李进、 杨晓秋、朱传庆。

年会期间,参与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质仪器制造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部门,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有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海洋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等专业委员会利用会议空隙时间召开了换届改选和工作会议。

经过四天紧张活泼的学术研讨,第25届年会于1013日闭幕。闭幕式由秘书长郭建主持。25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四道教授做了第25届学术年会总结报告,下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做了第26届年会工作的设想与建议的报告,并请代表共同参与年会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让地球物理年会每年都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得到充分展示和交流,活动开展的更加活跃,使年会学术交流在质量有新的飞跃。

闭幕式上郭建秘书长宣布了“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和“第25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刘光鼎、王水、陈颙、汪集旸4位院士为4位“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为28位“第25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情况

(一)第25届年会设专题共23个,按照专业情况,合并为9个大专题,在9个会场进行。专题设置如下:

1. 地球物理的进展及前沿; 2.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3.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4. 固体勘查地球物理;5. 工程、环境、城市与矿山地球物理;6.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7.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8.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9. 计算地球物理;10.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11. 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12. 地震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13.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4.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5. 海洋地球物理;16.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17. 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18.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19. 地磁与高空物理; 20. 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21. 地球重力学研究与应用;22. 21世纪地热研究与应用;  23. 深部流体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的形成及预测。

(二)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展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突显了新技术手段对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性。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09-2010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在本届年会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

1)尺度广、多学科。各个专题均有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应用成果,而且涉及领域比历届更广。

2)部分参会代表来自港、台地区和美、德等国家,初步形成了国际交流的态势。

3)新技术、新方法。通过GPU实现远优于CPU得其高效率的并行运算,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以背景地震噪声等被动手段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方面,涌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利用高重复性的人工震源检测地下介质微小变化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展示了高精度测量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可行性。

通过本届年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1)会议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

2)学术争论气氛不够浓烈。

 三.年会的特点和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中青年,特别是青年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成为会议的主体,工作在各前沿领域。会议注册人数和报告数均为近年来最高,但是仍然有部分报告人缺席,也有部分报告人在场但是放弃报告,建议在今后的年会中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缺席报告人数。

()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年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1) 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专题联合举办研讨会;整合专题等。

(2) 加强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年刊应允许接受英文投稿;邀请国外及港澳台专家参会;部分专题可尝试与国内召开的国际研讨会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

(3)  如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到会报告比率及交流效果等:年会应出台相应的章程,进一步规范化;加强网站建设,逐步实现在线投稿、审稿及报告日程安排等;继续设置专题邀请报告,逐步增设展板报告;年刊可考虑设置一定的录用率等。

(4)  会场安排、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等需进一步完善。

()明年年会的初步构想:

1延续迄今为止已被证实有效的相关组织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

2)完善学术交流组织模式,进一步加强和发挥专题召集人的作用:年会的学术交流将遵循年会学术委员会——大类专题(拟按学科分类,相对固定)——一般专题(拟采用征集方式,动态设置)的组织模式;专题召集人负责各自专题的论文征集、审稿、报告类别(邀请、一般等)设置;大会学术报告由学术委员会确定,专题邀请报告和专题一般报告均由专题召集人确定。

    3加强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鼓励邀请国外及港澳台专家参会,年刊可接受英文投稿,但应在论文征集截止之前投稿;海外专家报告包括大会学术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和专题一般报告等形式,报告形式的确定遵循上一条给出的原则。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年会由学会直接承办,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省地震局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协办。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傅承义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提供资助和支持;近20名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和安徽省地震局工作人员志愿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多年来热心服务而精于专业的专题召集人。老中青三结合的召集人队伍是学术会议成功的关键,感谢他们对学术年会的热情关怀与一贯支持,使年会的学术水平逐年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1:“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名单

按照“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评定规则,以下 4位同志荣获200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按拼音排序)刘立波、汪毓明、王成祥、张明华

2:第25届年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

通过各专题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41人,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有28 位同志荣获第二十五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名单如下:(按专题排序)

二专题:孙歧峰、李腾;   三专题:高建军、郑静静、张佳佳; 五专题:王刚;  六专题:夏少红、孙玉军; 七专题:张永谦;八专题:孙 蕗、刘彩彩;  九专题: 啸;十专题:伍亦亦;十一专题:吴世艳;十二专题:岳汉、唐有彩;十三专题:姜  晓;十四专题:宋国杰;

十五专题:李亚敏  赵长煜  张亮  李细兵;

十七专题:杨 磊; 十八、十九专题:乐 超、欧 明;二十一专题:李 进; 二十三专题:

杨晓秋、朱传庆。 

年会各专题总结将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和2009-2010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第25届年会组织委员会)


 

 

2009年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纪要

 


 

2009年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于2009915日至91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城建、石油、冶金、地质、航空、工业信息、科研院校和仪器厂等12个行业,85个单位的158位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界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邢文宝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承办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玉泽致欢迎词,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曾宪强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物探委员会刘云祯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祝贺词。

大会听取了顾湘生等专家的专题报告和曹哲明、李志华、韩永琦、李坚、刘云祯、张宇、师学明、刘铁等8位专家的主题发言,23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论文交流,9个厂家和公司介绍了新产品、新软件和方法演示。

本届大会得到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铁四院总工程师王玉泽、副总工程师顾湘生、铁一院副总工程师楼文虎、铁五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等多位领导亲临大会指导。

现将本次会议有关事宜纪要如下:

一、会议认为:本届年会由四个单位联合主办,一个单位为主体具体承办,共同打造一个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的平台,邀请全国从事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的同行参加研讨,跨行业界限,搞大工程物探,其模式可取。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业,涉及多个工程建设领域,其特点是队伍小、人员分散、领域多、服务面广,有联合召开交流会议的需求。

