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00期
目 录
科协精神
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 2
学会工作
第七届第二十二次秘书长工作会议、换届改选工作组联席会议纪要................................. 2
学科发展研究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3
内容丰富、深受欢迎的科普大宣传——2008年9月科普日活动纪实................................. 4
学术交流
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海洋地球物理”、
“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
“太阳风暴的太阳-行星际过程及其空间等离子体基本问题”、“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建模研究”、
2008年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议纪要............................................................. 8
煤田测井联合会一届四次理事会暨《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修订研讨会纪要................ 9
勘探地球物理2008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纪要..................................................................... 10
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2008年学术年会纪要............................................................... 11
“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组委会扩大会议纪要.................................... 12
科技信息
中国科协启动学科史研究试点........................................................................................ 12
城市垃圾“焚烧”出清洁能源........................................................................................ 13
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谈科技金融工作.......................................................................... 13
“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 14
地方学会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 14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学术交流会.............................................................................. 15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工作................................................................................. 16
报道
“引进、外销”并重推进地球物理技术发展................................................................... 17
通知
关于召开“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的通知.................................. 18
关于举办“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宣贯培训班的通知(第1号).........................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指出,面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长期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把创新驱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发挥科技优势,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形成群众参与、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自觉把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培养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广泛参与科普活动。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为科技工作者学习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各级科协组织要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充分涌动,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由于我会多数常务理事忙于汶川、云南地震等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使常务理事会的到会率达不到规定要求而无法按时召开,同时也影响了申请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请示时间,为此,学会根据我会实际情况决定,2008年9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第二十二次秘书长工作会议、换届改选工作组联席会议,王琪等8位副秘书长,王伟元等8位换届改选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主持会议。会议主要的
内容:
一.有关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改选工作
1.会议听取了资格审查小组和推选小组的工作汇报,进一步审查了被推选的第八届会员代表、理事候选人和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的候选资格,认为推选符合民主程序,候选人资格可以认定,其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尚属合理,达到了预期目标;
2.讨论并进一步完善了朱日祥秘书长所做的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3.讨论并完善了换届改选委员会副主任王平副理事长所做的换届改选筹备工作报告;
4.审读新会章,讨论了副理事长王小牧所做的修改会章的工作报告;
5.审查、认定了学会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先进集体候选单位的资格和事迹;
6.根据本届换届改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会议议程,以及选票样本供参考;
二.有关会员组织管理工作
审查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团体会员单位的申请,同意提交常务理事会和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三.有关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
听取年会组织委员会的筹备工作汇报。此次年会由学会自己承办,人少担子重,秘书处全体人员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办好在京召开的学术年会,取得办会经验。
《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研究》组于2008年7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学科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刘光鼎院士、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专职副秘书长郭建、学科发展综合研究组的徐文耀研究员、程业勋教授和各分学科应邀到会的有关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学科发展研究组负责人冯锐研究员主持。会议首先听取各专题的进展报告。空间组宋文彬、技术组陆其鹄、信息组陈会忠、电磁组赵国泽、勘探组熊盛青、固体组高锐、工程组赵永贵、环境组赵章元、地震组王培德、流体和灾害组杜乐天等十位专家就前一阶段的调研情况和工作进展进行交流。陈会忠、赵国泽、熊盛青、赵永贵、赵章元等专家已经编写出相应专题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就该学科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研究动态、学科今后发展的战略问题思考及保障措施等问题做了具体报告。刘光鼎院士不时地做了指导和点评,还对仪器技术的发展、工程物探、能源开发、防震减灾等领域的学科发展谈了想法。
海洋专题学科组的撰写人员宋海斌、矿山组彭苏萍在外地出差,灾害组耿庆国、国家安全组刘代志因故未能到会,但也落实了报告的编写。
会议交流的内容使与会专家受到很大鼓舞。自6月20日课题启动以来,多数专题组立刻组织了人力进行准备,落实了分工和整体思路,多数专题组已召开了相应的学术讨论。从已经编写出的“学科发展研究”的专题初稿来看,能够从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总结和分析问题,站得较高,就我国地球物理学的今后战略发展从各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建树性的观点,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文件精神。这次工作交流会议,扩展了大家的研究眼界和思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好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会议形成如下意见:
