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22期
目 录
学会工作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成立大会及中国铁路工程物探六十年华诞活动纪要
学术交流
地方学会
2013年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平台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报道
按照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学会改革创新调研会精神的要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3年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学会管理
1、民主办会 按计划召开了各项工作会议2次,秘书长工作会议4次、常务理事会3次、春节座谈会1次、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工作会1次、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次、年会理事扩大会1次、中国科协会员日工作会议1次等,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按民主程序管理好学会。
2、组织建设 根据民政部、中国科协规定和球会字(2013)第3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通知》要求,部分分支机构进行了换届改选,新任负责人: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清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建国、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进、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进忠、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欧光习、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郝天珧、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苏萍、铁道分会主任刘培硕。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主任杜向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魏修成、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地质师夏庆龙、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主任杜向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信学院常务副院长孟晓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凌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魏修成、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3、会员发展 由于近两年学会按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要求加强会员管理、增强服务意识、突出学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注重学会活动的内容和质量,申请入会的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2013年入会情况如下:
个人会员:2013年入会247人,其中女会员55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我会会员总数为14926人,其中女会员2104人。按中国科协和我会会章的要求,发展会员时强调权利与义务,新发展的会员均认真登记注册并按规定收取会费,为更好地进行个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打好基础。
单位会员: 2013年学会受理了普通单位会员5个,理事单位会员1个,常务理事单位会员5个,截止到12月底我会单位会员总数共计44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负责同学会联系与协调,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为会员服务提供了畅通渠道。
二、学术活动
今年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13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23个,全年实际完成会议32个,完成计划内会议14个,其中新增的18个(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1个,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2个,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2个,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1个,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1个,国家安全专业委员会1个,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1个,地热专业委员会3个,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1个,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个,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1个,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1个,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1个)。
1、国内交流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
本次年会与会人员10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6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3》收录了956篇论文摘要(包括大会报告)。来自我国内地、台湾、美国、意大利、英国等专家学者共541人到会做了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2篇。会上分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院士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海”的报告;台湾学者地球科学研究所赵丰教授做了“重力——古老又崭新的科学”的报告;Schlumberger 美国休斯顿总部彭成斌先生做了“美国页岩气革命:地球科学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做了“特提斯造山带及资源效应”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做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在流动吗?”的报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教授做了“地球物理技术的进步助推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突破:以渤海海域为例”的报告;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人成都理工大学贺振华教授做了“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地球物理预测与应用实例”的报告,这些大会报告分别探讨了国际地学非常关注的特提斯构造及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国家重点发展的海洋战略、引起能源革命的页岩气、能灵敏反映地球系统动力过程的精密重力观测等热点问题,专家们的精辟分析与深刻见解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的兴趣,表明了地球物理在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中及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要作用与蓬勃生机,为参会学者提供了与交叉学科高层次交流的机会,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点。
本届年会设分会场13个,进行了28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及一个学术论坛。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各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学会网站公示,27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2012和2013年学术年会实行了网上投稿、审稿、会议注册,同时增加了张贴报告,改进了办会形式。2013年学术年会网上注册有640多人,提前注册人数比以往增加了1倍,为更好的提供会议服务提供了信息,也为今后完善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积累了经验。
(2) 2013年11月1日-2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石化 “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CNPC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多波多分量”研究组共同承办,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论坛”首届学术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内外大学与科研院所、有关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日程两天,就国内外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有24篇报告参加了会议交流。并举办了关于多波的沙龙,就多分量地震在采集、处理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多波资料未来应用拓展的方向展开自由讨论。对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在采集、处理、解释、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达成了共识,为推动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的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2、国际交流
2013年7月17日-19日,由中、美、韩、澳、日五个国家的学会联合主办、境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武汉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及韩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蒙古、新西兰、尼日利亚、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308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内代表238人,境外代表70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203篇,经NSGAPC学术委员会评审,录用论文168篇。三个分会场分15个单元进行了口头报告134篇,两个单元张贴报告34篇,其中国外论文49篇(包括张贴论文2篇);国内论文119篇(包括张贴论文32篇),评选出优秀学生论文10篇。本次论文涉及面广,涵盖了近地表地球物理与人类活动、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电法、电磁和核磁方法、工程地球物理、矿山及地热勘查、遥感和激光雷达应用、重力、磁法勘探 、水文地球物理、岩石和土壤性质、井中地球物理、建模与反演、物探仪器和软件、应力测量与应用及近地表与地震勘探研究等方面内容。会议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组织召开了各学会代表、会议主席及首届亚太区近地表学术研讨会各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的预备会议;与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共同组
织召开了首届亚太区近地表学术研讨会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下议题进行了讨论:①首届亚太区近地表学术研讨会回顾和总结;②讨论第二届亚太区近地表学术研讨会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题;3、探讨关于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为亚太地区等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讨最新成果横向交流的平台,而且促进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集中展现了当前亚太地区的近地表地球物理技术前沿及其发展方向。为我国广大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进入高层次学术前沿,提供了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扩大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外联系,增进我们与各国同行之间的交流,展示了中国地球物理科技的良好国际形象,对推进我国近地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承担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 承担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交给的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成立了由陈运泰院士为主任的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请了地球物理学界的18位院士和近70位分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此项工作,完成了词条收集、整理、第一次查重等工作,词条二次查重、添译注、专家审查正在紧张进行,预计2014年9月前完成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
(2) 历经2年,2012年初完成了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研究项目,聘请了97位本学科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志愿者)参加撰写,开展调研、采访、座谈、讨论108次,翻阅、查找大量史料和文献,整理出文字、图片,2012年出版了349页的《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并于2012年承接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史研究》项目,继续补充、修改和完善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的编写,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建设留下宝贵的史料。
(3) 2013年承接了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中的“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项目,并召开各种会议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讨论秘书处提交的“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有关文件,内容包括:①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组织机构(草案);②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草案);③中国首批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特许认证工作方案(草案);④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继续教育暂行办法(草案);⑤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草案)。秘书处将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确保2014年即将展开的中国首批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特许认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继续试行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为申请承接“地球物理注册工程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科普工作
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2011年改选后的科普委在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方面,取得了突出和显著的成效。2011年—2013年连续3年被中国科协授予“科普工作优秀学会”称号。
2013年我学会积极参加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周等宣传活动,科普委联合广东、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地方地球物理学会和地方政府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受到会员单位、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部队的欢迎和好评。
2013年3月初我会在辽宁抚顺市雷锋小学建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并举办了揭牌仪式。5月份我会理事长陈顒院士、秘书长郭建教授、科普委主任王平教授亲自率团参加了中国科协“科技援黔”主题活动。学会请三位院士为贵州青少年送寄语、留墨宝,两位院士和四位专家参加了科协年会上组织的科普讲座,在贵州的大学和中学演讲、赠书,宣传科技强国,宣传地球科学知识,内容涉及资源环境、灾害防御、海洋权益等热点话题。当地院校的师生深受鼓舞,反响强烈。7月中旬科普工作委员会以布展宣传形式积极组织参加了中国科协在京举行的“第四届科技场馆展品与设施国际展览会”。
2013年举办科普宣讲活动总计为27次,其中院士科普报告会2次,举办专题展览13次;举办青少年科普宣讲活动10次,其中专家报告6次,受众人数8300人次;制作科普挂图1种,挂图总数5500张;宣传活动受众人数33100人次,参加活动科技人员总数95人次,其中专家33人次。