二、会议展现了物探在工程应用和工程检测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铁四院顾湘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师学明博士、建筑学会刘云祯主任的专家报告,分别从物探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大地电磁方法的发展、隧道超前预报等工程论述了物探在不同应用领域取得的进步和应用效果,并指出了工程物探今后的发展方向。报告还体现了铁道行业近几年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需要在新方法、新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岩溶和采空区等疑难地质问题勘探中所取得的突破,和复杂条件下不同勘探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反映了当前工程物探的重点与热点。大会交流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物探的数据处理、应用、检测和科研中取得的效果,反映了物探成功解决地质问题对所选方法的合理性、数据的真实性、和使用者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本次会议以大量的工程实例为基础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有理论有应用,在生产中很有借鉴价值。

大会还介绍了铁道部“铁路工程物理勘探”标准的修编大纲,晋级原“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为“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重点增加应用部分,使规范更有操作性。

三、本届大会论文集,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以增刊形式出版会议专刊,加强了生产单位和院校的技术合作。

本届大会论文集共编辑论文54篇,正刊发表6篇,增刊发表48篇。发表的论文中,有6篇源于研究和院校单位,其余均源于生产第一线,且以工程实录文体为主。建议下届大会论文集除工程实录文体之外,欢迎多投机理研究、方法研究、应用领域研究、仪器设备研究方面的文章和科研成果。

四、仪器设备是开展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的重要保障,仪器性能直接影响物探的应用效果。本届会议中科智创公司、鑫衡运公司、美国PHI公司、武汉长盛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武汉岩海公司、长沙白云公司、岳阳奥成科技公司、北京康科瑞公司、欧美大地公司、力博公司、美国劳雷公司等12个公司参加仪器展示,另有8个公司参加了大会资料交流,为使用单位提供了可供优选的多种型号仪器设备。会议认为,在引进国外先进仪器设备的同时,应大力推动物探仪器设备国产化进程。

五、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领域日趋扩大,取得了成绩,工程物探已是工程综合勘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工程检测已是无损质量检测中的主要方法,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同时从事物探工作的队伍也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良莠不分、规章不健全的现象。会议建议,有权威、有能力的部门组织对工程物探单位的专门学习与培训,向工程物探专业技术人员发放合格“上岗证书”,实施“注册工程物探工程师”制度。

本次大会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第二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科学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交叉科学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共同承办“第二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科学研讨会”已于2009116日至9日在北京西峰山庄国际酒店顺利召开。参加单位有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25家科研单位。参加会议的人员有经福谦院士,谢鸿森、苏文辉等资深老专家,以及郑海飞、欧光习、龚自正、高春晓、杜建国、贺端威、巫祥、刘雷等中青年专家70人,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蔡晋安副所长。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5篇,会上33人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讨论热烈深入,会议从各有关方面交流了许多新结果、新信息、新思路。会议着重关注从原子、分子到地球不同尺度的地球科学研究,特别关注不同尺度的界面效应。探讨了微观到宏观多尺度模拟计算、高温高压实验方法和原位测量技术的发展,为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组成、结构、状态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会议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高压技术、地震与流体、模拟计算以及高压谱学。

1. 高压实验技术及物性测量

四川大学贺端威教授等利用自行设计与集成的二级68型大腔体静高压装置,研究了影响八面体压腔高压发生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八面体压腔密封的简化力学模型。发现预密封边尺寸会显著影响八面体压腔的压力产生效率;在腔体压力为12 GPa左右时,高压发生效率随八面体MgO传压介质初始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15 GPa以上时,影响压力产生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增压立方块本身的强度以及加压过程中所形成密封边的尺寸及材料。吉林大学高春晓教授介绍了高压下的原位电测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何昌荣、周永胜等教授介绍高温高压下熔融、流变研究等实验技术,推动了国内高压研究的进展。

苏文辉、杜建国、龚自正、何林等专家详细介绍了高压下对辉石、石榴石、辉长岩、涂氏磷酸钙、水镁石、红宝石等岩石矿物物性的测量与研究、探讨了地球内部结构特征。

2.地震与流体研究

云南地震局赵慈平博士详细介绍了地下深部流体与地震的关系,介绍了前人对日本、美国、印度板块、中欧、及我国云南、台湾地区的大量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结果,认为俯冲海洋岩石圈板片发生脱水反应,形成深源流体上升地壳中,当这些深源流体进入断层,孔隙压力增加,断层带的摩擦减小,触发了活断层的运动而产生壳内大地震。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赵受锦工程师在研究张衡地震仪原理的基础上,将人们熟知的光杠杆原理利用到地震带微动监测上,探讨了震带微动监测的研究。

3. 模拟计算研究

赵纪军、魏冬青、巫祥、邓力维、刘雷等专家详细介绍了第一性原理方法及有限元模拟方法在高压地学及材料学中应用,介绍了对橄榄石、钙钛矿、锰钡矿等的高压弹性、电性及相变等性质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拓宽了高压地学研究的思路。

4. 高压谱学研究

郑海飞、杨延强等教授等介绍了高温高压下甲烷与水相互作用、水的Raman谱峰在确定流体包裹体形成压力中的应用、高温高压下水溶液中CO2等的拉曼光谱研究以及激光驱动激波作用下材料振动结构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阐述了拉曼谱学的高压研究结果及其应用。

