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2014年6月19日-2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宾馆召开,参加会议人数达240人。特邀中外贵宾39人。20日上午8:30~10:00时,举行会议开幕式。主持人为大会主席、长安大学范文教授。致词的贵宾有:长安大学副校长刘建朝教授、陕西省科协学术学会部张晓黎部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曲克信副秘书长、滕吉文院士和大会主席夏江海教授。
20日10:00时至22日举行学术报告。学术成果丰硕。
一。学术报告内容丰富。
1,会议主题是“近地表地球物理与城镇化”。20日,请14位贵宾在大会做主题报告。报告的著名专家有彭苏萍院士,夏江海教授和殷长春教授,国外著名专家有SEG副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
2,分会场学术交流。21日~22日上午,对7个专题进行交流:1)、城市近地表地球物理;2)、煤矿灾害地球物理;3)、地球物理仪器;4)、考古地球物理;5)、航空地球物理;6)、老矿山勘查地球物理和7)、近地表地球物理进展。分会场发言学者共95位专家。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近地表地球物理在以上七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二。突出了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并有所深入和系统化。
2,地震高频面波
夏江海教授主题报告为“高频面波方法与进展”。同时以他为领军的团队在第1专题交流中,共发表论文10多篇,其内容均为有关高频面波的论述。包括数据识别和提取,相速度的应用,频散数据反演和层析成像。多篇论文原始数据采集于新疆西准盆地。这些论文对于推广高频面波技术和应用极有意义。
2,地质灾害的超前探测及预防
彭苏萍院士主题报告为“煤矿灾害检测和识别技术”。在第2专题的交流中也有多位学者论述了以先进技术超前探测蓄水层、采空区、陷落柱、废弃矿洞等灾害以及研究煤矿顶板稳定性等问题。
在其他专题(1、7)交流中,也有多位学者的报告涉及到由于城镇化而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例如塌方、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泥石流、土埌和水质污染等)的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问题。
所应用的先进地球物理技术有:地震方法(包括面波,槽波)、电磁法(含EM、TEM、SCAMT、MT等)、探地雷达(GPR)、核磁共振;位场(重、磁力)梯度和遥感等。
交流论文反映出近年来地质灾害探测和预报的地球物理新成就。
3,航空地球物理
殷长春教授主题报告为“航空电磁(EM)法数据反演”。美国专家万乐教授论文题“航空地球物理数据3D反演”。两位专家的论文已系统概括了目前国际上航空电磁法反演理论和技术。
在第5专题交流中,对航空电磁系统也有广泛的论述;其中有直升机时域电磁系统;硬架大线圈全时域航空电磁系统,空--地长线源电磁系统及三维频域航电系统等。
关于数据处理和计算技术有:单分量和多分量电导率(视电阻率)~深度计算技术、虚拟波场偏移成像技术,B场的计算及应用技术等。
可以认为这是一次航空电磁法技术和成果的全面系统交流。
三。近地表地球物理应用的新领域与新技术。
1,探地雷达(GDR)的应用
在主题报告中有关GRP的论文最为集中(占4/14),报告者均为外籍专家,其中就有著名专家SEG副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在各专题交流中有12篇GPR的论文,仅次于电磁法(37篇)和地震法(35篇)。这16篇论文作者的国籍和研究方向都相当分散。其中,中国7位,美国2位、巴西2位、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各一位。
论文内容极为广泛;有数据处理方法、反演和成像技术、综合应用评述、河流侵蚀塌方和滑坡探测预报,水坝洞穴隐患探测成像、防洪控制水坝成像、废旧矿场探测、道路质量检测,考古应用及城市管网探测等。
由上情况可见,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GPR的应用都极为广泛,,应用技术越趋完善,在近地表地球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2,新能源调查
本次会议有数位学者的发言涉及到陆生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调查方法的探讨及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综合评述。
气水合物是比天然气热效率更高、更清洁的能源。滨海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是以发现BSR现象为标志,其技术较为成熟。但陆生气水合物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极为复杂,其调查方法也极不成熟,需要地球物理工作者作研究和实践。
我国虽已拥有一定储量的页岩气田,但比之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和广为分布的页岩面积,却显得微不足道。其调查技术也不成熟。
以上论文已将问题提出,尚需地球物理工作者进一步努力,也希望下一届会议能更深入探讨。
3,关于核磁共振方法
我国应用核磁共振方法勘查水体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在井中)。本次会议多位学者论述在隧道超前探测水患中应用核磁共振方法。作者注意到在地下,是属于三维问题,提出一些三维核磁共振的理论和技术。也有论文提出核磁共振与TEM数据联合反演技术。这些论文对完善和提高核磁共振方法极有意义。
四、论文集的出版
文集编辑委员会,负责论文征集、评审、录用、编辑和联系出版等项工作。论文征集工作于2013年6月开始,12月结束,历时半年。经过两次评审,共录取论文131篇。编辑成8个部分:主题报告10篇,第1专题36篇、第2专题30篇、第3专题5篇、第4专题7篇、第5专题7篇、第6专题5篇、第7专题31篇。全书共753页。文集以英文出版,书名为“Near—Surface Geophysics and Urbanization”,副标题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 Engineering Geophysics June 20-23,2014、Xi’an China。文集由美国科学出版有限公司发行,版权属科学出版社和美国科学出版有限公司。
很荣幸,文集的编辑出版得到大会名誉主席刘光鼎院士的关怀,为文集作序,特表示感谢。
本届国际会议,围绕一个主题、七个专题开展交流,突出了三个重点,对GPR的技术和应用有较全面的反映;在新能源地球物理勘查和地球物理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均作了有益的探讨。通过本届国际会议对地球物理在环境与工程、特别是近地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今后开展近地表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途径,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园满成功。
并预祝第7届环境与工程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取得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