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地热学作为地球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李四光教授就大力倡导开展地热研究,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1979年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发表,填补了我国地球物理研究“电、磁、重、震、热”中热场研究的空白,到目前获得了基本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的热流数据两千多个。地热基础研究在岩石圈热深部结构、地球动力学、盆地演化、全球气候变化中取得了进展。在应用地热研究方面,通过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取得了有特色的成果。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科学研究、勘查评价程度位于世界前列,开发利用规模迄今已经连续十年以上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在油田古地温、矿山热害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地热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地热特征及构造热演化模式,并从地热角度对油气资源潜力作出评价的研究工作更是受到石油产业界的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浅层地热利用在市场和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下在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如火如荼。深部煤矿山地热研究和地热储工程技术以及煤层气地热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973和863计划。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和气候变化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迫切,深部地热(干热岩)发电渐行渐近。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正给地热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带来空前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作为地球物理分支学科的地热学科的发展,团结和带动全国地热界加强地热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 为各行业的地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决定成立地热专业委员会。2009年10月10日,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当天,学会召开了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庞忠和研究员主持会议并汇报了专业委员会筹备过程、专业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产生过程。会议选举庞忠和研究员为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选举产生了副主任6名,分别是文冬光研究员、王焰新教授、马新华研究员、徐伟研究员、马伟斌研究员和王良书教授,何丽娟研究员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学会秘书长郭建宣布了第一届委员会组成名单。陈颙理事长为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分别合影留念。名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于地热专业委员会寄予厚望。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集旸院士着重阐述了地热专业委员会设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学会理事长陈颙,理事于晟、臧绍先对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希望。曲克信、赵平等学会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领导、专家应邀到会。首届专业委员会成员及专家、学者、学生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还宣读了兄弟专业委员会发来的贺电。
                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名单
                  名誉主任:汪集旸
                    主任:庞忠和
                      副主任(以姓氏拼音为序):马伟斌 马新华 王良书 王焰新 文冬光 徐伟
                        秘书长:何丽娟
                          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董 颖 胡圣标 康风新 林 黎 刘久荣 刘绍文 刘世良 潘小平 邱楠生 冉伟彦 任占利 施尚明 施小斌 孙占学 王贵玲 印兴耀 张登明 张 健 张延军 周志芳 朱家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