经福谦院士、谢鸿森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经福谦院士认为,会议定位准确,针对高压技术发展及其在地球科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拓宽了高压研究的思路,会议报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学术讨论和交流气氛浓烈。谢鸿森教授认为,这是一届严谨而成功的学术会议,会议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发展的机遇,能够持续下去,能够为我国的高压地球科学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最后拟定了“第三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科学研讨会”将于201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并欢迎各界同仁届时踊跃参加。

本次会议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纪要

 


 

20091127-2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承办、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和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协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成功举行。

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调局、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有色和冶金、煤炭、铁路和水电等行业和部门,以及来自桂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湖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学校,和来自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和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近60个单位的专家和青年科技人员2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摘要110篇,大会报告58篇,外国专家报告论文8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桂林理工大学校长张学洪、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副院长贾国相、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葛为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所长韩子夜、长江大学副校长胡文宝、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总工程师何展翔、以及来自爱尔兰的Alan Jones教授和来自美国的Jone Booker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

本届讨论会围绕电磁法与防灾减灾和能源、资源探测主题,就国产电磁法仪器开发,电磁勘探新技术、新方法,电磁资料处理、正反演与成像,电磁法在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地球动力学、能源、资源、工程环境等方面的探测应用研究,以及地震前后的电磁监测、空间电磁波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

大会报告以及科技论文反映了当前地球电磁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在国家需求方面的应用成果,例如,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仪和分布式电磁探测接收系统的研制,反映了国产电磁仪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利用先进的代数多重网格、无线源形函数、归一化比例函数、并行进化算法、层矩阵法、积分方程法、三维有限元模拟等先进算法开展二、三维正反演计算;瞬变电磁法中含地形的三维正演计算、框边影响和全区视电阻率等的研究;大地电磁法改进的阻抗张量分解技术、相位张量技术、反演资料极化方式的选择、剖面长度的影响等研究;可控源电磁法近区场、半航空电磁探测理论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处理等的研究;利用IPTEMCSAMT等多种方法的联合探测,在深部找矿、挽救危机矿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活动边界带、海原、古浪、汶川地震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探测以及地震电磁现象模拟的研究;本次会议展示的大功率人工源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波正演研究以及多台站同步地震监测试验测量等,显示可控源台网电磁方法(CSEM)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远景。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是历届电磁会的办会宗旨,本次会议除安排国际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外,还安排了外国专家的专场报告和讲学。本次会议在鼓励中青年学者、学生代表进行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席会议和大会作口头报告的青年人数都分别达到40%以上,并经过评选,有9篇被评为学生优秀论文。

会议期间,专业委员会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产生了第二届专业委员会。会议对2011年第十届会议举办地点和参加2010年在埃及举行的“第20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等进行了讨论。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讨论会纪要

 


 

20091127日至2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为庆祝“中国科协会员日”,在武汉举办了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共有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国家海洋局、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军测绘研究所、恒泰伟业能源集团、航天科工35所、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总参水文气象空间天气总站、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海军工程大学、沈阳军区工程设计研究院、二炮装备研究院、二炮气象中心与二炮工程学院等20余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会议开幕式由海军工程大学科研部李安部长主持,海军工程大学魏刚副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学术会议由刘代志主任委员和龙凡副主任委员主持。

一、学术交流与研讨

本次学术会议由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报告三部分组成。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许厚泽院士和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魏奉思院士分别作了特邀报告。许院士的报告为“国际卫星重力探测”,报告在阐述了国内外卫星重力探测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我国卫星重力探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魏院士的报告为“空间天气大灾害及应对”,报告在阐述了超强空间风暴会给人类可能带来的灾害的前提下,就我国的空间天气与相应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划。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徐文耀研究员以“空间天气预报与地磁活动性”为主题、二炮工程学院刘代志教授以“军事地球物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海军工程大学边少峰教授以“重力/重力梯度匹配导航与探测” 为主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中石化高德章老师、东北大学徐白山老师、国家海洋局吴招才来老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陶良小老师、广州地调局陈洁老师、二炮工程学院乔玉琨博士、中科院测地所吴琼老师、海工大纪兵老师等人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会议报告,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二、专业委员会会议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于20091128日晚在海军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导航工程系会议室举行。会议议程有三项,换届选举、优秀论文评选和下一届会议计划。

专业委员会首先根据上级学会的指导精神,对20052009年的专业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换届改选工作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汇报,最后经全体代表讨论,确定了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委员会委员名单,并进一步推选刘代志同志为主任委员,选举龙凡、靳平、王仕成、刘怀山共4名同志为副主任委员。

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根据本次会议论文的交流情况和论文质量,研究确定了本次会议的优秀学生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经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讨论确定,2010年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的会议主题为“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会议时间和地点待定。请各位代表积极撰写相关论文,经确定会议时间后,即发布相应会议信息。

总之,这次会议作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领域的年度重要学术研讨会,为广大关心和支持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会议交流,大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必将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的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2009126  北京工业大学)

 


 

由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文波预测所、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联合召开的“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于20091246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除按惯例对2009年的预测进行总结外,还进行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成立了第四届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一)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会议报道、采访报道等,共计91篇,其中25篇涉及对《科学新闻》2009年第九期“地震预报真相”专刊的指正,作为会议《特别文集——强地震是可能预测的》,专印成册,供与会代表审阅。

与会代表54人,分别来自水利、气象、地震、石油、海洋、有关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新老委员到会人数较多,约占代表总数的3/5,年轻代表约占2/5.

