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第5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圆满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第五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5届WTGTP)于2017年7月24——26日在西藏林芝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办。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汤毅副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常青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高原研究员主持了简短的开幕式。

      参会专家围绕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缘地区从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方面做了33个学术报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王二七研究员首先在会上介绍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地质地貌情况:中科院大学孙文科教授做了题为“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数据研究青藏高原的动力学变化”的报告,根据重力和GPS观测数据研究了青藏东南缘莫霍面及深部地壳流流速变化;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孙和平研究员做了“拉萨超导重力台站背景噪声水平评估”的报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常旭研究员做了“震源定位与震源机制反演研究”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于常青研究员做了“南迦巴瓦深部构造”的报告,介绍了南迦巴瓦峰的形成;西北大学张成立教授介绍了“西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高原研究员做了题为“青藏东北缘地震学特性初步认识”的报告,介绍了青藏东北缘壳幔结构、各向异性及物质流动的研究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安美建研究员报告了“秦岭-鄂尔多斯地壳厚度变化及所反演的演化过程”;武汉大学张双喜教授报告了“喜马拉雅山东构造结地球物理场特征研究”;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付广裕研究员做了题为“重力、GPS和地震数据约束的龙泉山断裂带构造模型”的报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裴顺平研究员报告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生长机制探讨——来自地震成像的启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李永华研究员报告了“青藏高原东北缘面波成像研究”;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谢小碧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蔡永恩教授分别在会上报告了复杂结构的地震波传播、断层应力降反演方法。

      此外,陈棋福、张元生、储日升、赵连锋、张衡、熊小松、张雪梅、付媛媛、武振波、杨宜海、张克亮、武澄泷、谈顺佳等分别报告了各自在青藏东部、块体周缘及其他构造块体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工作介绍。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肖调杰博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博士生孙权、刘雁冰、薛晓添以及硕士生宋博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生孙丽霞等在读的研究生分别在会上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

      中科院院士、西北大学张国伟教授对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给予积极的评价。他认为此次会议把焦点从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至整个青藏高原东缘,利用深部地球物理并结合地质来探讨相关问题,既中心明确又伴有学科交叉,每次都有收获。同时,张院士指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构造之一,它既是我国最强的地震带,又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界,还属于南北构造带,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国伟院士已经连续三届参加该研讨会,给予参会代表以极大的鼓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于常青研究员主持了会后的总结讨论,并代表会务组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除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的科研人员之外,还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测量与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兰州地震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地震台网中心、地质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陕西省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等20多家科研教学单位,共约70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张国伟院士全程参加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展现了鲜明的特点,既有自由开放的学术研讨,又有轻松热烈的学科交叉。通过研讨会的交流,参会者对具体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了认识,碰撞了思想。会议期间,会务组织与会代表前往南迦巴瓦构造结地球物理观测现场进行了考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常青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高原研究员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李惠民秘书长筹划和组织了这次研讨会。李惠民秘书长负责组织安排了整个会务。
      这次研讨会原计划50-60人的规模,最后参会人数达到70人。学者们的踊跃参会,再次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构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球科学问题,需要更持久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这次第五届WTGTP研讨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联合资助,会议还得到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的赞助。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高原、王琼执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