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14年6月19日至22日,“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西安宾馆顺利召开。本届会议主题是“浅地表地球物理与城镇化”。中科院院士滕吉文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家共250多人与会。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院长范文教授主持会议,刘建朝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热烈祝贺大会的召开。滕吉文院士在大会致辞,对ICEEG在促进我国浅地表地球物理发展中的贡献给与了高度评价。
在开幕式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曲克信副秘书长、陕西省科协学会部张晓黎部长、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美国SEG副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主席夏江海教授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彭苏萍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地球物理学家EstellaAtekwana教授,欧洲EAGE浅地表地球物理分会前任主席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Alan Green教授和现任主席Jan van der Kruk教授,美国SEG浅地表地球物理分会现任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主编、瑞士洛桑大学Klaus Holliger教授,日本东北大学佐藤源之教授,“国家特聘专家”夏江海教授、殷长春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底青云研究员,吉林大学林君教授,中科院电子所方广有研究员,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徐义贤教授分别在大会作了(特邀)主题报告。
会议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长安大学,并由长安大学和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具体承办。会议期间长安大学马校长亲自接见了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地表人类活动大幅度增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近地表环境产生变异,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会议以促进交流、提高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水平为宗旨,主题是:“地球物理与环境保护”。大会共邀请来自美、欧、亚洲等地的国家在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中的19位杰出学者到会作大会报告和专题特邀报告。共有来自全国和境外的280名代表注册参会,并入住西安宾馆,其中有20位来自美、欧(德、瑞士)、拉美(巴西)和亚洲(巴基斯坦、日本和台湾)地区。
会议经评审录用了130篇论文,汇编成英文版的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纽约分社正式出版书名是: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nd Urbanization ,刘光鼎院士为本书作序,在“序”中简述了浅地表地球物理工作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大意义。
会议在三个报告厅同时就七个专题、115篇论文进行报告和讨论,它们是:第一专题:城市近地表地球物理(30篇),第二专题:煤矿灾害地球物理(30篇),第三专题:地球物理仪器(5篇),第四专题:考古地球物理(7篇),第五专题:航空地球物理(7篇)第六专题:老矿山勘查地球物理(5篇),第七专题:近地表地球物理进展(31篇)以上专题均围绕“地球物理与环境保护”的主题,内容涉及环保、斜坡岩土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矿井地质灾害、特殊岩土工程病害、土地荒漠化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水土环境异常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与软件等方面的新进展。
进过三天的会议交流和会下切磋,实现了不同地区(国家)、不同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不同技术条件(方法、仪器设备、软件)的相互了解交流,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对当前的技术形势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决心继续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技术革新。另外,会议鼓励众多青年人(研究生和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及高年级在读生)积极参加会议,并免其注册费,使大会充满了朝气,不少人借此锻炼了英语的表达能力,提高了视听水平。
14个单位和厂家在会议期间展出了技术成果和各种地球物理仪器设备与软件。它们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长安大学、中科院电子所、信息产业部青岛电子22所、青岛骄鹏工程技术所、北京欧华联科技公司、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劳雷(北京)仪器公司、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公司、广州欧美大地仪器设备公司、合肥国为电子公司、岳阳奥成科技公司、西安华舜测量设备公司和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进一步显示了产学研的结合。
在本届ICEEG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该专业委员会将挂靠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由“湖北省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实验室”负责具体事宜。
经协商,第七届ICEEG将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承办,将于2016年6月在北京举行。
(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