四、宣传出版工作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出版学术论文集8种,出版印发4期《会讯》。圆满完成2013年出版发行任务。
《地球物理学报》建立了期刊现代化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期刊数字化水平,并实现稿件即时在线处理和以开放获取模式为核心的在线发布。
《Applied Geophysics》网站2012年开通,2013年正常运转,浏览量6万多,CJCR 2012年影响因子已达1.95,在国内被SCI收录的杂志排行榜中名列第15。
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学会网站增加部分新功能,并在试运行中继续充实和完善,使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及时添加和更新学会网站内容,使信息的更新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2013年的学术年会继续使用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在线注册,收效良好,方便参会会员,逐步实现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奠定了基础。
五、社会服务工作
1、自2002年经中国科协批准,学会承担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试点工作。在2013年进行的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中,有关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按试行办法开展了评审工作, 2013年为会员单位评定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0人,学会将不断完善此项工作,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和社会认可,使职称资格认证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会员的需要。
2、2013年8月中国科协领导来我会调研学会开展社会第三方评价工作情况,对我会已开展的资质认证工作给予了肯定,并通报了中国科协即将开展的“注册工程师”工作,为会员参加国际科技项目和开展业务活动提供硬指标。
3、2013年完成了两院院士增选、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推荐候选人工作。
六、表彰奖励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研究和应用水平,促进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和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证书编号:国 科奖社证字第0228号)。2013年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此奖项的设立为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展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促进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申报单位 |
奖励等级 |
南海深水区复杂地质结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李绪宣 张金淼 王守君 赵 伟 王建花 刘志斌 杜向东 曹向阳 陈宝书 汪小将 |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一等奖 |
华北型煤田深部复杂含水体瞬变电磁精细探测新技术 |
薛国强 闫 述 程久龙 刘树才 于景邨 郭文波 李建慧 周楠楠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二等奖 |
NEWS地震综合解释系统 |
赵改善 魏 嘉 岳承琪 徐雷鸣 庞世明 刘永宁 宋志翔 庞 锐 |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二等奖 |
多分量地震油气探测技术 |
魏修成 黄中玉 唐建明 季玉新 陈天胜 刘 洋 何兵寿 谢 飞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二等奖 |
卫星重力精密测量及其在地震、水文、海洋、冰川等领域的科学应用 |
郑 伟 许厚泽 付广裕 钟 敏 王新胜 刘成恕 冯 伟 贾路路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二等奖 |
渤海油田极浅水三角洲储层地球物理创新研究及重大成果 |
周东红 明 君 吕丁友 彭 刚 夏同星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三等奖 |
复杂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技术 |
李培明 冯泽元 闫智慧 杨海申 吕景峰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三等奖 |
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名单
姓名 |
工作单位 |
奖励等级 |
倪四道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二等奖 |
凌 云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二等奖 |
2、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并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会报告,成都理工大学贺振华教授荣获2013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3、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资格审查、初评、评审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金海、南京大学黄周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饶莹、中石油东方公司何永清、兰州大学聂军胜 5位会员荣获2013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4、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地球物理学报》应用地球物理类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结果,同济大学董良国、西安交通大学高静怀 2人荣获2013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表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活动完成表
序 |
单 位 名 称 |
会议、活动名称 |
时间、地点 |
参加 人数 |
交流 论文 |
出版 论文集 |
1 |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10月12-15日 昆明 |
1036 |
541 |
光盘(1100) |
2 |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
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
7月17-19日 北京 |
308 |
168 |
光盘(350) |
*3 |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论坛 |
11月01-02日 北京 |
200 |
24 |
|
*4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电磁专题讨论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磁学术讨论会推介会 |
1月12-14日 乌鲁木齐 |
105 |
23 |
|
5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地球物理新技术及其应用交流会 |
3月26-3月29 北京 |
278 |
39 |
|
6 |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
2013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
4月19-21日 郑州 |
56 |
91 |
2 (200) |
7 |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海洋电磁专题系列讨论会(四次) |
上半年 北京 |
45 |
22 |
|
序 |
单 位 名 称 |
会议、活动名称 |
时间、地点 |
参加 人数 |
交流 论文 |
出版 论文集 |
*8 |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
2013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7月23-25日 北京 |
320 |
150 |
光盘(400) |
*9 |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
从原子到地球—高压地球科学研讨会 |
7月19-24日 庐山 |
72 |
42 |
|
10 |
地磁与高空物理 |
IUGG国际大会 |
8月 墨西哥 |
12 |
15 |
|
*11 |
国家安全专业委员会 |
第9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
8月18-20 武汉 |
60 |
22 |
1 (200) |
*12 |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8月23-24日 泰安 |
100 |
20 |
|
|
13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中德地球电磁探测研究双边研讨会 |
8月30日-9月2日 青岛 |
105 |
55 |
|
14 |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
双星/Cluster学术讨论会 |
9月 挪威 |
9 |
10 |
|
*15 |
地热专业委员会 |
四川甘孜州高温地热资源专题研讨会 |
9月8-11日 四川康定 |
50 |
|
|
*16 |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
第一届“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讨会 |
9月8-13日 北京 |
40 |
43 |
|
*17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何继善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周年暨地球物理与工程管理学术研讨会 |
9月9日 长沙 |
|
|
|
*18 |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全球岩石圈演化与边缘海形成”国际学术研讨会 |
9月11-13日 广州 |
85 |
16 |
|
19 |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技术研讨会 |
9月22-25日 成都 |
120 |
29 |
1 (500) |
20 |
铁道分会 |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 |
9月22-25日 兰州 |
125 |
16 |
|
21 |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
第二次全国空间天气科学亮点方向研讨会 |
9月22-26日 杭州 |
52 |
22 |
|
22 |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第11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 |
10月14-16日 乌鲁木齐 |
213 |
96 |
1 (250) |
*23 |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煤炭资源与矿山地球物理论坛 |
10月14日-15日 昆明 |
100 |
25 |
|
24 |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
第三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 |
10月15-21日 桂林 |
530 |
350 |
|
*25 |
地热专业委员会 |
开封地热考察与交流 |
10月21—23日 开封 |
100 |
|
|
*26 |
地热专业委员会 |
地热学-理论与应用专题研讨会 |
10月25-27日 北京 |
50 |
|
|
*27 |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边缘海地球物理研究“学术研讨会 |
10月29日 北京 |
30 |
3 |
|
*28 |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 |
瞬变电磁法创新技术高级论坛 |
11月24-26日 北京 |
130 |
15 |
|
29 |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
2013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12月6-8日 北京 |
53 |
54 |
1 (120) |
*30 |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
地球物理技术与矿山灾害预警研究专题研讨会 |
12月14日 北京 |
22 |
6 |
|
*31 |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 |
2013 年环渤海、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平台暨庆祝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 |
12月14 -15日 济南 |
120 |
24 |
|
*32 |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
地球物理信息学与数据共享 ——行星、地球物理与工程e-science沙龙,2013 |
12月23日 北京 |
26 |
6 |
|
注:* 为新增会议,14个计划内,18个新增。
表二 2013年继续教育完成情况
序 |
活动名称 |
讲座 |
人次 |
1 |
第一届地质雷达技术交流培训会 |
1 |
110 |
表三 2013年科普活动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科普日 |
科技周 |
日常 |
合计 |
举办科普宣讲活动 |
次 |
7 |
9 |
11 |
27 |
其中:院士科普报告会 |
次 |
|
2 |
|
2 |
举办专题展览 |
次 |
4 |
3 |
6 |
13 |
宣讲活动受众人数 |
人次 |
6500 |
8400 |
18200 |
33100 |
参加活动科技人员总数 |
人次 |
20 |
35 |
40 |
95 |
其中:专家人数 |
人次 |
6 |
12 |
15 |
33 |
举办青少年科普宣讲活动 |
次 |
|
|
|
10 |
其中:专家报告 |
次 |
|
|
|
6 |
受众人数 |
人次 |
|
|
|
8300 |
制作科普挂图种数 |
种 |
|
|
|
1 |
挂图总印数 |
张 |
|
|
|
5500 |
表四 2013年宣传出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序 |
期刊、图书名称 |
时间 |
次数(期) |
发行总量(册) |
论文篇数(篇) |
组织单位 |
1 |
《地球物理学报》 |
全年 |
12 |
15000 |
413 |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
2 |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全年 |
6 |
(电子版在美国WILEY公司期刊数据库全球发行) |
80 |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
3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全年 |
6 |
4200 |
379 |
《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 |
4 |
Applied Geophysics |
全年 |
4 |
3200 |
48 |
Applied Geophysics编辑部 |
5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
全年 |
4 |
12000 |
0 |
《会讯》编辑部 |
6 |
中国地球物理-2013 (年刊) |
10月 |
1 |
1100(光盘) |
956 |
《年刊》编委会 |
7 |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
全年 |
7 |
2020 |
725 |
各专业委员会 |
一、 学会改革
从中共中央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李克强、李源潮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就社会团体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了多次的指示和批示。李克强2013年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深化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要加强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国务院部门依法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李源潮在中国科协年会上指出:改革对科协工作提出新挑战、带来新机遇。第一,可以发挥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组织优势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拓展学会功能。第二,可以做大做强做优学会,培育学会品牌,提升学会的实力和影响力。第三,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学会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中介作用。李源潮同志要求,抓住这轮政府转移的机遇,总结成功探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好承接改革任务的准备工作。适合学会承接的社会职能不少,包括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评估,科技成果的第三方评价,技术标准和科研规范制定,科技人才的行业评价,以及公益性科技奖励,要吃透中央文件精神,与政府部门搞好衔接和沟通,主动承接转移出来的改革任务。李源潮同志强调:要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使学会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能负责,能问责。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负责才能干得好、干不好要能问责,能负责就是要有过硬的服务能力。