(二)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原司长黄黔同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同志、办公室主任苏枫同志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黄黔同志在讲话中说,与会的老同志很多,老同志如何研究,怎么适应年老以后的研究?为了多做工作,就要保持健康、长寿,陈云同志说“少做就是多做”;地震预测是个难题,不要着急,现在提出的一些预测方法要认真总结,有些方法,如旱震关系提出了13.5年的预测时间尺度,但还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天灾预测专家们的一些预测方法要公开出来,把产权放出来,要出书,不要只相信自己会做,也要让年轻人来做,需要与年轻人结合,深入研究。你们预报了三峡库区大型滑坡,像这样,把大灾预报出来,提高精准度,一次一次能打赢,会取得领导部门的信任。但上报预测意见一定要慎重,不能向上老捅,弄得大家都很紧张。黄黔同志十分关心天灾预测,特别对地震预测的现状有深入的调研,他的讲话切合实际,切中要害,对天灾预测今后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郭建秘书长讲话中强调,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对多年来坚持天灾预测的各位专家,对北京工业大学及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和在经费上支持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单位、个人表示感谢;换届改选,要将愿意为学会工作做奉献、愿为大家服务的同志选入领导班子。希望换届改选后继续搞好预测研究,并要加强宣传、科普工作,不要把预测工作变成黑匣子,老同志多培养年轻人,使预测研究扎实、深入做得更好

第三届主任郭增建教授致会议开幕词。他的致词既是对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总结,也是对第四届委员会工作的希望。讲话简明扼要,热情诚挚,对下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届副主任王明太同志主持了开幕式和换届改选工作。

(三)

开幕式后,进行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第三届秘书长汪纬林代表第三届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汇报了换届改选工作的全过程。随后由新当选的到会常委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正、副主任。结果是:主任耿庆国,副主任高建国(常务)、李均之、王琪、张启文。高建国常务副主任代表第四届委员会授予郭增建教授名誉主任称号,授予年过八旬的赵得秀、郑联达荣誉委员称号,并宣布了新一届顾问和正、副秘书长聘任人选。由郭增建教授向全体委员和聘任人员颁发了聘书。

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充分发扬了民主,贯彻了学会关于增加年轻人的指导精神。这次的换届改选,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精神,首先制定了“换届改选办法”,并严格执行了“办法”,换届过程顺利、有序。改选后的专业委员会无论委员、常委和领导班子均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班子,这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术团体尤为重要。

(四)

按惯例,年初提交预测意见的各位专家,对本年度的地震、水旱、洪涝等灾害的预测进行了总结、检验,提交了总结论文或检验报告,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三峡巫溪地区2009920日大滑坡的预测总结报告,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多手段预测的良好效果。从灾害异常信息的提出—组织会商—预测意见的形成—上报,充分反映了预测专家们对异常信息的敏感和高度责任心。这一组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一致希望参与预测的专家进一步总结,并予简报;兰州交通大学张济世教授“地球天灾成因假说和初步证据”的报告,思路开阔,对天文因素和地球系统相关方面提出的新讨论,对大家很有启发,引起了热烈讨论;蔡尔诚教授东方整体观的报告,提出了综合分析的相关指标,对第二年气象现象的预测很有教益;伍岳明教授“引力波的三种作用方式——日全食期间的引力波实验”的报告,从微观方面为预测提供思路,与会者十分重视这一实验结果。

会议规模虽小,但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以“空前”形容不为过,会场内外、宿舍、甚至饭桌上都在热烈交谈、讨论预测的有关问题,一些年轻同志虚心请教老专家,老专家感叹:“看来我们的预测事业后继有人!”

(五)

会议闭幕式上,高建国常务副主任主持讨论了第四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与会委员、代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其中高建国提出明年天灾预测研讨会后即召开“预测方法研讨会”的设想,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会后立即筹备,争取良好的效果。对第四届委员会全面的工作计划亦应早日筹划,提出方案。

根据第三届常委扩大会议提议,并征得与会代表的同意,以此次会议的名义,为北京工业大学写一致谢信,感谢北工大多年来的大力支持;为已故常委李国琛教授写一悼念文章。

耿庆国教授做了大量的会议筹备工作,他与李均之教授因病住院后,仍十分关心会议的筹备、会议的安排和会务工作,与会代表深受感动,盼望他们早日康复。

这次会议由文波所出资召开,南阳师范学院郭广猛先生、陈一文顾问也予资助,北工大地震研究所克服困难,细致周到的安排了会务,全体代表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总结

 


 

我会第五届理事会于20031118日成立。在北京市科协的领导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理事会六年来带领会员,在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也为学会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初步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学术交流方面

          1.积极组织召开学术交流年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是组建学会的目的。因此,我会理事会将每年的学术交流年会做为最重要的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六年来共召开五次学术交流年会,只2008年因故仃办一次。每届年会都是根据地球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68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以最近完成的科研项目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年会上作学术报告和展开交流讨论。每届年会都收到很好的交流效果,特别是在地震学研究、青藏高原等地区的地壳深部结构及动力学研究和石油测井技术研究等方面,使参加交流的各方都开扩了思路,获得了新的知识,从而促进了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理事会进一步办好学术年会的积极性。

          但是,地球物理学发展到现阶段,要实现它的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其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学术年会的水平,其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我会工作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为此,建议新一届理事会加强与会员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努力将学术交流年会越办越好,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我会的生命力及凝聚力。

          2.加强与外地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我会积极参加20085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环渤海地区地球物理论坛”首届学术交流会,有三位代表到会,其中北京市地质勘查技术院的徐光辉高级工程师,在会上作“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也为我会今后继续参加该项学术交流打下了基础

