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地下储层和流体的地球物理成像"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4年7月5日—6日"地下储层和流体的地球物理成像"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召开。
      会议主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院院长李广雪教授致欢迎辞。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会议副主席周华伟教授主持开幕式。
      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多伦多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杜克大学、德州农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部分美国公司、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探物处、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物探研究院、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石油工业出版社、《Journal of Earth Science》编辑部、山东地球物理学会等近20所国内外高校、科研、出版单位以及10余所国内外公司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地下储层和流体的地球物理成像”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physical lmaging of Subsurface Reseroirs and Fluids)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主办,其议题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周华伟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底顶层电火花源立体探测系统及其成像基础研究”。

      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学者通过报告和讨论分享了地下储层地球物理成像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心得,并就该领域的特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术界与工业界有效结合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达成一些共识。
      1.主动及被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非常规油气勘探日渐兴起,地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利用地学有效解决非常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岩石地球物理与常规地震勘探相结合,能够使宏观与微观(实际工作)两者紧密联系,解决勘探地球物理中的难题。寻找行之有效地地震描述方法,才能解决非常规汽油勘探的地下探测问题。勘探目标越来越小,地震勘探技术应该有直接为开发服务,识别上下层流体,尤其是高精度地震可直接用于开发中,解决实际地质问题。地质与地球物理的有机结合是地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必将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2.非常规油气藏物性与关键勘探技术
      页岩气勘探在国内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相对与常规地震采集,微震监测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成本偏高,其精度和可靠性无法评估,同时还需要实时成像跟踪,指导压裂方案实时改进。微震面临三大挑战,分别是深度成像、裂缝性预测加井资料、地层压力预测,因此需要把握三个方向:钻井、储层的改造、微裂缝成像。此外。速度模型在微震定位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低信噪比资料速度模型的构建。信噪比低的区域如何成像,目前对于复杂地表地区的时间偏移都无法解决,因此如何建立速度模型,如何做时间、深度偏移,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关键是边界条件的选择。逆散射成像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3.多尺度地球物理成像方法与地质建模
      从医学的角度,看勘探怎么走,岩石地球物理的角度怎么评价上下层;沉积层上下边界怎么划分,弹性参数和岩性参数(孔、渗、饱)怎么结合;地质上帮助物探搞定边界,根据沉积化层,从层析上划层缺少地质信息的支持,地质上提供初初始模型
      对于地下探测,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的只是局部,难以对整体形象描述。过去从勘探角度看开发需要什么,现在反过来从开发看勘探,怎么实现物探、地质结合。胜利油田处理解释一体化,就是物探——地质相结合,值得借鉴与学习。
地震能很好的解决空间结构问题,但对流体油水反应迟钝,电磁能够识别流体甚至饱和度,但是精度不够,两者的联合才是解决储层问题的方法,也是油田勘探家所需要的。电磁如何做地层解释,需要物探地质的结合。此外,海洋物探需要与地质进行结合,实现海底及其以下地质构造精准探测。
      4.学术界与工业界如何结合
      高校及其它科研院理论多,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与工业界的需求相结合,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是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与工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长期磨合直至寻找到平衡点,实现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工业界数据的共享,更有利于学术研究的进行,加快应用进程。对于探索性课题,工业界可优先于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联合。
      5.加强科学研究的横向联合
      与会代表在本次会议上就科学研究的横向联合达成共识:应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我国勘探地球物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6.对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应该重视基础教育,兴趣与基础并重;促进学科交叉,跨学科学习,开阔视野,重视物探与地质的结合,重点培养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型人才;高校可以考虑进行案例分析式教学,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成功的勘探开发的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研讨会认为,未来勘探地球物理与地质学科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在危机中逆势而上,寻求更大发展。
      研讨会还开设了青年讲坛,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发言,热烈讨论,会议形式新颖,圆满成功。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