9月27日,李源潮同志主持召开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协调会就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并作了重要讲话,10个中央部(委、办)的重要负责同志参加。10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调研座谈会,李源潮同志出席会议并就调研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20个中央部(委、办)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中国科协对学会改革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中国科协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领导小组,并认为这是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机遇,是发挥优势、拓展学会功能的重要机遇,也是做大做强学会的重要机遇,更是促进学会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机遇。
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没有婆婆、没有主管单位、到哪儿去承担政府职能?②在中国科协所属的二百多家学会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相对来讲比较弱小,自身建设也不够强大。③地球物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同业竞争。
但改革的列车势必前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依靠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努力赶上改革的列车,所以可以说2014年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一轮改革元年。我们将:
1、积极响应中央领导关于“发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优势,积极承接适合科技社团承担的政府转移职能”和中国科协的关于“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文件精神,抓住这轮政府转移的机遇,总结成功探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好承接改革任务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优势,积极承接适合科技社团承担的政府转移职能;
2、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为会员服务的能力,使学会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能负责,能问责,提高学会的社会公信力;
3、继续做好做强科技奖励和职称评审工作,努力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地球物理仪器评价等社会服务;
4、做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认证的筹备工作,争取成为科协试点单位;
5、加强学会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工作,争取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学会管理
1、加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探索新形势下为会员服务的方式,积极发展单位会员,建立健全单位会员联系人制度;
2、2014年要做好个人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加强与支持单位、单位会员及地方学会的联系,确保会员登记工作顺利完成;
3、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拓展学会职能,增强学会活力,加大为会员服务力度;
4、加强学会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网络化管理会员、会议、办公自动化等工作进程。
三、学术活动
1、进一步做好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宣传出版活动;
2、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综合学术年会;
3、努力开好各种学术交流会,争取培育几个比较大的学术交流会。
4、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开好“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 2014)”,做好GEM Chengdu 2015国际学术研讨会各项筹备工作。
四、科普工作
1、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周、世界地球日宣传周以及相关主题日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
2、把科普送进学校、社区、企业、机关,并发送科普书刊、画册、挂图、资料等;
3、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作用,做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继续开发科普资源,并将其进行集成和整装,不断增加科普资源共享的内容;
4、将利用网络等多平台开发传播地球科学科普知识。
五、宣传出版工作
做好学会4种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工作,确保完成2014年出版发行任务。
继续办好Applied Geophysics,吸收优秀技术人员参与编辑工作。通过学会加强与本学科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及时跟踪国家科技奖、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项目,了解优秀科技成果,组约优秀稿件。切实有效地提高期刊的稿源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通过网站扩大读者群, 吸引大批高层次的作者和读者,逐步把《Applied Geophysics》作为国内外的地球物理科技人员发表最新成果和了解地球物理学科前沿的必读期刊之一。
六、表彰奖励
1、继续做好“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
2、进一步完善“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的申报和评审,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七、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加强与专家学者的沟通联系,确保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的顺利完成;
2、加强与各专委、单位会员的科技专家联系,做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撰写工作。
2014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学 术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主要内容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学术交流 |
10月 中旬 |
800 |
北京 |
乔忠梅 |
010-82998257 |
2 |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研讨会——地球物理新技术研讨会 |
以高科技推动地学仪器的持续发展 |
3月 22-25日 |
120人 |
苏州 |
何贤明 |
18910081880 |
3 |
地球物理新技术高级培训和研讨会 |
国内地质勘探队伍在金属及非金属找矿、煤炭勘探、煤层气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新的应用技术交流。 |
3月 14-16日 |
100 |
北京 |
乔允平 徐 卓 杨秀媛 |
13811276746 13910074817 13810731394 |
4 |
2014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
交流、研讨2014年国内可能的大灾、巨灾、灾害链,并提出预测意见。 |
4月 |
50-60 |
北京 |
陈维升 |
010-67391682 |
序 |
活动名称 |
主要内容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5 |
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地质灾害学术研讨会 |
流体地球科学理论技术方法进展,大型油气聚集区和巨型成矿带形成分布与富集机制,重大地质灾害孕育机理与预防减灾 |
5月 |
80 |
北京 |
欧光习 陶士振 |
18511529989 13911082671 |
6 |
信息技术委员会年会--大数据管理及其在地球物理中应用 |
探讨大数据、云计算及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 |
6月 |
50 |
北京 |
陈会忠 |
13661352923 |
7 |
深部构造与资源勘查研讨会 |
研讨深部构造与资源勘查的内在因素 |
中旬 |
50人 |
北京 |
李惠民 |
010-68999684 |
8 |
组织参与德国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
2年一次国际电磁例会,电磁方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成果交流与探讨。 |
7月 27-31日 |
20-30 |
德国 |
赵国泽 汤 吉 |
010-62009065 010-62009068 |
9 |
第40届COSPAR学术大会 |
日地空间物理研究 |
8月 |
35 |
莫斯科 |
史建魁 |
010-62582680 |
10 |
CLUSTER学术研讨会 |
双星CLUSTER探测研究新结果 |
9月 |
15 |
希腊 |
史建魁 |
010-62582680 |
11 |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题 |
9月 |
100 |
徐州 |
杜文凤 |
13910291491 |
12 |
中国IUGG学术大会 |
地磁与高空研究进展 |
9月 |
30 |
北京 |
史建魁 |
010-62582680 |
13 |
第十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
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 |
10月 |
50 |
青岛 |
李夕海 |
15339048718 |
14 |
第八次全国空间天气学会议 |
学术交流 |
10月 |
400 |
无锡 |
赵新华 |
010-62586352 |
15 |
2014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总结预测成果 |
11月 |
40-50 |
北京 |
陈维升 |
010-67391682 |
16 |
矿山地球物理仪器规范化专题研讨会 |
矿山地球物理仪器规范化 |
11月 |
50 |
成都 |
杜文凤 |
13910291491 |
17 |
蒙古高原壳幔结构域大陆动力学讨论会 |
高原壳幔结构大陆动力学特征 |
下旬 |
50人 |
北京 |
李惠民 |
010-68999684 |
18 |
SPG/SEG 2014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学术交流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王贵平 |
010-81205113 |
组 织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常务理事会 |
全年二次 |
30 |
北京 |
胡敏 |
010-82998024 |
2 |
秘书长工作会议 |
全年四次 |
8 |
北京 |
胡敏 |
010-82998024 |
3 |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
二季度 |
30 |
待定 |
郭建 |
010-82998257 |
4 |
春节茶话会 |
元月 |
150 |
北京 |
乔忠梅 |
010-82998257 |
5 |
年会到会理事扩大会议 |
10月中下旬 |
100 |
北京 |
乔忠梅 |
010-82998257 |
6 |
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
12月 |
待定 |
北京 |
胡敏 |
010-82998024 |
继 续 教 育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地质雷达工作手册培训班 |
6 |
100 |
青岛 |
于景兰 刘元生 |
13905324118 0531-66770715 |
2 |
第一期地球物理探矿手册培训班 |
7月 |
50 |
长春或 大连 |
孟令顺 刘元生 |
0431-87653100 0531-66770715 |
3 |
第二期地球物理探矿手册培训班 |
12月 |
50 |
海口 |
孟令顺 刘元生 |
0431-87653100 0531-66770715 |
科 普 活 动
序 |
活动名称 |
时间 |
规模(人) |
地点 |
联系人 |
电话 |
1 |
世界地球日 |
4月 |
5,000 |
北京 |
王平、黎明 |
010-62060056 |
2 |
全国科技周 |
5月 |
7,000 |
北京 |
王晨阳 |
010-62060056 |
3 |
全国科普日 |
9月 |
6,000 |
北京 |
周坚鑫 |
010-62060121 |
4 |
科普进学校 |
全年 |
8,000 |
北京 |
周洪瑞 |
010-62323107 |
5 |
科普进社区 |
全年 |
1000 |
北京 |
吴海成 |
13552788286 |
6 |
科普进企事业单位 |
全年 |
1000 |
全国 |
王晨阳 |
010-62060056 |
7 |
防灾减灾宣传 |
全年 |
2000 |
北京 |
龙海云 |
010-59959237 |
8 |
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 |
6月 |
1000 |
北京 |
陈晦鸣 |
010-82322898 |
9 |
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
全年 |
1个 |
全国 |
周坚鑫 |
010-62060121 |
10 |
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 |
全年 |
10000 |
全国 |
王晨阳 |
010-62060056 |
11 |
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
全年 |
3支 |
全国 |
王晨阳 |
010-62060056 |
期 刊 活 动
序 |
期刊、图书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发行总量(册) |
联系人 |
电话 |
1 |
《地球物理学报》 |
全年 |
北京 |
12期 15000 |
刘少华 |
010-82998113 |
2 |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全年 |
美国 |
6期 网络版 |
刘少华 |
010-82998113 |
3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全年 |
北京 |
6期 4800 |
刘少华 |
010-82998113 |
4 |
Applied Geophysics |
全年 |
北京 |
4期 3200 |
范伟粹 |
cgsbull@sina.com 010-64266649 |
5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
全年 |
北京 |
4期 12000 |
曲克信 |
010-82998257 |
6 |
中国地球物理-2014(年刊) |
10月 |
北京 |
1期 2000 |
黄清华 |
010-82998257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于2013年12月5日-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召开,本次会议应到会常务理事30人;实到23人;列席9人,共计3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
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首先由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他说:欢迎各位常务理事相聚保定,根据中国科协要求下移工作重心、走访基层的有关精神,本次会议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召开。一是加强与会员单位的联系,二是让各位对会员单位的工作性质有所了解。在此,感谢各位来参加会议,希望大家珍惜此次机会,集中研究、讨论相关事宜,将常务理事会开好,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陈海弟院长代表承办单位致辞,致辞中讲到:非常高兴能承办学会的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感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中国冶金地球物理勘查院的关心和支持。地球物理勘查院全体员工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各项工作都得以提升,祝会议取得成功。
随后与会代表做了自我介绍。
会议主要内容:
一、郭建秘书长首先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学会、协会进一步改革,进行政社分离,并传达了中国科协关于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相关文件,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的指示精神,向常务理事会报告了2013年度工作情况和2014年度工作计划。
二、审议通过:
1、根据球会字(2013)第3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通知》要求,我会部分分支机构进行了换届改选,新任负责人: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欧光习,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郝天珧,筹建中的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苏萍,新筹建的铁道分会主任刘培硕;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及首席专家的聘任;
3、2014年学会将开展会员重新登记、编制会员名录;
4、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三、对以下内容进行讨论并原则上初步达成共识:
1、对学会秘书处提交的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有关文件(草案)中认证的对象、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格认证考评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常务理事会请秘书处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行汇总整理,通过邮件发给各位常务理事作进一步审阅、修改;
