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和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以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线上有奖征集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累计受众人达23万余人次,其中线下传播达14万余人次、线上传播达9万余人次。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一、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
2017年,学会新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2支,新增科普传播专家16人,学会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支。组织各团队开展了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科普活动。多位专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讲座,并在全国各地积极宣讲普及,如周坚鑫教授的“海洋国土与海洋探宝”和“中国南海的生态岛礁建设”等海洋系列科普讲座、杨志根研究员的“人类探测外星智慧生命的历程”和“星星离我有多远 -- 梦想从童年关注星空开始”等系列天文系列科普讲座、施光海教授的“地球•珠宝”科普讲座、李永平研究员的气象灾害系列科普讲座及吴海成教授的“海洋的故事——介绍祖国的万里海疆”科普讲座等。2017年,各团队共开展科普讲座50余场,科普成效显著。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
学会建设了“地球科学探秘”和“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公众号,推送科普图文30余篇,文章涵盖了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环境与能源等社会热点内容;文章“关于九寨沟7.0级地震这几个问题是大家关心的”在“科普中国”栏目首发,阅读量达上万人次;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陈会忠研究员在《知识就是力量》期刊上发表“地震预报为何这么难?”和 “西藏的地震”等科普文章。
三、科普资源开发
2017年,我学会开发制作了科普视频、图书和图册等科普资源,包括3集科普报告视频“航空电磁法技术”、《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科普专著和《自然灾害•防御与救助》宣传图册,新开发资源已通过各渠道传播。