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6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CEG)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同济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石油科技园召开,集中交流研讨人工智能与地球物理技术融合创新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地球物理基础理论突破、相关技术创新和工业化应用,持续提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鲍志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咨询中心高级专家赵邦六,东方物探公司总经理、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曹宏出席会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的200余名人工智能与地球物理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物探方法智能化、自动化,有力推动了全新勘探模式的诞生与应用。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地球物理技术”为主题,集聚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专家,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前沿技术与应用。
  会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方物探公司、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等单位的15位专家作了技术报告,交流分享了人工智能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深度学习地震反演、智能地球探测、油气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地球物理科学融合发展的多样性。东方物探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作了题为《GeoEast智能处理解释模块研发及应用》报告,以GeoEast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案例为例,介绍了工业化软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启示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郭建、鲍志东在会议开幕致辞中祝贺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成效及本次会议的召开,强调了人工智能这个综合性交叉学科在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要性,表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赵邦六在交流研讨时分享了对当前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形势的深入思考,围绕丰富地球物理专业大模型、科学选择地球物理行业网络算法等提出工作建议。
  曹宏在作会议总结讲话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着物探行业生态重塑升级,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地球物理实现深度融合是行业和企业的根本需求。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愿意与各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携手共进,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算法研究、物探大模型集成等技术研究交流的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全力服务和支持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地球物理行业新质生产力,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石化首席专家赵殿栋,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相关负责人袁全社,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范廷恩,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 委员单位领导专家,东方物探公司副总工程师宋强功,东方物探公司首席专家、高级专家和研究院、物探技术研究中心、采集技术中心等单位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专家参加会议。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