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21年5月21日-2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160多个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60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协办。
会议聚焦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装备,围绕深地、深海和深空地球物理技术,近地表地下空间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地球物理传感技术等十三个专题开展学术交流。
22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邓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林君院士、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叶贤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仪式。
首先,专委会主任邓明教授表达了在全球抗疫背景下终于如愿举办会议的艰难与喜悦,同时对会议主办、承办方与会专家领导和所有与参会人员表示感谢!邓主任郑重宣布大会正式开幕;湖北省科协党组叶贤林书记代表湖北省科协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支持并关心湖北省科技事业发展的院士专家和各界人士表示感谢;郭建秘书长对专委会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希望在新一届专委会的支持下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王焰新教授热烈欢迎各位代表前来参加大会,最后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5月22日大会邀了11位专家就我国最新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发展前景做了精彩报告。
上午特邀报告由邓明教授主持,中南大学杨洋博士代何继善院士做了“保护名泉 畅修地铁——济南泉域边界及水力联系探测研究”的报告;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做了“地球物理量子精密测量研究现状与思考”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吴时国研究员做了“征服挑战者深渊万米深潜之路”的报告;中山大学涂良成教授做了“天琴一号在轨试验结果”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做了“嫦娥工程之探月雷达技术”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做了“地震灾害高精度检测位场技术与仪器”的报告。
下午大会特邀报告由胡祥云教授主持,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良文正高级工程师做了“川藏铁路雅林段深埋特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需求”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新明教授做了“人工智能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中兴代底青云研究员做了“智能导钻装备技术体系”的报告;浙江工业大学林强教授做了“冷原子重力仪的原理及研制”的报告;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余刚教授做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应用”的报告。精彩纷呈的报告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与会人员,600个席位始终满员。
近年来国际上加大了对我国出口高精设备及软件的打压与限制,为了支持国产地球物理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与发展,专委会决定在大会上安排一定时间做自主仪器设备核心技术推介报告的尝试。为了保证首次推荐活动的成功,会前专家对每一个报告的PPT内容与时间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与遴选,最终有11个单位的仪器设备登上了首届推介的讲台,成为了本届会议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参会者的普遍认可,并希望推介活动能继续下去。
5月23日为专题报告日,会议从地震探测方法与技术、海洋电磁探测技术、瞬变电磁与核磁探测技术、地面电磁探测技术、激电及电磁正反演技术、重磁放探测技术、井中及环境探测技术、雷达与空天探测技术等9个方向围绕13个专题作了108个报告。为了提高专题会场的报告质量和关注度,本次会议采取了专家重点报告与其他报告均匀分布穿插进行的方式,使每一个报告厅始终人气旺盛,秩序井然。百余个报告展现了我国近几年在地球物理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仪器创新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果,内容新颖充实,会场上不同学术观点尽情阐述、讨论、沟通、碰撞,场面生动活泼,令人兴奋、受益匪浅。
地球物理仪器展览是历届会议的重点。为国产仪器塔台、助推地球物理仪器前行是专委会的宗旨。本届仪器展览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如北京大学李正斌教授团队拥有十多项核心发明专利的Sagnac效应的光纤传感器,转让于杭州友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光纤旋转地震仪;浙江大学林强教授团队研发的冷原子重力仪已在杭州微伽公司落户……;本届会议共有32个单位参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达到了参展仪器的50%以上,每个展台的创新产品深深地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会议间歇,与会代表驻足各个展台,围绕迅速转化为勘探利器的各项科研成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出版了论文摘要集(电子版),刊登了13类共143篇论文摘要,题材宽广、内容丰富,优秀论文将建议投往有关期刊,摘要集也将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收录。
本次会议是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历年来参会人数最多、学术讨论涉及面最广、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一次大会。四十一年来专委会不仅见证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从“引进-跟跑-创新-部分领先”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将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搭建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