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 雷久侯 乐新安 倪彬彬 周旭之 张清和
提交论文15篇,口头报告9篇,展板报告2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电离层-热层耦合:基于真实地磁场和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水平模拟研究了电离层热层在全新世以来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利用武汉测高仪70年的观测对模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模拟表明地磁场和二氧化碳的综合作用下电离层/热层呈现显著的长期变化;利用COSMIC数据分析研究了中纬度电离层在地磁场和中性风场作用下的复杂的经度变化;低纬电离层漂移速度的太阳活动高低年对比研究;电离层E层不均匀体的VHF相干散射雷达探测分析;中间层的MST雷达探测结果分析。
2、电离层-磁层耦合:基于典型个例,分析研究了极区热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机制;对日侧弥散极光进行了分类和成因分析;利用MAVEN数据构建了多参量等离子体层顶模型,较传统模型性能有较大改进;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低频嘶声波导致的辐射带电子弹跳共振散射;基于观测分析研究了辐射带Dropout的形成机制。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新的学术增长点:‘古电离层’的模拟研究,以前关于电离层的研究很少超过100年尺度,本次通过模拟扩展到了近10000年;提出了热等离子体云块新概念。
召集人: 魏勇 张可可 崔峻 宗秋刚 万卫星
提交论文39篇,口头报告21篇,展板报告15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本专题主要科学内容涉及行星内部结构、行星大气演化、行星磁场、行星空间环境、慧星尘埃粒子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内容成果包括:
1. 通过卫星数据分析揭示了行星空间环境的新的观测特征
2. 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冰行星大气气候的演化。
3. 通过观测和模拟,估算了火星、土卫六的逃逸率,探讨了其逃逸机制
4. 发展了新的反演方法,可反演行星地磁场的内部参数,以及行星重力场的分布。
5. 研究了慧星尘埃粒子对行星空间环境及对太阳日冕的影响。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通过这次专题研讨,当前行星空间物理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方向交叉的新趋势。行星空间物理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星空间环境探测。行星空间环境与行星大气、行星气候、行星磁场、乃至行星内部结构演化的耦合研究越来越紧密。此外,比较行星学的研究方式,也即,通过比较研究行星科学,来对比认识地球科学的物理规律,也开始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