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联合学术年会,于2019年9月25日~27日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顺利召开。来自水利水电、铁路、城建交通、煤田、石油、地调、冶金、核工业等系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家共68个单位的18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
本次会议以“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为主题,聚焦以下五个专题,分别是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检测、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大工程建设与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关键地质问题与地球物理技术,地球物理新技术、新装备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
会议特别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做了5篇特邀报告: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杜树春博士,作了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西方公司的技术培训体系和软技能培训》的报告,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深入重点分析了信息时代、概念时代对不同人才的要求和技能要求,重点阐述了对软技能的重要性和要求;深入分析了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和大公司的培训体系;详细介绍了软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并特别阐述了软技能的需要和培训。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海丽博士,作了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变形检测与监测》的报告,深入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或集成开发的轨道平顺性检测、隧道安全检测、远程图像变形监测的软硬件开发、测试过程,深入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轨道交通、隧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就后续工作做了“定制、移动、全息、智能”的研究展望。
东南大学张建教授,作了题为《土木结构智能化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报告,系统介绍了研究团队在结构智能化检测领域的微波雷达技术、光学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爬壁无人机的开发过程、对比试验和应用实例,为桥梁动静态变形非接触测量、桥梁拉索力识别、桥梁状态评估、车辆时空分布识别、结构裂缝检测、施工过程监控提供了一些列解决方案。报告介绍了桥梁群健康监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成果,并对智慧城市协同监测成套理论做了展望。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区域销售总监曹成勇,作了题为《城市排水管网智慧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报告,结合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系统介绍了相关光学、声学电法、电磁法相关检测技术、设备和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光固化管道、离心浇筑等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和应用;对排水管网运维监管信息技术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曹哲明教高,作了题为《三维物探——工程物探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甬舟铁路全塘海底隧道三维地震勘探、武九铁路泽林段岩溶塌陷电磁波CT等,2个项目的三维物探工作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物探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来临、老旧物探方法焕发青春、可视化成果将无线逼近地质体真实形态、模糊解释等展望或理念,极具启迪作用。
本次联合学术年会继续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9年水利电力分会优秀论文奖”、“2019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武汉中仪科技奖),经水利电力分会和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员对79篇来稿论文遴选推荐初评,产生15篇候选优秀论文,学术会议期间安排了推荐论文的专场报告和互动讨论,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到会委员及参会代表投票,评选出了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三篇,二等奖五篇,优秀奖七篇。
大会特邀报告和优秀论文专场报告之后,有23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工程地球物理与检测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作口头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14家参展厂商的新型物探仪器装备展览,引起与会代表浓厚兴趣,展台前人头攒动,交流气氛热烈。
学术报告会之后举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9年水利电力分会优秀论文奖”、“2019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武汉中仪科技奖)颁奖仪式,水利电力分会专家委主任、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副主任沙椿宣布获奖名单,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赵艳飞副总经理代表协办冠名赞助单位致颁奖辞。会议学术委员会代表向15位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闭幕式由工程物探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会长、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清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
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日程,衷心感谢各位参会代表及仪器参展厂商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会务组及会务公司全体工作人员为组织本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特别感谢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优秀论文奖的冠名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