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1年11月17-20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华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行。

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核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煤科工集团等20多个行业和部门,以及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长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乌克兰等国内、外地球电磁学者共计约300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亲自到会,在开幕式发表的讲话中对各届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地球电磁学界的科研人员要继续努力,把两年一届的学术讨论会办得更好,为地球电磁学同行创造更加高效、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作为本届会议的地方组织单位—拥有我国唯一一所核技术专业的高校,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刘庆成教授发表讲话,介绍了该校利用地球电磁学在核工业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到访东华理工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在讲话中强调了办好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的重要性,提出了改进学术讨论会的建议和设想,并勉励青年研究人员,要不求虚名、认真钻研、扎实工作。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晓勇、长江大学副校长胡文宝、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平、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总工程师何展翔、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蔡刚、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以及来自俄罗斯的Ivan Varentsov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开幕式由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技术学院院长邓居智教授主持。

本届讨论会共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详细摘要共120多篇,大会口头报告60篇,其中外国专家报告5篇,Poster交流62篇。围绕“迎接电磁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主题,就青藏高原及其它地区深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人工源电磁法模型研究和应用、电磁仪器与观测新技术、岩石物理与实验研究、电磁资料处理及正反演、成像研究、电磁法在能源、资源勘探、工程与环境、地震等灾害中的应用研究、海洋电磁法研究及其它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本届讨论会中的口头报告和poster 论文反映了当前地球电磁学科的前沿研究,展示了地球电磁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新的应用成果,例如,针对中国天山和西天山的深部变形和隆升机制、玉树地震区等断裂带的深部构造开展的研究;资源和能源勘探中的地面、航空、井中及海洋等电磁法理论、数据处理和正反演研究;油田开发中的四维电磁应用研究;基于先进的代数多重网格、归一化比例函数、积分方程法、有限元模拟等先进算法开展的电磁法二、三维正反演计算及并行算法实现的方法研究;以及大地电磁和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瞬变电磁法中含地形的三维正演计算、框边效应,含源的声频大地电磁法的计算,和近场效应的处理方法研究。此外,研究成果还包括利用多偶极源实现张量声频大地电磁法的新突破,各向异性介质的正反演及其岩石物理实验,国产化电磁探测新仪器的研发,以及各种电磁方法在资源与能源勘探、工程与环境、地震等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等。会议报告还展示了地球电磁法在新理论、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地球电磁学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加强方法研究和地质解释紧密结合的要求。

本次会议继承了历届讨论会均提倡的鼓励中青年学者、学生代表进行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并在本次大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次大会吸引汇聚了电磁界大量的青年学者、学生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口头报告,在科技论文、口头报告及Poster报告中青年人数的比例均超过40%。另外,本次大会共评选出了10篇学生优秀论文。

会议期间,专业委员会召开了扩大工作会议,听取了2013年将在新疆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筹备情况报告,同时对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举办地点进行了讨论。

此外,会议会务组在此次扩大工作会议中也分享了组织和筹备本届电磁会议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对本次会议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祝愿下届会议更加成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邓居智、汤吉、杨海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