2、关于申请成立探查地球物理、岩石物理、遥感技术、多波多分量、近地表地球物理分会或专委会建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江海教授以“从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说起”为题,对建议成立近地表地球物理分会做了说明。常务理事们认为:十八大三中全会后,社会团体到了关键的转型发展期,今后一业多会,同业竞争将会是普遍现象。成立分会或专业委员会是为了给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提供与国际、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学习的平台,目的是推动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们在该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所以,只要申请单位符合学会《章程》有关规定,有利于学科发展,允许向学会提出申请。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专程到会,就与相关学科的学术组织: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区域地质与成矿联合举办2014年联合学术年会的方案设想通报给各位代表,他希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交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现有地球物理行业,还要争取地质、大气、海洋等更多专业单位和人员,希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有关兄弟学会及其所属的分支机构联合起来,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学术年会办成中国的CGU年会。大家就如何做好学会的科技交流平台提出看法,并希望年会的专题设置应每年有新内容且论文与研讨紧扣题目,把学术研讨会作得扎实、深入。
4、学会副秘书长黄清华教授通报了教育部今年成立了地球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信息,同时倡议,能否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或地球物理科学家的身份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家基金委有关部门建议,在国家基金委中单独设立一个地球物理重点课题。陈颙院士对黄清华教授所提建议给予极高的重视,他说:地球物理学会要替地球物理工作者在享受国家资源方面做点努力,希望通过与基金委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不久将来,在基金委重点课题中有地球物理的领域,使地球物理能得到相应的国家资源配备,并指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负责准备相关申请材料。
四、常务理事和到会代表观看了我会单位会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的宣传片,听取了院长陈海弟对勘查院情况的介绍,并在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的成果展览。该院致力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及设备研发,广泛应用于航空和地面矿产勘查、地质调查、工程勘查、地理信息、环评治理和电力设备制造等业务领域,在缓解国家矿产资源短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该院将利用学科和学会做纽带,加强与行业相关单位的联系,通过合作和提升共同发展。
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本次会议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承办,通过会议使学会与会员单位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支持,同时感谢他们为会议所提供周到、热心的服务。 (学会秘书处)
11月28-29日,我会秘书长扩大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学会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黄清华、刘元生、孔繁恕、孙建国,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李貅教授、秘书长冯宏教授、副秘书长邵广周教授、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戚志鹏老师及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2014年的工作安排和需要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的事项,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
郭建秘书长首先就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传达了中国科协领导讲话的有关精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当前中国科协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国科协要求全国学会要认清形式,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突破口,积极、有序、稳妥承接政府转移的有关职能。
在谈到2014年学会工作计划时,郭建秘书长提出了以下重点工作:
1、做好会员重新登记工作;
2、做好首批特许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师的认证工作;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开好学术年会,打造品牌会议。
会议重点讨论了学会起草的《注册地球物理师评价体系》文件草案,主要内容包括:
1、注册地球物理师组织机构(草案)
2、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草案)
3、中国首批注册地球物理师特许认证工作方案(草案)
4、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师继续教育暂行办法(草案)
5、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师职业道德规范(草案)
到会代表对文件草案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逐条进行讨论,大家对《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草案)及《中国首批注册地球物理师特许认证工作方案》(草案)中认证的对象、申请者必须具体的条件、资格认证考评的具体内容、注册地球物理师资格证使用年限等内容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秘书处将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再下发至各副秘书长审核,然后报常务理事会审议,待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报请中国科协。
与会代表还就明年即将开始进行的中国首批注册地球物理师特许认证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这项工作做起来将存在一定难度,并有一定的竞争,在此,我们一定要和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相关学会做好协调和沟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不同于其他的学会,我会是一个多支持、无挂靠单位的学会,因此,我们要树立面向社会、根据市场需求拓展职能的思想,从学会内部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逐步做大发展成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职能。除此之外,我们要加强学会管理,搞好自身建设,全心全意地为会员服务,做好承接政府职能与拓展职能各项工作,做好学会其他工作,以促进学会健康、稳定地有序发展,提高学会的社会可信度、公信度和社会化服务职能,做好2014年中国首批注册地球物理师特许认证工作,可进一步拓展学会发展领域和空间,着力提升学会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
会议期间,应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邀请,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建教授,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清华教授到学院为师生们分别做了题为《数字地震仪的研制》和《同震电磁信号的机理研究》的学术讲座,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教职员工、研究生近70人到会聆听。讲座结束后,学会秘书处一行还与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教职员工进行了座谈,大家就师资引进、访问学者派遣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广大教职员工对我会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系领导还要求广大师生从现在开始着手2014年年会的投稿论文,准备到会交流。最后,郭建秘书长代表学会感谢学院对学会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学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学会愿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促交流、谋发展双方受益,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各项活动,共同促进中国地球物理科技事业的发展。
此次秘书长扩大会议的讨论、审议结果将提交常务理事会审定。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九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3年10月13日晚在昆明市云安会都召开,年会到会理事和来自各分支机构、会员单位、地方学会的负责人及代表共计17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
一、郭建秘书长汇报1-9月份工作进展。
1、学术交流
(1)国内交流:2013年9月底前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13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22个,已完成会议14个,其中计划外2个。第29届学术年会收到会议论文940多篇,论文集收录959篇(包括大会报告),设有28个分专题进行交流,13日扩大会前统计,年会到会注册已达840余人。2013年的学术年会继续使用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在线注册,收效良好;
(2)国际交流:成功举办了由美、韩、澳、日、中5 个国家的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我方主办的“第一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308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内代表238人,境外代表70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203篇,经NSGAPC学术委员会评审,录用论文168篇;评选出优秀学生论文10篇。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亚太地区等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讨最新成果横向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学科影响力。
2、承接项目:学会承担的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在参与项目工作的专家、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按计划紧张、有序的进行,预计2014年9月前完成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并于2012年承接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史研究》项目,继续补充、修改和完善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的编写,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建设留下宝贵的史料。
3、科普活动:2013年3月初我会在辽宁抚顺市“雷锋小学”建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并举办了揭牌仪式;5月份我会理事长陈顒院士、秘书长郭建教授、科普委王平主任亲自率团参加了中国科协“科技援黔”主题活动,刘光鼎、陈颙、何继善三位院士为贵州青少年送寄语、留墨宝,理事长陈颙院士、秘书长郭建、科普委主任王平及4位专家参加了科协年会上组织的科普讲座。7月中旬科普工作委员会还以布展宣传形式积极组织参加了中国科协在京举行的“第四届科技场馆展品与设施国际展览会”。10月初按照中国科协科普部的要求,在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学会推选科普专家团队,首批推选成立了由37位专家组成的6个科普专家团队。
4、社会服务:主要开展了继续教育和职称认定工作,2011-2013年为会员单位评定正高4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8人, 2013年承接了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中的“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项目,各项工作正在筹备。
5、科技奖励: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七个项目的团队分别获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有2人获科技创新二等奖。
6、组织管理
(1)通报了几项人事变动:根据民政部、中国科协规定和球会字(2013)第3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通知》要求,部分分支机构进行了换届改选,新任负责人: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清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建国、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进、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进忠、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苏萍,另外两个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正在筹备中,拟任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欧光习、拟任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郝天珧。
(2)2013年学会受理了普通单位会员5个,理事单位会员1个,常务理事单位会员5个,截止到9月底前我会单位会员总数共计44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也加大了学会的宣传力度。
截止2013年9月30日我会会员总数为14768人,新入会89人。按中国科协和我会会章的要求,发展会员时强调权利与义务,新发展的会员均认真登记注册并按规定交纳会费,为个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打好基础。
二、陈晓非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评审组介绍顾功叙奖、傅承义奖、陈宗器奖推荐经过和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通过。刘光鼎地球物理科学基金会评奖办公室王绪本教授介绍刘光鼎奖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祝贺。
2013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者:贺振华教授(成都理工大学)。
2013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者(按拼音排序):何永清(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黄周传(南京大学)、聂军胜(兰州大学)、饶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金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3年“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按拼音排序):蔡建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学华(成都理工大学)、程玖兵(同济大学)、金双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田有(吉林大学)。
2013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奖者(按拼音排序):董良国 (同济大学)、高静怀(西安交通大学 )。
三、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
1、关于增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地质师夏庆龙、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魏修成、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主任杜向东、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为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的建议;
2、关于增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魏修成、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主任杜向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信学院常务副院长孟晓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凌云、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为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建议;