1.重申:各专题组的编写章节,应该尽量按照早期布置的大纲执行,以保证全书的风格一致,即:
(1)***学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小于2k字)
(2)
近期***学国际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4k字)
(3)我国***学研究发展现状分析(4 k字)
(4)对发展我国***学/战略问题的思考——(7 k字)
(5)保障措施(3 k字)
(6)参考文献(1 k字)
2.要控制第一部分(地位和作用)的文字量,撰写的重点放在第四部分(战略问题的思考)。
3.受科协出版印刷的限制,报告可以列表格,尽量不用图件。
4.综合组(徐文耀、杨文采、程业勋、冯锐)的编写工作开始起步。加强与各专题组的学术联系。
5.务必掌握工作进度,8月中旬要完成专题组的初稿编写。届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学科发展报告会,拟邀请中国科协和较宽范围专家到会,听取各研究组的报告。课题组的外地撰稿人需要到会。
会议要求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研究》课题组的全体专家,在紧张的工作中切实做好8月- 9月初期间的时间安排,及早组织力量完成初稿的编写任务。9月份以后的工作将转入电子版提交、稿件评审、定稿、综合编辑和排版阶段。
(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研究课题组)
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年“科普日”活动我们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线,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学校社区,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一)我们参加了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馆组织的科普日9月20日和21日活动,我们向电业中学和牛栏山中学及有关系的社区发放了300张门票,反映热烈,所以21日我们又补发了200余张。本次展览有500余块展版,其中也有我们提供的8块。观众普遍反映本次的科普展贴近实际,能够解决一部分生活中的问题,如环境与健康,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地震来了怎么办;怎么样防御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应对暴风、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以及注意预防突发的地质灾害等。特别是科技馆A馆的开放,不仅对少年儿童有吸引力,对成人也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教育场馆。
(二)电业中学在科普日9月20日和21日在校园开展了“地震与地震来了怎么办”灾害防御与公共安全的科普宣传咨询活动,虽然天气不好,同学和老师都积极参加,通过展览和刘根深老师讲演的“地震知识讲座”,同学们增加了不少防震救灾的知识。特别是地震小组的同学为他们自己的“青少年地震观测站”作了详细讲解,公布他们自己的观测成果,树立了同学们“学习科学,服务祖国”的志向,有的同学甚至还表示了将来要为地震预报作贡献的宏图大志。电业中学的活动有1500多人参加。
(三)中国地质大学9月20日科普日在学校东门外展出了“自然灾害防御与公共安全科普展”共28块展版,今年由于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所以在展出期间咨询地震和防震的特别多,特别是我们发放的有关地震的小折页宣传品大受欢迎。半天的时间我们就发放了各种宣传品3000多件。
(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
本次年会,第十九专题共录用会议论文摘要34篇,安排会议报告24篇,实际到会进行学术交流的会议报告20篇,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海量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将信息融合技术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的多源数据处理;能够有效消除煤层顶板稳定性监测数据中信息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煤层顶板稳定性问题的评价准确性;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预测测井的储层流体类型,建立决策性分类模型,能够有效提高预测效率。
二、数据存储及传输方法:包括数据备份系统的关键参数研究、并实现地震数据信息档案的安全管理及物探资料数据库的网络资源共享等,具有跨地区操作及实现资源共享的优势;通过对大型计算机集群系统的综合开发与应用,提高地震勘探工作的不断精细化;通过对海底观测数据的访问与集成研究,为异构空间数据的访问和集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将Curvelet变换用于压缩地震数据,在SEG-EAGE砂岩模型分析中实现了质量良好的数据压缩及低能量损失;并对基于IGY年的大背景下,关于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三、地球物理建模与信号检测:通过实现地学空间的多尺度表达,建立复杂地质构造的三维模型并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运用ICA信噪分离技术和地震信号的ICA盲反褶积,提高了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利用ArcGIS平台开发了一种烴渗漏磁异常相关的判别系统;利用SRME方法预测并消除表面多次波,利用地脉动记录中提取台风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台风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开辟地震记录的新的应用记录;通过检测、识别及提取地球球形自由振荡的信号,研究大震震源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地震观测表明,地球介质从浅到深,甚至到地核都存在着各向异性,这直接导致两个结果。对于天然地震,各向异性导致横波分裂得到广泛应用。勘探地震反射叠加成像中以往出现的时深转换偏差得到各向异性解释。目前国内国际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基于简单的各向异性模型,已能够初步解释以往几十年令人困惑的许多现象。这激励地震界进一步认识各向异性,标志着地震学从以往的构造成像走向岩性成像和裂隙应力成像,意味着地震学几十年来根本性的进展,而这些对地震各向异性的基础理论、方法、观测解释等方面的发展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涉及地球动力学,现今应力地震预报和能源勘探等诸多领域的全新发展。
我国地震各向异性研究面临的挑战是跟着国际发展还是抓住可能的原始创新能力。
现在国际上大部分各向异性模型是最简单的VTI模型,都知道模型过于简单不符合实际地质现状,而波动解又过于复杂,难于实际应用。姚陈等提出任意空间取向TI突破了对模型的限制,这次年会系统提出测线坐标系、倾斜路径面坐标系和倾斜面坐标系的TI波动解的理论问题,并扩展到任意各向异性条件,为广泛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克服浮躁和不求甚解情绪,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多个刊物投寄论文并被接受,说明中国人有才智在该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面,该专题的论文报告显示我国的各向异性的研究力求扎实,而不是浮浅不求深入。
关于三维地震反射转换PS波问题,我国独立创新提出倾角CCP理论,这次年会进一步提出倾角CCP道集的动校速度,在方法上突破国内外几十年未能很好解决的三维反射PS波成像处理问题。
在物理模拟实验方面,通过嵌入硬币于均匀体中模拟裂隙介质,发现纵波对裂隙密度不敏感,进一步的理论解释将能使该研究提升到国际前沿水平。
对天然地震SKS和SCS数据的分析处理取得成果,解释面对的各种困惑意味着抓住创新机遇。
2007年海洋地球物理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51篇,刊入年刊51篇,到会做报告有的24人。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海洋地球物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地震海洋学,海上多次波去除方法与地震多属性分析,利用磁测资料研究油气勘探中的火山岩分布,海底地震仪横波研究,大容量气枪应用,变密度重磁联合反演、热流计参数模拟等;
2、大陆边缘地球物理场与构造:包括东海热岩石圈结构,南海洋陆边界位场特征、特提斯展布;
3、沉积盆地与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包括盆地结构与沉降史模拟,生物礁碳酸盐岩特征,深水油气勘探平台,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波等;
4、
海洋工程探测和海洋灾害。
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包括:
1、传统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海底及其下方的沉积、构造和深部结构,地震海洋学则利用反射地震方法研究海底以上的海水层结构,是地球物理学与物理海洋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拓展了海洋地球物理的研究范畴。已有的研究表明,地震海洋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知识体系正在形成,会有快速的发展。
2、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海洋科学发展的关键,海洋地球物理技术会进一步发展,从而获得海洋地质构造、盆地和资源分布创新的认识。本届年会上利用海底地震仪资料获取横波信息、利用磁测资料推断火山岩分布等众多工作表明,海洋地球物理技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展陆坡区的地质构造、沉积、深水油气方面的研究工作,陆坡区研究程度进一步加深,提高了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及其资源潜力的认识。