          3.召开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为了促进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我会于20097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召开“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共有4位青年科技人员,在会上分别就“华北地区噪声成像研究”、“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系统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研究”、“空间介质地震响应正演摸拟研究”和“航磁在磁铁矿源序列评价中的应用”四个方面,做了研究成果作学术报告和展开交流讨论。整个交流会展现出青年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学术思想活跃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交流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建议下一届理事会,更多的组织召开青年学术交流会,以促进青年会员学术水平和技能更快的提高。

二、积极参加北京市科协组织的青年科技论文评奖和科技演讲比赛等活动

          为了鼓励和促进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我会组织青年会员积极参加北京市科协组织的“北京市青年优秀论文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和“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等项活动。

          六年来,北京市科协共组织三次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每次都有我会的青年会员获奖,共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在市科协组织的三次茅以升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中,我会共有三名青年会员参加,但只获得提名奖一次。从而提醒我们要加强与青年会员间的信息沟通,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及早作好参与评奖的准备。以争取在市科协组织的各项青年科技论文评奖活动中,都有我会青年会员的名字。

          200910月北京市科协组织召开“青年学术演讲比赛”,我会有两名青年科技人员参加,都获得了优秀浆。

三、科普宣传方面

          科普宣传是学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我会理事会一直将它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积极组织实施。并以每年的“北京科技周”和“世界地球日”等作为开展科普宣传的主要时机,积极开展活动,多次得到市科协的表扬。本届理事会期间,为了提高科普宣传水平,我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合作,根据每届科技周和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结合地球物理学内容,如将地震学科普知识、抗震防灾知识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其他宣传材料,利用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北京市电力中学、及小关地区等的科普宣传基地,向市民及大中小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每次活动都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20091021日,我会在朝阳区祁家豁子社区报告厅,组织的以“汶川大地震总结与反思”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学科普讲座,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近一百位听众热爱科学和希望提高科学素质的积极性。也使我会积累了以注重宣传效果为主,积极组织中小型科普讲座的经验。希望下一届理事会,在此基础上,争取北京市科协的更大支撑,将我会的科普宣传活动,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关于学会建设方面的成绩和初步经验、体会

          本届理事会期间,我会获得2006年全国“省级学会之星”称号。

多年来,理事会通过工作实践和探索,逐步认识到学会建设可能没有统一的模式,只有适合各自学会特点的模式。理事会根据组建学会的目的是开展学术交流这一理念,结合理科学会的特点,逐步认识到办好学术年会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我会工作重心。只有围绕这一重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评价和举荐科技人才等项活动,以提高我会会员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会的生命力及凝聚力。希望这一初步认识,在下一届理事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在二○○九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科协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一、增强学会自身建设,建立会员之家

我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系统、跨学科的理科学会,增强学会自身建设,增强学会生存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会员服务一直是学会工作的主要目标。会员是学会的立会之本,发展会员、联系会员、服务会员是学会的基础性工作,以“会员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元发展”为学会发展思路,以增强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会员,加强办事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学会自身建设的突破口,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根据情势和工作需要,一直不断地将大批的优秀的年青的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工作者吸收到学会中来,增加学会的活跃性。

2、调整充实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矿产勘查研究工作小组。

3、加强与会员单位或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校及基层政府机构的联系,建立松散或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研、科技开发及科技服务。

4、推动相关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双赢。

5、七月份在贵阳召开了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在贵州的理事和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介绍了云南地球物理学会改革和今年的工作情况,重点对贵州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了贵州省地球物理学会的筹备工作。

61112月两度召集常务理事学习科学发展观,布置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

7、推荐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吴涧参加评选第五届云南省优秀科技青年奖并获通过。积极参加云南省优秀论文评选的推荐工作,从收到的十多篇论文中,评选出5篇论文推荐到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参加评选。

二、认真抓好学术交流和发挥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学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为重点,集成资源、整合力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自身学会优势,认真抓好学术交流和努力开展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工作,发挥决策咨询方面作用。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思维从学术交流中产生,特别是无拘束的学术交流和争鸣。肖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人将有两种思想”。我们学会一直以来把加强学术交流作为工作重点。

1、今年一月份我们学会与云南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矿产地质勘查学术沙龙活动,针对如何寻找新的大型矿藏、深部找矿、老矿挖潜等论题展开了讨论,参会人员都感觉受益匪浅。

2、四月、八月份我们学会两度特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孟潭教授和周本刚教授在云南大学作学术报告,还特别对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看法。

3、本年度,学会就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问题组织了多次培训学习。并于十月底学会组织会员参加中国人事部和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注册工程师考试。不论是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还是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注册考试,都是为会员服务,为会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有利于提升了会员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

4、我们学会与云南省地质学会、云南省环境学会、云南省地理学会、云南省生态学会、云南省地震学会共六家省级学会十二月初举办了云南省地学灾害学术沙龙。大家就云南省地学灾害分类、现状及云南省地学灾害的研究方法和治理方法,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三、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让科技服务于民

结合学科特点,做好科普宣传活动,让民众了解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让科技服务于广大民众。

12009421日至423日,在云南省科协领导下,文山州科协、文山县科协协助下,我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与其他多家省级学会,在文山州开展了“第40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有展板宣传,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宣传资料。还有多名专家就文山州的资源勘探开发做现场咨询活动。世界地球日的科普宣传活动是我们地球物理学会每年重点科普活动之一。

 2910日、11日、12日,我们学会又与其他七个省级学会共同举行“关爱儿童 热爱科学”科普活动。活动首站在文山县马塘镇干塘子希望小学举行,二站在丘北县海尔希望小学举行。活动中各个学会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充分发挥学会的自身优势,展出了有自身学科特色的展板和各种宣传材料,让孩子们学到了各个方面的科普知识,还向孩子们赠送了若干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文山州科协、文山县科协、邱北县科协等很多单位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量协助和支持。

