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院士专家基层行暨“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大工程建设中的岩溶物探” 研讨会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为应对、探讨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工程地球物理行业带来的全新挑战与机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举办首届“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系列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院士、专家,就“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的前沿研究课题、支撑技术与关键设备等问题开展研讨,旨在对接基层,传播“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工程地球物理行业优势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发展。
      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第二届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于今年4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本次活动以“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大工程建设中的岩溶物探”为主题,聚焦我国大工程建设中的岩溶、深埋隧洞等工程物探问题,探索、总结岩溶物探技术及其成功经验,提供相关信息、技术咨询,同时关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振兴先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胡敏副秘书长以及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专家委员、特邀专家共23人出席本次活动(名单附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院及下属各单位技术骨干60余人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由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主持,贵阳院庞峰院长及物探分院楼加丁院长分别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并介绍了贵阳院的悠久历史及重大工程勘察成果,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李貅副主任代表专委会对参加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的专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姚振兴院士和郭建秘书长先后发言,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随后专家们围绕“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中的大工程建设中的岩溶探测问题、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开展交流与讨论。
      大工程建设中岩溶物探方面,张建清教高以坝陵河特大桥桥址岩溶物探为例,总结了大工程岩溶物探的问题、对策与工作经验;李志华教高介绍了长昆线岩溶地震波CT和管波技术综合探测成果;李永铭高工的报告展示了贵阳院开展综合物探工作的成果。针对贵阳院近年来开展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研究,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中国油大学(华东)印兴耀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一博研究员,他们分别介绍了“页岩气双甜点预测的地球物理方法”、“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微地震研究”成果。贵阳院王波教高介绍了贵州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现状;江晓涛工程师综述了贵阳院流域水库地震监测;丁朋工程师则展示了贵阳院物探仪器研制的成果。专家报告之后,参会代表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岩溶物探方法及其适宜性,水库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监测数据库管理等多个方面,与专家们进行了充分交流与咨询,专家们认真作答,为基层技术人员答疑解惑。报告会之后,专家们参观了贵阳院物探分院工程物探成果展以及电磁波仪、大功率声波仪、孔洞三维激光自动扫描成像系统、洞室三维成像系统等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产品。姚振兴院士等专家还参观了该院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了解、指导台网地震定位及管理工作。

      专家们专程赴贵州平塘县,实地考察国家大科学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及其周边喀斯特天坑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研究员向专家们介绍了FAST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和建设过程,重点介绍了对大工程安全起到关键作用的岩溶物探工作及成果,成为本次活动的点精之笔,也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句号。
      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是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举办学术活动的创新,围绕“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主题,开展研讨,遵循“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原则,在“切题、宽松、热烈、高效”的氛围中,共同探讨、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工程地球物理技术深度融合的学术与技术问题。今年的研讨主题聚焦“大工程建设中的岩溶物探”,并对接承办单位的需求,就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开展交流与讨论。研讨会报告内容丰富,专家及参会代表交流讨论热烈,为贵阳院物探工作的创新、发展拓宽了思路,梳理了方向。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