随着新一轮973、863计划的推动,海洋地球物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重要进展会集中在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深水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等方面。地震海洋学将成为海洋地球物理学拓展的前沿学科。
海洋地球物理专题董崇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杨小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生)获优秀学生论文奖。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推荐的阎贫研究员获傅承义奖。
本专题论文内容涉及地幔流体碱交代作用、石油天然气的地幔来源、流体包裹体研究、煤层气体突出的天文因素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天文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研究地球流体(气、水、溶液、岩浆、超临界流体等)的存在和活动在各种地质作用和进程中的主要作用;交流讨论流体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海洋学、气象学、灾害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探索固体地球科学和流体地球科学并重的整体地球科学的研究框架、思路和方法。本期年会突出的研究成果如下:
(1)报告了松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储层和砂岩储层的钠长石化成岩作用;
(2)报告了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和深部烃类气藏的地幔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上述两项研究成果是在烃碱流体地球化学原理和大陆层控构造导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两项成果的取得为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来源研究指出了崭新的方向,在国家石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烃碱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始于铀矿、金矿、钨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研究,对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针对含油气盆地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涉及流体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地球深部地质过程、中地壳和软流层的流变性、地球形成和演化等多个领域。该研究成果的取得是整体地球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流体地球观的一个成功范例。
烃碱流体地球化学原理(杜乐天,1996)和大陆层控构造导论(李扬鉴等,1996)两个基本理论是当前地球科学界尚没有充分认识的两大创新性理论,自1996年在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公布以来,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两大理论在为松辽盆地研究人员接受不久,即获得的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学术动态。
流体地球科学涉及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方方面面,本身即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具有强大的生长力,流体地球科学与油气资源研究的结合,指出了地幔来源的石油和天然气。流体地球科学与构造理论的结合,将明确将来的找矿方向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具体靶区,将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所以,建议首先在能源领域打开该学科发展和应用的局面,力争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专题报告主要涉及到、地震、洪水干旱、气象、海洋、天文和空间带来的巨型灾害的预测和环境变异问题及城市发展与减灾,围绕这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专家学者报告了最新的分析结果,此次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学术观点和方向明确,简单总结如下:
1、环渤海经济腾飞发展与环境变异导致的自然灾害,对环渤海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的展望,提出了灾害链是环渤海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及水资源的利用系统;地震、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城市热岛效应和持续发展,完善城市安全的应急体系;
2、地震灾害预测方面,包括起倍磁暴和被倍磁暴法预测巨震、强地震临震前兆信息预测、基于GPS研究大地震前电离层全电子含量异常、模式识别法预测地震、9级地震对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的检验、东海地震前气象异常研究、地震前可能出现的超低频密度-应力波、全球大地震的引潮力检验、基于GPS研究电离层全电子浓度下降探索地震预报的方法,研究了震前的电离层异常现象,就可以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等,研究方法具有独到之处,列举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3、洪水和干旱的预测:中国进入新一轮自然灾害(水情)的高发期、西南水汽匮乏是造成2006年川渝大旱的罪魁祸首、水汽是造成水旱灾害的物质基础、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严重伏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印度夏季降水与太阳活动的相关研究、长江流域霉雨降水的周期性、华山地区降水的周期性波动等。从多方面、多领域研究降水的物理机制,并列举了很好的事例,还提出了中国已进入洪水多发期的可能性;
4、利用天文因子对地球灾害的预测:天文因子与地球灾害链研究、太阳活动对全球火山长期变化的可能研究、全球OLR波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平流层QBO来自外部空间的证实等。从灾害链的类型进行成因研究,取得了地球灾害的周期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5、对2007年渤海葫芦岛发生的百年不遇的海冰灾害的成因分析研究。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学术交流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从多方面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己进入高峰期,必须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防灾减灾上加大投入,应对灾害的袭击。
在地球物理年会开幕前两天,有150多人参加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刚刚结束。虽然参加二十四专题会议的人数少于往年,但提交的论文和报告内容新颖。内容包括: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流动层的电磁探测证据;基于条件预处理Lanczos算法快速三维地电场模拟;三维大地电磁快速数值计算;井间电磁测量2.5维正反演;电磁场测量响应2.5维模拟和波数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CSAMT最小构造反演;海底大地电磁二维数值模拟;中国东部地磁台资料研究地幔电性结构;复杂构造条件下有效探测深度的研究
报告展示了本领域的新进展,例如:用大地电磁探测发现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内可能存在部分熔融的低阻层,推测是具有低粘滞度流动层(或者称为“管流”(channel flow)层;通过模型计算,发现对于海底观测的资料,在计算中可以忽略空气层;在直流电法勘探资料解释中,利用条件预处理的Lanczos算法可以大大提高三维计算速度和有效性,从而使计算占内存少,收敛快、稳定等。
第二十五专题 太阳风暴的太阳-行星际过程及其空间等离子体基本问题
论文涉及到太阳表面小尺度结构、太阳风起源,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过程及其地球物理效应研究。太阳暴风引起的地磁效应及其内部的某些波动特征等等
取得的突出的学术成果有:建立了一套全新的SIP—CESE三维太阳风暴模型,对太阳风暴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得到与卫星观测相符的结果。对日冕物质折射的触发机制应用磁流体灾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现已成为日冕物质抛射的主要触发机制之一。精细研究了太阳表面的小尺度活动的结构、时序空间变化,为太阳风起源提供了新证据。首次分析模拟了超光电磁波从极区到达赤道的可能性。通过太阳风暴事件的太阳、行星际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研究了行星际激波能否到达地球的成因,并提出基于太阳风观测数据的地磁强度预测的新方法。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思路、创新成果等:
1)太阳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太阳风的加速机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2)有日冕物理抛射的触发机制提出灾变理论,有望对解决太阳大尺度暴发活动的起因起到应有贡献;
3)在太阳风数值模拟研究中,横式的初始输入、南向磁场的产生及演化过程是未来数值模拟应克服的重点之一;
4)超光波从极区到达赤道,如何从观测上和理论进一步证实?