在深刻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二○○九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年,让我们认识到,学会发展的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要按现在的条件,积极努力,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积极投身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的伟大实践,为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促进我省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在山东省科协领导和中国物理学会指导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各项工作得到学会各会员单位、理事和会员的大力支持,按计划顺利完成。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被山东省科协授于2008年先进学会称号,在学会建设、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组织建设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几年来,首届理事会各方面工作都得到理事单位支持和帮助,因有的会员单位理事工作调动,工作需要补选理事,有的会员单位积极要求参加理事会工作,申请补选理事,经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二00九年三月七日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增补理事会理事二十一名,新当选理事平均年龄44岁;增选常务理事七名,平均年龄46岁;增选张训华、韩文功,吴时国三位副理事长。增选后的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会增加了新生力量,理事会平均年龄降低,活力增强,理事分布单位更加广泛合理,为学会工作发展建立了更好的基础,新老理事欢聚一堂,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一致表示共同努力为山东省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在山东省科协领导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组织建设、学科发展、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工作等方面得到省科协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成绩,被山东省科协评为2008年先进学会,张善法同志被授予“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学会副理事长王怀洪、吴时国,会员吴子泉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山东省人事厅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文,通报表彰,给予记二等功奖励。

20095月中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陈颙来山东考察指导工作,分别与在青岛、东营的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进行座谈,讨论了学会的建设工作,他说,学会要发挥桥梁作用,扩大和加强山东地球物理学会的影响,建立山东地球物理与中国地震局、中科院有关单位、部门的联系,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实质性的学科前沿和创新合作研究。陈颙理事长的讲话给参加座谈会的理事很大鼓舞,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他对山东科技大学和胜利油田的几个重大科技课题的立项给予了具体指导、帮助,带领推动了山东地球物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和筹备,2009813 “胜利油田地球物理学会” 在青岛市油田疗养院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到会表示祝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韩文功为“胜利油田地球物理学会”揭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院长王延光当选为理事长。

二、学术活动

在山东省科协指导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成了以山东省“泰山学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吴时国为首席专家的八人学科发展专家组,历时三个月完成了“山东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为了总结建国六十年来山东省地球物理工作的成绩与经验,促进山东省地球物理学科繁荣和交流、学术创新、推进学科发展,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2009813日召开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六十年学术交流会》,参会代表50人,收到论文103篇,全面总结反映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工作建国六十年来在能源勘探、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灾害预测与控制、工程建设中的成果,一些曾在山东工作过的专家学者也到会或发来论文,山东省原副省长、主管科技工作的老领导张瑞风也到会指导,学术交流会后出版“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论文集。

2009722~23日学会召开山东省退休地球物理专家座谈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志畅谈1949年解放以来在山东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及研究的经历和情况,回顾,在胜利油田、山东招远金矿、兖州煤田、鲁西南煤田、莱芜铁矿、鲁西铁矿、山东铝矿等重要资源勘查中物探工作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感到无比自豪,对地球物理工作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希望,也为《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论文集增补了许多宝贵而不可缺少的资料。

200910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年会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召开,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10人参加会议,提交大会交流论文15篇。

三、科普活动

20094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举办了《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由东营市政协副主席、油田副总工王新红主持,东营市地震局、区教育局、科技局领导讲话,学会理事长作科普讲座,全校师生2500人听了科普报告,活动中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

200952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应青岛市文化局邀请在青岛市图书馆作《抗震减灾学术报告》,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及在青岛的学会理事参加了会议活动。

四、科技咨询、规范培训、人才培养

2009525日受东营市科技局委托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了对《黄河三角洲防震减灾战略体系研究》项目鉴定会,鉴定认为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议申报省科技进步奖。

20093月和11月协助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举办了第三、第四期《城市地球物理工程探测规范》培训班,培训人员80人。

山东省有 6个会员单位具有地球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资格,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及其培养单位要求省学会为毕业研究生推荐联系就业岗位,省学会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搭建就业双选平台,联系合适的工作单位,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提供岗位信息和生源信息,受到培养单位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引导行业、学科良性发展。

五、2010年工作要点

1、围绕学科发展特点,深化学会改革,增强学会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在省科协统一安排部署下具体落实。

2、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换届选举工作。

3、开展422日“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4、开展鲁、豫两省地球物理学术交流活动。

5、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日”

暨第一届第二次扩大理事会纪要

 


 

本次“会员日”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借“会员日”活动之际,进一步推动了学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办好学会,为会员服务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好,切实落实“三服务一加强”工作。

2009年会员日的活动特点是:

1.学会根据所属各单位所在区城和工作特点进行了分区分片活动,如湛江、花都、广州等各单位。

2.本次活动时间较长,从1120日起至1218日止,历时近一个月。

3.把“会员日”活动与理事会结合起来办,如此不仅把理事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感到既是会议的主持者又是参与者,而且与会员一起来活动,来听取和审查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并讨论和安排明年工作。

4.通过面对面,互动式的活动拉近了学会与会员间的距离,会员对学会的工作更加关心,突显出会员当家作主,主人翁意识加强了,从而增强了责任感。

5.通过活动,非会员认识到加入学会能更好更多地获得学会的关切,更多地获得科技信息,并使自己有了施展才华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在活动中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天驰测绘技术有限公司10人提出了入会申请。

6.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做好学会所属单位资源摸底和统计,拟20105月份以学会统筹各家现有科普资源,并加以浓缩和创新,搞一次大型科普活动。

