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学术活动总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在本专委会各位委员的全力支持下,2017年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的所有学术活动;由我专委会主办或协办了七次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专委会主办4次,协办2次,组织院士专题讲座1次),一次“中国科协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2019年度项目实施工作”的推荐工作,现分述如下:
一、学术活动
      (一)四次主办情况
      1、由专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和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协办的“噪声成像和密集台阵探测壳幔结构及大陆动力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4月7~9日在郑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的有关科研单位和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以及清华、北大、南方、中国科大、中国地质、吉林、中山、成都理工、桂林理工、长安、防灾科技等大学和辽宁、新疆、重庆、四川地震局近8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17位代表在会上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后部分代表参观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仪器研发中心,并和有关研发人员进行了交流。
      2、由专委会主办,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承办,云南省地震局和云南大理学院协办,于2017年7月6~10日在云南大理召开了“地震波传播和成像及大陆动力学研究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就(1)地震波传播和成像理论、方法与技术;(2)壳幔结构层析成像与大陆动力学研究新进展;(3)其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会议共有22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中:滕吉文院士、石耀霖院士、高锐院士和刘启元研究员在会上作了特约报告,18名专家、学者根据各自承担的科研项目做了大会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地震波成像中的模型建立、数值求解、成像结果和地球物理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和清华大学等院校共计30多个单位的8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3、2017年10月16日组织了今年联合学术会议本专题的研讨会议,本次年会本专题共收到39篇投稿(学生稿件18篇),安排口头报告26个(其中:特邀报告9个,学生口头14个),展板13个。参会人数达70人左右(最多为8/90人)。通过主持人合议,并征求主要在场专家学者的意见,推荐优秀学生论文3篇。
      4、2017年10月27~30日由专委会主办的“固体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前沿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来自科研与教学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着六个主题报告,以口头和展板形式做了深入交流研讨。不同物探方法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深地和浅层探测技术的互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前沿与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是当前科技变革中的创新点,也是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二)两次联合主办情况
      专委会继续坚持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的做法,今年共联合召开(举办)了两次学术研讨(交流)活动:
      1、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等10余家学术团体与科研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地震观察先驱者张衡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4月21~23日(本专委会为联合主办单位)在河南省南阳召开,共有4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议。
会议就以下议题交流了30篇学术报告。
      (1)两汉地震活动性与张衡地动仪;
      (2)2020年前具有减灾实效的临震预报;
      (3)中国特色地震预报方法探讨;
      (4)当前地震震兆信息观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5)国内外震前信息观测仪器的动态;
      (6)地震前兆观测的新思路新方法;
      (7)地震预报和一带一路建设;
      (8)中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2、“第五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5届WTGTP)于2017年7月23~26日在西藏林芝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本专委会联合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办。
      共约70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中科院和中国地震局的有关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以及陕西省地震局、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等20多家科研教学单位,中科院院士、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全程参加了研讨会。
33位与会专家学者以下问题进行了会议交流:
      1)青藏高原东部及周缘壳幔结构及介质不均匀性与各向异性;
      2)青藏高原东部及周缘构造运动、地球动力学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3)青藏高原东部及周缘大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
      4)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与地球物理学最新研究进展;
      5)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及深部探测结果。
      6)南迦巴瓦构造结地球物理观测台站现场会
      会议代表就上述内容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谈论。
      本次会议还召开了“南迦巴瓦构造结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墨脱)”现场会,张国伟院士和王二七等研究员介绍了有关南迦巴瓦构造结的学术研究情况,开阔了代表们的眼界,增加了研究思路。
      会议得到了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的赞助。
二、人才托举工程活动
      根据今年6月12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转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2019”项目的通知,专委会及时向各位委员转发了此通知,经部分委员的推荐,专委会秘书处及时向学会上报了9位青年托举人才信息。10月23日学会下达最后推举通知(一个专委会只能推荐一个人),最后经部分委员的推荐意见,我们推荐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刘有山博士后。同时建议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推荐了该院的王万里工程师。
三、院士讲座
      根据2016年学会年会上广东地球物理学会与专委会秘书处的协商,应广东省科学技术学会和广东地球物理学会的邀请,2017年5月15~19日,专委会秘书长等陪同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委会名誉主任赵文津研究员赴广州参加了广东省科协召开的第75届科协论坛活动,赵院士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了“中国深空探测” 的学术报告(16日)。报告会前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气象局和广东省科协党组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会见了赵院士,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广东省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有关人员,在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地区科协等200多人参加报告会。
      17日上午院士一行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教师就传承和发扬李四光学术思想问题进行了交流,当天下午院士一行赴中山大学珠海分校,17日晚上随行的杨宏伟研究员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做了有关《火星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18日晚上赵文津院士为该学院的师生做了关于《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的报告,并与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互动。
四、获奖情况
      在我专委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自2014年以来(五年内)专委会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举办各类学术活动13次(不包括联合举办),是大学会20多个专委会里举办学术活动最多的两个专委会之一(另一个是“天灾专委”也是13次),并且每次参会人员平均多达60人左右,活动形式举办多样化(主办、协办、联合办)。专委会的活动得到大学会及学会理事们的肯定,在今年(2017年10月15日)的学会第十次换届大会(学会会员大会)上第三次荣获学会“先进集体”的荣誉奖牌,秘书长也第四次荣获学会“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