5)地磁强度Dst指数新预报模型的建立,从物理本质上是将不同的物理过程所引起的环电流变化积分得到修正的Dst指数,有创新性。
一、专题名称: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所建模研究
二、提交会议的论文篇数:17年刊录用篇数:17年会做报告人数:17
三、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中高层大气特性观测分析。主要研究低热层高度上迁移与非迁移潮汐的年变化新特征,以及大尺度电离层行优的传播特性。
(2)电离层空间天气特性与预报研究,电离层气候学特性与模式化研究。包括太阳风控制、经度变化;电离层数据同化、数据融合分析新方法,用于空间天气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变化特性分析,获得了电离层时空相关尺度。
(3)磁层、电离层动力过程特性及其电动力学过程研究。包括电离层电场的模拟新结果,磁层动力学特性的模拟等。
(4)电离层探测新技术。介绍了新的电离层探测方法与探测模式开发
四、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方向:
将电离层数据同化新方法用于空间天气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变化特性分析,获得了电离层时空相关尺度以及电离层、热层的气候学新特征。
五、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中国特性的近地空间(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环境模式化研究。
六、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这次年会交由公司组织办理,需要总结经验。年会中可采用张贴报告等多种形式。
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所分别组织编写的《水电水利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和《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范》两种行业的技术标准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送审阶段。根据当前我国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和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单位、科技人员对技术交流和水平提高的需求,配合两种锚杆检测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送审和实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2008’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专题研讨会,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信息网协办。研讨会于2008年6月27日至6月29日在昆明市召开。全国水利电力物探检测单位、铁路物探检测单位以及高校、交通、仪器厂家等行业(领域)的锚杆检测有关领导和专家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主办单位领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秘书长王琪同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永贵研究员、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曾宪强理事长等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特邀云南省工程检测协会刘道方会长、《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范》主编肖柏勋博士、《水电水利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主编吴新霞教授、中南大学汤井田教授、云南省技术监督局杨波副处长、中国华能集团云南澜沧江公司高级顾问李瓒教授级高工、方占奎教授级高工等领导和专家参加大会并讲话。
在大会开幕式上,承办单位的领导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卢杰院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讲话,曾宪强理事长、张宇常务副主任分别代表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信息网作了大会讲话。
会议邀请、安排了几位有关专家进行了大会专题发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王波教授级高工介绍了《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范》的编写情况、总体结构及审查安排。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新霞教授介绍了《水电水利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编写进程和主要内容。赵永贵研究员作了题为“锚杆检测理论与方法讨论”的专题介绍,内容涉及锚杆无损检测的一维弹性杆件理论、反射波检测原理、散射波法检测构想和新的资料检测整理方法等方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柏明高级工程师介绍了该单位的模型锚杆设计、制作、现场试验,并对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和总结。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舒志平高级工程师结合该单位开展得较早的锚杆检测历程,介绍了该单位锚杆检测实施流程、模型试验、现场检测和成果分析的相关成果和体会。
会议组织全体专家和代表到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小哨模型锚杆试验基地现场考察,代表们实地参观了该单位的62根模型锚杆,开展了部分现场测试演示,并就模型试验检测研究及其与实际工程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交流。
大会交流的论文共计5篇,来自水利电力单位、仪器厂家的代表分别就锚杆现场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方面进行了大会发言和交流。会议安排了锚杆检测技术的专题讨论。参会的专家和代表们就锚杆检测的方法理论、规程的编写与修改、模型试验、现场检测技术和与工程结合等方面的体会、收获、成果及存在的不少疑惑等,展开了较为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本次会议举办适时、安排紧凑、形式有新意、成果有高度,取得了预期成效。会议的承办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为开好本次会议付出了大量的支持和艰辛的劳动,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们均表示由衷的谢意。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于2008年7月26日至30日,在贵阳市神奇星岛酒店召开了一届四次理事会,大会由秘书长孙少平主持,理事长马延君在开幕式上致辞,向来宾介绍了煤田测井联合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同时感谢来宾及社会各界人士对煤田测井联合会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高级工程师赵育台、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易同生、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总经理孟明等到会领导和专家分别在会上讲了话。煤田测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代表理事会向大会作了上半年的工作小结,同时就下半年计划开展的几项工作向大会作了陈述。
本次会议依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章程》增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四川省煤田工程物探研究所等两个理事单位,同时增补冯中贵、梁红艺两名理事,大会上颁发了《理事单位证书》和《理事证书》。目前煤田测井联合会理事单位已经达到30个,覆盖了我国主要产煤省份。
煤田测井联合会为完成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8]63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年度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下达的煤田测井规范修订任务,规范修订组成员首先召开会议讨论,并拿出了《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修订稿)。继一届四次理事会后,召开了《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修订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共计31人,大家积极阐述了对《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修订的必要性,充分酝酿了相关条款的修订理由和修改意见,表现出煤田测井人强烈的责任感。有部分参会专家将已经准备好的文字稿发送到了煤田测井联合会邮箱。《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规范修订是煤田测井联合会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理事单位和测井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使新的《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
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物探分公司承办的“中国石油学会2008年物探技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12日在辽宁本溪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系统及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所属单位的276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80多篇,经过组织专家评审,有104篇收入论文集,80篇参与大会交流。这些论文或报告,涵盖了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复杂地区地震采集新方法,复杂地区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复杂油气藏反演解释技术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和油藏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不仅论文的数量多、水平高,而且实用性强,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其中有很多新思路、新见解,是各个单位和各位作者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结晶。
