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21年1月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召开了2021年度第一次学术报告会暨专委会工作会议。本次会议采用现场加视频两种形式举行。
专委会名誉主任赵文津院士、滕吉文院士、杨文采院士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和专委会几位副主任、秘书处成员等共15人参加了现场会议;专委会其他委员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有40多位。会议由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原研究员主持。
本次会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第六届专委会主任陈晓非院士通过远程视频向与会委员代表致新年贺辞,对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本次会议的委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对各位委员对专委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了感谢,肯定了专委会2020年工作成绩并展望了2021年的工作方向。
2. 专委会委员党亚民研究员和常晓涛研究员对2020珠峰高程测量以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变化作了精彩的口头报告,对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及其在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中的作用和参会委员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讨论热烈。
3. 李惠民常务副秘书长对2020年专委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2020年共开展7项工作,包括5次正式学术会议、1次拜访老院士并汇报专委会工作和1次增补新委员活动。具体包括:
(1)“大陆动力学前沿-演化的岩石圈底界”会议(2019年12月29日,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共同主办,参会人数55人);
(2)“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2020年第一次学术报告会暨专委会工作会议”(2020年1月13日地大(北京),参会人数32人);
(3)“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专题研讨会”(2020年10月18-21日,重庆。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期间,参会人数约120人,达到历届最多);
(4)2020年9月17-24日期间通过腾讯会议APP网络平台召开系列的多学科综合报告与交流,共计超过2000人次参加;
(5)“京沪地球物理联盟2020学术研讨会”(2020年10月13-16日,西藏林芝与北京、上海两市学会协办,参会人数60余人);
(6)12月26日组织看望赵文津院士,向赵院士进行工作汇报,听取了赵院士对专委会的工作指导;
(7)组织了增补专委会新委员的工作。
4. 秘书长于常青研究员详细报告了2020年专委会新委员扩充遴选情况和2021年拟开展的学术活动安排:
(1)新委员增补:为加强专委会工作,本着“年轻化+代表性”的原则,2020年共提名新增委员共55位,经专委会讨论,认为其中54位符合新增委员要求。经提交本次专委会工作会议,现场一致通过。
(2)2021年拟计划开展5次学术会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在会上对本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认为专委会2020年工作内容丰富,2021年工作安排详实。并指出学会及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是党和国家联系科技创新的桥梁,希望专委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委员和会员的发展工作,进一步促进学会的良好发展。
6. 专委会名誉主任赵文津院士、滕吉文院士和杨文采院士分别发表讲话。
赵文津院士指出这次五中全会强调从2021年开始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其中特别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从学会和专委会的角度做好科技自立自强,针对青藏高原及重要的地震区等重要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突破,提高认知水平。
滕吉文院士从“地球物理如何独立于地球科学之林”这一话题对近年来地球物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并结合《Nature百年经典》遴选代表性成果的经历,提出我们必须脚踏实地认真研究和探索,依靠高精度的观测求得物理的认知、厘定科学问题的内涵,从而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追求发展进步,最终才能为整体地球科学的进步做出真正的贡献。
杨文采院士进一步明确了专委会的研究主体,即研究大陆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运动。指出地震、资源、环境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都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并提出要打破板块学说基于刚体运动理论研究地球动力学的思路,要从粘弹性体的碰撞挤压出发研究,这将是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思路。
7. 高原研究员向与会委员展示了专委会徽标的几种设计方案,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并尽快确定最终方案。
8. 自由发言阶段,丁志峰研究员、常晓涛研究员、赵俊猛研究员、蔡永恩教授等从地震预测和地震试验场建设、科学与经济的关系、地球介质的静态模型与动态演化、发震断层的同震应力‐应变研究等方面做了发言。吴庆举研究员、金胜教授、张永谦副研究员参加了讨论。
最后,高原研究员代表会议组织者感谢克服困难参会的院士们和委员们,对本次专委会工作会议进行了小结,并祝所有委员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