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17年4月21—2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欧美同学基金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工作委员会、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南阳师范学院、张衡学社在河南省南阳市共同举办了中国地震观察先驱者张衡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及学者50余人。
4月21日,首先召开2015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会议由陈维升副主任致开幕词。
会前收到学术论文、相关资料33篇,收到预测专家提交的震、旱、洪涝、海冰等灾害预测意见15份,会前分别刊印了《2017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文集》和《二O一七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黄皮书》,提供会议交流。会前4月18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气象水文组和地震组根据汇集的各自委员预测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判,并提交这次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与会代表根据各自掌握的信息、观测资料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围绕会议主题——2017年中国灾害形势综合预测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16人次登台发言。针对2017年地震和气象水文灾害形势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强调应加强合作、特别是积极开展综合预测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预测意见。
4月22日,会议组织参观了张衡博物馆和南水北调渠首。
在张衡塑像前,高建国主任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老主任郭增建先生写的《躬祭先贤张衡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大家深深地被张衡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路和创新历程所感动。表示不忘初心,弘扬张衡科学精神,共同推进地震预测事业的发展。
在南水北调渠首,代表们听取了渠首管理局赵局长的介绍,深感我们今天身在首都能喝到这么优质的水是非常的不易,沿岸的百姓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
4月23日-24日,全体与会者参加了中国地震观察先驱者张衡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着会议的两汉地震活动性与张衡地动仪、2020年前具有减灾实效的临震预报、中国特色地震预报方法探讨、当前地震震兆信息观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地震前兆观测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国防灾减灾等六个主题,踊跃作了发言。
会议代表对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强震预测发展的趋势和大城市病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针对雄安新区关系着国家千年大计这一新热题,高建国主任引经据典地作了关于“加强雄安新区防灾减灾的建议”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结束前,高建国主任作了会议总结,并宣布:明年为了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将在2018年4月,在四川德阳市,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同时也欢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兄弟专业委员会专家学者参加研讨,目的是总结汶川地震经验,开启地震预测发展的新篇章。
会后向中国科协提交了“关于建立雄安新区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议”科技工作者建议。建议书有20多位专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