为保证交流效果,会议按研究区域分为东部、西部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将采集、处理和解释放到一起,使大家能够充分参与交流。研讨会还邀请了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物探分公司总工程师刘兵、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工程师凌云、中海油渤海油田技术部首席地球物理师沈章洪3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会议期间,石油地球物理界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做学问的态度和对石油物探事业的热爱。每个报告讨论时间虽短,但气氛热烈,虽意见不一,却体现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本次研讨也涌现了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使我们看到了国内地球物理界的希望和美好明天。经过专家评审组的辛勤工作和认真审议,在参加交流的80篇技术报告中,评选出了一等奖5篇、二等奖9篇和三等奖14篇共计2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5篇分别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高军的《滩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杨午阳的《模拟退火叠前AVA同步反演方法研究》、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刘萱的《南堡富油凹陷整体地震解释技术及效果》、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周义军的《苏西地区有效储层预测技术》以及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王玉梅的《基于岩石物理的地震反演储层描述技术》。
这次会议作为中国石油物探行业的年度重要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的盛会,为广大石油物探技术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交流,大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对本单位或本地区的技术开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对我国油气勘探生产的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由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信息网主办、中水东北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勘察院承办的“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2008年学术年会”于2008年9月15日-17日在中国长春召开。来自信息网各理事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特邀领导、特邀专家共9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水利水电物探科技信息网副理事长张建清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中水东北公司总工程师苏加林,水利水电物探科技信息网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曾宪强,铁三院物探所所长张继令等领导到会并致欢迎词。
学术交流会特别邀请了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刘云桢所长、吉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张晓培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研究员等行业知名专家到会做专题讲座,专家们对“再论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究最新进展”、“工程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等工程物探的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指导与探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5篇,近20名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探地雷达、地质超前预报、电磁波CT、浅层折射、高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密度电法、地震映射、激发极化、声波测试、电阻率成像、数字电视等新方法、新技术及工程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另外,与会仪器厂商对各自的仪器产品进行了现场介绍和演示,无疑这将有利于全国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方法应用效果的提高。学术讲座和交流由杨永强、曹哲明、沙椿等主持。
大会闭幕式由副理事长王秀权主持,学术委员会主任沙椿教高宣布了优秀论文评选结果,会议评选出了皮开荣等所作的题为“电磁波层析成像直射线路径追踪之坐标定位法”等七篇优秀论文;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信息网邢文宝教高作了饱含盛情的闭幕讲话,曾宪强理事长致了闭幕词。
本次年会受到了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信息网和中水东北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勘察院的高度重视,在他们的精心筹备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及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2008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将于2008年10月23日-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IAGA及其所属的I-2国际电磁工作委员会主办,自1972年始,每两年一届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军区工程科研院和其它大学、研究机构等30多个单位联合承办。
获得2008年会议承办权是我国电磁界几代学者、专家的心愿。自2004年获得会议承办权以及组委会成立一周年以来,在组委会的领导下,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参会人员的注册、论文摘要的接收和编辑、参会代表的住宿预定、协助境外人员申请签证以及大会议程设计等基本完成,为会议的成功举行打好了基础。至今参加会议的注册人数达近500人,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来自境外248人,以前历届参会代表最多时总共不足250人,其中学生代表达155人。收到论文摘要数达387篇,其中境外238篇。
国际电磁委员会现任和前任主席以及IAGA执行委员会成员等都给会议的筹办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誉为是在北京举行的电磁奥林匹克(Beijing EM Olympics)并感谢组委会所作的艰苦的然而非常出色的工作,预祝和相信这将是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最出色的一次。
为了进一步商订会议的具体议程等事项,2008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了组委会扩大会议。出席扩大会议的有组委会成员或代表,以及部分执行委员会成员等共近50人。扩大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江钊副所长主持,组委会秘书长、执行委员会主席赵国泽研究员向会议汇报了筹备工作进展。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赵明司长对下一阶段的筹备和会议组织做了具体部署和指示。有关协办单位代表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建议。
扩大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筹备工作并建议,距离会议开幕时间已经很近,各项筹备工作务必抓紧,精心准备,境内参会代表要准备好口头或Poster报告等有关材料,充分展示我国科技人员的成果。会议既要办出特色,又要讲求实效。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时逢国际石油价格浮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等,“提高能源、资源勘探能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地震和环境监测,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将成为会议的热点和学术交流重点。扩大会议认为,我们要实现承诺,不辜负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期望和重托,为办成一次高水平、有成效的地球电磁学的盛会做出我们的努力。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根据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提议,中国科协部分学科的学科史研究试点工作启动,并已列入2008年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计划。
该项目包括两项内容:学科史研究与编写学科史。其中学科史以一级学科为单元,独立开展研究并独立成册;学科史研究以考察学科的确立、本学科知识发展进步为重点,同时研究本学科发生、发展、变化及社会文化作用。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现代学科制度在社会与文化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等;学科史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进步、学科制度确立,学科学术共同体形成,以及学科转变为现代学科的进程、研究传统的确立与重建、学科化和职业化进程的发生、学科分化与整合等。”