7.理事会的新开法。由于“会员日”活动与理事会结合起来搞,开了一次灵活、生动的理事会,也可以称之为扩大的理事会,理事们认为这种开法既省时又灵活生动。大家可以面对面地谈,更能畅所欲言,为学会献计献策多出点子,出好点子。明年安排的5月科普活动,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现正在紧张的设计中,期望取得很好的效果。

8.理事们对学会2009年工作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初审,并给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积极支持学会工作。2009年学会主要工作是建立了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学会科技交流平台,召开了首次学术交流会,出版专集1本,发展了新会员等工作,财务收支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

9.对2010年工作的安排,与会者认为切实可行,并一致通过: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

2)积极筹备并办好20105月份的科普活动;

3)拟定9-10月在台北科技大学召开第二届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学会科技交流会;

4)组织做好发展新会员工作,使学会不断发展壮大;

5)做好网络信息工作;

6)准备好并迎接省科协、省民间组织管理检查、验收工作,争创4A学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喜迎华诞,展望未来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理事扩大会议

暨国庆60周年湖南地球物理发展与展望座谈会

 


 

927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正值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华诞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理事扩大会议暨国庆60周年我省地球物理发展与展望座谈会”在中南大学胜利举行,会议由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柳建新教授主持。

56位来自中科院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地震局、湖南省有色地质勘察局、湖南省地矿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白云仪器公司、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等从事地球物理研究的理事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湖南省科协学会部张学军部长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按回顾本单位地球物理的工作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的顺序进行了学术交流。学会名誉理事长温佩琳教授首先发言,他深情地回顾了中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多年来中南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色地矿厅蔡家雄高工通过多个成功实例,生动的介绍了湖南地矿系统地球物理的发展;湖南省地震局陈立军研究员畅谈了地球物理在地震预报防震减灾领域的现状及技术水平,指明了对于大灾害性地震的预报预警工作在今后的努力方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喻振华博士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工程物探的特点,强调了工程物探要高度注重浅表性和高分辨两个特性,加强仪器研发;晏月平高工对湖南有色地勘局在地球物理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我省地球物理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理事长柳建新教授在总结时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我省物探事业发展的关键,全省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团队协作是我省物探事业发展的基础,艰苦奋斗、坚持特色、科学发展、持之以恒、争创一流的精神是我省物探事业发展的保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祖国六十年华诞前夕召开本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组织有序、交流丰富,大家深受鼓舞,并表示今后要积极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为我省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相信湖南地球物理学会在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地球物理论文集》编印完成

 


 

20099月,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编辑的《山西地球物理论文集》出版完成,与广大物探工作者见面了。

本《论文集》是在2008年山西省首届地球物理学术交流会交流论文的基础上,收集了山西地球物理工作者近年来的生产及科研成果论文42篇,共计271页,25万字。论文内容包括:综述与展望、综合物探、地震、电法、磁法、放射性、测井及其他;应用领域为地震、煤田及采空区探测、金属矿探测、地下水资源勘测、地热勘测等。山西既是煤炭大省,又是缺水省份,因此,围绕煤矿开采、煤矿采空区探测与环境地质勘察及治理的论文占较大比例。

论文作者大多是煤炭、地矿、水利、地震、冶金系统及高等院校的中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都是山西省地球物理勘探生产和教学科研一线的骨干力量,为山西的能源开发、环境治理、防震减灾以及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论文,是他们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实践性强,生产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本《论文集》是山西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期学术文集。在编辑期间,得到了各会员单位和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使编印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为了加强山西地球物理的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学会将择期召开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为全省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以及项目合作的平台,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参加全省科普宣传

 


 

919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山西科技馆广场参加了山西省科协举办的科普活动。

为了参加这次宣传活动,作好向社会各界宣传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在宣传活动前两个月就积极准备材料,制作了宣传版面,就地球物理在地下水勘探、有色冶金矿产勘探、煤田、煤气勘探、煤矿采空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地震预报、地热勘探9个方面的成果,用图片、文字形式进行了宣传,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生动地向社会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的野外勘察、资料处理和生产科研情况,以及在山西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和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在《科学导报》上,以“探索地壳奥秘  服务能源开发”为题,报道了山西地球物理学会及工作业绩。

宣传期间,学会还向社会散发了1000份宣传资料,使社会各界群众对地球物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华人学者聚焦太空 紫金山下谈天说地

 


 

20091026日第二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在宁召开。

来自中国内地、台湾、澳门以及美、加、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300多人聚会南京,研讨关乎空间活动安全的空间天气科学研究与应用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贺信指出:空间科技是人类认知宇宙、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战略领域,促进空间天气科学事业的发展,认识并减少空间天气对人类的危害效应极为重要,保障载人和非载人空间活动安全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科技课题。

空间/太空天气科学与应用是当今世界科技活动的一个热点。研究与预报空间灾害性天气变化是人类面临挑战的科学难题之一,减轻或避免空间灾害性天气带给航天、通信、导航、国民经济、人类健康与生命等的严重危害与巨大损失是当今空间时代的紧迫需求。空间/太空天气科学正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空间安全的一项为人类造福的和平进步事业。因此,美、欧等国相继制定国家空间天气起步计划、组织规模宏大的国际合作卫星计划。