3、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决定:首批成立航空、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学科和地球科学博物馆、上海地球物理学会科学传播团队6个团队,由37位专家组成。首批科普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名单:航空地球物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王平教授、海洋地球物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周坚鑫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地球科学科普团队周洪瑞教授、地球物理海洋资源与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张训华研究员、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陈会忠研究员、上海地球物理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杨志根研究员。
四、吴秋云副理事长宣布2013年新入会单位会员名单,并为单位会员颁发单位会员证书,为新增的理事、常务理事颁发聘书。
会上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到会的院士为各奖项的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201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负责人李绪宣代表获奖者和获奖单位发了言。
到会理事和与会代表对学会1-9月份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要积极响应中国科协2013年工作要点的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为会员服务,加速学会管理信息化工作进程,并就如何更好地打造学术交流精品、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会发展领域和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同时也希望九届理事会要全面做好2013年承接的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项目的调研,以确保项目有序进行,以务实的行动提升学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
(学会秘书处)
2013年12月13日,我会在京举办了“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暨2013年学会工作会议。
学会领导、单位会员代表、各专业委员会及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代表、学会刊物负责人以及学会办公室人员共6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内容分为英模事迹报告和工作会议两部分:
一、首先邀请空军英雄试飞团队的英雄模范、英雄试飞员徐勇凌先生为到会代表作了题为“飞行时代的中国梦”的精彩报告。徐勇凌先生讲述了自己成为试飞员的传奇经历,从热爱飞行事业的角度展示出强军报国的英雄气概,飞最新型的飞机,做最惊险的动作,出最有分量的结论,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他们的团队是敢为人先的“科研先锋队”,一代代试飞员与国防科技战线一起,创建并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辉煌,追梦人“难”字当头,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令人敬佩。徐勇凌先生还就“中国梦”、亚洲战略“他”思维、中美关系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报告得到了代表们的赞许。
二、郭建秘书长对学会2013年工作和2014年计划做了汇报,内容包括学会管理、学术活动、科普与继续教育、宣传出版、社会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在学会管理方面,2013年学会按照新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单位会员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单位会员已由原33家增加到44家,较以往成绩显著。2014年学会将继续加强组织建设,配合进入中国科协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工作,将开展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发展会员做强做大自己,逐步推进学会的发展。
在学术活动方面,郭建秘书长详细汇报了第29届学术年会及2013年国际会的召开情况,并提出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术年会会有较大变化,我会将与3个相关学科的学术组织联合举办学术年会,预计参会人员将达到2000人,以学科交叉进一步扩大学会的影响力。2014年我会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筹备GEM Chengdu2015国际会议以及与EAGE、蒙古地质学会签订合作协议。此外,郭秘书长还汇报了“名词修订”和“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项目取得的进展,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工作在2013年的开展情况及其他。
郭秘书长在会上还重点传达了中国科协准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的精神,重申了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梦“概念的诠释,并提出了在大框架下如何建设科技梦的思考,政府转移职能是形势所趋,面对三个机遇和一个重大机遇,学会可承接的社会职能不少,要认真考虑我们学会以后可以做哪些事情,利用有利条件,认真对待,抓住机遇,发展和做强学会。2014年的工作计划侧重学会改革,要思考三个问题:1、抢先一步,重视同业竞争,抱着竞争的态度将工作先做起来;2、如何做出学会自己的特色来;3、如何做强学会。他说:“没有政府部门可以转移职能给我们,我们抢时间,争取先动起来,做出业绩获得社会认可。”
会上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代表陈维升、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陶士振、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进忠、《应用地球物理》主编范伟粹、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代表彭伟斌、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代表陈小斌、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文凤、铁道分会常务副主任邢文宝、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进、地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何丽娟、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代表王贵平、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代表王国军相继做了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或编委会2013年的工作总结,并汇报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
郭秘书长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在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进行中,学会应尽量跟上步伐,请大家回去后认真思考如何创办特色、拓宽职能、提升自己,使学会有更好的发展。
会议结束后,学会安排了参观中国科技馆的活动。 (学会秘书处)
12月26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李象益科普事迹报告会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任”大会上,中国科协领导向我学会王平、周坚鑫、张训华、周洪瑞、陈会忠颁发了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书。本次大会上,包括12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56名科研工作者,被聘为首批“全国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为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2013年起在全国开展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我会有5个团队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聘为第一批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航空物探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团长王平、“海洋地球物理学传播专家团队” 团长周坚鑫、“海洋资源与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团长张训华、“地球科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团长周洪瑞、“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团长陈会忠,每个团队有5-9名近年活跃在地球物理科普宣传领域的专家和科普志愿者组成,聘期三年。
科学传播团队将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的指导下,围绕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科的科技进展、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等,开展科普创作和向公众进行科普传播工作,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以科普展览、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科普活动;加强与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行业相关科技博物馆、科普基地科普队伍合作,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同推动我学会科学普及和传播工作。
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还将继续开展,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热心科普工作、具有科普创作能力的科普志愿队伍继续申报。 (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于2013年10月14日-15日在昆明进行了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参加本次会议的委员及代表共59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第一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苏萍院士对第一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然后介绍了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共选出委员53名(见附件)。由第一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经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等人选,并一致推选何继善院士为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的工作进行了分工。讨论了今后4年的工作计划和2014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尽快使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分支机构。
第二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名誉主任委员:何继善
主 任 委 员:彭苏萍
副主任委员:吴燕清 程久龙 汤井田 林 君 解奕炜 于景邨 薛国强
秘 书 长:杜文凤
副秘书长:胡运兵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3年9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诞生地西北重镇兰州市,召开了“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成立大会”及“中国铁路工程物探六十年华诞活动”,来自铁路、科研、院校、石油、煤炭、水利、厂商等53个单位125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办,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纪要如下:
1.大会由铁一院副总工程师李响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贵宾,铁一院副院长魏卅泉致欢迎词;中科院刘光鼎院士、中科院滕吉文院士做了重要讲话,他们对铁道分会的成立和铁路工程物探六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王小牧副理事长,曲克信副秘书长,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孙德永原副总经理,中国铁建科技设计部李小和处长分别作了重要发言,肯定铁路工程物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希望;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刘金光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赵永贵主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办公室王贵平主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李貅理事长等分别表示了祝贺,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联系、共同成长。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曲克信副秘书长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成立的批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任(筹备)、铁五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代表铁道分会做了表态性发言。
3.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主任、铁路工程物探六十年成就文集主编、铁一院甘肃勘察院副院长张兴昶同志对中国铁路工程物探发展的六十年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总结,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铁路工程物探六十年成就文集”的编撰情况。文集共分八章180万字,第一章铁路工程六十年历程回顾、第二章铁路工程物探技术方法、第三章铁路工程物探应用领域与工程实录、第四章铁路工程物探科研与专利、第五章铁路工程物探技术合作与技术交流、第六章铁路工程物探人才与设备、第七章铁路工程物探大事记、第八章铁路工程物探合作伙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任(筹备)、铁五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同志宣读了关于表彰“对铁路工程物探有突出贡献物探人”的决定。表彰人数54人,其中终身奉献奖12人,突出成就奖23人,青年精英奖19人。受表彰的个人代表身披绶带在欢快的乐曲声中领取了奖牌和证书。
4.大会进行了专题报告,共报告16篇,内容涉及铁路物探方法技术、应用领域、科研专利的回顾与总结,铁路系统当前所遇到的热点和难点,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等多个方面。
5.重庆地质仪器厂、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智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众达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未来绿洲再生技术咨询中心、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武汉岩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十二研究所青岛分所、劳雷(北京)仪器有限公司、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安伯格技术公司、岳阳奥成科技有限公司、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骄鹏工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市康科瑞工程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安恒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澳立华勘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吉奥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物探与检测仪器厂商、公司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12家厂商、公司进行了大会交流;他们中大部分是铁路长期的合作伙伴,并在与铁路的长期合作中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给本次会议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为铁路物探及检测单位提供了对仪器设备众多可供选择的机会。
6.大会由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张兴昶主任做总结,铁五院检测公司王慨慷致闭幕词,并确定下届年会由铁五院承办。
7.会议期间还召开了铁道分会例行工作会议。
8.经委员单位协商推荐,确定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领导机构设置:
主 任: 刘培硕
常务副主任: 邢文宝
副主任: 王慨慷 李建平 雷旭友 王 银 林 昀 方 励
秘 书 长:谢昭辉
副秘书长:刘玉乾 梁彥忠 魏栋华 刘 铁 许广春 张 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10月13日至1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10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6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3”上收录了956篇论文摘要。来自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意大利、英国等专家共541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2篇。