据悉,参加2008年试点的项目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申报的“中国化学学科史研究”;中国地质学会申报的“中国地质科学学科史研究”;中国通信学会申报的“中国通信技术学科史研究”;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承担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史研究”。
(摘自大众科技报)
对城市垃圾在填埋中产生的填埋气进行综合处置与利用,是能源系统温室气体控制重大科技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能量转化利用与二氧化碳分离一体化原理,使二氧化碳捕获率达90%,捕获碳封存达100%。美国能源部称之为“革命性突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5年关于二氧化碳捕获与储存特别报告中指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教授金红光,对化学链燃烧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记者10月16日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获得的消息。
据该研究所所长秦伟介绍,垃圾填埋堆体中的生物质,在厌氧发酵条件下将产生大量填埋气,其中甲烷含量50%~60%,其余为二氧化碳与其他微量气体。填埋气易燃易爆、污染环境,其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属强温室效应气体。我国每年填埋生活垃圾超过1亿吨,典型的城市生活垃圾每千克可产生填埋气0.064立方米~0.44立方米,由此推算,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产生填埋气104亿立方米~716亿立方米,如何将其作为一种有效能源,成为该研究所一项重大课题。
秦伟说,自1997年起,该研究所对填埋气综合处置与利用进行了10余年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形成了一批专利成果,其中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填埋气焚烧火炬和填埋气发电机组。该火炬及发电系统同样适用于那些与填埋气成分相近的各类沼气工程,诸如大型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厂等。
秦伟强调,近年来,被用作液化石油气理想替化品的二甲醚燃料,不仅热效高,且燃烧过程中无残液、无黑烟、无毒、无致癌性,价格低廉。然而利用天然气或煤炭生产的二甲醚,因其资源有限导致生产成本不断飙升,而利用填埋气为原料生产的二甲醚,成本仅为前者的1/3。将填埋气资源转化为能源,成为这个研究所的注目点。在成功越过填埋气净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烟气温度控制与烟气热能梯级利用、二甲醚高效分离等技术难关后,该研究所利用填埋气生产二甲醚的完整技术路线已形成。目前,该研究所正与北京市环卫集团合作,启动年产二甲醚5000吨级工业示范装置研建项目。
(摘自大众科技报)
金融机构应当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金融市场应当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系统性建设问题,应当基于市场原则,拓展直接融资,推动金融创新,利用风险投资、定向私募、创业板上市融资、完善担保机制、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建设分阶段、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支持体系。
科技金融结合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方向,金融资金的进入是引导科技进入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提出了建立科技担保体系、加强科技资源与银行资源结合、开展知识产权贷款质押试点以及推动银行机构开展股权投资等设想和建议。
科技部和中国银监会将建立部会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制定鼓励和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强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组织开展相关试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造环境。
我国石油短缺,油品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交通需要和节能减排要求。开源、节流、减排和廉价提高油品质量,已成为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改造炼油工艺装置,提高油品质量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炼油企业通过加大“兰炼MAZ”提高油品质量的事实,为我们走出一条多快好省,能提供高品质燃油的成功新路。
我会积极推进的“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是一类具有节油、环保、清净、润滑等多项功能的新一代车用燃油添加剂,可解决油品烯烃含量高,发动机积碳等问题。
“兰炼MAZ”该产品是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和北京长信万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机构的检验结果表明,机动车燃油中加入“兰炼MAZ”后,平均节油率汽油达到5%以上、柴油达到2%以上,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和烟度分别下降20%、10%、4.6%、30%和50%,十六烷值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清净性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甘肃省政府通过颁布实施《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的地方强制性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兰炼MAZ”,较大幅度降低了车辆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取得较好成效和经验。目前该产品也在美国、日本、新中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推广应用。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8年6月19日在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召开。参加会议的会员代表119人分别代表了沈阳军区司令部科研设计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物测勘查院、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地质学会)、辽宁省地震局、长城勘探集团物探公司、长城勘探集团测井公司、辽河油田研究院、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辽河油田海南勘探分公司、盘锦市国土资源局、辽河油田新区勘探项目部、辽河油田勘探处、长城勘探集团稠油研究中心、辽河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等15个发起单位。辽宁省科协、辽宁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刘光鼎地球科学基金会、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长城钻探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来宾9人出席会议。大会收到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广东、广西、河北、吉林、江苏等省区地球物理学会、刘光鼎地球科学基金会的贺信和贺电。
会议由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组石殿祥主持,辽宁省民间组织管理局领导任志刚同志首先宣读了关于同意筹备成立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的文告;长城钻探集团公司领导杜立东代表辽河油区的几个承办单位致欢迎词;盘锦市副市长徐吉升代表盘锦市政府致词;他说,省级学术社团设置在省会沈阳以外的盘锦尚属首次,这对于推动本市经济与技术发展意义重大,盘锦市将全力支持学会工作,使之成为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组委托廖兴明分别对学会章程草案(讨论稿第八稿)和理事会人员组成和会费收取标准作简要说明。与会代表表决通过了《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表决选举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选;表决通过了《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收取标准》。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由48人组成,第一届常委理事会由24人组成,名单略。
理 事 长 金尚柱
第一副理事长:龙 凡
常务副理事长:廖兴明
副 理
事
长:
石殿祥 杨文军 唐其信
张文坡 郭 平 王绿水 董绪东 邵良杉
张清印 魏 斌 邹启伟 崔凯华 高常波
任群智
秘 书
长:石殿祥
副秘书长:韩天成
辽宁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领导任志刚同志在表决后宣布大会关于《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和《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收取标准》审议通过;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选的选举符合法定程序,选举结果有效。
随后,辽宁省科协领导潘卫东代表科协讲话,他称赞了筹备期间的出色工作,鼓励大家要依托辽河油田,发挥优势,把学会办成辽宁省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辽河油田公司领导张方礼、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代表张鼎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孙建国分别代表所在单位和部门讲话。他们在讲话中对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对学会建设的中肯建议和殷切希望。最后,金尚柱代表理事会发言,表示要按照奉献、创新、服务、守法的原则努力办好学会。