2004年澳门第一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成功举办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地球物理、空间、气象和天文等学会联合主办了本次大会。会上,诸多科学家介绍了他们在空间天气科学探测、科学前沿、建模与预报、效应分析与工程服务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研讨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的全球发展态势,共商未来空间天气科学发展大计,为使空间天气科学惠及人类和平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据会议主席之一的中科院空间中心魏奉思院士介绍,过去十年是开始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结合的十年,美国等先进国家通过十年计划初步实现了向体制、机制的跨越发展;中国在天基和地基探测、科学前沿研究、建模与预报等方面实现了起步的跨越发展;未来十年是提升认知能力向保障能力发展的十年。国际与太阳同在计划将揭开新的宏伟篇章;美国宇航局根据2004年总统令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将有20余颗卫星聚焦空间天气战略目标的实现,实施第二个十年计划(2006~2016)。

我国科技专家建议国家实施《地球空间天气保障体系建设》的十年计划,力争实现从二流国家前列进入一流先进国家之列的跨越发展,为全球共同应对空间天气灾害、保障全球经济平稳运行和地球空间安全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涂传诒院士(夸父计划建议人)还介绍了夸父计划现状与推进情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夸父计划是华人创世纪的计划。子午工程总师、中科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王赤介绍了子午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展望。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以吕港、张铁龙、吕凌霄和王赤等专家为召集人的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论坛执委会。根据魏奉思院士的倡导,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监测与预警中心王劲松主任在会上发出成立空间天气预报联合会商中心的建议。

吴式灿教授、戚发轫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副院长刘兆汉,黄锷院士;中科院王水院士、刘振兴院士等出席会议并发言。近300篇论文在大会、专题会议以及墙报上进行了交流。

(摘自《科学时报》)


 

 

联合起来发挥会员单位各自优势形成拳头服务社会

 


 

随着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高速发展形势,科技服务的高效、快速、整体服务已成为地学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的一种主要趋向。我会会员多次提议:依托学会建立的平台联合起来集各家优势快速形成拳头应对新形势。为此我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以“会员活动日”为契机,启动了“联合起来,发挥会员单位各自优势,形成拳头面向社会服务建设”活动。于2009118-10日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如下三个活动。

1118-12日,分别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鸿宾馆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围绕蒙戴项目就地区地质特征结合会员单位的装备与技术力量分三段讨论了物探、钻探、测井、水压制裂和岩体稳定性评估等工作,讨论、落实了组织安排。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所、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公司、 ECON公司、我会社服委和旷世达中心的专家13人出席会议。冯锐理事主持会议。  

21110日在北京大观园饭店召开了小型讨论会,研究地下管线综合探测、测漏和MAPGIS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以应对文莱的招标项目。文莱代表赛义德、CSB公司温宗德、正元地球物理勘察院、中地数码科技公司以及我会社服委和旷世达中心的专家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色篆理事主持。

3、应CSB公司温宗德先生的建议,于20091110日在北京大观园饭店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交流商议了“中国防震减灾与灾后重建的经验与印尼巴东地震的启示以及巴东地震遥感资料处理”。据温先生讲,巴东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应对大地震的经验,有探索合作的意向。Syed Ahmed Faus, Woon Chong Teck,, 社服委和旷世达中心的代表共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曲克信副秘书长主持。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关于召开中浅层电磁探测技术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第二号)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浅层地球电磁技术在石油、金属矿床、煤田、地热和水文、铁路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地球电磁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效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拟举行电磁法探测应用研究系列研讨会。

本次会议作为系列研讨会之一,将与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等联合举办,围绕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的第八代V8多功能电磁系统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交流,聘请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中有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报告,利用CSAMTIPTDEM MTAMT)等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介绍新近研发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

欢迎从事本领域应用研究的专家和使用V8系统的单位,及广大地球电磁勘探工作者参加。有关此研讨会的详细内容,请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www.cgs.org.cn 或恒达新创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www.hengda-century.com

一.参会对象

地球电磁法在石油、金属矿床、煤田、地热和水文、铁路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应用和研究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勘探工作者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033日全天报到,2010 34-6日开会。

三.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恒达新创仪器有限公司(凤凰公司中国服务中心)、成都理工大学

支持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大学、东方石油地球物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

四.会议预定内容略(详见学会网站)

五.会议地点:  中国成都市金河宾馆   酒店电话:028-86164023(总台)

具体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河路18(人民公园正门向西100米十字路口)

六.会议费用:注册费1400/人(含会务费、资料费、一天野外地质考察费用等)。

住宿自理。

七.联系方式:会务组联系人:杨秀媛(13810731394)、徐卓(13910074817)

  话:010-51909016, 010-51909019

  真:010-51909019

E-mail: mail@hengda-century.com

八.注册

1、请参会代表于2010224日前将会议回执(参见附件)反馈会务组,也可先电话、电邮报名,如有特殊要求,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报名回执请到学会网站下载。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恒达新创(北京)仪器有限公

    20091230


 

 

第七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会议通知

 


 

空间天气学是随着人类航空航天活动和高科技领域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是当今世界科技活动热点之一。对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的了解,有助于人们减轻和避免空间灾害性天气带给航天、通信、导航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作为国内外同行在空间天气及其应用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第七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将与世博会同期在上海举行。

时间:2010727日-81

地点:上海浦东

主题: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

主办: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与预警中心、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等联合主办

承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会议内容:

1.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发展态势

2.空间天气研究

3.空间天气探测

4.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方组委会联络人:

张北辰(bczhang@pric.gov.cn

胡泽骏(huzejun@pric.gov.cn

电话:086-21-58716649

地 址:上海金桥路451号(200136

网站地址:

http://www.spaceweather.ac.cn/document/7nd.pdf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20091130


 

 


 

 消 息

 

    我会第八届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晓非

    荣获2009年度何梁何利奖。

 

 

     我会会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教授级高工马永生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莫宣学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