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为更好的交流塔里木盆地深层构造与油气远景研究的最新成果,研讨今后五年深层油气勘探方向和方法技术。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支持下,2015年3月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委会联合在中国科学院学术礼堂召开了“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与油气远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杨文采院士、王铁冠院士、贾承造院士、金之钧院士、康玉柱院士、赵文智院士共同发起,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地学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相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项目负责人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共安排10个大会报告,会议代表们紧紧围绕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最新进展、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油气远景以及深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相应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形成广泛共识。
在碎屑岩领域,在库车前陆,盐下背斜应力中和面控制了规模性天然气聚集。
在海相问题上,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发育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和上奥陶统三套重要烃源岩,岩溶缝洞、断裂、热液作用等多种成因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碳酸盐岩储集体,区域性分布的寒武系膏盐岩、石炭系膏泥岩、上奥陶统黑被子灰岩是台盆区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古隆起、斜坡带和构造枢纽带是油气规模性聚集的主要有利部位。
基于少数钻井、沉积相和构造演化约束,以地震反射特征为基础,提出了环满西斜坡带发育多套叠置分布的烃源岩、塔中和塔北长期处于古隆起控制下的斜坡带和构造枢纽带、满加尔凹陷发育南北两个低密度带。但由于塔北和塔中油源来源不确定、原型盆地和古构造恢复困难、深层地震处理多解性以及白云岩储层地球物理识别困难,严重制约了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进程和井位部署。
各位专家呼吁国家和企业联合论证在环满西斜坡带部署2口科探井,其中1井解决烃源岩生烃中心,另外1口解决盐下白云岩储层,为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提供有力证据,最终形成满盆含油气、多层系含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