会议在和谐气氛中进行,在会场一楼大厅陈列了《地球物理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科普展板62幅(原稿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提供);会场利用会议间隙播放《地球物理应用巡礼》(电影61分钟,原稿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提供),会场大楼外悬挂了外省、区的贺信内容条幅。龙凡将军还专门向与会代表和嘉宾赠送了他的专著《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并在扉页题字表示对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的祝贺。会议举办得规范而又富有学术气息,受到了省科协、省民政、盘锦市、长城集团公司和辽河油田等单位和部门领导及与会代表的称赞,取得了圆满成功。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于2008年9月19日~2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学术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0篇,它们分别来自中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原吉林油田)的物探公司,测井公司、吉林油田勘查开发研究院、中石化东北石油局、吉林省有色地勘局、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长春市水文地勘局、吉林省气象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以及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等11个单位。会后将对这60篇论文汇编成地球物理专辑,由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在本年度12月份正式出版。
广大会员积极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另外有吉林大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近40人参加讨论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和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到会讲话,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会上对优选出的15篇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研究领域的论文进行交流与讨论。会议组织有序,交流内容丰富,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非常满意,并表示今后要积极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为我省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会后,会议代表到吉林省辉南县三角龙湾考察火山地质与地貌。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
科学普及工作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积极落实中国科协“七大”和上海市科协“八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一、按上级单位的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各项科普工作。目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正在开展二项重大科普活动:
1)“2049工程”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而开展的较长远计划的科普教学活动,全上海已动员30多个学会组织撰写科普教育教材,我学会也积极参与,撰写了“两极的召唤”教材,已在上海市8所中学开展试点,学会对有关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参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展览馆和“雪龙号”考察船,以提高他们的兴趣与增强他们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2)“做中学”教育活动,是针对幼儿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由中国科协来上海做的试点工作,学习法国人的经验。上海市科协通过各种交流、学习、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如上海市芦湾区搞的“空气是物质吗”?经现场教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赞扬和好评。
我学会与杨浦区少科站一起编写的“风的秘密”教材,在教育实践中很受小学生欢迎。
二、与社区结合建立电子科普画廊,开展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活动,2007年我学会与上海浦东新区联合建立了100块(长三米、宽1米的电子科普画廊)其中三分之一作为广告商用于广告,以保证电子科普画廊的建设和养护资金,养活这些科普画廊,用三分之二的面积作科普宣传,主要宣传群众感兴趣的健康生活常识,医疗保健、气象知识、防灾知识等内容,这样学会不使用经费就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科普宣传阵地,也可美化城市环境,很受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欢迎。
三、结合社会重大事件,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如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了8.9级地震,后来美国地震局定为9.0级,地震引发了海啸,死亡人数超过30万,引起全世界震动,当时全国人民都很关切,上海人民也很关心。2005年3月我学会就主动与上海市科协联系开展了有关这次海啸的科普报告,请上海地震局副局长,学会副理事长朱元清研究员作了“带您直面地震与海啸”,当时科学会堂挤满了300多人聆听了这次报告,反映报告及时,内容生动,使广大听众获得了有关海啸的科普知识。
2004年时当大家关心中国极地考察的情况,刚从中国北极考察回来的中国极地研究所副主任杨惠根研究员,在上海市科协礼堂作了“北极星下的中国身形”的科普报告,回答了大家想要知道的我们中国为何要到北极建黄河站和对中国有什么意义等问题,使大家从政治意义上、科学意义上明确了建站的重要性,受到大家的欢迎。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学会在5月28日及时组织了上海地震局王建军副局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秦建业等四位专家,在上海科协礼堂作了有关地震的学术科普报告,到会听众100多人,及时了解了当地情况,和上海地区的形势,使大家及时了解了四川大地震的真实情况以及上海地区地震预防措施。
四、会校联动开展专业性的科普工作。
我们学会与上海市南汇高级中学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活动。自从2006提4月特邀刘光鼎院士赴南汇中学作“地球物理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的科普报告,从此,学会与南汇中学建立会校联动的科普活动,并签订了活动协议,南汇中学专门成立了以樊忠玉老师为主的一个科学普及小组,筹建一个以天文学为主的地球物理学科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搞1—2次科普活动,针对学会的特点和同学的兴趣开展活动,如中国极地考察科普活动已开展了多次,如参观“雪龙号”考察船、听考察报告、参观展览馆,参加南极考察队员的欢送仪式,参加国际极地等各项科普活动,使南汇中学的学生对中国极地考察,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充分利用学会内各单位科普展馆开展科普教育。
我学会内有关单位共有各科科普展馆三个(天文、地震、极地)每年组织大、中学生赴展馆开展科普教育参观活动,使学生受到生动详实的科普知识教育,得到广大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方连璋)
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05年加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秉承学会“不仅引进,还要把国产先进仪器和软件推向国外,逐步占领国外市场”的建议。经过三年的拼搏奋斗和迅速发展,公司已经形成销售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为主,多种地质勘查测量仪器为辅的经营格局,已成为国内外各种先进地球物理勘探产品的重要代言人之一。
目前公司成功引进了进口的电法仪、重力仪、磁力仪、探地雷达、地震仪、地球物理软件等,与来自美国,瑞典、英国、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世界著名地学仪器厂商展开富有成效和创造性的合作,将国外进口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国内成立主流产品的中国维修中心。
随着全球地球物理的发展,2005年公司积极进入了境外地质仪器销售领域,通过在国外办展会及参加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把国内物美价廉的地学仪器推向国外,目前已经打开了伊朗、印度、非洲、俄罗斯、蒙古等地市场,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通过“走出去”政策向国际上展示出中国在制造地球物理仪器的专业水平和雄厚实力,公司也在成为首家将国产的物探仪器设备出口到国外的民族企业。
秉承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小桔灯》中洋溢的温馨博爱的人文精神,我们一直致力成为一家人性化的公司,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最人性化的服务,为员工提供一个放飞梦想、快乐创业的人生舞台。
客户为先,以人为本,这是我们的经营理念。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我们的人生准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放眼明天,把握今朝,相信桔灯人的梦想并不遥远!