10月13日上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致开幕词。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四道研究员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院士作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海”的报告;台湾学者地球科学研究所的趙丰教授作了“重力—古老又崭新的科学”的报告。年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清华主持了上午第二阶段及下午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Schlumberger 美国休斯顿总部彭成斌博士作了“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地球科学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作了“特提斯造山带及资源效应” 的报告;2013年度顾功叙奖候选人、成都理工大学贺振华教授作了“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地球物理预测与应用实例”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作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在流动吗?”的大会报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朱伟林博士作了“地球物理技术的进步助推中国海域油气勘探新突破——以渤海海域为例”的大会报告。
随后,分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黄清华教授和倪四道研究员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郭建研究员作了“数字地震仪的研制和开发” 的报告;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钮凤林教授作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厚度和地震分布”的报告;云南地震局的皇甫岗博士作了“云南防震减灾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汪毓明教授作了“百年来最弱太阳周中的超强太阳风暴”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汉胜研究院作了“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监测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的新进展”的报告。同时2013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何永清、黄周传、聂军胜、饶莹和张金海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这些大会报告分别探讨了国际地学非常关注的特提斯构造及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国家重点发展的海洋战略、引起能源革命的页岩气、能灵敏反映地球系统动力过程的精密重力观测等热点问题,专家们的精辟分析与深刻见解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的兴趣,报告之后的讨论互动非常热烈,表明了地球物理在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中及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要作用与蓬勃生机。
10月13日晚召开了有171人参加了九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颁奖大会。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前半段会议,郭建秘书长作了2013年学会工作报告,通报了第二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情况和2013年部分分支机构换届改选后的人事变动情况;陈晓非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评审组介绍2013年顾功叙奖、傅承义奖、陈宗器奖推荐经过和评选情况,王绪本教授介绍了刘光鼎地球物理基金会2013年评奖情况,与会代表鼓掌祝贺获奖人。熊盛青副理事长主持了下半段的颁奖仪式,学会领导和院士为获奖者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到会理事就学会工作和学科进展积极发表了意见、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14日晚8点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做了2012—2013年度工作汇报。把编辑部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存在问题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向编委会做了详细汇报。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了2012年中文版12期,423篇,4297页;英文版 6 期,68篇,741页;2013年(截止9月底)中文版9期,311 篇,3222 页;英文版3期,30篇,327页的编辑出版任务。执行并完成了本刊承担的中国科协资助的中国精品期刊工程项目2012—2013年度任务。稿件发表周期总体控制在8—10个月,重要稿件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发表。学报2012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影响因子为1.632,总被引频次5495,学科排名均第1;2012年在SCI-E中的影响因子为0.667,总被引频次是2322,5年影响因子0.846。2013年起,同时被EI收录。鉴于学报的成绩,2012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称号,获得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奖,2013年,入围中国期刊政府奖、获得“国家百强科技期刊”称号,21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刘少华主任在汇报学报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学报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优秀稿源短缺问题、网络化建设问题、审稿速度问题、期刊改革和管理模式问题、英文版问题等。与会编委对学报英文版的进一步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编辑部感谢编委对刊物的支持,并将继续努力办好学报。
大会期间,进行了28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及一个学术论坛。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专题推荐出“优秀学生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网上公示,27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名单见附件)。
年会期间,开展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震观测仪器、地质仪器制造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部门,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有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交流情况
(一)第29届年会设28个专题,安排在13个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专题设置如下:(1)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Asia (2)中国大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SinoProbe 进展 (3) 芦山地震 (4)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金属成矿预测(5) 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 (6) 地球电磁法研究和应用 (7)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8)大陆动力学 (9)岩石圈结构探测与研究 (10)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 (11)大陆内部深浅构造关系与地震构造研究 (12)与自然和人为活动相关的4D地震学 (13)计算地震学 (14)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方法研究介质速度结构及其变化 (15)深部高压结构、过程以及地球物理响应 (16)汶川地震研究回顾 (17)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18)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19)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20)油藏地球物理(21)区域地球物理调查与综合 (22)地震波传播与成像(23)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物理(24)煤炭资源与矿山安全地球物理论坛(25)空间大地测量、天文地球动力学和地球自转变化(26)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27)InSAR技术、卫星热红外与地壳运动(28)海洋地球物理
(二)学术成果
本届综合学术大会展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突显了理论方法的进展与新技术手段的进步对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性。具体的学术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安排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13-2014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在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
(1)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基础地球科学研究热点,研究成果较多。今年年会上报告了特提斯构造、页岩气、全球变化等国际地球科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开拓了参会人员的视野。年会上还展示了许多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课题,国家和自然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等各方面有非常出色的成果。
(2)针对今年发生的芦山地震、5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积极组织相关专题,深入探讨芦山地震成因及其与汶川地震关系,体现地球物理为国家的防震减灾做出的贡献。
(3)各个专题学科交叉融合且规模大,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交流,相近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启迪,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方式,分析了新形势下理论技术结合发展的新需求,共商合作机制。
⒉ 通过本届联合学术大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1)学科创新方面还略显不足。
(2)适当规范专题邀请报告的设置,使其更好地发挥提高学术报告质量的作用。在张贴报告方面继续努力提供学术交流质量。
三.本届年会的特点和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注重对当前地球物理学科前沿和国家急需发展重点的导向,会议组织工作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不同层次的参会同行受益匪浅。中青年地球物理学家,特别是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会议的主体,工作在各前沿领域;会议注册人数、现场报告数、学生报告数均创历届新高,是学科不断发展的希望。
(二) 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联合学术大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整合、优化专题的设置。
进一步加强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多邀请国外及港澳台专家参会,提升我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的国际影响力。
如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到会报告比率及交流效果等。
加快年会的网络化进程,实现在线投稿、审稿及报告日程安排等;逐步推动展板报告。
会议期间组织中青年物理学家座谈讨论会,鼓励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年会由学会承办,会务组以及很多志愿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多年来热心服务而精于专业的专题召集人。高水平的召集人队伍是学术会议成功的关键,感谢他们对学术大会的热情关怀与一贯支持,使会议的学术水平稳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附1:2013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获奖者(按拼音排序):
何永清、黄周传、聂军胜、饶莹、张金海
附2:第29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获奖者(按专题排序):
张慧茜、李洪强、刘成利、王寅炤、胡国泽、汪轩、袁杰、罗愫、张恩会、陈伟文、齐刚、蒋涵、张艳、郭佳、白兰淑、蔡晓慧、张英强、王本锋、梁灿、杨磊、胡昊、曲英铭、潘雨迪、傅戈平、李海、杨君妍、蒋亚楠、刘丽华
附3:2013年“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按拼音排序):
蔡建超、陈学华、程玖兵、金双根、田有
附4:2013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奖者(按拼音排序):
董良国、高静怀
各专题总结将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和-2014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组织委员会)
2013年9月24日-26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和IASPEI中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固体地球物理与地壳深部探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系统、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国土资源系统、高等院校、国家海洋局系统等18个单位的48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IASPEI中国委员会主任丁志峰研究员主持,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报告交流与专业委员会工作讨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研究员致开幕词,首先对各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此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强调会议对推动三个专业委员会及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各位代表踊跃发言,积极交流。
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本次会议共收到各类高水平学术论文27篇,会上交流18篇,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固体地球物理研究、人工地震探测、天然地震研究、海洋深部探测、电法等方面,充分展现各专业委员会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着该领域的最高水平。通过讨论与交流,展现了各位代表的最新研究动态,开拓了参会代表的视野,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对于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会人员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种多个委员会联合办会的形式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学术交流平台,代表了固体地球物理与深部探测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与最新研究成果动态,更加有利于行业间的交流与融合。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3年10月14-16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地质学会、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等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成功举行。
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核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煤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新疆地矿局、新疆油田公司等20多个行业和部门,以及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新疆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高等院校,和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泰国和朝鲜等国内、外地球电磁学者共计约200人。
