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 谢树成 潘永信 王风平 陆雅海 鲁怀安
提交论文26篇,口头报告24篇,展板报告2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古菌和细菌四醚脂类分布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2、极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
3、趋磁细菌多样性及生态功能;
4、微生物与全球环境变化。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微生物的脂类能够灵敏地记录陆地和海洋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的一些难点问题如极端干旱事件都能够被微生物脂类记录下来;
2、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一些新发现的古菌门类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重要的代谢功能。
召集人: 敖红 安芷生 李建平 程海
提交论文58篇,口头报告46篇,展板报告12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本专题论文主要围绕季风与干旱环境系统演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与机制,展示在黄土、石笋、树轮、海洋和湖泊沉积等不同的古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气候事件和环境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2、亚洲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不同影响因素及机理。
3、El Nino对于我国南方降水、北方干旱区的影响。
4、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起源和发展的影响。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专题进一步认识了亚洲季风的起源和发展,系统地讨论了海陆分布的变迁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季风起源和演化的影响,对其在区域气候形成和环境演化中的影响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黄土沉积对于季风降雨的理想载体,其中的痕量碳酸盐矿物(白云石、方解石)的鉴定及测量有了新方法,能够更好的认识季风降雨的影响机制。专题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导致的不同区域干湿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的干旱事件、降水记录可能的驱动机制,这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在地貌学研究中,提出了气候地貌模型,补充了戴维斯地貌模型在轨道尺度上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