(桔灯)
由中国石油学会(CPS)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协办的“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以下简称“会展”)将于2009年4月24-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举行。
一、会展主题与宗旨
会展以“地球物理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创新”为主题,旨在为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先进地球物理技术、仪器与装备、创新科研成果的国际平台。
会展包括如下内容:①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②井中地球物理勘探;③岩石地球物理;④位场地球物理勘探;⑤工程地球物理勘探;⑥煤田及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⑦天然气水合物勘探;⑧地球化学勘探;⑨勘探与开发风险分析;⑩勘探仪器与装备;⑾其他相关课题。
上述勘探类课题涉及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方法及史例。
二、论文征集及展览登记
本届会展由会议和展览两部分组成。
会议部分包括论文、头发言和报告张贴,论文投稿可采用网上在线,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等方式,具体要求请登录SPG网页www.spg.org.cn/beijing2009
展览登记可采用网上在线,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等方式,登记时请附贵公司的中/英文简介各300字,内容应包括公司名称、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邮、网址等信息,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给会展联系人,具体事宜请登录SPG网页www.spg.org.cn/beijing2009
三、赞助
大会筹委会诚邀致力于地球物理行业发展的各企业为会展提供赞助,请选择适宜的赞助级别以便更有效地宣传贵公司,赞助项目及相应回报详情请登录SPG网页www.spg.org.cn/beijing2009
四、会展联系方式
1、
征文联系方式
地 址:河北省涿州市11信箱物探学会
邮 编:072751
联系人:李冬梅、张丽艳
电 话:0312-3822352、3825271
传 真:0312-3822352
电 邮:ldongm@cnpc.com.cn、
2、
展览、赞助登记
地 址:河北省涿州市11信箱物探学会
邮 编:072751
联系人:赵红璐、冯杏芝、陈笑青
电 话:0312-3824624、3821246、3824625
传 真:0312-3822664
电 邮: zhaohonglu@cnpc.com.cn、
CPS/SEG北京2009
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筹备委员会
2008年8月8日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迅速。为总结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的经验成果,建设部组织修订行业标准《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编制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并以第706号公告批准,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为了贯彻执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科学、严格的开发相应工作,保证探测成果质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规范编写组”共同组织开展(CJJ7-2007)规范宣贯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宣贯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李舟波
副组长:李学军 刘元生 姚振兴 赵永贵
成 员:赵竹占 黄永进 魏岩峻 徐贵来
蔡克俭
孟令顺 方连璋 张善法
郭秀军
石殿祥 任国泰 刘雪军
李 貅 段永康 葛为中 许 瑜
周长祥
闫维彰 王兴理 张立为
王绪本
陈兴仁 钟庆华 张鼎南
刘成恕
戴前伟(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参加)
二、培训时间与培训对象:
2008年10月——2010年7月
从事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与物探工作相关的建设、地质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培训方式:
1、由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根据本省情况排出培训计划、时间、地点,报宣贯培训领导小组排序、协调。各地学员可以参加本地或邻近省市的培训班。
培训班由领导小组统一计划,由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承办(发2、3号通知)。
初步设定培训将在济南、青岛、大连、北京、涿州、广州、西安、昆明、上海、桂林、杭州、南京、长春、长沙、广州、成都、兰州、太原、郑州、重庆、贵阳、南昌等地分期举办(时间、具体地址见2.3通知)。
培训 班期 |
地点 |
时 间 |
承办单位 |
联系方式 |
1 |
济南 |
2008年11月10日 |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
0531-86991171 景朋涛 |
2 |
涿州 |
2008年12月10日 |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 |
0312-3822306 姚振兴 刘雪军 |
3 |
长春 |
2008年12月15日 |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 |
0413-885022580 孟令顺 |
4 |
桂林 |
2009年1月10日 |
广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
13977303560 葛为中 |
5 |
广州 |
2009年3月 |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
|
6 |
昆明 |
2009年3月 |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
|
7 |
上海 |
2009年4月 |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
|
8 |
杭州 |
2009年4月 |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 |
|
9 |
西安 |
2009年5月 |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
|
10 |
成都 |
2009年5月 |
四川省地球物理学会 |
|
11 |
大连 |
2009年6月 |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
|
12 |
青岛 |
2009年6月 |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
|
2、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及《规范宣贯培训讲义》。《规范》可由各地培训班向新华书店、建筑书店订购,也可由领导小组代购;《宣贯培训讲义》由领导小组提供。
3、培训师资:根据各地情况,由领导小组和各省市学会共同商讨决定人员;培训结束,经考核,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继续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培训证书可作为个人业务考核、职称评定,单位资质认证相关资料。
四、本项工作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请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在二○○八年十二月底前确定培训时间(拟参加培训人员概况、人数),报领导小组,同时发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邮箱,以保证及时排出时间顺序,发出通知。
二○○八年十月十六日第24届年会期间召开宣贯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五、联系人:
李舟波:0431-87652982
李学军:13805415258
0531-86953478(传真)
E-mail:Lixj0531@126.com
姚振兴:13931383910
E-mail:yalyzx@163.com
赵永贵:13708850222
刘元生:13165317829 0531-86991171
E-mail:sdsdq2003@163.com
办公室: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14号
邮编250014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景朋涛
0531-86991171
0531-86992735(传真)
E-mail:sddqwlxh@163.com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二○○八年九月二十日
附:
《城市勘察物探规范》编制说明
《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5年4月13日发布,于1985年7月1日起试行至2004年,已经历时近20年时间,在推进探测技术的应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方法的相继出现并得以应用,以及探测仪器水平的提高,《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的内容已基本不适用也不全面。2004年4月14日,建设部以建标(2004)66号文件发布《2004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委托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具体修编工作。
自2004年6月起至2005年12月历时一年半,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13个企业和院所,组织19名专家历经起草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阶段工作,共同完成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的编制工作。
以何继善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审查会对本规范给予高度评价。对原《城市勘察物探规范》进行了重新组织和修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具有政策性、科学性、实用性。修订后的标准集地球物理勘察、工程质量检测与物理测试于一体,具有创新性。技术内容丰富、全面、针对性强,技术指标合理,依据充分,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可选择性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兼顾城市工程的需要和特点,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和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对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工作质量与水平具有指导作用,对我国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步和发展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强制性条文的制定将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维护公众利益和保护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更名后的名称《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内涵更丰富,与内容相互对应统一,更便于标准的贯彻执行。标准从内容上、技术指标上、技术方法上以及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年会专题负责人编排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指南》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08年
第3期
总第100期
主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枫
邮 编:100029
发 行:苏 枫
地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