在开幕式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在讲话中强调了办好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的重要性,提出了改进学术讨论会的建议和设想,勉励青年研究人员,要不求虚名、认真钻研、扎实工作。地方组织单位新疆国土资源厅吴然副局级巡视员发表了讲话,介绍了新疆近几年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取得的成果,并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到访新疆,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长江大学副校长胡文宝、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陈海聪、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仁虎等。开幕式由新疆地质学会张冀秘书长主持。
本届讨论会收到10个专题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共90多篇,口头报告40多篇。为贯彻“加快发展电磁技术,促进西部资源开发”的宗旨,针对在新疆第一次办会的特点,促进会议越来越成效显著,本次会议对会议议程作了较大的改革和改进。 = 1 \* GB3 ①从来自国内、外的投稿中,特邀14名国内外专家,包括2名千人计划专家、资深专家和在相关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I-2 (IAGA)国际电磁委员会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Nikolay Palshin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电磁研究中心主任Ivan Varentsov教授、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研究知名专家、泰国希隆大学物理系Weerachai Siripunvaraporn教授、法国IRIS总裁J.Bernard博士、加拿大James Kok博士等做大会报告; = 2 \* GB3 ②所有Poster作者都要到场作口头讲解; = 3 \* GB3 ③每天下午举行约1个小时的panel论坛,就当天的报告和亮点等展开讨论。
本届讨论会交流的论文反映了当前地球电磁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展示了地球电磁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工程勘探和灾害预测的作用和贡献,例如,针对青藏高原周边的深部电性结构、变形和隆升机制、川滇地区断裂带的深部构造开展的研究;资源和能源勘探中的地面、航空、井中及海洋等电磁法理论、数据处理和正反演方法研究;油田开发中的电磁应用研究;基于先进的非结构化多重网格构建、有限元模拟等先进算法开展的电磁法二、三维正反演计算及大地电磁测深三维反演和并行算法实现的研究;大地电磁和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的全区正反演方法研究;非常规能源勘探、极低频电磁、地震电磁卫星、张量源声频大地电磁等新技术,国产化磁传感器的数值模拟和研发等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会议继承了历届讨论会提倡的鼓励中青年学者、学生代表进行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评选了12篇优秀学生和青年论文。
会议期间,专业委员会召开了扩大工作会议,听取了2015年将在湖南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筹备情况报告,并开展了讨论,同时对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举办地点进行了遴选和讨论。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王仁虎、严良俊、陆佳至、汤吉)
2013年11月1日~2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石化 “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CNPC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多波多分量”研究组共同承办,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首届学术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内外大学与科研院所、有关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日程两天,就国内外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有24篇报告参加了会议交流,并举办了关于多波的沙龙,就多分量地震在采集、处理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多波资料未来应用拓展的方向展开自由讨论。对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在采集、处理、解释、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达成了共识,为推动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的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的主持下,还召开了论坛的首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会议,选举确定了论坛的组成单位、理事会成员与学术委员会成员。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的促进多分量地震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的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防灾减灾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12月7-8日在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召开了2013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并对2014年我国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提出展望和趋势预测意见。来自地震系统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上海市地震局、江苏省溧阳地震台、山东嘉祥地震局、江苏省淮安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水利部减灾中心、十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丰满发电厂; 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天津市气象局;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上海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吉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师范大学、四川自贡荣县同心小学、北京良乡地震监测站、北京化工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及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防灾减灾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等31个单位的53名代表与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苏枫主任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0篇。
会议开始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由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建国主持,耿庆国主任致开幕词,并对2013年的天灾预测进行了简要地总结。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庄亮秘书长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报告分大会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大会综合报告由耿庆国主任主持,高建国、徐海亮、杜乐天、杨学祥、张启文作了报告。地震专题报告由徐道一和曾小苹主持,有13位专家作了报告。水情和综合专题报告由张启文和徐海亮主持,有6位专家作了报告。
各位专家认真地总结了一年来的预测工作,普遍认为,对2013年发生的地震和洪水及其他灾情有较好的预测,并认真总结了成功和失误的经验教训,还对2014年我国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提出展望和趋势预测意见。
12月7日晚,耿庆国主任主持召开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会委员会议,(1)研究落实加强2014 年天灾预测工作;(2)对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筹备工作进行了讨论。
会议代表对翁文波基金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防灾减灾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本次会议的资助及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提供的会议场所和会务表示衷心感谢。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工楼708召开了“地球物理技术与矿山灾害预警研究”专题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薛国强研究员、何良博士;北京大学地空学院雷军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陆其鹄研究员、李世愚研究员、和雪松老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国栋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杨选辉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孙进忠教授、梁庆九老师;中国矿业大学程九龙教授、窦林名教授、岳建华教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冲击地压研究室潘俊锋博士、冯美华老师;以及来自各相关单位企业的李学良、王超、殷永超、赵延斌等20余位专家学者。
会议采取专题报告与经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进行,主要包括微震活动与矿山地质灾害、电磁场变化与矿山地质灾害、槽波探测与采矿巷道地质条件动态分析以及其他技术方法在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等四方面内容。
上午九时许,孙进忠宣布会议开幕,陆其鹄主持会议。首先由窦林名做了《矿山震动及其规律研究》的报告,对中国矿业大学冲击矿压防治研究进展做了系统阐述;潘俊锋做了《冲击地压启动理论及其应用成套技术》的报告,说明了冲击地压的预测性问题;岳建华做了《煤矿水害防治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以矿井直流电法为主监测矿区突水的物探方法;报告间隙,滕吉文院士对以上三个报告做了深刻的总结和指导,并对地球物理技术在矿山灾害预警方面的应用谈了相关要求和展望;接着,李学良做了《煤矿微震监测的几点体会》的报告,提出了监测矿区微震的重要性;最后,程九龙做了《矿井地球物理超前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报告。
下午,何良做了《槽波地震勘探应用实例》的报告,说明了槽波地震勘探中的相关技术,能够揭示工作面的潜在危险事件,从而能够确定其安全的采掘方案;雷军做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三分量高频地震波偏振矢量分析技术》的报告,精彩的报告得到了在座专家们的共识;接着,杨选辉做了《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变换及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几点应用》的报告;最后,李世愚做了《矿震震源研究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意义》的报告,说明了矿震定位的方法和意义。
报告结束后,在陆其鹄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由陆其鹄转述了窦林名老师提出的“在只有一条巷道的前提下,如何得出其速度场,应力场”的问题。与会人员展开讨论,提出了相关思路和解决方法。在讨论会上窦林名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1)地球物理学会应该在矿山开采方面,加快研发动态监测预警系统。(2)希望以后矿震能与地震的监控相结合。(3)重申了地质条件在采矿和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性。最后窦林名老师总结了在矿区生产中应该注意的三个要点: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紧接着,岳建华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希望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能够调整充实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学科组成员,加强这方面力量。(2)加快电磁波成像技术的相关工作攻关。(3)对行业内相关物探仪器提出了咨询和建议。最后岳建华老师总结提出了矿井监测的重要性。雷军老师也做了发言,强调了横波对于裂隙非常敏感,重申了利用偏振技术将波形分解为P波、S波的方法,与相关参会人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李世愚和潘俊峰在矿震震源方面进行讨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下午五点半会议结束,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组)
为推进我国在行星、地球物理信息及工程、应用数据科学及数据共享方面发展、加强我国在此方面的人才凝聚、队伍发展、机制建设及与相关国际组织的衔接,作为“行星/地球物理与工程e-science沙龙”的延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2月23日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地球-空间物理数据共享与地球物理信息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8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做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报告,重点介绍了地震数据共享系统及的组成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徐文耀研究员做了“地球与空间物理数据的组织”报告,阐述了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并给出了通过选取不同坐标系来研究地球物理基本问题的实例;来自军械工程学院 卢昱少将做了“装备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及相关地学数据信息需求”的报告;北京大学空间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鸿飞教授做了“空间环境灾害与效应监测”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仪器对空间环境开展的监测与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吴国斌博士做了“云计算研究工具Windows Azu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的报告,从大数据的需求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张晁军副研究员做了“地震监测数据共享”的报告,从地震监测地震预报角度分析了行业数据共享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最后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WDCD主任彭丰林做了“地球物理数据共享与地球物理信息学探索”报告,对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做了论述。
本次会议围绕着“行星相关数据共享、技术平台及发展;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内涵、现状及前景和地球物理相关工程、应用数据的发展”主题进行了讨论。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地质雷达技术交流培训班于2013年9月10日至12日在青岛举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春和主持会议,刘小国副所长讲话,他对业内同行参加会议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电波研究所的概况和电波探测领域的发展现状。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分别讲话。来自全国59个单位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探地雷达技术在地铁隧道和海弯大桥的安全运营、隧道超前预报及衬砌质量检测、道路检测及养护、地下管线分布、城市道路塌陷探测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16位专家依托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探地雷达工作经验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代表踊跃提问,现场讨论热烈。大家对电波所近年来依托军工技术和优质服务在国外产品充斥市场的情况下,闯出了国产设备的一片天地表示祝贺,对国产探地雷达在智能雷达探测车系列、反恐搜救系列及非战时装备系列等七大系列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表现了很大兴趣和关注。
会议组织进行了地质雷达专题考试和咨询问卷,颁发了培训证书,对提高跨专业交流技术和GPR应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路用探地雷达应用与行业标准“近期将正式颁布执行,会议有关单位将继续组织对标准的宣传培训,期待同行参与支持。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大众日报社近期联合发文,表彰第五届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经过推荐单位申报、材料审核、专家初评、评委会终评、媒体公示等评审程序,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怀洪被授予“第五届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荣誉称号。十大杰出工程师是由山东省现有128个省级学会和17个地市科协推荐选出的。
(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
广东省科协2013年11月7日召开了广东省级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广东省科协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首先宣读了粵科协[2013]39号文《广东省科协关于表彰2012-2013年度省级学会先进集体和优秀秘书长的决定》。省科协领导作重要讲话和部署2014年工作。
经过广东省各学会自荐申报和省科协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协党组会议审定,授予20个学会为省级学会先进集体,授予50人为省级学会优秀秘书长,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周长祥秘书长获2012-2013年度省级学会优秀秘书长称号。与会领导向获得学会先进集体的代表和优秀秘书长颁奖。
授奖仪式后先进集体和优秀秘书长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为了有效地提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骄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劳雷工业有限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联合协办的山西省地球物理学术交流会于11月22~23日在太原山西铁道大厦召开,来自全省煤炭、地矿、冶金、水利、地震、公路系统和太原理工大学、物探仪器公司(厂)的25个单位、8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西省科协主席郝建新、学会部主任刘炳奎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词,对山西地球物理工作的成就作了高度评价,并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地球物理学会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会议共收到涉及煤炭、金属矿、地下水、煤矿采空区、地质构造、煤矿火区、井下超前预报探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5篇,其中综合性物探4篇,地震12篇,电法8篇,测井1篇。11个单位的23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报告,涉及到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有:三维地震、二维地震、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音频大地电磁、地震散射、氡气测量、探地雷达、重力、磁法、核磁共振等相关方法的基础理论、数据处理、基本应用研究和有关方法勘查应注意的问题、应用效果及综合物探勘查的研究,表明了我省当前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先进性和研究水平。各物探仪器公司(厂)的代表详尽地介绍了勘测设备,并在室外进行了操作演示。
本次会议的特点:学术报告与论文交流交叉进行,应用型学术交流与仪器设备介绍交叉进行。专家讲演精彩,年轻人参加踊跃。如目前物探新仪器的概况、综合物探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地震在黄土源、陷落柱探查中的应用技术、数字地震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物探仪器及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山西省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会代表年轻人占到80%以上,多数来自地球物理生产第一线,积极参与了学术研讨和科技交流,充分反映了山西地球物理勘查领域的活力和希望。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一、会议概况
2013年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平台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4日至18日在济南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58个,代表11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陈颙理事长、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河北、河南、山西、广东、辽宁、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领导殷会祥、方盛明、周长祥、石殿祥参加会议。会议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主持。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邵新贵部长到会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学会成立10年来,始终与我国的地球物理事业和地球物理科学发展相伴”,希望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上海市、广西、山西、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发来贺信。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周长祥代表兄弟省市地球物理学会宣读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张善法宣读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挂靠单位山东省冶金地质局局长邵先敏的贺信。
会议内容丰富,代表们交流了环渤海和泛珠三角地区地球物理事业的研究成果;回顾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发展方向。会议期间陈颙院士和邵新贵部长向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王怀洪颁发了山东省第五届十大杰出工程师证书;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授予胜利油田物探所研究院等27个单位为学会工作“先进集体”,授予张善法等100人为地球物理贡献“先进个人”;学会理事会通过讨论和民主选举,增选李术才、张善法为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增选了常务理事、理事。会议代表参观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新能源研究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并听取了新能源研究进展报告。
二、学术交流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2篇,其中76篇分别选登在《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第6期和《华北地震科学研究》2013年第四期。
会议特别邀请陈颙院士做“十年一梦——用地震波给地球做B超”学术报告,他介绍了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气枪激发震源的系列实验等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会议安排了工程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研究、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24个学术报告,报告人来自全国多个省市。
会议的参加人员中,中青年地球物理学家和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地球物理工作者较多,体现了学科不断发展以及应用领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三、十年历程 良好开端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年来在山东省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支持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团结带领全省地球物理工作者共同努力,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民主办会宗旨,以科技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教育、人才培养举荐为重点,充分发挥桥梁、平台和纽带作用,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科协先进集体、山东省委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和山东省民政厅授予优秀社会组织的光荣称号。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信心满怀。我们深信:有前十年工作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有上级学会和省科协的正确领导,有全省同仁的共同努力,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必将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
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泛珠三角地球物理平台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学术气氛活跃,学术思想张扬,充分体现出对地球物理工作者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四、致谢
会议得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渤海和泛珠三角两地区有关省市地方学会的指导支持,得到了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院、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由《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瞬变电磁法创新技术高级论坛”于2013年11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地震局系统、军工系统、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十余家代表和研究所师生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24日上午在北辰西路的亚丁湾酒店9楼会议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坐的有《地球物理学报》主编刘光鼎院士、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国家基金委于晟研究员、地震局预测所蔡晋安研究员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底青云研究员主持会议,承办单位矿产资源研究室范宏瑞研究员致开幕词。上午的大会报告精彩纷呈,刘光鼎院士做了《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的大会报告,详细讲述了20世纪初以来我国油气勘探的艰苦里程和巨大成就,特别讲述了油气发展的二次创业和三海战略,认为我国当下只有地球物理强,才能海洋强;海洋强,才能国家强。何继善院士作了《广域电磁法》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我国自主创立的《广域电磁法》的成就和前景。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报告获得阵阵掌声。开幕式上,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徐义贤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底青云研究员、中国地震局赵国泽研究员、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等分别做了有关近地表地球物理学发展状况、MTEM装备研发、交变电磁场和有关理论、计算等方面的重要报告,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两天的会议过程中,来自全国行业内十几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9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瞬变电磁法的应用领域、发展方向、研究热点、最新进展等,并以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获得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薛国强副研究员所做的《SOTEM瞬变电磁法技术》报告,也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
《地球物理学报》长期支持我国地球物理学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此次主编刘光鼎院士、副主编黄清华教授、编委杨长春研究员、底青云研究员、专职副主编刘少华编审和编辑部多位成员参加会议,希望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瞬变电磁法的发展,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本刊编辑部也期望通过组织和参与地球物理各个学科的高等级学术会议,不断发掘有理论创新和应用效果的优秀论文作为备用稿源,让具有国际水平的新成果不断在本刊发表。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
2013年12月17日下午,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和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的共同组织下,60多名来自东方公司采集部、国际部等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济济一堂,在河北涿州东方公司物探技术培训中心认真聆听了我会理事长陈颙院士一堂生动的技术讲座。
陈颙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在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对地震震源研究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和见解。陈院士的讲授内容是有关区域性主动震源的研究,他将各种试验实践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将深刻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开拓了大家的思路。在讲座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东方公司副总工程师詹仕凡、技术专家陶知非等到会专家与陈院士就地震激发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对未来的技术合作进行了探讨。(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3年12月23日“桔灯杯”地球物理竞赛及赞助高校仪器交流会在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和武警警种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单位参加会议。刘元生、赵育刚、吴海成、王有学、刘怀山、姚建光、马火林、严家斌、李晶、李朝香、黄申硕、丛鑫、王丹丹、张琪分别在会上发言,总结2013年“桔灯杯”竞赛工作情况,讨论确定了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与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14年“桔灯杯”地球物理大赛模式、主题及桔灯公司对“桔灯杯奖学金”院校进行仪器赞助方案。
一、2013年“桔灯杯”竞赛分别在各高校举办。各校模式、主题不尽相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海洋大学竞赛主题:知识+技能竞赛,200余学生参加,进入决赛27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长江大学竞赛主题:地球物理与国计民生,70人参加,获奖10人,在竞赛中体现了将地球物理与国计民生相结合,增加了学生对地球物理更深层的了解;成都理工大学竞赛主题:地大物博 提升自我 知识竞赛,200人参加,决赛27人,竞赛现场气氛活跃,竞争激烈,极大的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中南大学竞赛主题:工程设计勘察大赛,50人参加,获奖10人,学生的设计方案很完整,包含解决问题 的原理、运用的方法、所选用的仪器、及后期怎样处理数据等,体现出在实践物探工作中解决难题的设计与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竞赛主题:科技论文报告会,300余人参加,获奖8人,参赛学生较多,涵盖了研究生与本科生,是一次地球物理在校园当中的科技盛会,增加学生对地球物理的理解。
二、2014年“桔灯杯”全国联赛计划。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参加学校:吉林大学、武警警种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各校进行预赛,2015年决赛。评委由各高校教师和特邀地球物理专家组成。
三、高校仪器赞助方案。模式:桔灯以助教的方式赞助仪器给学校使用,所有权归桔灯公司所有,管理权及使用权归学校所有。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我国杰出的地震学家、工程地质的奠基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谢毓寿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1月20日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1月26日,谢毓寿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竹厅举行。我会秘书长郭建、原秘书长曲克信等参加了追悼活动,并代表学会送了花圈。
谢毓寿先生早在1944年就投身开拓我国的地震事业,几十年艰苦奋斗在微观地震领域的观测与研究、宏观地震领域的烈度表制定与地震烈度和评定工程地震的创业开拓,以及在带领、指导培养人才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可敬的地球物理学家。
谢毓寿先生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元老,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他一贯热心学会工作,鼎力支持和推进学会的改革创新,为大地球物理学科和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谢毓寿先生的逝世是国家和地球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但他热爱科研、勇于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奋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